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誘惑,勿忘本心議論文

來源:才華庫 1.56W

拒絕誘惑,勿忘本心,是一件難事也是一件易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拒絕誘惑,勿忘本心議論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拒絕誘惑,勿忘本心議論文

拒絕誘惑,勿忘本心議論文【篇一】

厄爾曼說:“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朱丹、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巨集的想象。”年少的我們,總想越過世俗的籬牆,去尋求那萬千浮華,卻不知籬牆外密佈的陷阱,深陷其中,被束縛了腳步。

願從心,莫讓浮華染。“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嚮往的是悠然恬淡的田園,他也曾志向報國,入朝為官,可他卻看透官場的汙濁,不願與人同流合汙過著爾虞(本文來自:湖北招考網)我詐的生活,於是他迴歸田園,過那“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生活,樹立起田園詩派的豐碑;一星升起,他照亮的是整個大唐盛世,“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他從蜀地走來,又走向了那無數人獻豔的宮闕,“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終究受不住那做御用詩人的屈辱,傲然離開宮闕,踏上征途,他用他的飄逸、不羈,留下“詩仙”的.美名。

願順心,莫被世俗困。“住在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時間最美的情郎。”正如詩中所言,倉央嘉措是雪域高原上最大的王,坐擁無數權力,但他嚮往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浮華面前不為所動。面對眾人的不解,他選擇順從本心,不為世俗所擾。於是,他以星輝為譜,月下獨奏,奏出不朽華章。

願固心,莫讓夢想失。縱覽青史,多少人摒棄浮華功成名就;多少人拜倒在浮華腳下,墜入無盡深淵。十里洋場中,她不為金錢所動,意亂情迷中她獨自散發陣陣幽香,她對文學的追求使他不被(本文來自:湖北招生網)浮華所惑,世俗所擾,從而名留青史,她是一代才女,張愛玲;熒屏上,它們是萬人矚目高掛雲端的明星,而光輝背後,他們是慾望的奴僕,吸食毒品,被浮華所惑,他們是房祖名、柯震東等眾多吸毒明星。他被美色所誘,衝冠一怒只為紅顏,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只引得無數罵名;曳尾塗中莊子逍遙遊於世創造哲學之巔。固守本心,夢想觸手可及,為浮華所擾,夢想迷失方向。

莫讓浮華沾染塵心,

莫被世俗束縛翅膀,

莫使夢想迷失方向,

願從本心,摒棄浮華。

拒絕誘惑,勿忘本心議論文【篇二】

總有些生命,酣暢淋漓地恣意揮灑,哪怕遍體鱗傷。亦有些生命,寧靜淡泊地安於一隅,哪怕無波無瀾。

無論如何抉擇,只要心中無怨無尤,一句輕描淡寫的“我願意”便有了九鼎千鈞之力,不容他人置喙。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惟願本心充實滿足,無悔自己的決定,便是無憾。

託山為缽,剪水為衣,渺渺若垂天之雲,悠悠自來去。這便是莊子。他是如此飄忽不定琢磨不透,他穿行於山林間,沉浮於雲氣中,縱使生活貧困潦倒亦不移本心。他垂釣於濮水之濱,楚王派人尋他入朝為相,“願以江山累矣!”話說得如此懇切竭誠,而莊子卻吝於回頭。他凝視著水底匍匐的一隻龜,笑言:“龜是願意被人供養在廟堂裡還是願意自由地爬行在泥地裡呢?”對曰:“後者。”莊子笑了:“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或許有人為他放棄高官厚祿而安於貧窮感到不解甚至不值。然我卻為他拍手稱快,他遵循了心的召喚,不被浮雲遮蔽了雙眼,堅持自我。孤寂卻不孤獨地看守著他心靈的月亮樹——詭譎難測,卻自有一番風骨。

與莊子同樣隨心所欲的還有那輕裘緩帶,不鞋而屐的魏晉名士。在那愁雲慘淡的天幕下,他們不願循規蹈矩明哲保身,而是縱情狂歌,捨生忘死,他們白眼向權貴,折枝為美人,生命隨心綻放得如此絢爛,光耀千古。當洛陽東市刑場上奏起那廣陵散之絕響,那亦是嵇康內心的絕唱:“此身雖隕,此心無怨尤!”真名士,自有一派清峻超絕的風流。

於此番熾烈壯闊的生命相反的是另一種安然,二者的共同之處就在於內心的答案:“我願意。”

李叔同舍下塵緣,斬盡俗絲,遁入空門成為弘一法師。此舉令多少仰慕其才華的人唏噓不已。然他卻是無怨無悔地從心而行。“明鏡止水以定身,青天白日以成事,光風霽月以待人”,這般偈語便是他心靈的寫照。倘若他不割捨紅塵紛繁事,或許會為後人留下更多璀璨的繪畫與篆刻作品,但又何來他圓寂前發自肺腑的“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陶淵明“誤落塵網中”,終是抵抗不了心底聲聲“歸去來兮”!而後“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林逋厭倦汙濁官場,終是隱於西湖之畔,梅妻鶴子,飄然不群。沈復沒有“人間百姓仰頭看”的鴻鵠之志,只是隨心生活,記錄日常的一次出行或僅僅是一塊石頭,便成了《浮生六記》……

這般安然的心底的細小滿足,實在不足為外人道矣。

生命僅有一次,但求隨心,勿忘本心。惟願此心無怨尤,惟願你能坦然一笑,道一聲“我願意”。

拒絕誘惑,勿忘本心議論文【篇三】

唐朝時,有一名錄士薛某,高燒入夢,化為金鯉,見一漁翁垂釣,餌香難忍,張口咬鉤,最後被漁翁掉了上去。此事初聽是荒謬之說,無端崖之辭,但細想下來,亦是現實的投影,難道生活中這樣香氣四溢的誘餌還少嗎?在這充滿誘惑的塵世中,唯有在心中修籬種菊,任他往事如流,濤聲依舊,我心泰然,才能守住心中的那一片淨土。

“一身正氣,兩袖清風”,這是一代名臣楊震的追求。面對“暮夜無知”的誘惑,他眼不曾眨,手不曾抖,泰然視之,並留下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為暮夜無知?”的千古忠言。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是一代詩仙李白的堅守。面對名利的誘惑,他冷眼旁觀,守住了內心的寧靜與傲人的風骨。在紅塵掩埋的歲月裡,一個王朝的背影已經模糊,而他卻在亙古的歲月裡自由的吟唱。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這是一代聖賢莊子的真姿。先秦諸子,當所有人廝混名利場時,只有他“寧生而曳尾於塗中”也不願“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死而留骨以貴”。面對鐘鼓饌玉、高官厚祿的誘惑,他是當世唯一的超脫者,世界想和他談談,他卻懶得理睬。

漢九年級傑,同樣是開國元勳,封官加爵,他們的命運在這一刻重疊,卻又隨即駛向了不同的路口。韓信手握重兵,被封為齊王,蕭何貴為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是他們都被權力所誘惑,全然忘記了功高震主的道理。最後韓信密謀造反,事情敗露,身死道消,二蕭何雖然及時醒悟,卻也逃不過鋃鐺入獄的下場。只有張良不受誘惑,功成身退後,被封為留侯,長推辭多病,不再參與朝政,留下了一代帝師的千古美名。

秦朝重臣李斯,他不顧始皇死前所託,為了自己的利益附和趙高偽造遺詔,立少子胡亥為帝,同時假造聖旨讓扶蘇自盡。在始皇的恩情與權利的誘惑面前,他留給始皇的只有一聲嘆息。後來在趙高的誣陷下,他終於自食其果,慘遭腰斬,只留下了一聲悲嘆,這次是為他自己。如果他在誘惑面前,堅守本心,也不會有這樣的下場。在臨死前,他想起的不是富貴榮華,而是他與家人一起度過的悠閒時光,這一次,他看清了了,卻沒有改悔的機會。

一聲聲嘆息,在紅塵中消散,誘惑終究是誘惑,它永遠掛在吊鉤之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