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國學作文錦集9篇

來源:才華庫 2.39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學作文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國學作文錦集9篇

國學作文 篇1

兒時,媽媽常用國學來教我做人的道理;現在,媽媽又經常用國學來教我勤奮學習的方法。從小到大,國學給了我許許多多的幫助;在無數個春秋裡,我與國學相伴,我與國學同行!

六年時光,匆匆而去。國學不僅給我帶來了豐富的知識,還給我帶來了無限的歡樂。每當我遇到困難而膽怯的時候,我會用“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句格言來鼓勵自己,不退縮,堅持下去就是勝利!每當我學習時,窗外的嬉戲誘惑我時,我會用“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句諺語來激勵自己,繼續學習下去;每當我在學業方面有所成就時,我往往會想到“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句格言,它控制住了我的自滿情緒,讓我更加虛心地學習。

小時候,媽媽曾經教過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句詩詞,但那時我還太小,不懂得這是什麼意思。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漸漸長大了。有一年夏天,媽媽帶著我去爬泰山。在上山的途中,我們停停歇歇,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到了山頂。站在山頂,眺望遠方,密密麻麻的人們像螞蟻似得,其它山峰也變得很渺小。此時我的腦海裡突然浮現出了這句詩詞,就在這時,我終於明白了這句話的含義,不禁脫口而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元宵節時,我們一家老少團聚在一起,歡慶節日的到來。這時,我望了望窗外皎潔的月光,電視里正唱著蘇軾的《水調歌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歌聲悲涼悽切,這讓我想起了不久前去世的姥爺……想著他那慈祥的面孔,想著想著,不覺得鼻子一酸,眼淚就像一串串珠子似地流了下來……

我愛國學,因為國學能給我更多的啟迪;我愛國學,因為國學更能突出我們國家的特色;我愛國學,因為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數千年智慧的結晶!

國學作文 篇2

國學,一國固有之學術也。我們偉大的祖國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深沉了無數的國學經典。我們便在這平平仄仄的唐詩宋詞中接受五千年文化的薰陶,盡享詩詞歌賦的精髓。

在幼兒園我們就誦讀經典。從“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更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成義”。這些流傳千古的聖賢之道,奠定了我們一生優雅的人格。隨著我們的成長,閱讀的豐富,更讓我沉浸於這妙不可言的詩文世界中。從孟母的“斷織喻學”,知道了父母的用心良苦,“讀書猶如織布,累絲成寸,荒廢學業,如同剪斷這布一樣,還能接得上嗎?”這就是古時的母親教育子女的睿智之道。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是出自孔子的佳句,這使我懂得,在生活、學習中應不斷看到別人的優點,取長補短,即“能者為師,虛心請教”的哲理。一句看似簡單的話,真正做起來可不那麼容易,這正是古人的學習態度,是一種大智慧!

這就是我們的國學經典!《論語》、《三字經》、《弟子規》等傳世千載的美文,讓我們從中學習做人的態度和處事的原則,給我們的成長指引了方向,為我們的生活填充了豐富的精神食糧,讓我們從國學經典中吸取智慧,不斷進取,繼承這博大精深的經典文化,將民族文化智慧發揚光大!

國學作文 篇3

國學,是那寒冷冬日裡一縷溫暖的陽光;國學,是那炎熱夏日裡一縷涼爽的清風;國學,是那醇美的香茗,令人回味無窮;國學,是那神聖的階梯,引領人們攀登至高無上的寶座。《國學經典》裡一句句簡短深刻的詩句,讓我受益匪淺。

記得有一次語文測試,媽媽叫我把以前學過的知識好好地複習複習,我不耐煩的答應了,可我拿著書本翻了幾頁,趁媽媽在客廳做家務,就開始玩那些小玩意,一會摺紙,一會兒給布娃娃穿衣,根本沒認真地複習。第二天,我拿著卷子就有好幾個生字不會寫,詞語不會組。這時我想起了《國學經典》裡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現在才明白,學過的知識要經常去溫習和練習,溫習學過的知識也是一件快樂的事。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這句話也讓我深深體會到一個人不講信用是不行的。有一次,我玩電腦,當時我向媽媽保證只玩半小時。可是,當我坐在電腦跟前玩著精彩刺激的遊戲時,早就把時間與諾言拋到了九霄雲外。已經超時了。媽媽提醒我。我隨口答應道:馬上。一動不動的在電腦跟前津津有味地玩著遊戲。啪的一聲,媽媽把電腦電源關了,生氣地說:下次不能再玩了。你背的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在哪裡去了。這時我才明白一個人一旦許諾,就一定要做到信守承諾,這樣不僅能夠得到別人的信任與尊重,還能使自己內心獲得快樂。

我還有一個不好的習慣,也是我最大的缺點,遇到問題不去動腦思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讓我明白了一個人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經過大腦的思考。如果凡事不動腦筋,就成了一個木頭人。所以,我在一天一天的學習過程中慢慢學會了善思,精思,學會了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國學經典》讓我收穫人生智慧,踏上絢麗多姿的人生之旅

國學作文 篇4

今天我看了一欄節目————《國學小名士》,它是由3個環節組成的。前兩個環節是考你的知識,而最後一個環節是考你的美德,通過最後一個環節,大家的品質怎麼樣就水落石出了。

第一個環節————《我愛記詩詞》,規則是螢幕上出現一個特定詞語,讓你說出裡面的含有或關於特定詞語的詩句,看誰積累的最多。這個環節不反讓我累積了一些好的詩詞還提高了自己素質,現在寫作文也能常常用到,真是受益匪淺啊!

第二個環節————《各家對對碰》,規則是一些“穿越”到現代的大詩人——蘇軾、李白、白居易,他們手中持有各不同分值的題目,由選手自由選擇,答對加分,答錯扣分。這個環節使我大飽眼福————見選手們一個個抓耳撓腮的樣子,我又笑又著急,但也有從中獲益的,分數一路攀升,從中我也瞭解了許多詩詞的知識。

第三個環節————《美德大考驗》,在選手完全不知道的情況下,對他們的考驗。看他們是否樂於助人,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個小選手楊震,別人問他為什麼要幫助別人時,他的理由沒有國學名句,很簡短,卻一樣可以震撼我們的心靈。他的感人故事讓我明白了人與人之間要將心比心,“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你幫助別人,自己也會從中受益這個節目不僅增加了我的知識量,也教會了我怎樣做人,我以後一定會繼續看下去的。

國學作文 篇5

一說國學,我就想起上幼兒園時學的《三字經》,“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小朋友們都聲嘶力竭的跟著老師朗讀,我也大聲的讀著,當然卻不知所云,直到現在,才理解其中所蘊含的意味深長的道理,也理解國學的魅力所在。

“入則孝”講的就是親情,“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敬承”告訴我們要認真聽取父母在教誨,“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告訴人我們要善待、照顧父母。儘管現在家裡有暖氣空調,不需要我們扇扇子暖被窩,但我們也應該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去真心的愛我們的父母。

關於學習,孔子也告訴我們“溫故而知新”這個最好的學習方法。“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告訴我們在學習上不能弄虛作假,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不要不懂裝懂,而且要做到學新知識不忘舊知識,要不斷複習鞏固。

助人為樂、尊師愛教、愛護公物、勤儉節約都是好的優良品德。作為我們新時代的國小生更要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要從身邊的一些所謂“小事”做起,嚴格要求自己,培養良好的習慣。

現在《三字經》和《弟子規》已成為我成長路上的嚮導,是我學習生活中的良師益友,它就像一位嚴肅的啟蒙老師,教給我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不斷修正我的壞習慣,伴我成長。

專家點評:

本篇議論文圍繞“國學伴我成長”進行論述,運用《三字經》引入論題,通過一系列豐富的道理論證進行富有說服力的闡述。語言流暢而極有感染力,內涵深刻,發人深省。

國學作文 篇6

山東省青少年經典誦讀節目豐富多彩:有琅琅上口的傳統蒙學讀物《三字經》《弟子規》《增廣賢文》,有激人奮進的愛國名篇《少年中國說》,有代代傳誦的唐詩宋詞,還有千年流韻的名篇雅言等種種被稱之為國學的文化經典。這些節目藉助音樂、舞蹈、美術、服裝的藝術魅力,輔以聲、光、色的現代舞臺渲染,化成了一場見證我省“國學熱”的視聽盛宴,演繹出了國學經典的獨特魅力,唐風宋雨的古典風雅。

其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梁啟超先生的《少年中國說》。雖然朗誦的只是其中的節選段落,但是每一個字都那麼的擲地有聲。“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通過他們的朗誦,我彷彿看見了中國少年的磅礴氣勢,屹立於世界之巔。《少年中國說》給了我莫大的鼓舞,它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對中國少年的諄諄教誨震撼人心。

國學作文 篇7

上了高一之後,年級主任徐老師總是隔三岔五地找到我:“最近國學這麼熱,咱們要不要搞一個國學知識競賽?”

“好呀好呀。”

然後就冷場了。

但在11月的某個夜晚,徐主任把我們學生會整個小組都找了過去。

“咱們在12月初辦一個國學知識競賽吧。”

眾人無言,默許通過。

“zk,你牽頭吧。”

“哦……好……”

最開始我的心裡還是很排斥的,因為高一上學期到12月時就要進入複習階段了,我對導數圓錐曲線什麼的還都不熟練,歷史必修一的幾個單元小知識點心裡還挺模糊的,感覺自己實在沒有精力再“分出一個身”來去操辦一個大型活動。

而且之前學校的競賽類活動,都是學生會的文藝部或是體育部組織的,我最多就是噹噹場務乾乾雜活,作為一個主管學習部和生活部的副主席,我真的是除了組織“表彰大會”什麼也不會。

當然我的這些推脫終究是個人的原因,最難的組織點在於“國學”這個命題上。

不同於合唱比賽或是長跑接力,“國學知識競賽”,單單是這個名字,就有一種文科生“自詡”很厲害的感覺。國學,對於大部分理科同學還是模糊的,大多數同學對此的印象也就停留在國小時期的啟蒙教育和電視劇裡的“之乎者也”上。讓文科生來操辦“國學知識競賽”,似乎可以和讓理科生操辦全年級都參與“物理實驗比賽”的想法來一比高下。

週日下午的學生會例會,我問大家:“如果把所有參賽班級的順序打亂,一組五位同學都來自不同的班級,是不是就能增加一些不同班級的交流,也能讓理科班級有更多的興趣瞭解國學?”

“提議是不錯的,但是可行性太低了。”

我有點猶豫了,60個人每人都抽一次籤,光找個抽籤的地方都得弄個較大的場地。

最終大家接受了我這個提議,不然到時候理科生“罷場”可就是件更尷尬的事情了。

接下來就開始了真正忙碌的過程。

找語文和文綜老師要題庫,每天用大喇叭向全年級招募選手,找年級幹事批活動場地,不斷開會去通知各個班級做準備。

初賽時間定在了月考後,月考的當天晚上,我還在教室的電腦前設計著初賽的PPT。

月考結束後,我沒有心情對答案,反而用很多的時間去協調“國學知識競賽”各方面的工作。本來可以讓部員去做的事情,我總是怕落實不到位,於是自己課間時間在不同的班級間穿梭;本來可以讓學習部主管去篩選題目,卻擔心保密不當,於是就自己上手選題。

學生會主席看我忙得像一隻找不到回家路的蜜蜂,常常在午休的時候遞給我一包乾脆面,一邊互相“分食”一邊提醒我:“別太累了,有些事情分給其他同學幹就好,你主要負責牽頭。”

其實那時忙碌的我根本就不知道哪些事情還需要幹,哪些事情已經做好了,也不知道哪些事情應該分給哪個部門去做才能做到“不用稽核的放心”——我好像只知道不斷埋頭去做。

有點兒傻、程序有點兒慢,但我儘量確保每一步都不出差錯。

但說“不出差錯”,實際這樣的概率還是比較小的。

月考後不到一週的初賽,12組選手分在兩個場地進行比賽。

地點選擇的是學校的心理教室,面積不大,但大概是因為剛考完試,倒有不少的同學來觀看。

先是心理教室的門關不上了,雖然我一直很“強硬地”認為不是我們乾的,但還是花了很長的時間去和心理老師處理這件事;因為拷貝題庫的時候出了問題,以至於有兩組同學的題目並不完全,不得不再另找一天去進行加賽;接著又是計算得分出了一些問題,本來是客觀的題目在不同評委的判斷中卻有了不同的答案,使同一組的同學的分數有了很大的出入。這樣折騰了一箇中午,還耽誤了下午第一節課,才把初賽的事情大致了結了。

辦競賽類的活動比簡單的“頒獎”“講話”要難得多,這不是做好比賽就能畫上句號的工作,還要有後續的很多工作以確保比賽的“相對公平”。

本來主任跟我約定決賽的時間是週四,結果第二天早上又告訴我:決賽的時間改到了週二。

哦?!我當時連主持人都沒選好,比賽的表格也還沒有列印,一切工作都剛剛起步。

距離正式比賽還有不到30個小時的時間。

我跑到資訊樓影印社把所有的表格都列印了,大課間和幾個同學開了好幾場會商量決賽事宜,我又把兩個好朋友拉來當了主持還不給“福利”……

幾乎每一個課間我都在一樓至五樓之間“上躥下跳”,常常上課鈴打響了還沒有趕回班級,以至於總得一臉尷尬地在前門喊著“報告”,有時候躡手躡腳地溜進教室以防被同學發現而被要求唱歌,中午和晚上都買了麵包胡亂地吃了兩口又接著去準備PPT,晚自習結束還得在教室的電腦前做著應急狀況的預案……

那兩天我大概把一個月的樓梯都給爬完了,經過30個小時的忙碌,終於走到了決賽的那個下午。

所幸的是一切都很順利,雖然最“驚險”的環節挑戰題部分因答錯題要扣分而沒有人蔘與,沉默且尷尬了幾分鐘,但整個比賽還是順利進行了下來。更讓我比較詫異的是,最後勝出的一組,有4位是理科生。

大概我的目的也達到了吧——理科生享受了答題的樂趣,提高了對國學的興趣。

在一個霧霾嚴重的下午,在報告廳裡,一人一人地答題。與屋外濃重的霧霾相比,屋內顯得很簡單、很純粹:有些題目還真的不僅是考國學性的知識,更考驗一個人的思維。場上的對決已不再是知識面的比拼,而是邏輯的較量,更是對一個小組合作默契度的考驗。

大概整場比賽,是以一串笑聲結尾吧。獲勝小組的5名同學,沒有拿到“最優個人獎”,而是榮獲了“最佳團結獎”——有點兒好笑的名字,但卻有重要意義。

站在舞臺的旁側,看著同學們陸續離場,我想,為了“國學知識競賽”奔跑的這幾周,其價值也已不單單是侷限於“國學”二字了。

國學作文 篇8

捧起國學經典詩文的.那刻,你便佔據我的整個心靈。從此,你時時刻刻地陪伴在我的身邊。

國學,你從中華文化寶庫中像流水一樣嘩啦啦地流出來,氤氳成乍暖還寒時候草木的笑臉。親愛的,你禁錮在歲月的沙漠裡太久,早就該有一次靈魂的放逐,在乾乾淨淨的黃色臉龐上,綻放禮儀之邦的燦爛笑容,在乾乾淨淨的白紙上,像小樹苗簌簌地長大,長成一大堆茂盛的枝幹和葉子——那葉不是綠色,而是千年不褪的中國紅,同樣溫暖動人。

國學,你在經典書籍上交錯繾綣,交匯成我心中的溫暖。我們是一體的,你觸控到那塊微熱的地方嗎?親愛的,我帶你晒太陽去。我們安靜地看看蹀躞的流雲去流浪,聽聽華夏大地的脈絡裡忙碌的心跳,然後我們相顧微笑。

我們在時光中穿梭,你陪我成長。日子好像老電影,播放我們自導自演的喜劇。“爆竹聲中一歲除”的除夕夜裡,你我一起歡度;“燈樹千光照”的元宵夜裡,()你我一道逛燈;“皓魄當空寶鏡升”的中秋夜裡,你我共同賞月。親愛的,你只是陪我長大,卻不會變老,我們一起尋找殷實的不懈的向上的幸福,像一根刺以光的速度向著宇宙那頭那個渺遠的終點。

若干年以後,我將帶你去北京,去敦煌。我們去看長城,我們去看莫高窟,我們穿過“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地帶,探尋前人的足跡,萃取先人的文化精髓。我們還要去西藏,仰望聖潔高遠的天空,讓心變成瓦藍瓦藍的顏色。順便梳個藏族小夥子的髮型。親愛的,你不知道,我那樣子會有多麼帥。我要那麼帥地去參拜布達拉宮。親愛的,在如此聖潔的空氣裡,活躍在紙上的你會比我更加嫵媚。

你從遠古走來,博大是你的風采;你向未來奔去,磅礴是你的氣概。國學文化,炎黃子孫永遠陪伴在你的身邊。

國學作文 篇9

漫步人生路,一年年寒暑。多年來我已成長了許多,亦變化了不少,但始終未曾改變的是:我依舊踏著國學的腳步,走著屬於我的道路。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對於兒時與米飯作鬥爭的我來說,簡直是是私人訂製一般。每當我想拋棄碗中剩飯時,這首詩便會不經意間在我耳畔迴響,讓我著了魔一般將飯塞進嘴裡,緩緩吞下。從其中我學會了節儉和珍惜。

國中時,我離家百里,到縣城裡去求學,心中總不免有些苦澀。人都說“少年不識愁滋味”,但在那時我卻深味“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是一種這樣的傷感。

大抵也是在那個時候,由於深患“獨生子女症”,我根本找不到一個朋友,總是一個人形單影隻。正值無奈之際,《論語》和《中庸》卻突兀地從書櫃角落走進我的生活,帶我走出了這無人問津的境地。一個告訴我“直兩用中、不偏不倚、適可而止、過猶不及”才是處事之道;另一個告訴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才是為人至理。於是乎我漸漸交到了一些知心好友,漸漸遠離了孤獨。

三年國中生活一晃而逝,三年的同窗終究是要走散。在那時我終究是領會到王維寫下“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時的傷感;也終究是領略了王勃“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豪放灑脫。

驪歌彷彿還在耳畔迴響,我卻已然踏進了高中的大門。也依舊是離家甚遠,雖是已不復往日的憂傷,但身邊卻充斥著喧囂,內心充斥著迷惘。正值迷茫之際,似乎是受了那文藝範十足的老師的感染,我又重新捧起了那一本本已然放下的國學經典,開始細細品味起來,去尋覓那錯過的風光。雖然時間不長,但那一本本經典卻如同那蓋不住的茶香,在我四周散開了,縈繞在我的身旁,洗淨去那些喧囂,拂去那些迷惘。夜明珠的光芒在喧雜浮躁的白天被太陽似火的光輝遮蓋,而到了夜幕降臨,萬籟俱寂的時候她就默默地發出屬於她自己的獨特的光芒。而國學經典不就像這夜明珠一樣嗎?當我們心靈嘈雜而無法沉靜下來的時候,我們就會將它忽視,從而無法欣賞其美麗。而當我們心靈的灰塵沉澱下來,騰出一片安靜的時候,它們就會散發出迷人的光輝,引你走向光明。它們就像是一把把古色古香的撣子,為我們拂去心靈的灰塵。

帶著一顆已然純淨的心靈,我又將踏上新的征程。《詩經》雲:“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鳥鳴嘰嘰喳喳,書聲朗朗入耳,墜入在國學的海洋,享受這清新的空氣,這是何等樂趣?

歸期未有期,只願輕踏國學的腳步,去尋覓那一抹縹緲的墨香,尋找那屬於我的遠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