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傳統作文彙總9篇

來源:才華庫 1.88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優秀傳統作文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優秀傳統作文彙總9篇

優秀傳統作文 篇1

【“文學+”面面觀】

站在傳統文學和科幻文學的邊緣,像是面對世界地圖上兩塊在藍色海洋上漂移的板塊,來自不同大陸的人群都在強調著彼此的差異,我看到的是,它們至少面對同一片天空,在生物學上,它們也屬於同一物種。

是的,如果對兩類文學的瞭解稍微深入一點,就會覺得彼此間的隔膜還是很深的。當然,也有評論家和主流雜誌做出了接納的姿態,但整體來說,認同度沒有想象得那麼高,發自內心的尊重也很稀薄。面對型別文學,傳統文學多少會有些優越感,覺得自己佔領了精神領域的制高點。科幻文學的迴應則是逆反,覺得傳統文學過於糾結在主觀情感世界之中,總是難以擺脫自戀之嫌。

當初是因為我理工科的背景,受約為劉慈欣撰寫評論,得以接觸科幻文學。在瞭解了這一型別文學後,才發現了自己的制高點情結,以及因無知而產生的偏見。因為有過這樣一個認識過程,加之對文學界的瞭解觀察,我感覺這種偏見是較為普遍的。劉慈欣的很多作品同傳統文學比較,是毫不遜色的。科幻文學中有許多傳統文學值得借鑑之處,比如巨集闊的想象力,新奇的敘事角度,更重要的是科學理性的思維方式。科學的發展造成了今天學科過分專業化的局面,哲學和文學關乎人類的世界觀甚至宇宙觀,如果僅僅將自身侷限在社會科學範疇內,將自然科學摒棄在外,那本身就是在窄化自身的視野。科學技術一直是中國社會發展中薄弱的一環,中國文化乃至中國文學也一直因“文”而“弱”,迄今為止這種狀況並未得到根本改變。如何彌補這種基因中的不足,是需要我們自省和自覺的。文學的豐富除了需要鞏固自身的特性外,也需要不斷增加異質性,以開放的視野和寬闊的胸懷接納與吸收不同的特質。

傳統文學如何向科幻文學借鑑?我發現,這不單是個理念問題,更多的是門徑和方法問題。

今年初有位碩士研究生因為寫劉慈欣的畢業論文,來跟我討論。她的論文有一章是寫劉慈欣獲得雨果獎的重要意義,被導師認定太過空泛而否決了。答辯臨近,她很著急。我建議她從科幻構建的角度剖析劉慈欣作品中的科幻構思,但是她因為不具備理科知識,無從下手。最後只得退而求其次,把劉慈欣小說中的人物進行了分類,再分別進行闡述。這基本還是沿用傳統文學的評論方法,對於科幻文學來說,有些避重就輕,沒有抓住關鍵點。這就是說,沒有足夠的工具,無法找到解讀科幻文學的門徑。

出現這樣的狀況,我覺得要追溯到高中的文理分科。讓我這個愛好文學的理科生回頭看,我極不贊成過早的文理分科,它造成了理科生人文素養的缺失,文科生科學基礎的不足。經常看到理工科技術男寫的工作報告,詞語搭配奇怪,文法半通不通,讓人懷疑他們是不是在使用自己的母語?那些在美國留學的大學生,即便專業是數學,但在前兩年寫作也是必修課,必須以一週一篇的頻次提交作文,交遲了會影響最終學分。而且國內生和國際生都是如此。

從《三體》的閱讀也能清晰地看到文理之間的界限。理科生普遍認為《三體》才是真正的文學,文科生則在叫喊,讀了十頁就讀不下去了。因為文化、教育的原因,在中國文理之間的界限已經太過分明,被過分強調了。

從文科到理科的界限是不是難以跨越呢?文史哲這一類社會科學通過閱讀可以入門,自然科學相對來說困難些。但是有些作家已經在做著嘗試。比如作家阿來,他在《科幻世界》擔任主編的那些年,是科幻發展最蓬勃的時期,同劉慈欣的創作成長有很大的交集。我曾問過劉慈欣,阿來對科幻的影響是怎樣的?劉慈欣說,阿來曾經試圖使《科幻世界》更文學化一些,但這種影響並沒有延續下來。感覺中他是一個眼界開闊的作家,思想很大氣。為了適應《科幻世界》的工作,他曾經用了大量的時間惡補科學知識,看《時間簡史》,也看《細胞,生命的禮讚》等比較高階的科學傳播著作,他同科幻作家很少談文學,談的最多的是科學,他對科學中的美學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這樣的作家真的很值得讚賞。

另一位是作家畢飛宇,他前些時寫了一篇文章《我讀〈時間簡史〉》。文中用他特有的'“畢氏幽默”寫道,《時間簡史》這本書他讀過許多遍,沒有一次有收穫。他和許多人討論過這本書,有一句話問得特別多:你讀得懂麼?得到的回答總是令人欣慰:讀不懂。儘管如此,他還在繼續讀著《時間簡史》,他用文學家優美的筆墨這麼描述:“正如我喜愛文學的語言一樣,我也喜愛科學的語言。科學的語言在我的眼裡始終散發著鬼魅般的光芒,它的組合方式構成了我的巨大障礙,可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它的背後隱藏著求真的渴望,它的語法結構裡有上帝模糊的背影。”

文章末尾他甚至說:“迴避難度閱讀的人,你很難指望,雖然難度閱讀實在也不能給我們什麼。”看了這篇文章後,我對畢飛宇的尊敬增加了。在我眼裡,他比以前更有專業精神,不只滿足和憑藉才情,戲謔和不羈只是表面,骨子裡是鄭重的。

還有一位作家對科學不僅停留在閱讀階段,而是在作品中加以實踐,這就是王安憶。她的描述功力了得,對人性、對世事的刻畫深邃幽微。但她仍然沒有止步。在新作《匿名》中她引入了物理學、化學、生物學、人類學的視角,描繪的筆力更加開闊深厚。她花了很多筆墨描繪“時間”這麼虛無的事物,而且用的是科學的而不是文學的詞彙,比如:“過去的時間,也就是記憶,是個錐形的空間。時間被遺忘壓縮,壓縮成錐尖,擠身過去,匯入整體性的時間,蛻下一張外殼,就是傷心……時間是高密度物質,尤其在回溯中,更多倍的增密,使得思緒變形,脫離原狀。”

還有一種常見的比喻是文科化的,就是此意象像彼意象。孫頻是個很善於用比喻的青年作家,在她的新作《我看見草木葳蕤》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彷彿這湖邊是一處已經被廢棄的深宮,這裡所有的故事都很潮溼,摸上去都是沁骨的冰涼。天氣漸涼,荷花已殘了不少,殘荷如屍骨一般遍佈湖面。幾朵沒開敗的站在水中,太過驕傲了,竟有了兵器的寒涼與冷傲。”

兩種風格一比較,就會發現比喻也是有進階的。它並不單純是飆想象力,跟認知結構有很大關係。王安憶引入科學詞彙後,描述更加精準了,文字增加了理性的力量,小說增加了異質性,質地更加堅實豐厚了,在智性領域的思想能力甚至超過了很多男作家。讀完《匿名》,竟然讓人產生了只有讀劉慈欣科幻作品時才有的那種宇宙感,巨集闊、遼遠,無邊無際。可以說,王安憶拓寬了文字的邊界,也拓寬了小說的邊界。

不知道王安憶是什麼時候補充了理科知識的,這一定是個漫長的積澱過程,也一定是有意識的、自覺的。要知道王安憶求學階段正遭遇“文革”,正規的學歷只是國中。雖然她說過,“請不要把我當成一個在大學門外完成教養的典範,事實上,倘若我能在學府中度過學習的日子,我會比現在做得更好”。但王安憶已經做得非常好了,她一直有意識地補充著自己的知識結構,現在可以稱得上是學者型的作家。她在《匿名》中使用的科學知識並不超越常識範圍,遠沒有那麼高深。這一點類似於科幻作家,他們對科學的瞭解只是超過普通大眾,並不是這一領域的專家。但對於作家來說,已經足夠了。

前些天聽科幻界的人這樣說,文學界是最大的科盲群。這種說法令人無可奈何,還沒有足夠的理由反駁。接近科學沒有想象得那麼難,通過閱讀就能完成,因為有很多普及性的、跨界的著作不斷問世。有三本“簡史”是公認的經典,不斷有人提起。除了史蒂芬·霍金的《時間簡史》,還有兩本是肯·威爾伯的《萬物簡史》和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

畢飛宇說得對,每次讀《時間簡史》,我感覺都像是從未讀過一樣。讀的時候經常感覺這不是理論物理問題,而是哲學問題。愛因斯坦當然是要被提到的,而且已成為一個形容詞,如果誰在某個領域完成整合而成為集大成者,就會被譽為這個領域的“愛因斯坦”。肯·威爾伯就是如此,他是美國的超人本心理學家,他整合了多個領域。《萬物簡史》探討的是宇宙從創世大爆炸開始的物質世界到精神世界的大一統理論,肯·威爾伯稱為宇宙的“大精神”。尤瓦爾·赫拉利是新銳歷史學家,在《人類簡史》中他應用了很多人類學、生物學、基因學的知識。我相信閱讀這些著作後,你的世界觀會發生位移。

在《時間簡史》的結尾,霍金譏諷道,哲學跟不上科學的腳步,將自己的質疑範圍縮小到如此程度,難怪哲學家自己都說“哲學餘下的任務只是語言分析”。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如果不想讓文學餘下的任務只是語言的排列組合,那還是不要讓文學離科學太遠。有句話這麼說,語言的邊界就是世界的邊界。科學本身是認識世界的工具,對科學的瞭解增加了,世界的邊界也就拓寬了。文學應該既能深入到幽微的人性,也能探知廣闊的世界。在對宇宙的好奇中,不斷拓寬自己的邊界。

優秀傳統作文 篇2

新年的腳步聲離我們越來越近,大家都盼望著新年趕快到來,一個個掰著手指倒數過年時間,因為新年可以收到紅包,還可以穿許多漂亮的新衣服。最有盼頭的是可以隨便大吃大喝,盡情地與同伴們玩耍。

今天,天氣晴朗,太陽也沾著些喜氣,照射到我們的身上,反襯出銀色的光芒。家家戶戶門前都掛著一對對紅燈籠,照得屋簷紅通通的;門上貼著紅紅的對聯和倒著 的“福”字,到處彰顯出一副張燈結綵的過年景象。我們已經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了,像一隻只猴子在門前跳來躥去,終於,我們一家四口準備去超市採購年貨。

到了超市,超市門口的車位全都停滿了車,附近擺滿了各種吃的、喝的。走進超市一看,“哇!”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有的爸爸媽媽一邊看著小孩子,一邊慌忙地 選購商品;有的人你擁我擠地搶購打折商品,臉上現出一絲絲得意,似乎是佔著了大便宜;還有的人正賣力地討價還價,聲音十分大,不懂方言的人還以為在吵架 呢。

我們到了食品區,瞬間,我看得口水都要流出來了,兩眼瞪得圓溜溜的,連忙伸手指了指奶片,高興地說:“那個,那個,是我最喜歡吃的奶片!”爸爸媽媽買了一 些奶片,我臉上樂開了花。接著,我們又繼續搜尋展臺上琳琅滿目的商品。弟弟搖搖晃晃地跑到糖類區,五音不全地說:“我要買這個!”媽媽搖搖頭,認真地說: “不能吃,你現在正在長牙,吃糖會蛀牙的!”

弟弟聽了,躺在地上大哭起來,一把鼻涕一把淚地鬧個沒玩。我看了很焦急,可媽媽也是為了弟弟好呀!許多人的目光都聚集在弟弟身上,交頭接耳地說:“這小孩 怎麼躺地上呀!”媽媽感到十分尷尬,只好讓弟弟起來,給他買了一點點糖,弟弟立刻破涕為笑,迫不及待地剝開一顆糖“吧唧吧唧”嚼著,一臉滿足。

一來到服裝區,媽媽就看中了一件衣服,像小孩似的,趕忙跑到試衣間試穿。“哎呀,太小了!”媽媽迫切地問售貨員:“這件有沒有大一點的?”售貨員抱歉地說:“沒了,這是最後一件。”媽媽沒精打采地走了。

來到玩具區,我看中了一個芭比娃娃,盯了很長時間,忍不住對爸爸說,爸爸掃了一眼娃娃,說:“這個你以前買過了!”我撒起嬌來:“要嘛,要嘛。”爸爸無可奈何,看著我直皺眉頭,終於還是拗不過我,只好給我買了一個。我高興地直跳,一路上都愛不釋手地抱著娃娃。

我們採購完畢,提著大包小包,滿載而歸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們嘻嘻哈哈的,互相說笑話逗趣。路上的行人,也都微笑著,在為迎接春節做準備。

真希望春節快快到來,那樣我就有好多好多紅包啦!

優秀傳統作文 篇3

當我們重複地做一件事時,我們失去了其真正意義,唯有留下了時代的回憶。

——題記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在新的一年金猴獻壽,幸福美滿,閤家歡樂。過年,對於兒時的我們是多麼神聖,多麼令人嚮往!除夕之夜,鞭炮聲響徹雲霄,家人團圓吃年夜飯,看春晚,齊樂融融;大年七年級,長輩們給晚輩壓歲錢,晚輩向長輩磕頭拜年。這一切是多麼喜慶美好,可這一切又已經成為過去。而如今的我們卻是這樣:除夕之夜,靜悄悄的,一家人在屋子裡早早地吃過年夜飯,春節晚會開始時卻扎進了網路之中,死氣沉沉;大年七年級,長輩們給晚輩壓歲錢,晚輩在QQ上發個紅包送給長輩。

此時,或許我們都很疑惑:是什麼改變了我們也改變了生活?是這個時代的科技,是我們生活的環境,還是我們的思想。我們的年逐漸消失,其它的傳統節日也隨之被新事物埋沒,我們應該向往還是惋惜?我們要順其自然還是力挽狂瀾?我們討厭科技它使我們丟失了“本”,淡化了幾千年來的文化精髓;我們也熱愛科技,它是以另一種高新方式傳承傳統文化,改善人們生活。例如:“搶紅包”這一應用就使親人們的親情又加重了幾分。

消失的傳統或許是改變的傳統;我們要抵制也要呼應!不能讓它在某種意義上消失,同時還要大膽創新,勇於開拓。為了傳統的發展,我們在過每一個傳統節日時應該關掉高科技產品,讓傳統成為真正的傳統;為了傳統的發展,我們要適當地創造出一些新型便捷的軟體,讓傳統成為新傳統。

傳統丟失也許是社會的淘汰,我們也是社會一分子,所以我們也應贊成默許,過年的鞭炮是年的配角,讓它離開這大舞臺使年彷彿丟了靈魂,但迫於要保護環境,防止大氣汙染,只能讓這個傳統匆匆消失了。我們要支援還是抗議?這個傳統的消失其實比較值得。

傳統是人為的規定;祖宗的規矩;傳統的“消失”使我們這代人要好好的反思。我們要讓傳統“消失”得有價值,有意義;讓“新潮”產生得有內涵,有新意!

優秀傳統作文 篇4

記得每年除夕在我老家都會舉行——擺新娘。顧名思義就是,最近一年以內結婚的夫婦都可以參加,由村民選出最美新娘!

鑼鼓聲聲響,爆竹喧天。兩條生龍活虎的獅子出現在人們的眼前。一會兒後空翻,一會兒來一招四腳朝天,精彩絕倫!然後,大家都去迎接八仙了,寓意是:八仙下凡來,仙樂飄金光,金銀財寶飄入家內,金光閃閃富貴又一家!一座座雕像,刻得出神入化、栩栩如生!接下來,新郎新娘都在誠心地燒香,感謝祖宗。最後,緊扣心絃的“最美新娘”大賽開始了!一號新娘,頭扎兩個小丸子圓滾滾的,身穿一件紅衣裳,酷似哪吒下凡。二號新娘,頭戴金銀珠寶閃閃發光,身著一件紅裙子,有古代西施的影子。三號新娘,一身白婚紗驚豔全場!究竟,冠軍花落誰家呢?這時候,村民們開始投票。一號新娘的親友團大喊:“一號新娘可愛迷人,冠軍一定非她莫屬!”這麼一喊,大家的心似乎有所動搖。二號新娘也不甘示弱,拿起自己的金首飾顯擺起來,全身上下金光一片。村民們又想投她了!三號新娘見形勢不妙,跳起了優美的舞蹈,婀娜多姿,千姿百態。村民們似乎心有所屬,紛紛把票投給了三號新娘!最後,三號新娘獲得“最美新娘”的榮譽稱號!

家鄉文化博大精深,傳統活動氣氛濃厚。其中的奧妙只有去探索了才能夠找到,其中的精華數不勝數!

優秀傳統作文 篇5

自古以來,多少文人墨客的故事為人所傳頌。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傳統文化更是帶給人無限的思考和感悟。之所以稱之為經典,之所以被人所流傳的一些東西,一定是有它們存在的價值的,現代社會是這樣,傳統文化也是如此。

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大多是來自書上,翻開書本,各種對於傳統文化的記載數不勝數,剪紙、皮影戲、扭秧歌等民間藝術也被流傳至今,豐富著人們的業餘文化生活。

對於傳統文化的理解,還來自老一輩的傳頌。小的時候,每到夏天,吃過晚飯,大家總喜歡搬著凳子坐在門口,好多人聚集在一塊,閒聊家常,或是講講以前的故事,也很是生動有趣。

對於傳統文化的理解,也來自各種各樣的電視節目。很多歷史性的電視劇,雖然不一定屬實,但很多眾所周知的片段還是力求還原的,所以在電視劇或是節目裡便能夠看到畫面版的關於傳統文化的描述,想想也很是欣喜。

傳統文化代表的是一個國家的歷史和發展歷程,我們應該尊重傳統文化,更應該把他們繼續發揚傳送下去。

優秀傳統作文 篇6

說起戲劇,中國的戲劇可真是五花八門,今天我就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家喻戶曉的五大戲曲劇種——京劇、評劇、豫劇、越劇以及黃梅戲,如果你想更深入的瞭解這些優秀傳統文化的話,跟著我繼續往下一探究竟吧!

京劇,可謂是中國國粹,還是我國的國劇,京劇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發展史,角色可分為:生、旦、淨、醜四大行當,且人物有忠奸之分、美醜之分、善惡之分。各個形象鮮明、栩栩如生。

評劇在華北、東北及其他一些地區流行很廣,是我在五大戲曲劇種中最喜歡的戲種,俗稱“蹦蹦戲”,怎麼樣,這個名字生動活潑吧?演員就更不用說了,我相信六年級的同學們都知道,在第一學期的第二十八課——《我的舞臺》中說的就是評劇演員新鳳霞的女兒吳霜的故事呢!

俗稱“梆子戲”的豫劇是因為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髮展、傳承,建國後因河南簡稱“豫”,所以故稱“豫劇”。豫劇初始以本嗓清唱,起腔與收腔時用假聲翻高尾音帶“謳”,因此又稱“河南謳”。

固有第二國劇之稱的越劇,是流傳地方最廣泛的地方劇種,主要流行於浙江、上海、江蘇、福建、陝西、湖北等地,鼎盛時期除西藏、廣東、廣西等少數省、自治區外,全國都有專業劇團,據初步統計,大約有280多個專業劇團,業餘劇團更有成千上萬,不勝統計呢!

同樣流傳範圍甚廣的黃梅戲,是一種獨具特色民間小戲,與當地的方言結合,用當地的方言歌唱、說白,形成了當地獨特的風格,這種劇種也是蠻獨具特色的!

同學們,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人越來越少,我們現在能看到的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在一點一點的消失,也許這些傳統文化會在幾百年甚至幾十年裡消失,這些文化是無價之寶,我們一定要好好的保護它們,讓它們不在再消失,讓他們繼續傳承下去!

優秀傳統作文 篇7

春節,是農曆正月七年級,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曆,正月七年級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七年級,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永珍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然後就是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採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採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貼上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裡張貼色彩鮮豔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戶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為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 ,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北方地區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麵,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在南方有過年吃年糕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徵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新年的鐘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節中還有給兒童壓歲錢,吃團年飯,八年級、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說些恭賀新喜、恭喜發財、恭喜、過年好等話,祭祖等活動,

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遊花市,逛廟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後,春節才算真正結束了。

春節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但是滿、蒙古,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只是過節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蘊味無窮。

優秀傳統作文 篇8

今天,我去奶奶家後面的竹園掃墓。一路上,我帶著一種奇怪的心情來到奶奶家,一會兒悲傷,一會兒激動……嗯,反正就是一種奇怪的感受。

終於,人齊了。我們來到奶奶家後面的竹園,那裡有一座墳墓。墳的下面就是用石頭搭的四面石壁,上方呈半圓形,長滿了很多雜草。墳前有一塊石碑,媽媽說這叫墓碑。這時,我才知道這就是我的曾祖父和曾祖母的墓,雖然從來沒有看見過,但就是我的心裡還就是很傷心。墓碑的前面有一張石塊搭成的小桌子,就是用來擺放祭品的。這不,奶奶開始擺了,她把準備好的菜放在桌子上,四個角上各擺一碗米飯,還擺放著兩碗酒。這時,姑婆靠在墓旁傷心地哭起來,大家都在勸她不要哭了。爺爺把蠟燭點上,又把袋子裡的元寶等倒在地上,用打火機點著。大夥兒不停地對著墳拜著,連平時最淘氣的幾個哥哥也一聲不吭。

祭拜完了,我帶著傷心離開了竹園。

優秀傳統作文 篇9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三國演義》上的灰塵被輕輕抹去;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西遊記》的扉頁被輕輕開啟: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水滸全傳》被輕輕放在橘黃暖光下的書桌上;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紅樓夢》被輕輕放進書包裡。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喜歡上了散發中國古典氣息的四大名著。

記得當初買這些經典的時候,是因為聽說長大有用,可小小的我並不怎麼喜歡。當時拿著一本厚重的書,開啟一看,全是我看不懂的語句,變更沒有興趣了,所以,這四本國學經典便靜靜的躺在落滿灰塵的書架上。

直到上了國中,便在某年某月某日懷著一個強烈的好奇心搬出這些書,一頁一頁地翻了起來。當時似乎林黛玉和賈寶玉這兩個人物在女生中最受歡迎,於是我開始認真地看起了《紅樓夢》,其實並不算認真,認真的看了兩會之後,便沒有興趣看下去了,只挑了一些較有趣的情節瀏覽。

漸漸地,我明白了,寶黛釵三人之間的愛情糾葛,賈史王薛的興盛衰落;明白了東漢末年和整個三國時代之間的矛盾和鬥爭;明白了英雄好漢豪俠仗義、除暴安良的英雄壯舉;明白了唐僧師徒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的取經路程。

而經典當然不止這些。《論語》教我們做人要政治磊落,要重視仁德;《弟子規》教導我們為人處世的規範;《禮記》告訴我們修身做人的準則;而《大學》教導我們要格物致知…… 漸漸地,這些經典的經典氣息就像蓋不住的茶香縈繞在我的周圍。夜明珠的光芒在喧雜浮躁的白天被太陽似火的光輝掩蓋,而到了夜幕降臨,萬籟俱靜的時候,她就默默地亮著屬於她自己的獨特的光芒。而經典不就像夜明珠一樣嗎。當我們的心靈吵雜的安靜不下來,經典被我們一眼忽略過去,而就在我們心靈的灰塵沉澱下來,騰出一片安靜時,經典就在角落裡靜靜散發著清新淡雅的光。她就是一把古香古色的撣子,為我們拂去心靈的灰塵。

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豐富的傳統文化瑰寶,傳承國學有利於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質,使人們共享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提升境界。我們一起進入這經典的世界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