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民族傳統作文八篇

來源:才華庫 3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民族傳統作文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民族傳統作文八篇

民族傳統作文 篇1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內涵豐富而深刻,它有“憂國憂民、為民請命”的愛國精神;它有“默默奉獻。不求索取”的高尚境界;它有“力克萬難,振興中華”的堅定信念;它有“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的道德規範;它有“立志勤學、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它有“見利思義。助人為樂”的崇高情操;它有“誠實守信,質補守法”的生活信條;它有“自尊互敬、相睦相處的禮儀風範……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我們要大力發揚和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記得有一次爸爸給我講了一個孝子的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俗話說:東漢時期,有個人叫黃香,他9歲時母親去世了,於是他把時母親的思念和愛全部傾注在父親身上,冬夜寒冷,黃香九鑽到父親的被窩裡,用自己的身體把被子焐暖;夏夜炎熱,黃香及用扇子把父親的枕蓆扇涼。人們都稱讚他是一個孝子。黃香長大後,擔任魏群太守。有一年,魏群遭遇特大水災,百姓苦不堪言,黃香拿出自己的錢財賑災救民,百姓非常感動,稱讚他:“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天下無雙,江夏黃香”這個結果就是孝敬父母、助人為樂的一個善果。

我好知道一個故事,這個故事體現了誠實守信是崇高的情操。

話說在戰國時期,秦孝公啟用高鞍變法圖強。商鞅想怎麼才能讓百姓相信我變法時真的呢?於是他在城南門豎起一根三丈高的木頭,並告訴人們,誰能把他扛到北門去,就賞黃金十兩。但是沒有人相信這是真的,自然也不會沒有人去扛。商鞅把黃金一直加到五十兩,終於有一天,一個壯漢把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當場就賞了五十兩黃金。老百姓紛紛議論:商鞅言而有信,他的話一定要執行,商鞅變法成功,奠定了秦國富強的基礎。

這就是誠實守信的結果,我們應該好好學習,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廣大。

民族傳統作文 篇2

春節是我國很多民族共同的節日,也是最隆重和最具傳統魅力的節日。在歷史的長河中,她作為傳統文化的載體,始終承載和繁衍著祖國幾千年的文化精神和風俗人情。

由春節派生出來的節日和習俗可謂是豐富多彩,但最奇特最令人感動的莫過於壯族人民的敬蛙節了。敬蛙節又稱為螞拐節、青蛙節、蛙婆節。節日起源於一則民間故事,傳說遠古民間有食老人的風氣,有個青年名叫東林,率先廢除了這種野蠻的陋習。他養母終老並以棺葬母,守靈時,被青蛙叫得心煩意亂,便燒水淋之,青蛙或死或躲藏不再鳴叫。後遭遇大旱,他請示神靈,方知青蛙乃雷婆之女,它鳴叫,雷婆便知人間需要雨水而降雨,不叫便不下雨而造成乾旱。於是東林設壇向青蛙請罪,後來竟然相沿成習,演繹成節。即每年春節大年七年級的清晨,人們便四出尋找蟄冬青蛙,首先找到的人稱為“螞怪郎”,被認為是雷婆的女婿,並推舉為節日活動的首領。人們將青蛙裝入竹筒做的寶棺,放進彩紙扎的花樓,安置在村裡的涼亭。於是村人男女老幼夜夜聚集於此,唱螞拐歌、跳螞拐舞,歷時半月之久,然後舉行盛大儀式埋葬青蛙,祈求青蛙上天關注人間,保佑一年風調雨順。

敬蛙節營造的神祕氛圍和流露的質樸感情,使我們看到遠古的歷史奇妙地投印在節日的年輪中,鑄成人類文明的集體記憶,折射出歷代壯族人民敬重生命、敬重自然的精神意識。

故事中東林對陋習的破除,體現了遠古先民生命意識覺醒,由矇昧走向文明開化的.生動情景。古樸的敘述喚起的是對他人生命的責任感,人類勇敢地承擔起人生義務,這是我們進化途中邁出的關鍵一步。正是這種強烈的厚生精神影響著幾千年的傳統和習俗,增強了人類社會的親和力和凝聚力。

透視蛙鳴啟示,人神感應,體察節日所蘊藏的那種歉疚和感謝的文化心理,我們看到古人以極其浪漫的幻想手法,詮釋了人與自然的本源關係。他們在與自然的對話中,早就萌生了濃厚的生態意識,認識到動物是人類生存環境的重要一環,萬物與人類和諧共生、休慼相關,並且早就開始反省以人類為主宰的觀念,檢討人類狹隘地對待動物的態度了。他們把人與環境共同發展的願望,尊重本體和異類生命的意識注入傳統節日,融進生活細節,代代相傳。不斷提醒我們與地球上的其他生靈同為自然之子,善待它們就是善待自己,以文學和節日的方式回答了人與自然這樣一個原始而深邃的哲學命題。

傳統節日,負載著千百年的文化內涵,由歷史的源頭流淌至今,一頭站著我們的祖先,一頭站著我們自己。面對這些亙古的風俗人情,在節日意識逐漸淡化、、人與自然的關係日益疏離的今天,在節日剝離得只剩下一個形式的現代社會,我們有必要認真去聆聽一下先祖的聲音,用心去觸控節日文化的精魂;有必要重新去溫習溫習象敬蛙節之類的節日留給我們的古老功課,敬重生命、敬重自然、敬重傳統。

民族傳統作文 篇3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春秋時期,中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到太陽,測定出冬至在每年陽曆12月21日到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冬至這一天有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

冬至這天,一大早媽媽就開始和麵搓糯米糰。糯米糰搓好了,媽媽就叫我和她一起搓湯圓。一個個大小不一的湯圓從我和媽媽手中滾到盤子裡,就像一個個淘氣的湯圓寶寶。媽媽誇我的湯圓搓得又大又圓,我好開心。

當廚房飄來陣陣香味時,我知道湯圓煮好了。吃著又香又甜的湯圓,我心裡也甜滋滋的。媽媽對我說:“吃了湯圓大一歲,你要更加懂事了。”我看著媽媽,用力地點點頭,心裡想:我又大一歲了,要聽媽媽的話了。

我喜歡有趣的冬至。

民族傳統作文 篇4

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時代,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裡,而陪伴我們的不只是美好的世界,還有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

中華歷史五千年,有人為它,寫出了名著。為什麼?因為中華上下五千年,每一年,每一天,都有著特殊的意義;每一天都記載著中國的點點滴滴。

早在200多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出現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撫育後代。遠古人類的遺蹟佈滿大江南北。

經過多年的進化,遠古人類們學會了言語,製造工具,用火等,此外,他們還學會了——集體生活。

從三五成群的狩獵小隊,到幾十人的洞居生活……最後,演變成了國家。在國家中更出現了首領,政權,官吏等機構。

此後的兩千年前,雖然政權有分有合,各族交替興衰,族群時常遷移,但民族大融合還是歷史主流。

就是在民族的分裂,統一,戰爭中,出現了一批又一批的英才:有首次統一中國的秦始皇,有雄偉大志的漢武帝,開創盛唐的唐高祖……無不都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作出過貢獻。

在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基礎上,出現了一種我國獨創的藝術:詩文。當然最出名的是唐詩,宋詞,元曲。著名的詩人有李白,杜甫,王安石等。詩文更是成為了中華文化的瑰寶之一。

除詩文之外,中國的藝術形式還有很多,如戲曲,更是享譽全球。

為什麼中國的戲曲會這麼有名氣呢?主要有三點:

第一,歷史悠久。我國民間的講故事,笑話,宮廷中的歌舞,表演都有曲藝的藝術因素。從唐代時開始,曲藝已經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開始形成。

第二,藝術豐富。曲藝雖然種類繁多,但它們都有著類似的藝術特徵,各曲種主要採用的藝術手法有說,唱,演,評,噱,學。

第三,種類繁多。我國曲藝種類繁多,幾乎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曲藝藝術。據統計,至今活躍的曲藝還有400多種。

現如今,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自古以來,各族人民互相聯絡,影響,形成了現在的中華民族,共同創造了祖國的光輝歷史和文化。我們也要繼續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堅持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定會滋養我們,讓我們受益終身。

民族傳統作文 篇5

一個民族的歷史是該民族的寶藏,而民族的精神又是民族得以繼續向前發展、歷史繼續蔓延的推動力。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興旺發達,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須依靠民族精神與美德。

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優良傳統的民族,5千年歷史孕育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例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以天下事為己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從古代的文人到現在的偉大人物,無不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讀了古代作家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讓我懂得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道理。作者借描寫岳陽樓周圍的景物,通過對遷客騷人登樓時或喜或悲的覽物之情進行分析議論。先寫重修岳陽樓,然後寫暗明與悲喜,最後議論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品質。體現了作者博大胸襟與遠大抱負。讀了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使我明白了與民同樂的思想。描寫了醉翁亭所在地——琅琊山的美麗環境和自然風光,勾勒出一幅太守與民同樂的畫面。先分別體現了山水、朝暮、四時之景,又寫了滁人遊、眾賓歡、禽鳥樂、遊人樂、太守樂的情景。抒發了作者對自然風光喜愛、與民同樂的政治思想。這些不都體現了中華傳民族統美德嗎?

作為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應該有積極向上的愛國情感。許多古代文人都憂國憂民,寧願為國而死。我們是不是應該向他們學習這種精神?每一位戰士,不都是為了保衛祖國而舍家顧國嗎?為了祖國不讓敵人侵略,英勇戰鬥寧願為國家犧牲的戰士們不都有愛國情懷嗎?這些難道不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嗎?當然是。再結合身邊實際想一想,我們是不是應該樂於助人、禮貌待人?是不是應該尊敬老師、孝順長輩?是不是應該見義勇為、見義智為?是不是應該大公無私、樂於奉獻?是不是應該誠實守信、遵紀守法?是不是應該好好學習、與同學和睦相處?當然都是肯定的。

為了中華民族的繁榮與昌盛,為了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讓我們一起努力學習,.並攜起手來,共同去創造美好中華!

民族傳統作文 篇6

我們中國擁有56個民族,共同生活在祖國遼闊的大地上,共同享受著燦爛的陽光、藍藍的天空、伸手幾乎摸得到的白雲,祖國的大好山河傳給一代一代又一代,我們中國被國外稱為“禮儀之邦”,那我們有哪些傳統美德呢?那當然有尊老愛幼、謙虛好學、刻苦節約、愛國愛民、拾金不昧、見義勇為、捨己為人……一些傳統美德,我們應該讓這些傳統美德世世代代永遠相傳,讓我來為大家舉一個例子,是關於“拾金不昧”。

在 20xx年某月的一天,星期一上午,原本以為是升旗儀式,但是我們去了大操場上,一到操場上,一條鮮豔的橫幅,上面寫著“章偉同學拾金不昧表揚大會”,我說怎麼不做升旗儀式的,原來我們學校又出做好人好事、拾金不昧的事件。王校長出來了,他一出來,整個會場立即安靜下來,沒有一個同學吵鬧,王校長宣佈了大會開始,章偉同學出來,他站在他爸和王校長中間,王校長講了幾句話,又讓章偉同學講,章偉同學說:“這是我應該做的,不需要表楊。”剛說完下面迎來了幾千位同學的熱烈掌聲,王校長給章偉同學頒發了一張“拾金不昧”獎狀,我們再次鼓起熱烈的掌聲。

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優秀的民族,我們應該時刻提醒自己,我們是中國人,應該具有傳統美德!

民族傳統作文 篇7

11月1日一大早,我們全班同學來到學校,參加淮北市教育局在我們學校舉辦的“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誦讀”義務講堂學習。

上課了,首先給我們講課的是一位姓朱的男老師。他簡單地作了自我介紹後,先是和我們“娛樂”了一把——在同學們的極力推薦下,我和趙宇昂同學領唱了《中華經典誦》。我還故意展示出了學校合唱隊的特色,臺下的同學們一邊拍手,一邊和著節拍齊聲歌唱。

接著,朱老師就開始“言歸正傳”——講授《弟子規》了。朱老師的課講得真棒!他先富有感情地朗讀一遍,然後逐字逐句地解釋古文的含義,講解中,他還給我們講了一些歷史故事。他的聲音抑揚頓挫,富有磁性,我們都被吸引住了。同學們跟著老師大聲朗讀,都情不自禁地搖頭晃腦,真有點古人誦詩的味道呢!老師也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這是我們參加“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誦讀義務講堂”的第一課。在此後的幾個月時間,我們又聆聽了淮北市其他幾位名師的講課,系統地學習了《弟子規》。我回到家也拿出書本一遍遍誦讀,並把老師講過的內容講給爸爸媽媽聽,我還和媽媽一起誦讀呢。我在快樂中學習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感受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懂得了怎樣做人,從小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

民族傳統作文 篇8

中國城市化程序就如一列高速前進的火車,身為乘客的我們在車上還未能仔細觀看沿途的風景我們便一嘯而過。我們的文化亦是如此,那些傳統優秀文化還未來得及被我們帶上車,我們就迫不及待地去吸收新文化。

“愛蓮堂”,“飲冰室”……一個個作為文化載體的名人故居屢遭被拆的厄運,一個個文化的烙印成為教科書上的記憶卻消失在現實中。隨著它們的消逝,我們的文化記憶也將被時間淘盡。如果我們不在肩負傳承傳承傳統文化的責任,我們將成為精神的流浪兒,無家可歸。

端午節,我們用以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節日,在我們中國存在了幾千年的節日,竟被韓國人申請為他們的專屬節日,這個訊息一出,許多國人都為之氣憤,忍不住破口大罵。我在聽到這則訊息時憤慨之餘也不禁感到悲哀。緣何這個在中國歷史存在了這麼久的節日,我們卻不懂得珍惜,不去重視,現在被別人捷足先登卻又在痛心疾首?

或許這次的“端午節”事件只是一條導火索,它點燃了國人漠化傳統文化所帶來的危機,它一下子將某些崇洋媚外,中國傳統文化的缺失等等潛/在的危險都炸了出來,迫使人們去面對它,去深思,去解決它。

然而對於傳統文化的冷落問題,我們也不是沒有采取過措施。教育部就曾經擬定將15首京劇列入中國小生音樂課的教程。這訊息一出,的確有許多人拍手讚賞。京劇,是我國的國粹,能夠傳承下去的確是一件好事。但是任何藝術都不是短期可以速成的技巧,它需要在濃郁的藝術氛圍下滋生,成長,盛開乃至遍地開花。

京劇具有濃郁的地域風情,這是它的魅力所在。然而這一優點卻是其在此次的傳承過程中遭遇尷尬。粵劇在廣東都面臨著觀眾流失,人才青黃不接的窘境,字正腔圓的京劇在廣東的境地可想而知。

弘揚傳統文化需要循序漸進,在孩子們都還沒有了解一首曲目的背景,含義,就要求學唱,這樣的傳承根本毫無作用。文化的傳承不是一次性地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教學生。

京劇是國粹,但傳統文化沒有高低優劣之分,每一種傳統文化都鐫刻著中華文化的烙印。弘揚傳統文化的真正意義在於使傳統文化不要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而要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盛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