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兵馬俑作文錦集5篇

來源:才華庫 1.28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遊兵馬俑作文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遊兵馬俑作文錦集5篇

遊兵馬俑作文 篇1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兵馬俑博物館參觀。我是你們的導遊丁雅寧,很高興能夠陪伴大家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秦兵馬俑位於西安市臨潼宴寨鄉,在秦始皇陵園東側1500米處。這是一個浩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這支隊伍陣容齊整,裝備完善,威風凜凜,氣壯山河,是秦始皇當年浩蕩大軍的藝術再現,是一支“威武之師”,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秦兵馬俑不但聞名於中國,而且在世界也是舉世無雙的。大家知道嗎?法國前總統希拉剋曾於1979年親自來中國參觀兵馬俑,連連稱讚說兵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蹟”,還讚譽道:“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埃及,不看兵馬俑,不算真正到中國!”

現在我們已經到達了兵馬俑的1號俑坑,這是所有俑坑中最大的一個,它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兵馬俑有八千多個呢。大家看,這是騎兵俑,它們上身著短甲,下身著緊口褲,足登長靴,右手執韁繩,左手持弓箭,好像隨時準備上馬衝殺。再看,這是陶馬,陶馬與真馬一般大小,一匹匹形體健壯,肌肉豐滿。那躍躍欲試的樣子好像一聲令下,就會撒開四蹄,騰空而起,踏上征程。

我就介紹到這。下面大家可以細細遊賞,兩個小時後在門口集合。要注意安全,保持衛生。

遊兵馬俑作文 篇2

秦兵馬俑是秦始皇命令工匠們製作用來為他陪葬的,就埋在離秦始皇凌不遠處的地底下。1974年2月,當地農民楊志發等人在秦始皇陵東側15公里處打井時,偶然發現與真人真馬一樣大小的兵馬俑。從此,一個埋藏了兩千多年的地下軍陣被挖掘出來,並建成博物館。秦兵馬俑有一號、二號、三號坑和兵馬俑坑組成。展出了陶質陪葬武士俑和兵馬俑共8000個。看來秦始皇還想在陰間地統一天下,所以用秦兵馬俑組成一支強大的隊伍呢!

兵馬俑博物館到了,請您準備下車。等下車後大家請隨我來。

這三個坑中不僅規模巨集大、各式各樣!看,我們來到了一號坑,他是三個坑中最大的,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為1460平方米,現在給大家40分鐘時間自由觀賞二、三號坑。40分鐘後道一號坑集合。

遊兵馬俑作文 篇3

昨天早晨7點鐘,陽光明媚。我和我的姐姐去旅遊。第一站是兵馬俑,兵馬俑是古代人死了留紀念的東西,根據古代記載,秦始皇統一天下,死了之後,必須有人陪葬,為了不讓別人知道秦始皇死了,如果有人知道秦始皇死了,世界就亂了!

我們在那裡照了很多相,我們玩的很開心。當然,那裡烈日炎炎,剛走進去時,就像被烤熟了一樣,但我門進到室內時,就涼快多了!

我們兵馬俑的旅行就結束了!

遊兵馬俑作文 篇4

離開西安,我們來到臨潼的兵馬俑遊玩。兵馬俑是秦始皇為他自己死後建立的一隻強大的軍隊。

剛下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高大的秦始皇雕像。沿著茂密的樹木往裡走,這裡有五顏六色的小花,碧綠的小草,還有千姿百態的樹木。不知不覺我們來到一號炕,一號炕是這裡最大的它為長方形,裡面擺放著騎兵和步兵,每個有出土。但從這個坑裡出土了一把寶劍,幾千年後,它仍是那麼鋒利;三號坑是這裡最小的,但它確是這裡的最高指揮部,這裡有許多的文武百官,在這商討著戰情。

看著這些寶藏,我不禁感嘆我們的祖先是那麼的聰明,帶著依依不捨的心情我離開裡臨潼。

遊兵馬俑作文 篇5

大年七年級,我和爸爸媽媽來到了西安臨潼,參觀了聞名中外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兵馬俑是秦始皇陵陪葬的一支地下軍隊。秦始皇生前很殘暴,本打算用四千童男童女陪葬,大臣李斯為勸阻其再殘害百姓,心生一計,對秦王說:“尊敬的陛下,為表示您的仁慈,何不用陶俑建立一支地下軍隊,在地宮聽從您的調遣呢?”秦王一聽龍顏大悅,便立即下令用泥陶來燒製兵馬俑,建立象生前一樣龐大的軍隊,就這樣,我們有幸在今天看到了堪稱世界第八大奇蹟的秦始皇兵馬俑。

過去我只在電視和書本里見過兵馬俑,今天站在這裡,我心裡充滿了好奇,迫不及待地走在最前面。進了博物院大門,導遊把我們帶到了一座大型的圓頂大廳內,這裡就是目前挖開的三個俑坑中規模最大的'一號坑。走上臺階,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排排整齊肅穆、浩浩蕩蕩、氣勢巨集偉的軍隊。兵俑中有的牽著馬,有的駕著車,有的騎在馬背上指揮著軍隊……他們有年輕的士兵,有自信的射手,還有穿著腳尖高高翹起鞋子的長者,導遊告訴我,在秦朝,誰的鞋子腳尖翹的高,誰的官就最大。原來這些長者是威嚴的將軍啊!兵馬俑千人千面,栩栩如生,他們梳著高高的髮髻,精神抖擻,手握兵器,一個個圓瞪二目,緊閉雙脣,神情嚴肅,就像要與敵人決一死戰。馬俑匹匹肌肉豐滿,毛色油亮,體態矯健,似乎要脫離韁繩,馳騁疆場。我被這精美的手藝和巨集大的氣勢深深地震撼啦!

兵馬俑,凝聚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更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古國的美好見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