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風家訓作文(10篇)

來源:才華庫 3.32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的家風家訓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的家風家訓作文(10篇)

我的家風家訓作文1

俗話說的好,“不成規矩,何以成方圓”,也就是說,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風。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個家庭必不可少的成份。

而在我家,也有家風,它就是如何做人。

做人,首先要善良和誠信。有一次,我放學回家,在一條小巷裡,我扔了許多玻璃球。我不知道媽媽什麼時侯在我身後,媽媽看見了嚴厲地批評並教育我;“你怎麼能這樣子呢?怎麼可以隨便扔垃圾”。“我”我有點迷惑不解,感到媽媽在生氣,但又委屈的說。“你這樣可能會讓別人摔倒,這就等於在害別人”。媽媽激動地說。我在一旁默默地聽著,慢慢的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媽媽看到我意識到錯誤後,又輕輕地撫摸我的額頭,親切地說:“還記得你上次騎自行車吧, 你被石頭絆倒的時侯哭的很厲害,但現在你卻反過來仍玻璃球,你覺得你做法對嗎?我可不要看到下次你這樣”。說完,媽媽便露出笑臉讓我把玻璃球撿起來。

誠乃做人之本:信,乃美德之基。從小,父母就教育我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一個星期五下午,我的同學給我打電話,讓我星期六早晨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我結束通話電話開心地跳起來。到了第二天,我早早地起了床,媽媽為我做好了可口的早飯,剛吃好,天就下起了大雨,我有點猶豫是去找同學一起到敬老院還是待在家裡呢?這時,媽媽說:“你應該去,難道你忘了我教你的那句話

——誠信乃做人之本嗎?”我恍惚了一下,快速地拿起了雨傘,穿起雨衣,向敬老院出發。雖然我的衣服被淋溼但我心裡卻是暖暖的,因為我信守了承諾。

我們的國家是由千千萬萬個幸福的家庭組成的,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只有每個人認真遵守好自己的家風家訓,我們的祖國才能更加穩定、和諧、繁榮、強大!

我的家風家訓作文2

家風是一個家的全貌,家風是在自己家好家風的基礎上去認識別人家中的優良美德。家風就是做善事,不求回報;家風就是為人老實,不幹壞事;家風就是小小舉動創美德;家風就是常做好事,無怨無悔;家風就是心中有家,心中有國。

我的第一個家風是誠實守信。父母從小教育我們要誠實守信,不可欺騙他人。有一次,我和一個好朋友出去玩,我們約定在星期六早上玩,我因為有事所以忘了,後來,我把這件事和媽媽說了之後,媽媽說做人要誠實守信。後來我向朋友說明了沒來的原因,並且向他道了歉,他就原諒我了。我們又和好如初。

我的第二個家風是努力學習。國小時候有一次因為貪玩數學考了60分,我十分失望。我向媽媽說了分數,媽媽愣了三分鐘,然後說:“亡羊補牢,為時不晚。孩子,可怕的不是跌倒,而是跌倒後不站起來。從現在開始努力學習,還不算晚。”我便十分努力地學習。又是一次數學考試,我得了100分。

我還有家風是樂於助人。以前我不愛幫助別人,有人向我問問題就以不會為由拒絕。可是有一次我有一道題不會做,想問別人卻想起了以前自己的行為,我的同桌看到了,就立刻幫我講題。我被感動了以前他向我問問題,我卻拒絕他了,現在他依然肯教我,我十分感動。

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它讓我從中養成了許多好品質,我十分感謝它。

我的家風家訓作文3

在某一天,我認識了一個新詞——“家風”。

最近,我又在網上看到了這樣一個問題:家風是什麼?這讓我也在想自己的家風是什麼?

有人說:“家風,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家風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現代傳承,我們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燦爛文化所孕育的許多優良的傳統;家風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家風是社會和諧的基礎。”也有人說:“家風就是家裡的風氣!可以是吃虧是福,可以是勤儉節約,可以是孝順長輩,愛護小輩,可以是做人要誠實、老實、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可以是說到就要做到,做人做事要認真。”

人人都有自己的“家風”。

那麼,我的家風是:“事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要用積極向上的陽光心態去面對眼前的重重困難;待人有禮貌。”

“做事勤勤懇懇”非我爺爺沒屬。他是一個農民,不管天氣多麼惡劣,他都要去田裡工作,他勤勤懇懇做事從不叫苦。我姐姐在上高中的時候學習很繁重,但是學習不管多麼繁重,她都不會放棄,總會積極面對。我爸爸待人很有禮貌:每次打電話都會先說“你好”、過節時總會送祝福語、見到熟人都會打招呼……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傳統風尚,我們要遵守屬於自己的“家風”,如果每個人都遵守家風,那麼祖國將會有更好的未來。

我的家風家訓作文4

家是沃土,我是在這沃土中拼命生長的樹苗。我身體的歪正,身為沃土的家說了算。

“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是我在家常聽到的一句話,也是父母親經常教育我的一句話,而我聽了幾乎幾年,終於知道了它真正的含義和父母對我的要求和期盼:在說話的時候要三思而後說不要口無遮攔,信口雌黃;而在做事的時候要積極敏捷,不要拖泥帶水。正如父母親的意思,就是讓我做一個爽快果斷,不優柔寡斷的“訥於言而敏於行”的君子。

《哈佛家訓》中就有許多感人的家庭故事,不傷害他人的自尊心,不嘲笑他人的缺點,不破壞別人的幸福,不打斷別人夢想的翅膀。在那緊密的字裡行間,透漏著該怎樣為人處事的奧祕。在我的小臥室裡,有這麼一個書架,書架上有這麼幾本爸爸媽媽送給我的書:《哈佛女孩劉亦婷》、《告訴世界我真棒》、《絕望鍛鍊了我》、《有一種心態叫承受》。慢慢地,我明白了這幾本書的的含義,雖然這書中有些道理我不懂,但是我依然明白著父母對我的期望——做一個勇敢快樂的人。

以前,我跟爸爸媽媽到酒席吃飯時,客人總是問我一些無聊的問題,而我也總是傻傻的回答客人一大堆沒用的話;吃東西時總是不顧別人的想法。可就在往後的日子裡,爸爸媽媽並沒有去直接批評我,而是跟我講一些我似懂非懂的故事,漸漸地,我懂事了,也知道父母為什麼要講給我那些不懂的故事,我也明白了爸爸那良苦的用心。

爸爸媽媽是這片沃土勤勞的園丁,澆灌著我這棵幼嫩的小苗,那一點點肥料和一滴滴汗水成就了我這棵小苗的健康成長。

“相信自己,改變自己,超越自己,超越世界,超越現實”。它是我的座右銘,它是由我的家風給予我的信念,使我閃耀成長。

我的家風家訓作文5

無論小家、大家都有屬於自己的家風和家訓。有句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規矩,說的就是家風和家訓,正是有了它,才讓我們的家更加溫馨。我們家最重要的家訓是百善孝為先。

百善孝為先,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古代也頻頻出現孝子,“臥冰求鯉”的王祥和“扇枕溫席”的黃香就是典型的孝子。古人云:“父母者,人之本也。”從呱呱落地的嬰兒,到天真爛漫的少年,我們一天天長大,是父母賦予了我們生命,給予了我們無私而偉大的愛,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孝順自己的父母呢?

古往今來,不一樣的時代,都演繹著一個相同的主題,那就是孝敬父母。

我的父母為我做出了榜樣,我經常看到爸爸媽媽打電話問候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身體可好,逢年過節總要給他們塞些零用錢,有時把他們接到家裡,給他們買好吃的,和他們聊天看電視,或者帶著他們到附近的公園散步等,而我的奶奶也逢人便誇兒子是個孝子。

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我從小也懂得了孝敬長輩。父母累了,我會搬把椅子給他們坐;父母渴了,我會端一杯清茶給他們解渴;父母心情不好時,我會自覺做好自己的功課,儘量不去打擾他們。其實孝敬父母就這麼簡單。做到這些就一定能讓我們的爸爸媽媽欣慰和快樂。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同學們,孝是心靈裡盛開的鮮花,它比自然界的花朵更為永恆、持久地散發著清香。生活在文明社會的我們,應該人人樹立孝敬父母的觀念。“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為父母盡一份孝,讓我們快快行動吧!

我的家風家訓作文6

中國是禮儀之邦,有著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因而有無數優良傳統傳承至今。大到國家,小到家庭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種風氣。家風正了,一個家庭的思想品德也就正了,一個國家才能繁榮昌盛。家訓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對個人修身、齊家起著重要作用。

小時候,一提到家風家訓,在我的腦海裡只是一個模糊的影子,後來經過和爺爺奶奶的一番討論,我漸漸明白了家風家訓是什麼,也知道了我家的家風家訓是什麼。

聽爺爺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是我們家的家訓”。聽著爺爺的話,讓我想到了爺爺平時吃飯剩下的飯菜永遠都不會倒掉,而是放到冰箱裡隔天熱熱再吃。我就納悶地問:“就這點東西還不倒掉,留著誰吃呀?”。爺爺語重心長地說:“你們小孩子沒經歷過三年自然災害,不知道捱餓的滋味。如果每天每個中國人省下這一點糧食,那麼一年下來就可以攢下一億人一年的口糧”。這下,我終於明白了“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意思——珍惜糧食。

奶奶常說,樂於助人是我們家的家風,常樂於助人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快樂。

記得有一次,我鄰居家的阿姨出門走得急,不小心把家裡的鑰匙反瑣到屋裡了,很是著急,爸爸知道後不顧身材胖,愣是從窗戶裡爬進去取出了鑰匙,給鄰居家的阿姨解了燃眉之急,從此鄰居家又是送水果又是送餃子。

學校,我以爸爸為榜樣儘自己所能去幫助有困難的同學,我的朋友越來越多,相處得很和睦。

家風家訓是一個家庭的道德標準,是一個家庭的精神食糧,是不可缺少的。我的家風家訓使我受用終生,讓我們一代一代把家風家訓發揚光大!

我的家風家訓作文7

“重道德修養,嚴情操品性;扶正義,斥邪惡。”這是家風、家訓的格言警句,也是這些格言警句匯成我們良好的家風家訓。

家風、家訓源於我國古代鄉土親緣社會,也就是傳統的家庭教育,包括傳承價值觀、論理觀與道德觀,也包括傳承的基本方法與規矩。優良的家風、家訓其終極目的就是達到“家和”,達到“萬事興”,達到家族的世代繁盛。因此,“家訓”的關鍵往往是在家庭中強調尊老撫幼,成員間互為體諒,坦誠以處,包容信任,而禁忌猜疑、抱怨甚至指責。

從我記事起,父親就一而再,再而三的在我耳邊強調一定要尊重他人,禮貌待人。用餐時,客人和長輩沒動筷時,我是絕對不能吃飯的;要把最好吃的留給客人和長輩吃,等他們走後,才輪到我;有時候,我也會讓爸爸生氣,主要是因為我有一點吝嗇,把好吃的,好玩的藏起來,沒東西招待客人,後來爸爸罰我閉門思過兩小時,讓我記住這次教訓,也是這嚴格的家訓讓我懂得了尊重他人,禮貌待人的道理。

在我們家最勤儉節約的就屬奶奶了。每次吃完飯後總會有剩菜剩飯,她都捨不得丟掉,自己吃。爸爸每次都會勸她,吃剩菜剩飯很不健康,可她就是不樂意,說她小時候能吃飽就很不錯了,吃不飽還得下地幹活,哪像我們現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奶奶還經常跟我講她小時候的故事,每次講完後,她總會說一聲“你一定要做到勤儉節約!”

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和家訓,讓我懂得了禮貌尊重和勤儉節約。

我的家風家訓作文8

大家好,我叫XXX。雖然我自小生活在宜興,但我爸是安徽蒙城人,所以,算起來我應該是安徽張家後人。說起我們張家,還頗有些來歷。

張氏始祖貴四公,明初從江西鄱陽來安徽桐城落籍創業。由務農起步,歷經幾世先祖艱苦拼搏,直到第六世大參公張淳,始走上科舉入之途。第九世文端公張英大學士、第十世文和公張廷玉大學士兩代相國,忠心輔佐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為康乾盛世,作出了貢獻。數百年來,張家之所以能“人文鼎盛,科第蟬聯”,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得益於“忠、孝、廉、仁”之張家家訓,而我們張家人一直在踐行著張家的家訓。

春蠶死去了,但它留下了美麗的蛹;花兒凋謝了,但它留下了豐收的果實;小鳥飛走了,但它留下了美妙的歌聲……這就是仁義。

記得有一次,我、媽媽和爸爸去看望一個朋友,離開時卻看到了這一幕:一位撿垃圾的老爺爺低著頭,推著一輛舊三輪車埋頭往前走,一不小心三輪車頂上了停在他前面的一輛豪華轎車,車身上出現了一道小小的劃痕,老爺爺見狀驚恐不已。這一幕剛好被從超市買菸回來的男車主看見了,車主快步走到那位老人面前,舉起手來照著老人的臉上狠狠一揮,看似用力不大,可年過七旬的老人哪承受得起呀,半個臉頰立即紅腫了起來。被車主打了巴掌的老人忍住疼痛,連連向車主道歉。可車主似乎餘怒未消,舉起手來準備再次去打老人,爸爸看不下去了,就快步走上前去阻止了車主。後來,爸爸在爸爸的勸解下,車主悻悻離去。爸爸還帶著老爺爺去醫院檢查了一下,老人很感謝爸爸。

儘管這件小事已經過去很久了,但爸爸的仁義之舉卻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心頭。我一定會像爸爸一樣,牢記張家家訓,弘揚中華民族之美德,做一個新時代的好少年。

我的家風家訓作文9

在中國最典型的家庭就是三代同堂,我家就是這樣的.一個普通的家庭,一家5口生活在同一屋簷下。

我家兩位老人都是犟脾氣的人,雖然為了某件事能爭得面紅耳赤,但他們對晚輩還是很體貼的。每天大早為大家準備好飯菜,而且他們分工的很默契。甚至有時為了給我們換口味,大清早上街去買我們喜歡吃的早點,使我們每天能精力充沛地工作、學習。他們也時常變換著晚飯的花樣,給我們全方位的膳食營養補充。

老人心好脾氣急,作為小輩自然要多多謙讓,這樣才能家庭和睦溫馨。好在兒子是家裡的紐帶,雖然他給大家制造了許多麻煩,但更多的是給大家帶來了快樂。記得有次兒子凌晨咳嗽得了支氣管炎,天還沒亮我們就急著起床抱著孩子上醫院看病。我們怕驚醒老人休息,儘量小聲說話、整理衣物,兒子似乎理解了我們的意思,也儘量不咳出聲,我們三人在沒有驚動到老人後,匆匆出了門。在我們給兒子看好急診,配好藥,等護士來掛吊瓶時,天快亮了。兒子這時提醒我說:“媽媽,現在給爺爺、奶奶打個電話吧,他們起床沒看見我會擔心的。你告訴他們我在看病,讓他們不要著急,我打完吊針就好了。”兒子的提醒讓我和他爸爸感到孩子長大了。我趕忙拿起手機向家裡報個信。爺爺聽到後急脾氣馬上就上來了,一邊在電話裡詢問孩子病情,一邊在電話裡責備我們怎麼孩子又生病了。我知道老人也是擔心孩子,就忙著勸慰,也沒把老人責備的話放心上。兒子聽見電話裡聲音挺響的,就奪過電話說:“爺爺,我們現在在跟病菌作戰鬥,很辛苦的。你要儲存實力給我們做營養的早餐的哦,我們回來要補充營養的,這樣我就好得快了。”說著,電話兩頭都樂呵呵得笑了。

這就是我的家雖然普通,但很溫暖。

我的家風家訓作文10

習慣決定命運,而習慣的養成與家風有很大關聯。因為家風就是一種家庭薰陶,這種薰陶是潛移默化的,是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影響的。家風是一種精神、是一種傳承、更是一種力量!這種力量在我們人生歷程中必不可少,對我們的成長起著巨大的作用。而自信,就是我家的家訓。自信是劍,幫我擊穿自卑懦弱;自信是盾,幫我抵擋流言蜚語;自信是光,幫我驅除黑暗陰冷;自信是火,幫我點燃絢爛人生!

力量是成功之本,自信是力量的源泉。自信在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有著巨大的推動力。它就像一個漢堡包被自負和自卑夾在中間,上面是自傲,下面是自卑。它們之間有著明確的界限,如果往上邁一步,就會成為目中無人,夜郎自大的驕傲之人。如果往下跨一步,則會成為畏手畏腳,自慚形穢的懦弱之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不留神就會陷入自負與自卑之中,只有時時刻刻警醒自己,掌握好自信的度。這樣才會奪回自信,不然就會陷入自負自卑的魔掌中。

記得美國作家愛默生說過,“自信是成功的祕訣”,是啊,無論做什麼事,你只要充滿信心,就等於成功了一半.自信是對自身力量的一種確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才能實現所追求的目標。自信是成功的一種必要條件,是成功的源泉,自信是發自內心的自我肯定與相信。

自信的人,懂得“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道理,依靠著必勝的信心,在艱苦的搏擊中,駛向成功的彼岸。在面臨選擇的時候,在猶猶豫豫的時候,我都會想起父親的教導。自信像一座燈塔,照亮我前行的路;自信像一顆明星,指引我前進的方向;自信像一眼甘泉,澆灌我自卑的心靈;自信像一支畫筆,畫出我精彩的人生!

自信,就是我家的家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