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母親的味道-作文

來源:才華庫 1.98W

端午還沒有到來,粽葉就上市了。家中水桶裡泡著新鮮的蘆葉,碧綠碧綠的,別說是包粽子了,就是這樣聞聞,也覺得清新無比。我知道母親是準備包粽子了,這是農曆五月裡一件重大事項,過節的氣氛絕不遜色於中秋。

端午母親的味道-作文

手巧的母親能變幻出各種各樣的粽子,有三角形的、四角錐形、枕頭形等。口味也有好多種,有純糯米的粽子,蒸熟蘸白糖吃;有甜粽子,糯米餡中摻雜些蜜棗紅豆;還有我最喜歡的鹹肉粽子,母親將新鮮的五花肉切成一片一片,浸泡過醬油,在鍋裡過一下,夾進糯米里,等粽子煮熟後,肥肉的油滲入瘦肉與米中,入口肥而不膩,此時葦葉青氣、糯米香氣、豬肉鹹氣交織在口中,是何等的美味佳餚啊。吃過很多的粽子,唯有母親做的最有味道,最好吃。

在端午,小孩子佩戴香囊,有避邪驅瘟之意,是家家必做的事,也是最富有靜態美的。記憶裡,看母親做香囊也是一種享受,幼時的我總是搬著小凳子靠在她身邊,她用碎布縫成不同形狀的香包,裡面裝上香料,結成一串,玲瓏可愛。做好後母親會把它掛在我的胸前,在我的小手小腳腕上纏上五彩線,嘴裡唸唸有詞地說著些什麼,我猜想,她大概是在表達驅邪避穢,保佑安康的意思吧。

我吃著香噴噴的粽子,體會著味蕾被刺激的'美妙時刻,眼前出現這樣的畫面:端午第二天的清晨,一位臨產孕婦,吃了幾個粽子後,戴上草帽,腆著肚子,搖搖擺擺地拿著鐮刀,勞作在金燦燦的麥地,還沒有等到太陽升高,就生下了一個男孩,那便是我。二十八年過去了,眼前母親正帶著她的小孫子教唱著端午的童謠:

五月五,是端午;

插艾草,掛香囊;

五彩線,手腕綁;

吃粽子,蘸白糖;

龍船下水喜洋洋。

五年前我工作變動,舉家搬至鹽城,母親也隨著不滿週歲的孫子來到了鹽城,擔負起帶小孫子的工作。母親跟我們住一起,總有個難題在她面前,就是吃什麼,眾口難調,這個問題一直沒有解決,索性她就不去想了,打電話給我們,問買什麼菜啊,想吃什麼啊?問的讓人心疼,問的讓人心底總有絲絲的顫動,淺淺地撥動著你的心愫。

有時,她為了買到新鮮的蔬菜,起得很早,又不知何時,聽人說街上賣的蔬菜農藥化肥殘留很多,嘴裡就嘀咕著還是鄉下好,說等回老家種蔬菜,隔三岔五地放在車子上帶給我們。我知道她是惦記家裡的那些地,每逢收割播種的季節總是要回老家看看,看看麥子,看看稻子,雖然家裡的地都給別人耕種,但是她的心是屬於那片土地,屬於那個精神的家園。

這兩年,母親的記性不好了,是步入老年了,兩鬢已有些花白的銀絲,臉上深深的皺紋記錄這歲月如流的痕跡,手掌摸著孫子嫩嫩的小臉,總會讓他感覺刺人,不過我喜歡這種粗糙的刺刺的感覺,我會找藉口摸摸她的手,體會這讓人眷戀的感覺,這溫馨的味道。

我閉上眼睛用心去回憶,去感受,母親的味道暖暖的,甜甜的,我喜歡這個味道,這洋溢著幸福的味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