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中國傳統作文彙總5篇

來源:才華庫 1.93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傳統作文5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中國傳統作文彙總5篇

中國傳統作文 篇1

餃子是我國傳統美食,也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一種美食了,每年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戶戶都會包好多餃子。 餃子的做法非常簡單:先把餃子的餡兒準備好,餡兒的種類特別多,有豬肉餡兒的、白菜餡兒的、芹菜餡兒的、牛肉餡兒的······你想吃什麼餡兒就可以調什麼餡兒。

有了餃子的餡兒,怎麼能少了餃子皮兒呢?餃子皮是很好準備,在各種菜市場上都可以買到,都不用自己在家現做。材料都準備好了,就可以開始包了,先用勺子把餡兒盛到餃子皮上,然後再捏成元寶的形狀就可以下鍋煮了。煮好的餃子一端上桌,就可以聞到肉餡兒散發出的香味,我剛聞到這種香味就已經垂涎三尺了!它的表面看起來特別白,就像嬰兒的面板一樣,別提多誘人了!

嗯~ 煮好的餃子不僅看起來很誘人,吃在嘴裡也滑滑嫩嫩的,還有一種入口即化的感覺,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看到這裡,你可能就要問了,為什麼每年大年三十都要吃餃子呢?餃子的寓意又是什麼呢?其實大家都可以看到,每一個餃子都包得像元寶一樣,這就寓意著招財進寶的意思,至於它為什麼每年大年三十都要吃,那一定就是為了第二年能夠財源廣進。

你們知道嗎?餃子還有一個傳說呢!相傳: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後辭官回鄉。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他看見南洋的老百姓飢寒交迫,兩隻耳朵凍傷,當時傷寒流行,很多人都被病死了。張仲景見了,就用麵皮包上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熱的藥材捏成耳朵的形狀,煮熟之後送給窮人。後來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

從此鄉里人和後人就模仿製作,把它稱為“餃耳”或“餃子”,也有一些地方稱為“扁食”或“燙麵餃”餃子距今已經有1400年的歷史了,真不愧為我國的傳統美食啊!

中國傳統作文 篇2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許許多多,有絢麗多彩的元宵節,有陰晴圓缺的中秋節,有草長鶯飛的清明節,但我最喜歡熱鬧非凡的春節。

中國過春節有很多習俗,從臘月二十三起,就開始準備過春節。在這幾天裡,人們開始買年貨、大掃除、貼春聯、貼年畫……做這些事情有辭舊迎新的寓意。

大年三十,我早早地起床,迫不及待地開啟衣櫃,換上了新衣服,站在鏡子前照照漂亮的自己。我又蹦又跳地跑進客廳,給爸爸媽媽展示漂亮的我,可我看見爸爸媽媽正在廚房緊張地做著團圓飯。

到了中午,爸爸媽媽就像神奇的魔術師,不一會兒的功夫,就做好了一桌香甜可口的飯菜,聞著香噴噴的飯菜,我不禁嚥了咽口水。媽媽告訴我,桌子上的魚代表年年有餘,年糕代表步步升高……最後,我們一起舉杯共祝幸福團圓年。

晚上,我們吃完年夜飯,看著天空放著五顏六色的煙花,有小星星形狀的,有雪花形狀的,還有花朵形狀的……

看完煙花,我們坐在沙發上,繼續看“春節聯歡晚會”。節目豐富多彩,有幽默風趣的相聲小品表演,還有技術精湛的雜技……隨著節目的進行,十二點的鐘聲敲響了,姥姥端出熱乎乎的餃子,我一邊吃,一邊向長輩拜年,長輩們給我和弟弟發壓歲錢,這是我最開心的時刻了。

我最喜歡春節了,你們呢?

中國傳統作文 篇3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澱物。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中國傳統文化燦若星空,有無窮的底蘊。她源遠流長,即從中國產生人類起就有了中國歷史,也有了中國文化。中國文化是迄今世界上最久遠、最穩定、最輝煌、最豐富、最發達的文化之一。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悠悠五千載,經歷了萌生期、形成期、確立期、繁盛期和總結轉型期幾大時期。在中國文化的形成期,春秋時代,出現了諸子蜂起、百家爭鳴的千古思想文化大景觀,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浪潮。按照兩漢司馬談和劉歆的劃分,諸子主要為儒、墨、道、法、農、雜、縱橫、名家等,成為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理論的奠基石,深遠地影響著後來中國文化的發展。

學習傳統文化可以培養文化氣質,開拓我們的人生境界,並能啟悟生命的智慧,發揮理性的功能。我們學習唐詩宋詞,我們誦讀名家經典,最重要的是我們要領悟這其中的民族精神。我最喜歡的莫過於源自《周易》的一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中化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神特質由此可見一斑。其大意是天體執行體現剛健精神,人亦效法天地而自強不息;君子的胸懷像大地一樣寬廣,德行像大地一樣深厚,所以能滋長萬物,承載萬物,容受萬物。

在當今世界,無論是經濟發達的西方社會,還是正在崛起的中國,社會生活都面臨著過度物質化功利化的問題。作為社會精神支柱的人生理想,價值觀發生了偏差。然而人作為人的存在,還應是以智慧、德行和審美情趣為表現形式的文化存在。從這個意義上看,以注重心性,長於倫理為基礎特徵的中國傳統文化能為現代人的迷失提供多方面的理性啟迪。

在對待思想文化上,中國傳統文化,是千方百計限制思想自由,搞一言堂。要求民眾的思想,與官方的思想,保持高度一致。否則,則視為離經叛道。這使各種新思想新觀點難以發展。在社會矛盾的處理上,中國傳統文化崇高人治。以權力代替法律。司法不公的現象十分普遍。

在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我還深深的感受到忠孝禮儀這四個字的重要性,最近北京電視臺的一檔節目吸引了我的眼球,叫做幸福秀,昨天播出的家庭故事叫家有四鳳。幾個兒女為了爭奪老人的財產來到了這個節目,老人已經是中重度的老年痴呆。目光呆滯的老人看著幾個兒女在臺上脣槍舌劍,自己全然不知。在陌生人看來,老人是特別可憐的,可是老人的幾個兒女臉上冷漠的表情,真是讓人們寒心。難道現實的社會真的事利字當頭嗎?你有沒有想過你在和誰談利益,是你至親至愛的娘啊,你有沒有想過,你的娘是怎麼把你們四個人拉扯大的?孝順孝順,在孝順之前,是不是應該先做到順呢?

我聽過一句話,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忠是捨棄小家顧大家的大無畏精神。這個固然重要,但是,世界一直像現在一樣和平,不用我們拋頭顱、灑熱血,我們就多關心關心我們的親人吧。

我們都知道,老人老了,是沒有多大的用處了。但是咱們不能把它們當做累贅,他們是我們的寶貝。最值得珍惜的寶貝。中國傳統文化50字

中國傳統作文 篇4

中國有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其中,火藥是我最喜愛的發明。為什麼呢?因為每當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放鞭炮,增添節日氣氛,而鞭炮則是火藥做成的。

火藥,是在適當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迅速而有規律燃燒,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火藥主要廣泛用於軍事上、以及生活上。軍事上:槍彈、炮彈的發射藥……生活上:鞭炮、火柴……我仔細查過資料,原來火藥是唐朝煉丹家在煉丹的時候發明的。

火藥包含:銷石、硫磺、木炭和其它物質。火藥早期主要用於演出(爆仗、吐火、幻術等)。唐哀帝時曾用火藥功打城門並燒燬了城牆,這是用火藥攻城的最早記載。

在宋朝的時候,由於戰爭不斷,火藥武器需求增加,因此出現了世界最早的噴火器。明朝的時候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多發齊射火箭——“一窩蜂”和世界最早的二級火箭—“火龍出水”、世界最早多火藥筒並聯火箭—“神火飛鴉”。

火藥在現代主要用於火箭、原子彈、炮彈、槍彈。但我不喜歡戰爭,我只想把火藥用於宇宙飛船上天、慶祝節日的歡樂鞭炮、用於炸山開路……

中國傳統作文 篇5

記得那是我剛剛康復的時候,孫老師就給我媽打來了電話,說我的“水粉畫5級證書”考出來了,也就意味著我可以學國畫,就這麼迷迷糊糊地,我就與國畫打上了交道。

第一章

出於國畫的種類繁多,簡易不同。老師決定讓我工筆於花。雖然那天那個下午,我伴著紅嫩的太陽,踩著愉快的節奏,伴著小鳥的歌聲。飛快地跑到了教室。但是我卻並不喜歡畫花,於是DD

老師畫,我就看;老師講,我就聽;老師一走,我什麼都不會。等到老師要看時,我便亂畫一團;高潔的菊花畫成了花團,清淡的荷花畫成了玫瑰(用色用錯了。)只好回去重畫,我也就成了沒有課間的人。

哎,畫吧,誰讓咱交了學費的。

第二章

老師見我對花不感興趣,便又讓我畫動物,第一天學的是貓。畫貓有趣,樓下李爺爺家有一隻白貓,我可喜歡了。倘若學會了,還可以給它來個“特寫”呢!我便專心致志地學起來,於是DD

我的畫意有了長進,人人都誇我。

哎,畫吧,原來國畫這麼有趣!這麼實用!

第三章

後來,孫老師走了,又轉來了一個新老師,此人仔細看了我的畫,便讓我畫山水。山水?容易嗎?

老師並不知道我,而是讓我自己去練習,我便漸漸對它產生了興趣,於是DD

我的課間沒了,我自己在認真練習。我在追求更高的成績,從一張小紙到四尺三開,我越畫越覺得它有趣,國畫,成了我的必修課。

哎,畫吧,它太讓我著迷了。

後記

最近,由於參加優生輔導,我已兩個周沒去了。但我仍然愛著國畫,愛著他的清淡,神力,高雅與自然。這便是我與國畫的故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