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600字作文

來源:才華庫 2.88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傳統文化600字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國傳統文化600字作文

中國傳統文化600字作文1

過大年是我們國家古老的傳統文化節日。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凶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有一年的除夕,人們都忙著收拾東西逃往深山,這時候村東頭來了一個白髮老人家。他對一戶老奶奶說只要讓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將“年”獸驅走。眾人不信,老奶奶勸其還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家堅持留下,眾人見勸他不住,便紛紛上山躲避去了。

當“年”獸象往年一樣準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爆竹聲,“年”渾身顫慄,再也不敢向前湊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大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家哈哈大笑,“年”獸大驚失色,倉惶而逃。

第二天,當人們從深山回到村裡時,發現村裡安然無恙,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白髮老人家是幫助大家都驅逐“年”獸的神仙,人們同時還發現了白髮老人家驅逐“年”獸的三件法寶。從此,每一年的除夕,家家都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新年”。

每一年過新年前,從陰曆十二月二十三日起到三十日,人們把這段時間叫做“小年”。除夕夜晚,全家人團聚在一起。北方地區有吃餃子的習俗,象徵團聚合歡;同時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南方吃年糕,象徵新一年的生活甜蜜蜜,步步高。夜晚12點,也就是新年剛剛來到,每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放鞭炮。

大年十五元宵節過後,過新年才算真正結束了。

中國傳統文化600字作文2

在南方,有香甜可口的湯圓;在北方有香脆多餡的餃子,不管是南方湯圓還是北方餃子,我都鍾愛。

媽媽告訴我餃子和湯圓有區別,但是我看不出有多大的區別,因為我的饞嘴都很喜歡吃,我的眼裡只有吃,哪還能看出他們的區別。

湯圓我喜歡在元宵的時候吃,代表團團圓圓,畢竟一家子在一起才是幸福美滿嘛。每逢元宵時節,媽媽總會煮好一大鍋湯圓,我在一旁看著那白白胖胖的湯圓,忍不住想要往前去掐一口或者直接吞掉。湯圓們在鍋裡面沸騰,彷彿在裡面狂歡似的,真令人喜歡。

“開動啦,小饞嘴。”媽媽親切地說。我已經等候多時啦,終於來了,我都要等不及了。我立刻拿起筷子往下面夾起來,可是頑皮的湯圓們不讓我夾,油膩油膩的,一夾起來,就會滑下去。所以媽媽讓我用勺子來吃,這樣以來,他們就掏不出你的手掌心了。

我們一家人,都團聚在一起,都一起團團圓圓地吃著圓圓的湯圓。我喜愛白白胖胖的湯圓,因為,他讓我和家人在一起,幸福地在一起。

到了冬天,唯有餃子令人喜愛,可口又多餡。有玉米餡兒的,有肉餡的,也有玉米火腿餡的,真是趣味多多。冬至的時候,雖然我們在南方,但是我也喜愛吃餃子,餃子給了我們溫暖,讓我們家庭溫暖如初。

當然了,餃子什麼時候都能吃,因為隨便去街上逛一逛,都能看見沙縣等小吃餐廳,都把餃子列為特色小吃。我每次去都會來幾份。每逢晚上我肚子餓了,就會去買幾份餃子充充飢,順便也讓家人們飽滿。我喜愛多餡的餃子,因為餃子解決了我們的溫飽,讓家庭美滿。

南湯圓,北餃子,我都愛,我都要;每吃幾口口水流,家庭吃了幸福留,肚子餓了就找它。

中國傳統文化,我真的超愛呢。

中國傳統文化600字作文3

我們的中國傳統文化我與中華傳統文化攜手。在不少作文裡,作者們為中華民族永不改變的傳統文化拼命吶喊,竭力控訴著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漠視。我與中華傳統文化攜手。在我國傳統節日裡,我“遙望”古代詩句而感慨。傳統文化在我的腦海裡似乎已轉化成了一串串飲食文化的符碼,為我品嚐中華“小吃”劃定了時間表,我津津有味的咀嚼著傳統文化的結晶,我不論在什麼時候,都察覺得到它的存在。正月十五元宵節,我知道吃湯圓的時候又到了。“湯圓呢?今天可是元宵節啊!”餐桌上的麵包既讓我驚訝又讓我納悶。湯圓湯圓,就是一大家子人要團團圓圓的意思。傳統文化在不同的節日裡,用不同的東西告訴我們。它沒有消失,就像大家春節一家要團聚在一起,吃著年飯。

不同的人用它們不同的眼光看待它,它的重要性也隨之改變。傳統文化不僅是流動時間的凝固劑,更是民族個性的烙印。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用自己的個性情感,彷彿群體無意識般地充實著傳統文化。內斂含蓄,善良仁義,樂觀信賴,天人合一……這是一種純粹的情感,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中國傳統文化經過幾千年的洗禮一路走來,不同時代的人們賦予了它不同的形式,有的至今為人們所熟知,有的已湮沒在時代的滾滾洪流中,而現在的我們,儘管奮力追溯著一切傳統文化的習俗,爭相效仿,但同時並存的,卻是日漸冷漠的人情,有的人可以為了工作利益而擠壓出更多的時間,卻從不為自己的親友,家人甚至是自己的心靈留一點空間。漸漸地,他們看不見世間的大象,聽不到世間的大音,他們與傳統文化分手,他們與人間真情絕緣。我們回憶著傳統文化,那我們何時能回味傳統文化呢?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我們所謂的玫瑰,如果換一個名字,不也一樣芳香嗎?傳統文化需要我們的傳承,但花謝了無關緊要,我們所必須做的!

中國傳統文化600字作文4

這個寒假,我有幸上了三節公益茶道課,瞭解了不少茶藝知識。

進入一個古色古香的茶室,穿上中國風的茶服,坐在擺滿了精緻茶具的茶席旁,一種獨特的莊重感覺油然而生。在這種氛圍下學習茶藝應該很有趣吧,可是茶藝並不僅僅是一件有趣的事。

陸羽的《茶經》中說,茶是高尚的,沏茶、品茶亦要以禮相待。於是,我們首先跟著葉老師學習茶禮。“行李十式”,坐姿端正十分重要。從初習的彆扭到最後的款款而自然,還有“手容恭”、“口容止”,看似一板一眼,熟練之後,卻從容別致有趣。這種莊嚴的的氛圍應該會浸潤到我的日常生活中,讓我從此不再過於不拘小節。

學好了“行茶十式”,又反覆練習了多遍泡茶順序,我們終於要大顯身手,自己泡一杯雲南的古樹白茶了。佈置好一桌茶席,調整好心境,行茶就即將開始了。輕柔的古典音樂緩緩流出,若有若無的蒸汽伴著一縷縷茶香在半空中迴盪,瞬間縹縹緲緲,宛若仙境。溫完杯,潤完茶,我終於把茶湯倒進品茗杯中了。白茶的工藝是最少的,所以茶色淡黃透亮,好似一塊琥珀的精華融入了茶湯似的;這種香又是渾然天成的,該是大自然中花朵與青草的芬芳吧,還帶著甜甜的露水的味道……小心翼翼拿起品茗杯,細細品嚐,滋味清純,沁人心脾。此時,我們臉上該是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吧。

茶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僅僅是一種飲料,也是一種文化,一種精神內涵。“黑白紅綠青黃普”,多種多樣的茶,我們每種都品嚐了一遍,味道各不相同:紅茶的醇香,綠茶的'清香,白茶的自然香……我們也細細品味著茶文化。茶文化以茶德為中心,重視修養,提倡尊重,這不得不說,就是我們人生重要的文化素質。

幾節茶藝課,自然領悟不透茶藝茶道的精髓,但茶文化已經開始影響我了,這不僅僅是一件趣事。

中國傳統文化600字作文5

平安小虎隊又出發啦!上一站我們舉行了垃圾分類活動,這一站,我們要去工藝美術博物館尋找身邊的傳統文化。

博物館裡最吸引我的就要數木雕了,因為它想雕什麼就能雕什麼,而且還含有一種深刻的含義呢!

我走進木雕展廳時,看見一位叔叔正一心一意地雕刻著一個柱著柺杖的老爺爺,老爺爺已經刻了一大半。我仔細地看著叔叔的作品,當看到老爺爺的頭部時大吃了一驚:老爺爺的每根頭根都是飄著的,而且只有一兩根碰在一起。“叔叔,您真厲害,一整片頭髮已經很難刻了,您竟然能刻出一根一根的頭髮!”看著木頭雕的老爺爺的頭髮,我情不自禁地稱讚起了叔叔。叔叔聽了我的這番話,笑了。他摸了摸我的小腦袋,說:“小朋友,你真逗!不過,叔叔告訴你呀,其實這頭髮是天然的樹根做的。”說著你拿起身旁的一段還沒雕刻的原木說:“你看,這樹根是不是很像一根一根的頭髮?”“是的!”我一本正經地對叔叔說,“樹根確實很像頭髮。”“那我們就可以用樹根當頭發呀!”“對呀,我怎麼沒想到呢?好笨,好笨,好笨!”我一邊說一邊敲自己的頭。“還有,我們用木頭雕東西時,要看這個木頭適合雕什麼我們就用來雕什麼。像這塊木頭本來頭上有根,我就用它來雕了老爺爺,根可以當老爺爺的頭髮,反正他的頭髮少。”叔叔說。“哦”我高興地說。

你們明白木雕的含義了嗎?它就是——因材施教。

對呀,人也應該是這樣:你擅長什麼,你就去幹什麼,難怪木雕會成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呢!

中國的傳統文化還有很多,如:剪紙、繡花、國畫、中秋賞月做月餅、扎風箏……好多傳統文化等著你來找呢!

中國傳統文化600字作文6

常常在公交車聽到:給老、幼、殘、抱嬰者讓座,這種禮讓行為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但大家知道我們的傳統節日有哪些嗎?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等,還有最令我開心的春節。

春節就是過年,一到春節家家戶戶都喜氣洋洋,一起吃年飯、放鞭炮、領紅包。關於年的來歷還有一個故事

在很久以前,年是一種凶神惡煞的怪物。它的嘴巴大大的,張開嘴巴就像開啟一個門洞一樣,看得人毛骨悚然,眼晴一閃一閃像火電筒,尾巴長得醜醜的,難看極了。

有一次,春節來臨時,動物們都冬眠了,只有年到處亂跑。年餓得不知如何是好,於是就想跑到村子裡找食物。年一進入村莊,村民們就驚慌失措,都擔心年會跑到自己家裡來,惶惶不可終日。

年到了一戶人家門口,大力一推,把門打開了,用那殺氣十足的眼神掃了一下屋子,裡面空蕩蕩的。年再往屋裡走,發現角落裡有一個人怕得直髮抖,年剛想撲過去吃掉那位村民,只見村民手腳搖擺起來大喊了一聲,把年嚇得屁滾尿流地跑了。

到了第二天年也學聰明瞭,用棉花塞住了耳朵再進村子,年心裡想:這次我應該可以飽餐一頓了吧!年還是去了之前那村民家裡。村民這次躲在一張又紅又花的被子裡,嚇得滿身大汗,衣服都溼透了。這次年看到紅紅的被子又給嚇跑了。等年跑了,村民用竹子生起了火烘乾衣服,這時年又來了,年看到火和聽到噼噼啪啪的燒竹子聲,跑得更快了。

經過幾次的經歷,村民們知道年的缺點,以後也有方法對付年了,村民再也不用怕年了。於是人們定下日子張燈結綵、飲酒擺宴,再也沒有見年出現過了。

所以我們現在過春節就有放鞭炮、貼春聯和掛燈籠等習俗。

中國傳統文化600字作文7

金質的風聲在收穫的歡愉中繼續吹拂著泱泱華夏。歲月的火焰再次把福祉帶給古老的東方,帶給亞西亞著片神氣的國土,我的祖國。

流連於我親愛的祖國,流連於日新月異的壯美畫卷,我傾聽著駐足於時內的家園中那一代又一代歌者發出的深情詠唱。

南湖紅船,毅然起航,載滿民族的希望,高懸真理的明燈,讓一粒進步的種子悄然搏動,那樣堅定地催生了黑夜的餓黎明!

星星之火,撩原神州,一豆星火,點燃漆黑之夜,拎起萬點光明,匯成世間最浩瀚的氣魄,盪漾於華夏的山川,沉積於古老民族的不屈靈魂!

萬里長征,鐵流西進,那是一條紅色的飄帶,悲壯的行程譜寫了大智大勇,讓地球上所有的人們因這支堅執的隊伍而認識了一個國度崛起的前奏。

陝北大地,鑄就希望;一孔孔昏暗的窯洞,一首首自強的奮進之歌,引領人民團結一致,眾志成城,抗擊外辱,衛我家園,扛起萬千勁舞的旗幟!

改革開放,滄桑鉅變,時代的巨輪劈風斬浪,勇敢的勞動者用血汗鑄煉智慧和信念,共迎冬的沉蓄,春的翠綠,夏的明麗,秋的金黃!

今天,我們迎來了祖國光輝誕辰的五十六週年的又一個花季。此刻,我多想喊一聲:我親愛的祖國,叫一聲慈祥的母親,我的性情與淚水一齊奔湧,讓我茁壯成您博大的生命中最微小的江海邊的那粒沙,淺池中的那滴水,城市中的那朵花,沙漠中的那叢綠,綴飾你八萬裡雲天,九萬里大地!

祖國啊!請看,有多少黑頭髮,黑眼睛,黃面板的龍的傳人,舞動堅強的臂膀,朋舉成林,擊節高歌,用畢生的血淚為你打造現實與未來!

中國傳統文化600字作文8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在正佳廣場五樓看到了一箇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展。瞧,會場里人山人海,許多著名藝人都在這裡現場展示他們的手藝呢!咦,那裡怎麼那麼多人!我跑過去一看,原來是一位伯伯在製作絹花呀!這位伯伯看到我,就說:“小朋友,過來。”我過去後,這位伯伯手把手教我貼花瓣和做花瓣。我真高興呀!因為我第一次這麼接近這些著名藝人呢!

瞧,那邊的一位阿姨正在剪紙。這位阿姨手多巧啊!你看,不一會兒,十二生肖就剪好了,多可愛呀!旁邊還有一位叔叔正在手繪風箏。叔叔畫得多美啊!有小燕子,有小蝴蝶,有小魚兒……它們千姿百態,形態各異,多美啊!更引人注目的是對面的葫蘆雕。看那位阿姨在大小不同的葫蘆上雕出了各種各樣的戲劇圖片,還有中國的傳統故事,有《西遊記》裡的“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有《三國演義》裡的“劉備託孤”、“空城計”……這位阿姨真厲害!看,那邊還有位製作空竹的伯伯,我跑了過去,到那兒一看,哇,大大小小的空竹應有盡有,讓我大開眼界。有一個拳頭那麼大的,有半個拳頭大的,也有小指頭那麼大的……有紅木製的,也有竹製的,還有木製的。有單軸的,有雙軸的……看得我眼花繚亂。最有趣的的要數最具有收藏價值的象棋空竹了。你看,這些小空竹的底盤上都畫著象棋,把這些空竹插在一個特定的木板上,哈哈,你一定想不到,這就是一盤象棋了。我還知道,空竹上有一處美景,那就是空竹旋轉的祕密武器——中軸,底盤上的中軸,像一座美麗的寶塔,它矗立在底盤的正中央。最後,我買了一個帶有這位伯伯簽名的空竹,而且,伯伯還示範給我看怎麼玩。其實,這位伯伯就是有名的“空竹張”。

我覺得,中國的傳統文化真是豐富多彩。

中國傳統文化600字作文9

自從上週五聽說那可惡的韓國“盜竊”我國文化所有權的事情時,心裡頗為不滿。“可惡的韓國人,討厭的韓國人,憑什麼那樣?憑什麼……”很長時間心裡面就只有這兩句話。恰巧又碰到了蒐集童謠“事件”。信心滿滿地回家去:“媽,你們小時候有什麼兒歌啊,給我唱唱吧。”“小時候不是都教給你了嗎?”“我都記不清了,你給唱唱吧!”“哪裡有什麼啊,我們那時候家裡很窮,很小的時候就下地幹活,給家裡掙工分,哪裡能嚐到什麼兒歌啊。”

從母親那裡是找不到了,心想這次完了。往樓上走,忽然看到電腦桌旁沒人,於是我悄悄走過去,開啟顯示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請您輸入密碼!”我暈,這次真的完了。

沒錯,真完了,不僅我完了,同學們完了,再照這樣下去,中國文化也會完了!閒暇之餘,不妨想一想,是什麼原因使韓國非要剝奪我國文化的所有權,僅僅是因為我國曆史悠久嗎?僅是因為我國擁有五千多年的燦爛文化嗎?還是因為中國人自身的一些原因?中國人已經保護自己的文化了嗎?中國人又珍惜自己的文化了嗎?如果我們每個人既保護又珍惜了,那麼,敦煌文化的流失又從何談起?

是的,母親一個“沒學過”,我的一個“忘記了”,就把蒐集傳統文化的信念沖淡了。而那個電腦,即使打開了又能怎樣呢?能換回我們的信念嗎?真的能嗎?我就是一箇中國人,一個千萬中國人的縮影。正是像我一樣的人,在慢慢地吞噬著自己的文化!難道在今後,從明天開始,我們還要做這樣一個麻木的人嗎?我們難道不能為我們自己做一些事情嗎?再這樣下去,中國真的可以嗎?

中國傳統文化600字作文10

中國傳統文化我與中華傳統文化攜手。在不少作文裡,作者們為中華民族永不改變的傳統文化拼命吶喊,竭力控訴著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漠視。我與中華傳統文化攜手。在我國傳統節日裡,我“遙望”古代詩句而感慨。傳統文化在我的腦海裡似乎已轉化成了一串串飲食文化的符碼,為我品嚐中華“小吃”劃定了時刻表,我津津有味的咀嚼著傳統文化的結晶,我不論在什麼時候,都察覺得到它的存在。正月十五元宵節,我知道吃湯圓的時候又到了。“湯圓呢?這天但就是元宵節啊!”餐桌上的麵包既讓我驚訝又讓我納悶。湯圓湯圓,就就是一大家子人要團團圓圓的意思。傳統文化在不一樣的節日裡,用不一樣的東西告訴我們。它沒有消失,就像大家春節一家要團聚在一齊,吃著年飯。不一樣的人用它們不一樣的眼光看待它,它的重要性也隨之改變。傳統文化不僅僅就是流動時刻的凝固劑,更就是民族個性的烙印。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用自己的個性情感,彷彿群體無意識般地充實著傳統文化。內斂含蓄,善良仁義,樂觀信賴,天人合一……這就是一種純粹的情感,更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傳統文化經過幾千年的洗禮一路走來,不一樣時代的人們賦予了它不一樣的形式,有的至今為人們所熟知,有的已湮沒在時代的滾滾洪流中,而此刻的我們,儘管奮力追溯著

一切傳統文化的習俗,爭相效仿,但同時並存的,卻就是日漸冷漠的人情,有的人能夠為了工作利益而擠壓出更多的時刻,卻從不為自己的親友,家人甚至就是自己的心靈留一點空間。漸漸地,他們看不見世間的大象,聽不到世間的大音,他們與傳統文化分手,他們與人間真情絕緣。我們回憶著傳統文化,那我們何時能回味傳統文化呢?莎士比亞以前說過:我們所謂的玫瑰,如果換一個名字,不也一樣芳香嗎?傳統文化需要我們的傳承,但花謝了無關緊要,我們所務必做的,就是讓那餘香漸飄漸遠

中國傳統文化600字作文11

陶瓷——是我國經典的一門傳統文化。從古至今已有八千年的歷史了。今天,我準備親自去“陶陶樂”體驗館親手做陶瓷。

店裡的叔叔非常熱情,他連忙拎起一小袋棕灰色的陶泥,放在可轉動的鐵盤上;接著用水桶接來一些水,便耐心地教我做了起來。

“第一步:捧泥。”叔叔握著我的手。先用力把泥拍扁(饅頭狀);然後用雙手輕輕往裡擠壓;一個橢圓形差不多就“變”出來了。叔叔還告訴我一個小祕密:一定要時不時用水打溼手,保持溼潤。

“不好啦!我的泥塑歪了!”

“小朋友,看起來做陶瓷簡單,做起來難。對嗎?”

我點點頭,叔叔兩隻手肘緊頂膝蓋,捧著泥,這才把泥“救”回來了。(因為鐵盤轉得快)這泥真是“有驚無險”啊!

“第二步:挖洞。”我先把大拇指插進陶泥中,再圓弧形式的向外撥、撥……你瞧,我這步輕而易舉地做了出來。叔叔豎起大拇指笑著對我說:“你做得真好!”

“沒有啦……”

“第三步:塑形。”叔叔告訴我:陶泥的可塑性很強。他先示範給我看:用拇指和食指一起把杯身往上拉、拉……

終於,一個充滿著中國傳統藝術的陶藝杯展現在我的面前。

回家後,我又查閱了陶瓷的資料。原來,早在新時期時代,我們祖先就拉開了陶瓷史的序幕。一開始,陶瓷只是一般的生活用品,作為容器和餐具。後來陶瓷製造逐漸脫離了實用主義,出現了只作為裝飾用的一種產品。

通過這次親手體驗做陶瓷和查閱資料,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陶瓷)……

中國傳統文化600字作文12

中國有著悠久的傳統文化,尤其是壺天的火龍燈會,下面就由我來說說它的特點吧。

又到了舉行火龍燈會的時候了,中午,大家紛紛拿出自家的針線,為火龍燈“封上肚皮”。這時,姨媽對我說:“這火龍燈一共60米,共24節,每一節要插一根蠟燭,晚上以火龍燈為主,還有花燈,排燈,火流星,火球呢!”姨媽笑眯眯的對我說。“真的嗎?”我開心極了,小小的心充滿了快樂。

晚上,大家為火龍燈插上了蠟燭,花燈、排燈也準備就緒,於是,大家拿出樂器“嗒嗒嗒”的吹了起來,走了起來。“姨媽,為什麼要舉辦火龍燈會呢?”這時,我好奇的問。“因為啊,我們壺天村以前總是失火。”“那失火跟火龍燈會有什麼關係呢?還有,為什麼現在沒失火了呢?姨媽你快說呀!”我就像一個記者在對姨媽進行採訪。“為什麼沒失火了呢?因為啊,一次,幾位道士他們路過壺天村,他們說,是因為山洞裡有一條赤蛇,它修煉上千年,成了一條火龍,我們這裡總失火就是它在放火,那怎麼辦呢?於是,他們讓我們每年都來舉行一次火龍燈會。”“哦,後來呢?”我問。“自從舉辦火龍燈會後啊,壺天村就很少失火了。”姨媽笑著說。“哦。”我點了點頭。

“走,我帶你上街去。”沒等我反應過來,姨媽就拉我上了大街。街上人山人海,這時,一位伯伯掛著一個火流星:在鐵絲邊上用一種線做成的網子,可以拉緊,裡面放上燃燒的木炭,因為轉起來時火星會濺起來,變成美麗的圖案,所以叫火流星。伯伯然後取下火流星,旋轉起來,濺起來的火星有時變成一顆星球,有時變成一隻蝴蝶,有時變成一朵花……

壺天火龍燈會的創造和流傳是壺天人光輝歷史的一部分,為我們壺天人所喜愛。

中國傳統文化600字作文13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就如同夜空中璀璨的銀河,令無數人神醉。而漢字恰巧就是那銀河中最耀眼的一顆明星,望著這明星,我的靈魂穿越到了遠古時代。

在那個神祕而散發著幽香的時代,我彷彿看到了倉頡,他正忙於收集和整理這些一塊塊的東西。這引發了我對古人的崇拜。看著他們衣不著體的樣子,我沉思了;為什麼這些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能造出這麼優美而極富表現力的東西呢?但不管原因怎麼樣,漢字終究還是造出來了。

每當我寫字時,一種激動之情難以言表。看著這些寫在本子上的歪歪斜斜的字,一個個好像要蹦出來的樣子,彷彿一個個都在對我笑、對我揮手。同時我又很內疚,為什麼要把這些生動有趣的東西定格在了紙上,讓它們無法獲得自由。

縱觀歷史,古往今來,多少人用自己手中的筆揮寫出了不朽的文章。這些文章當中字字傳情。都無一不是詩人當時內心的真實感受。王羲之的《蘭亭序。他的字如行雲流水,狂放中不失婉約》無疑是我國書法領域中最傑出的作品,正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

但是,隨著電腦時代的來臨,漢字出現了嚴重的危機。人們變的越來越輕視漢字了,只懂得在鍵盤上操作的他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漢字,也不懂得漢字的深層意蘊,只是把它當作了一個作為與人交流溝通的工具。可他們根本不知道我們的老祖先們創作它們的起源是什麼。

漢字是音形義三者的完美結合。它體現了我們祖先豐富的想象力。它是我國文化的重要標誌,是任何一個其他國家的語言文字所不能替代的東西。它就似一根紐帶,扭緊了整個華夏兒女的心。

我希望在如科技發達的今天,請大家不要忘記了我們身邊一些最基本的東西。請大家按耐住浮躁之心去認真領悟一下蘊含在漢字下的文化魅力吧!

中國傳統文化600字作文14

為了收集傳統文化,我打算去文化用品市場三樓的“非遺”博物館。

剛飛奔到三樓,就聽見讓人陶醉的“甌劇”的聲音。我隨著聲音找到了播放“甌劇”的地方,津津有味地欣賞起來。旁邊的簡介上說:“甌劇原名‘溫州亂彈’,1959年改為今名。”我原來從不知道,甌劇以前還叫“溫州亂彈”這麼搞笑的名字呀!看完甌劇,我又看見了一幅“畫”。我看看旁邊的簡介,上面寫著:“甌繡始於唐宋,盛於明清。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溫州成立甌繡廠,名畫家蘇味朔等相繼受聘為設計師後,使人物繡推進一步,把傳統的中國畫與民間工藝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形式與題材內容上開創了一代新風。”這麼說,這幅“畫”應該就是“甌繡”啦。“畫”上的人物和景物,真是栩栩如生呀!參觀完甌繡,我又看見了木偶戲。簡介上記載著:“木偶戲又稱傀儡戲,是由演員操作木製玩偶進行表演的傳統戲劇。”我還觀看了一段視訊:那些演員一邊提著繩子,一邊擺著身子,木偶被他們操作地跟真人似的。最有趣的是,一個人操作者木偶,把木偶手上的帽子戴到了木偶頭上。最特別的,是樂清首飾龍。資料上說:“首飾龍起源於樂清沿海人民元宵節祈福用的龍船,距今有400多年的歷史,中國燈綵最具規模,最具特色的傳統民間藝術品之一。”這首飾龍,好像集中了所有民間工藝:有的在繡著甌繡,有的在雕著石雕,還有的在表演者木偶戲。首飾龍不但含有的民間工藝多,而且還非常美麗:它的“身體”上有許多金子做的掛件,有些做出來的蜻蜓,鳥兒“停留”在首飾龍上,補上了些留白。

這些傳統的民間工藝,是多麼的有趣!

中國傳統文化600字作文15

每當端午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喝雄黃酒,有一些地區還會有划龍舟的活動。

我最愛在端午節吃粽子了。外婆把飯糰包在芭蕉葉裡,飯糰裡還有各種各樣的餡兒,有蛋黃、醬肉、香腸等。粽子燒好了,我邊大口大口吃著粽子,邊問媽媽:“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媽媽說:“因為在五月初五愛國詩人屈原抱石投汨羅江自殺了。”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體。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裡,說是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咬屈原的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效仿。一個老醫生還拿來了雄黃酒灑進江裡,說藥暈了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原。所以有了端午節吃粽子、喝雄黃酒、划龍舟的習俗。

端午節,我的收穫真不小,既吃到了美味的粽子,又瞭解了端午節習俗的來歷。

多彩的對聯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對聯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始於五代,盛於明清,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

對聯的種類有很多,如用於春節的春聯,用於祝壽的壽聯,張貼在名勝古蹟的名勝聯以及好玩的趣巧聯等。

對聯還可以對於別人進行諷刺,還可以表達感想等。比如北宋呂蒙正的這副對聯,上聯是“二三四五”,下聯是“六七八九”,橫批“南北”,表達的意思是缺衣(一)少食(十),沒有“東西”。

對聯還可以用來勵志,比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對聯要求對仗工整、押韻意近。對聯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結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