大樹腳記敘文

來源:才華庫 1.28W

村頭有三棵大榕樹。樹連著附近的地,就叫做大樹腳。

大樹腳記敘文

全鎮和外鄉的人們都知道這個地方。村鎮裡有人來辦事、走親戚不認得路,就會相約,在大樹腳下等。因此,它無意中成了村鎮的地標,其功勞類似於如今廣州的小蠻腰、上海的外灘、北京的天壇地壇。

它甚而穿越時空,讓我們這些離開家鄉三十年的中年人,甚而象我的二伯公時年九十在異國他鄉的一大班老人,講起久遠年代的故事和老地方,一時理不清了,都要重新從大樹腳下講起。而事情一經這樣講起,就一切清晰如初,歷歷在前,秋毫可察,甚而連人都年輕許多、明白許多。

這三棵古榕,不知年歲。但我在廣州黃華園所見的明明白白標著至2007年267歲的古榕樹的樹身還不到故鄉古榕的一半。所以,我想,這三棵古榕應該有三百多年了,應該就是明清之際。

明清之際,我們這裡一時文風昌盛。

明代末年,上黃村的黃錦,從進士而翰林,而侍郎、尚書,是當朝書法大家,著有《筆耕堂》,更有民間傳說他為官清廉又想方設法幫助到京求助的鄉人,生性忠直,與當朝奸人勢不兩立,晚年隱居潮州最上巖。

又有上東村的陳天資,周厝內的周用等,科班入仕者輩出,既有詩文傳世,又從當官的浙江等地傳入拉網捕撈的作業方法。陳天資等更著有《東里志》,記錄鄉里地理風物,連同文人詩章,蔚為大觀,四百年風流至今。

《東里志》中,記有古書院、廟宇、山、水,甚至記錄鄉里文士作詩記月,從七年級到三十,一日一首,無一字同,風雅如是者僅有《紅樓夢》中的海棠詩社可以相媲。但《東里志》中,偏偏沒有古木。不知是當時,此三榕尚小,不足為記,還是因手植者平凡如我,亦不足為記,更還是先賢以為榕樹是靈物,不是誰的附屬,人不足記之,亦未可知。

這三棵老榕的格局有鼎立之勢。一棵稍矮,粗枝橫展,氣息平和,在古廟之東。一棵最茂盛、最高、氣勢最足,束腰,根基開展,在古廟西頭。廟前稍東角的一棵,挺拔、直起,一人高處開出數叉,樹身上枝節溝壑正合孩童登攀。

從廟前南望,兩棵大榕護著這座古廟,雖廟小樹大,而無樹大壓廟的感覺。從村東西望,則東頭兩榕前後並立,一高一低,一雄一雌,中間開闊,如一大門,人員車輛來往無礙。又因廟前只有一側有樹,雖三木成林,卻廟前成萌而豁達開朗,更無遮天蔽日的感覺。

廟前是縱貫鄉里的小溪,溪南兩汪大池塘,足有數十畝,闊而碧綠,如鏡如磨,波光粼粼。遠望是數百米高的大幕山,前後三層山陵,一層更深一層,黛色如水墨,形勢也如水墨,時時倒映於鏡波之上。

池塘對面是另一村莊的祖祠,姿勢低俯,而屋稜左右開闊,足有數十米,黛瓦灰牆,兩角翔起。祠前兩側有鳳凰樹,平時枝葉如雲如霧,開花時天上一層火紅,一層油綠,陽光的影子斑駁四散,象過了篩子一樣,直瀉在薄薄的樹萌下的淺褐的沙土之上,脈動著,與紅色的花瓣、綠色的落葉揉合在一起,碎碎雜雜,一派和光同塵氣象。

古廟裡供著護法老爺。廟門上兩尊高大魁梧的門神是秦叔寶、尉遲恭,廟前牆門額上書:山光水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