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是什麼優秀範文

來源:才華庫 3.29W

家風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家風是社會和諧的基矗 實事求是。今天小編就來分享家風是什麼優秀範文,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和借鑑。

家風是什麼優秀範文(一)

家風是愛,是一個平凡父親的愛。

是父親那雙長滿老繭的雙手,寫滿了歲月蹉跎過的傷痕,卻不知疲憊的一次又一次緊握著祖祖輩輩留下的那張犁把,一回又一回耕耘著代代相傳的那片黃土地、一年又一年期盼著富富有餘的那個糧倉,無論是風吹日晒,還是天陰下雨,他都在不停的忙碌著,卻沒有一點怨言;是父親那寬大而又結實的雙肩,扛上一麻袋糧食從50 公里外的地主人家啟程,翻山越嶺、下溝爬坡,冒著嚴寒風雨和政治批鬥趕回老窩,解救10 口餘人的飢餓,卻不計功過獎賞;是父親那雙磨起町埉的雙腳,一週又一週徒步跋涉家與學校20 多公里的路程為我們背送乾糧袋,儘管腳趾發麻,早已勞累,卻一直堅持奔波。

家風是體貼,是一個慈祥母親的體貼。

是母親在煤油燈下給我們縫補衣服的一幕幕場景,補丁上描繪出貧窮和落後,卻沒有淚水;是母親在放羊時給我們捺著布鞋的一針針心酸,鞋底上刻畫出艱辛和痛苦,卻沒有遺憾;是母親在深夜裡給我們準備早餐的一份份甜蜜,餐點上滯留著勤勞和付出,卻沒有抱怨。

父親並不偉大,但有著男人的正氣和擔當。貧困交加沒有摧垮他的精神意志,流言蜚語沒有改變他的理想信念,疾病痛苦沒有影響他的思想抉擇。無數次,在與病魔的鬥爭中卻依舊掛念著孩子的學業。為了不影響孩子的學習,他隱瞞了自己的病情;為了不給家庭經濟上新增負擔,他放棄了繼續治療的機會;為了湊足學校的學費,他依舊帶病四處奔波,貸高利貸幫助孩子完成學業。

父親雖然只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卻對社會有著獨到的見解;他沒有文化,卻對文化充滿了渴望;他不懂政治,卻一直關注新聞了解時事。他說:“只有好好學習,積累更多的知識,才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才能使孩子們走出大山,才能幹一番偉大的事業。”他對下一代人的生活充滿著無限的渴望,他常常教導我們:“要認真學習,也要誠實、守信、謙虛、謹慎做人,無論走到哪裡,不管你們將來從事任何職業,都不要忘記自己的根。你們不光是要改變家庭的落後面貌,還要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實現自己的人身價值。”

“知足者常樂”。父親並不要求我們的將來有多麼榮華富貴、高官厚祿,只希望看到我們能過的平安幸福。切忌:“攀高求榮、奢靡享樂”,那樣的思想就失去了本性,也辜負了養育之恩。

“在其位,謀其政”。父親要求我們將來步入社會,走向工作崗位,就要認認真真、勤勤快快、不辭辛苦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切忌: “三天打魚、兩天晒網”,那樣的心態對待工作,終將一事無成,也毀了自己終身。

而母親始終是父親堅定地支持者,淳樸、善良、節儉的本性,是她繼承了外公外婆的優良傳統,作為家庭主婦,她勤勞果敢、憨厚實在、任勞任怨,無私的奉獻精神支撐著整個家庭,陪伴她走過了大半個人生。

家風是什麼優秀範文(二)

前段時間 ,電視上一擋有關家風的訪談節目引起了社會上的極大關注,一時間家風成為了人們口中的熱詞。

家風是什麼?家風就是一個家庭和一個家族的傳統風尚,家風是傳統美德的現代 傳承,家風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好的家風也是社會和諧的基礎。

每一家的家風各不同,但宗旨都是弘揚傳統美德,傳播正能量。每一家的家風或用文字 記載,或由口頭傳承,代代相傳,共同遵守。

當別人都在熱議家風的時候,我也想到了自己 家的家風,思來想去,記憶 中似乎父母 並沒有明確告誡自己家的家風是什麼。因為尋找家風,記憶的閘門被開啟,在對往事的回憶 中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父親 因為早年操勞,身體一直不好,家中的一切大部分都由母親 打理。母親很能幹,為了多掙公分,在隊裡一直當整勞力幹,男人幹什麼活她也幹什麼活,而到了晚上,當男人們開始休息的時候,忙活了一天的母親又在昏暗的煤油燈下開始掐緶子(一種手工編織的草藝品),常常我睡了一覺醒來,朦朧中母親還坐在燈光下一直在編著,深夜 非常的寂靜,只有母親熟練快速編緶子的聲音,這個畫面幾乎涵蓋了我整個童年 的記憶。趕集的時候,收緶子的來了,母親的緶子編的最好,也最多,價錢也比別人的高一點,母親的緶子賣了後,於是便有了飯桌上的一點肉,一條魚,或者是我身上的一件新衣服。正是母親的勤勞能幹,才使我家的日子慢慢的好了起來。一直到晚年,母親還經常幫著哥哥們乾點農活什麼的,而做飯更是母親的強項,每次回到家,從來不用我們動手,都是他親自做給我們吃,至今還思念 母親煎魚的那特殊的香味......

母親的孝 順也讓我記憶深刻。當年父親弟兄兩人分家時,爺爺只給了父親兩間小屋,父母淨身出戶,爺爺是和大伯家住在一起的,對此父親還有點微詞,但是母親卻從來沒有怨言,只要家中做了任何一點好吃的,總是要盛上一碗讓父親給爺爺送過去 ,後來爺爺晚年有病了,母親也是在床前盡心的伺候,母親的孝心最終讓病重的爺爺感動 不已。記憶中我還有位姥娘,當然這位姥娘絕不是母親的娘,而是父親的舅母,每年都要來我家住一段時間,母親和這位姥孃的關係特別的好,即使父親去世了,母親每年還是要接這位姥娘來家住,姥娘來住的時候,雖然那時條件都不好,母親還是儘量變著花樣改善生活 ,姥娘對母親讚不絕口.....

母親自小對我們要求都非常嚴格,大哥高中畢業後,在村裡當了保管,掌管著全村的糧食和財物,母親經常叮囑哥哥幹工作 一定要仔細認真清白,那時候家裡條件都非常差,家裡孩子 多糧食都不夠吃的',哥哥手裡掌管著那麼多的糧食,有著便利的條件,可是在母親的嚴厲要求下,哥哥從沒動過一點心思要往家裡拿一粒糧,更沒拿過其他的東西。母親雖然沒上過幾天學,但對我的學習要求卻非常嚴格,時常督促,記得我上高中了,有次放學回家,那時候家裡剛買了一臺黑白電視機,母親讓我自己到另一間屋裡學習,她陪著鄰居在那屋看電視,我在那邊學習的時候,是在禁不住電視的誘惑,便偷偷的來到那屋外,從門縫裡往裡看,剛好母親出來,撞了個滿懷,嚇得我就跑,母親追上後,抄起笤帚就打我的屁股,嘴裡唸叨著:讓你不用功......

母親也是一個熱心腸的人,與鄰里關係搞得非常好,誰家要是有個什麼事情了,母親總是第一個到場,幫著張羅,誰家要是有個什麼難處了,只要張口了,即使自己家再困難,母親也會想辦法幫著接濟一下。一直到晚年,母親的炕頭上每天總是擠滿了人,年老的,年少的,笑聲不斷。

如今,母親去世了,但是她的作風又延續到了我們這一代人身上。

家風可以言傳,更可以身教,樸實的母親用一生的行動告訴了我們,我們的家風就是:勤勞善良,孝順 進取,老實做人,本分做事。

家風是什麼優秀範文(三)

家風,到底是什麼 ? 家風,是勤勞、節儉、愛國、自強、敬業、誠信、友善、謙虛、禮讓……家風的含義包羅永珍,似乎很難說清楚它具體是什麼。但它所表現出來的又是清晰的,是可見的。

古人云,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謂“齊家”,也可以稱之為“治家”。而“治家”的中心環節便是教育家人,進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就是培養良好家風,它奠定了一個人的品格基礎。家風是傳承,家風連黨風,家風匯國風。

每個人記憶深處,都有一個關於家風的記憶。它可能是一句話,一個故事,一段經歷,或是一位影響你人生的長輩……在我家,家父即是家風。正直為人,清白做事,就是家父大半輩子的真實寫照。從小,我們兄妹幾個聽得最多的就是家父說的這句話“人要學會知足,切忌一個貪字”。父親還常說,“我清清白白做事,天天晚上都可以睡個安穩覺,不用害怕半夜三更警車叫”。父親當單位一把手也近二十年,別人都認為我們家一定積攢了很多錢,但是隻有我們自己知道,父親辛苦工作幾十年,積累下來的財富就是擺在家中角落裡那滿滿一木箱子的榮譽證書。如今我們兄妹都已長大成人,在各自的崗位上,一如家父當年“正正直直為人,清清白白做事”。

家風是什麼優秀範文(四)

家風是什麼?顧名思義,家風是一個家庭的風氣與習俗,是能影響家庭成員品行的傳統風尚。輩輩餞行,言傳身教,耳濡目染,潤物無聲。前段時間中央電視臺就此話題採訪了社會各界人士,回答可謂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可見家風並無標準答案。上行下效,上月兒子所在的國小召開家長會,把“家風是什麼”列為一項議題。會上家長們侃侃而談,各抒己見,情真意切,自報家風,當然我是其中的一位。

我以“耕讀忠孝”對本家家風進行詮釋。

我出身普通農家,祖輩在“湖廣填四川”時從廣東遷來,屬客家移民,與名門旺族無緣,因此沒“鐫刻”祖訓,無“成文”家風。記得小時後,百年老屋的大堂屋內掛有一幅對聯“耕讀傳家遠,詩書繼世長”。據老人們講,有一位雲遊四方的文化人,在我們這裡免費吃了幾天飯,臨走時贈對聯一幅。我想,“耕讀傳家”應是家風的最初凸顯吧,否則祖宗們不會把它掛出來,昭告於後人。

一耕。祖輩移民四川后,仍沿襲躬耕隴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從自耕自足的小農經濟到人民公社化的生產隊再到如今的包產到戶,艱苦創業,勤儉奮發從未斷過。經常聽到上輩人說“勤快人不餓飯”。我們這輩有幸離開土地,遊離於傳統農業,無論是從事體力還是腦力勞動,工作中仍頑強拼搏,步步向前,耕耘不斷。“辛勤耕耘”的家風代代相傳。

二讀。“生子不讀書,不如養大豬”,客家童謠,流傳至今。“傳家唯有讀書高”,可見客家移民崇尚文化,重視教育,老屋裡的那副對聯即是印證。上幾輩家族中有醫生與教師,我們這輩中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的較多。“要做輕巧活路只有多讀書,免得修地球”,上輩這句樸實的話語不斷激勵著我們。我們三兄弟中我和弟弟讀書跳出農門,大哥的兒子去年也被大學錄取。學而優則“仕”,詩書繼世長。

三忠。“處事無如為善好”,“做本分人”是父輩對我們的要求。忠心耿耿,忠於職守,忠於同事,忠於客戶,忠於身邊的人,養成誠實待人的習慣,你會受益終身。因此,“受人之託,忠人之事”一直是我的工作準則。

四孝。“攜家至蜀慈心顯,運骨來川孝道隆”,從這句客家楹聯山歌,折射出客家移民對先人的崇敬。客家“二次葬”的風俗,孝道盡顯。從小大人們教我們唱“兒子大了大人老,孝順爹孃要趁早”的兒歌,“不供養老人要遭雷打”是父母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因此孝溶在我們血液裡。“百行孝為先”,當今社會,若一個人不能盡孝,怎麼能相信他會盡忠呢?正因為我們盡孝,才能家庭和睦,四世同堂二十年。

家風正,民風純。耕讀忠孝,家風核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