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國學作文錦集十篇

來源:才華庫 2.66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學作文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國學作文錦集十篇

國學作文 篇1

前幾天,有朋友給我打電話問:“人叫山西人‘老西兒’,是貶義嗎?”我回答說,不會是貶義,並由此勾起了想說說山西人的雅號 “老西兒”的心思。

能被叫作“老西兒”,是祖先給我們的光榮。西,是由“醯”的發音演繹而來的,醯,就是醋。醋最早叫“苦酒”“醯”,由醯叫成酢,再由酢叫成醋,經歷了上千年的演變歷史。而古音醯與西同音,我們又地處山西,故人們把老醯兒簡化成了“老西兒”,進而成了山西人的“雅號”。真正的叫法,應該是“老醯兒”。

“醯”發明很早,起碼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了。隨著粟米農業和陶器的發明,粟米發酵的“酸飯”就進入了先民的生活。傳說山西晉南的稷山,就是當初后稷種植粟米的地方。他在堯舜時代當過農官,教民耕種,被認為是開始種稷和麥的人。在《周禮·天官》中就有“醯人”一節,記錄了醯人也就是制醋管醋人的工作和職責,說明醋已經進入了宮廷。其實,早在堯舜時期,以酸入味就成了習慣,那時,晉南地區生長著一種“蓂莢”草,可以作酸飯。東漢應劭的《風俗通義》就說“酢如蓂莢……,蓂莢生階,其味酸,王者取以調味,後以醯醢代之”。蓂莢草,《集韻》說是 “堯時瑞草”,《廣韻》說“堯時生於亭”。《臨汾縣誌》進一步說“堯時生於亭”的“蓂莢亭”在縣“西南十里伊村裡”。不管怎樣說,都離不開山西這個寶地。山西曆史悠久,人文文化底蘊厚,農業發達,產有足夠的小米高粱,在堯時就有了“醯”的發端。幾千年下來,山西地區成了華夏的醋基地,僅品類就有以高粱、小米、玉米、果蔬等為原料釀造的陳醋、米醋、普醋、雙醋、特醋、柿子醋、棗醋、杏醋等許多種,自然,山西就成了產醋的“老窩子”。

由於醋的發明和釀造,更由於醋本身的香、醇、酸的味道特色,從而成了不論高低貴賤、男女老少、城鄉市井飲食中均不可少的調味品,從而也派生出了一種“醋文化”。

山西飲食文化以醋為名的如糖醋類菜餚、酸汁類湯頭、調蘸類醋冷盤等等,讓人聞酸止步垂涎欲滴。就連山西祭孔大典的菜餚都滿是醯醢之屬,如“鹿醯”“兔醯”“魚醯”等。

傳說尉遲恭被封為鄂國公,帥府就在襄汾縣汾城,也叫“鄂公堡”。尉遲恭曾把當地土產的米醋獻給唐太宗,大得讚賞。

襄汾人儀堉在揚州鹽運使當知事,和鄭板橋過從甚密。有一次,兩人閒聊各自家鄉的出色特產,鄭板橋把鎮江的醋稱為天下第一醋。儀堉沒說話,只是在衣袋裡掏出一隻小瓶,讓他嚐了一口,他倒吸一口大氣,頓覺腦清神爽,忙問是什麼酒。儀堉一笑:“此乃本家鄉之米醋也。”鄭板橋大叫:“天下居然有如此之美醋,我必訪之。”於是,才有了鄭板橋到襄汾縣尉家教書,並題寫“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的傳說故事。

一段時間以來,媒體上有關醋的種種報道讓山西醋又站在了風口浪尖。竊以為,山西人作為民族醋文化的繼承發展者,有著無上的榮光,理應從容應對各種挑戰。作為當代“醯人”,我們承擔著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義務。對於我們的雅號“老西兒”,這是對山西人的讚美,是對我們的尊重,又是對我們的鞭策。讓我們時刻牢記我們肩負的文化傳承責任,自豪地說一聲:“我就是老西兒”!

國學作文 篇2

近期,同學們都在為國學知識競賽做準備,這次比賽內容涉及《論語》、《詩經》、《大學》、《中庸》,其範圍之廣讓我們措手不及。我也不例外。特別是《論語》裡面的“之”“乎”“者”“也”“矣”等詞讓我頭都大了,還有“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子,因為註釋不全面,既饒口,字又難寫,我花了好長時間才理解。由於我對文言文接觸很少,學習過程中多次碰壁。灰心、喪氣開始瀰漫在我心頭……可是,我真的會放棄嗎?對於這種拗口的文言文,雖然不像白話文那樣淺顯易懂,但只要細細品味、琢磨,定能從短短几個字中悟出深刻的道理。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我們的是學習的方法:只學習而不思考問題,就會迷惑而一無所得;只一味地進行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缺乏信心。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出見解,培養自己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才能讓自己進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告誡我們的是做人的道理,要選擇別人善的品德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要作為借鑑,改掉自己的缺點。

每個人都各有所長,善於取長補短才能有所成就。在學習之餘,品味國學的魅力,感受孔老夫子帶給我們的思想啟迪和心靈震撼,提高我們的國學素養,真是讓人受益匪淺。

國學作文 篇3

國學是傳統文化之一,更是幾千年人文精神的沉澱。今天就跟隨著我們太報的小記者們來童學館,體驗感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吧!

剛走進童學館,一幅巨大的孔子畫像便印入我們的眼簾,他似乎期盼著我們的到來。在老師的幫助下,我們身著精緻的漢服,”穿越”時空,變成了一個個文質彬彬的小書童。9:30體驗活動正式開始,在教室裡老師教我們學習茶道,教我們如何泡茶,敬茶,品茶;教我們學習弟子規……。

開蒙禮開始了,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這些小書童閃亮登場。第一環節師正衣冠,老師為我們整理衣服,以示尊重;第二環節我們認真地雙手重疊,拇指相扣,頂住額頭,連鞠三個躬,莊重地集體行拜孔禮,以示對孔子的尊敬;第三環節我們誦讀國學經典《弟子規》,小小弟子規,句句大道理;第四環節擊鼓明志,每個小記者們舉起雙捶,在鼓上用力敲打三下,並大聲地說出自己的理想。輪到我時,我緊張地咽咽口水,使勁地在鼓上敲了三下,並大聲地說出了自己的理想:”長大後,我要當作家!”第五環節開筆寫字,我們拿起毛筆,在紙上先寫了一個人字,接著在旁邊又寫了一個人字,意味著從小要學會做人,又在從字上方寫了一個人字,意味著要團結友愛,雖然我寫得不是很好,但我會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的。

第六環節終於輪到我與其他四位小記者,在老師的帶領下一起展示茶道二十四式。我們井然有序,有模有樣地跟著老師開始了:葉嘉酬賓,孟臣淨心,高山流水,烏龍入宮,芳草回春。看著老師流暢地表演,真可謂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從國小習練習茶道可以修心養性,可以培養良好的禮儀習慣。同時讓孩子們在嫋嫋茶香裡感受古人尊重父母,孝順父母,“父母呼,應勿緩“的道德理念。第七環節美德善行,我和幾位小記者一起表演了兩個話劇《手錶去哪兒了》和《爸爸的煩惱》,在表演中我明白了在還未清楚事情的真相之前不能妄下定論,把懷疑當成真相;對待長輩,不能在長輩面前顯擺自己的才能,藐視長輩。最後第七環節我們向家長們展示了手語舞《跪羊圖》,懂得了百善孝為先,要尊敬父母,尊敬長輩,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

在走進童學館,學國學的小記者活動中,讓我們受益韭淺:穿漢服,拜孔子,習禮儀,學茶道,誦讀弟子規,希望更多的人熱愛國學,學習國學!

國學作文 篇4

經典浸潤童年,智慧點亮人生。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五千年曆史長河中,名篇佳賦,燦若星河,大浪淘沙,留下一部又一部閃爍著光輝思想和深遠智慧的篇章,這些經典已經成為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寶藏!

為了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承中華文明,激發全體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全面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我校舉行這次集吟誦、演唱、表演、背誦為一體的國學經典詩文誦讀比賽。

品悟中華文化,傳承民族精神,就需要我們誦讀經典詩文,在誦讀中品悟,在品悟中傳承。閱讀經典可以使我們心情愉悅,眼界寬廣;可以使我們撥雲見日,柳暗花明。《論語》字字珠璣,教我們如何做謙謙君子;《弟子規》諄諄教誨,教我們學修身齊家;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告訴我們怎樣做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告訴我們如何尊老愛幼;“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告訴我們懂得怎樣感恩。一篇篇經典美文,一句句哲理結晶,不僅能讓我們享受閱讀的快樂,還能讓我們悟出做人的道理,從而提高人格品位,提升精神境界,追求美好人生。

同學們,老師們!國學經典誦讀比賽是短暫的,但是,誦讀的任務是延續的,是長久的。愛中華,讀經典,讓每個人,每個青少年學生都參與到中華經典詩文誦讀活動中去。在中華美德的滋養下,讓我們的生活更加陽光燦爛,我們誦讀千古美文,在書聲琅琅的氛圍裡,讓我們的人生更加豐富多彩。我們舉辦經典誦讀比賽,就是要讓經典滋潤我們的心田,伴著我們成長,使文明溢滿校園。

國學作文 篇5

今天我參賽國學小名士電視大賽,這次比賽完,也許只有後悔才是我此時擁有的心情。我感到後悔,是因為我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

名次固然重要,其實更重要的便是之間的經歷,對此收穫卻不僅僅是不後悔,更重要的是一些方法和感悟。

首先在比賽前的等待一小時,我們來到了文化大廈的圖書館,進去一看都是我們的同齡人,都是我們同學,但他們的週六卻是與我們截然不同。每個人都拿著一個本子和一本書在那裡認真學習,瘋狂學習,不算身邊有多大事發生,他們連頭都不抬。屋子裡,沒有任何聲音,有的只是一個個勤奮的身影。我不禁試問自己,我們為什麼做不到呢?

比賽分為四輪,每一輪都使我感受頗深。

比賽第一輪搶答。這輪環節,因為搶答器的種種原因,使許多同學不但沒有加分。卻吃了虧,扣了不少分。正如老師所說比賽都是運氣與實力的綜合。有的時候運氣也是會發揮一定作用的。但是對於我來說,我參加過小哥白尼的比賽,也算有些經驗,本來是準備這一輪不答,卻看著1號選手陸續加分,我便也忍不住了。可見經驗有著重要的作用,而沉穩也是成功的關鍵。

但是真正的基礎還是實力,如果沒有實力這塊磐石,運氣再好也不會沖天而上。比如第二輪畫配詩,明明已經懂得的我卻還沒有拿到全分,這是因為什麼呢?還是學習不紮實罷了,那時我覺得自己都很搞笑,竟然錯在了不會寫字。同學們,如果你的學習很紮實,沒有這種情況的發生,那麼是不是會更優秀。

放下那顆浮躁的心,重新去審視自己。學的再紮實一點,把會的再牢固一點,心在沉穩點,學習才會更有效率。

更重要的是,不論面臨什麼,所需要的都是沉穩和安定,不能先自亂陣腳。不論你上一道題如何,再對一下一道題的時候,就要用一種重新的安靜和沉穩去對待,就彷彿做事情,你上一件事情做的很糟糕,如果不調整心態,下件事情你也會做不好。要重新努力的去做好下一件事。這就像第三輪速答題,因為前面的環節與搶答器的犯規是我的神情越來越緊張,而且因為搶答題,抓的是時間,所以你的心就像繃著一根弦一樣,一直放不下來,於是我竟然把自己所有都會的題,喊了“過”不但自己不會的沒有拿到分,就是自己會的也丟棄掉了。可見臨場的鎮定是多麼重要,會調整情緒也是致勝的法寶。

第四輪才是一個真正實力的考驗。有幾道題,場上包括我在內竟無人知曉。這輪搶答,只要你會,別人不搶,你就能搶到。可偏偏在與搶答器無關的情況下,又沒人搶了。從中更可以看出,其實我們的實力還是有限。的時候不要自大,要去努力的去學習更多的知識再努力點,再紮實一點,也許結果會更好。不是一切你都懂,永遠不要囂張,因為你絕不會知道人生的下一刻會遇到什麼下一個困難你是否能夠戰勝。

同學們,讓我們在自己的一次次經歷中去獲得教訓經驗,在一次次的學習中找到提升自己,昇華自己的方法。努力紮實的去學習,沉穩謙虛的去做事。去追求更好的自己,你會離你的夢想越來越近,總有一天,你能翱翔於更廣闊的天空。

國學作文 篇6

記得,寒假的一天,我在家無聊,就去我的書架上找了一本書看。那時,我到書架前,看到一本外皮是藍色的,又不是很厚的一本書,我就抽出來看看了。抽出來一看,原來是《國學經典》。記得,這是那次誦讀比賽時發下來的。因為是以前,很多內容都已經忘了,我有興致勃勃地看了一遍:

當我翻開這本書,看到目錄裡有弟子規、千字文、古今賢文……一些教做人要做到有仁、信、禮、智、義的片段。我就慢慢翻著,津津有味地品味著其中的品質和精神。

當我讀到《重拾感恩》中的“感恩,能使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生活的美好,能使我們保持積極健康的陽光心態”時,我心裡想:我也要學會感恩,感恩是多麼快樂啊!我有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繼續往下讀。“感恩,來自於生活的愛與希望。……”當我讀到:“重拾感恩,是為了將無以為報的點滴付出永銘於心。”時,我才知道了感恩的真正意義。我又繼續往下讀,過了一會兒,當我將這一本誦讀讀本全部讀完一遍,我有回過頭來想:這本書真好。一本小小的書,經包含了我們祖先遺傳千年的品德。比如說:《弟子規之信》是教我們要講信譽;《母親》是告訴我們母親的偉大,母愛的偉大;《重拾感恩》告訴了我們學會感恩是美好的,它能敲開幸福之門,使自己快樂 ,別人也舒心。

讀了這本書後,我才知道那時學校為什麼要我們讀這本書。不正是因為他們想我們永遠記住祖先們遺傳千年的美德,待日後,我們長大之時在將這些美德發揚光大,遺傳萬古嗎?

國學作文 篇7

伴隨著時光老人的腳步,一個愉快祥和的春節過去了,我們跨進新的一年——猴年,又迎來了新學期。在這春光明媚的日子裡,學校用金鑰匙為我們開啟了新知識的大門。

新學期、新起點、新氣象,我們的'國學誦讀課也換上了新裝,為了調動我們學習的積極性,讓我們在輕鬆有趣的環境中學習國學,我們的國學誦讀課安排在了大課間活動中,大課間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了。國學誦讀課的內容也由原來的《三字經》、《弟子規》換為了《新三字經》。

為什麼要傳承國學文化呢?何為國學?是司馬遷熟悉華夏文明,留下了傳承民族魂魄的《史記》?還是紀曉嵐精通經、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庫全書》?何為國學?不就是那經得起時間洗煉而沉澱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後還能給人以深刻啟示,讓人從中獲益的精神財富、文化積澱嗎?《弟子規》是人們的生活規範,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編寫而成,教導學生為人處世的規範,做到與經典同行為友。《弟子規》是儒家的基礎,人性的基礎。

現在我們手中捧得這本《新三字經》,是一部人人能看的懂的三字經、是一部符合時代精神的三字經、是一部尊重中國傳統道德的三字經。聽!國學老師張老師、邵老師帶領同學們的誦讀:春日暖,秋水長,和風吹。百花香。青少年,有理想,立大志,做棟樑。

我們在朗讀這些朗朗上口的語句時,不僅能夠識字認字,更是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起良好的人文素養、心理品質、道德品質和人生修養。

看,我讀懂的東西還不少吧!《國學經典》讓我收穫人生智慧,踏上絢麗多姿的人生之旅。

國學作文 篇8

“滿招損,謙受益。”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這些話語時時刻刻在我的腦海迴響,時時刻刻的督促著我,引導著我,讓我終生受益。我愛國學!

初遇國學,枯燥無味

學校剛剛設立國學經典課的時候,大家都很不情願,誰願意平白無故的多上一節課呢?老師一喊上課,我們就磨磨蹭蹭的從書包裡拿出老師精編的“國學經典”——《論語》、《弟子規》、《誡子書》這些讓人聽上去就毫無興趣的書名。我們個個裝模作樣的讀起來。“唉,真無聊!”說完我也開始搖頭晃腦的讀起來。

感受國學,細品文韻

“讀好國學可沒那麼簡單!”老師站在講臺上神祕地說。“這有什麼難的,不就是讀嘛!”我們不以為然地說。“我們簡簡單單誦讀的國學,那只是國學的軀殼,只有邊讀邊品,細品內涵精思義理,才能感受到國學的靈魂,感受到國學別有的韻味。”老師意味深長地說。老師的這番話震撼了我,原來我讀的並非是“真正”的國學,國學並非我所想的那麼簡單、無趣!於是我嘗試著去感受國學,有力的朗讀那一字一句,上網查閱它們的背景、寓意,字字斟酌,句句品味,去感受那種從未有過的體驗——國學,真正的國學!

領悟文學,我愛國學

不知不覺中,我發現我在漸漸的改變,對事對人對學習的態度都有了轉變,對生活對人生也漸漸有了自己的見解,覺得自己似乎明白,領悟了什麼似的。沒錯,它就是國學——使我擁有了思想的國學!國學在潛移默化中薰陶著我,在慢慢的改變我,在逐漸的創造出一個新的我,讓我在黑暗中找到一束光,一束溫暖的光,指引著我步步前進,指引著我一步步邁向成功。我已經無法阻止的愛上了這國學,不僅是因為它的所給,更是因為我的所得;我已經無法停止享受國學給予我的一切,它給予我的甚至超過老師、父母。現在我想說:“感謝國學,珍惜國學!”

那份愛依舊熾熱,深深蘊藏我心,我愛國學!

國學作文 篇9

記得那時候,我因父親的文學學習的薰陶,慢慢接觸了《三字經》,只因那不是像《三國演義》那樣精彩的故事,而是每句三個字的話,所以我沒有絲毫的興趣,父親瞭解到,《三字經》都是古人們積累下做人處事的道理,所以為了我能夠學到這一點,父親煞費苦心想了個遊戲---“對暗號”。

父親說:“今天爸爸要去上班了,我跟慧慧玩一個遊戲,叫做對暗號,就是今天慧慧在家裡聽三字經,明天爸爸回來就跟慧慧對暗號,我說一句你說一句,要是你對不出來,爸爸就不喜歡慧慧了”,聽到這話,我心就急了,要是爸爸不喜歡我怎麼辦,那我就沒有棒棒糖吃了,沒有洋娃娃玩了,不可以和爸爸在一起做遊戲了,於是我就乖乖的跑到錄音機前聽著《三字經》,媽媽反覆的給我播放,我的小腦瓜子飛快就記住了,那時候只是為了能夠贏這個遊戲,那些內容的意思我一概不知,直到後來這些話在我慢慢理解後對我的生活和學習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第二天,爸爸悄悄地推開門進到客廳裡,悄悄放下公文包,腳步又輕又慢的走著,我正在忙著搭積木,媽媽正在廚房做飯,平時爸爸下班回來都會給我一個熱情的擁抱或者依據親切的問候,今天爸爸什麼溫馨的話也沒說,第一句話就是:“人之初”。

聽見這昨天念過無數遍的三個字,於是我推開積木,好像有潛意識的反過頭來立馬接上話,奶聲奶氣的回答:“性--本--善”。

爸爸把頭靠到門邊來,好像欣慰的微笑了一下又點點頭,咳嗽一下:“性相近”。

我跟著記憶的腳步對上:“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爸爸聽見了我這流利的三字經背誦,於是笑著衝到我面前一把把我摟在懷裡,不停的親吻著我說:“乖女兒,爸爸和你一起學習,中國老祖宗的東西,我們要牢記,記住,可別再讓中國人丟臉哦”,我似懂非懂、傻乎乎的點點頭。

國學作文 篇10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給我們留下了眾多耳熟能詳的國學經典。國學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國學是要讀的,讀懂了,自然就理解了。

一本書就是一個小小的階梯,拾級而上,總有到達夢想的那一天;一本書就是一個大大的太陽,陽光照耀,總會收穫溫暖和成長。閱讀是心靈的感悟,故事是濃縮的世界,他們用精神的光芒照耀著人類的精神花園。它們是富含理想和追求的華美樂章,是滋潤孩子心田的雨露和甘泉。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小時候,父親總喜歡教我讀《弟子規》,這句話也常常縈繞在我耳邊。那時候我還小,不理解其中的意思,只知道學著父親的口音,瞎讀幾個音節罷了。現在長大了,再翻開這本書,裡面豐富的知識和許多激動人心的小故事深深吸引住了我,我也漸漸明白了其中的含義。

《弟子規》這本書是依據古代聖賢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範,裡面富含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別看只有短短的幾個字,卻蘊含著許許多多做人的道理。

當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正準備強詞奪理的我,想起了“父母責,須順承”這句話,就只得乖乖地聽父母教誨了;當我早上起床後準備出門時,想起了“晨則省,昏則定”這句話,便跑去向正在廚房做飯的媽媽問候了一聲,回家時,也向媽媽通報了一聲……《弟子規》這本書,使我更容易與父母溝通,與父母的關係更進了一層。

國學使人進步,國學是人孝順。每一個少年兒童的美好人生,都應該從國學開始。國學需要我們用一輩子的時間去體會,而國學中的精華,一生也學不完。讓國學陪伴我們成長吧!他就像我們的朋友一樣,隨時提醒我們,讓我們把那些不好的習慣改過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