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變的是經典-優秀記敘文1000字

來源:才華庫 1.85W

相信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尤其是應用極其廣泛的記敘文,記敘文根據寫作物件的不同,可分為寫人的記敘文、敘事的記敘文、寫景的記敘文、狀物的記敘文幾大類。我們該怎麼去寫這型別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不會變的是經典-優秀記敘文10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不會變的是經典-優秀記敘文1000字

大江東去,千年前的流水還在迸濺,不管時代的更迭,那從沒停止流淌過的是經典的承傳。

陽光滾了一身金粉,就滑到了我的中國歷史的大系表上,我不禁拿著手指繞著圓心滑動,從堯舜禹到明清,差不多是十八個朝代。我驚訝於一個個朝代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但留下了最珍貴的——經典和經典中的仁義禮智信。

春秋將我的眸子吸引,我來到《莊子·漁父》篇所述的情景:“孔子游乎緇幃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絃歌鼓琴。”我不禁被眼前的杏林所震懾,孔子大袖飄飄,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孔子讀懂了天道,將其轉化為人道,集結成《論語》。我欲上前與孔子問好,鏡頭一轉將我帶到了漢朝。

獵獵漢風,迴響著金戈鐵馬,壯士豪情。漢朝可謂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的開端,在開闢了新的篇章後,選擇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我恭喜漢武帝答對了,選擇了本來就是主流的經典。我看到了池塘的.睡蓮舒展筋膀,便沉醉其中…。。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年代,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一個至高點。我興致勃勃地去拜訪“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昌黎,遠遠地聽到先生在吟誦“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還沒叫出聲來,眼前一晃,只覺得耳邊迴響著“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國,其待人也輕以約。”這是否是先生對我的忠告。

轉身一剎那,啊——這不是華麗的宋朝嗎?這不是宋詞激越飛翔金碧輝煌的宋王朝嗎?這不是孕育了孔孟之後最偉大的儒學家的大宋王朝嗎?我向一位吟詩作賦的書生打問:“你知道朱子嗎?”他滿臉自豪說道:“朱子誰人不曉啊!他八歲熟讀《詩經》,並以不若是,非人來勉勵自己讀書。”我從朱子身上更清晰地讀懂了天命、心性,我明白了自己的任務:“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

我飛馳到清朝,異族入侵,被大漢民族古老的經典同化。《四庫全書》、《永樂大典》再次證明了經典的不與時退。“遺民不可長久,亡國不可亡天下。”李毓秀從《四書》、《禮記》中提煉出簡短易記的《弟子規》,成為後世莘莘學子的啟蒙經典……

眼睛一閉一睜,眼前貼著的還是這幅歷史大系表。原來我順著歷史的軌跡結束了一次匆匆的旅程,身邊的人、景、物不停地換,朝代更是飛速地興衰,但我真正明白了:不會變的是經典。

大年七年級,我開啟電視,《百家講壇》講的是《中華孝經》,前年是于丹講《論語》。去年以來,全國不同知識階層的人們風靡於《弟子規》。實踐再次證明,歷史不會讓任何人缺席它的宴會,只要你來過,就必然會留下深深的痕跡。而支撐這場宴會的終極力量是經典以及經典傳承的中華精神。

從春秋到明清這一番,是對我從前讀經典、背經典的一個總結,對我思想上的一個提升。從上國中開始背經典,讀解讀經典的書和聽講座來解惑,但一直有“為什麼讀經典”的困惑。原來,只有經典通過了時間的考驗,通過了時間考驗的也只有經典,所以,經典是最好的精神大補丸。聖人、哲人從天地、自然取經,現在我從聖人那裡取經。

經典,這永恆的字眼,包含了永恆的定律。我會通過讀經典破譯人生的密碼,並且在我有能力時也要解讀經典,為聖人立言。

朝代翻了一番又一番,在一起一落中大多數東西會被人們遺忘,唯有經典流傳。不會變的是經典,當洪水滔天的時候,西方人有方舟,我們呢?我們有經典,不會變的是經典撐起來的中華志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