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風伴我成長作文4篇

來源:才華庫 2.01W

引導語: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好家風伴我成長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好家風伴我成長作文4篇

好家風伴我成長作文1

俗話說得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我認為正確的家風就是“曉之以理,”以理服人。

許多的父母都認同“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個說法,而我的父親則是有些反對的。有一次,我做了一隻精美的手工蝴蝶,小小翼翼的保管了起來,兩天卻發現被弟弟折斷了一隻翅膀,我放肆的哭鬧起來,衝動之後我才發現恐懼,小小翼翼的抬起頭,看到竟是父親沉思的表情,他讓我坐下,語重心長地對我說:“追求完美是好的,但有時會得到反結果。就像斷臂的維納斯,雖然沒有雙臂,卻是一件著名的藝術品,這不是缺點我們沒必要循規蹈矩,要做最特別的自己。”父親的“大道理”聽得我心煩,而我卻就是在父親的“大道理”中學會了懂事,學會了正確的人生態度。能寬,是我父親眼中的家風。

也有一些父母則是過度溺愛兒女,培養一批貪小便宜,目無尊長的孩子。我的母親卻不是這樣。有一次,我和弟弟妹妹在一起散步,我對他們不管不顧,把他們落在了老遠,母親嚴厲地說:“他們是你的親生弟弟,妹妹,你卻這麼“愛護”你的手足!你對陌生人又會如何?我在母親呵斥聲中學會了關愛弱者。能嚴,是母親眼中的家風。

無論是寬,還是嚴,都是父母對我的愛的表現。特殊的家風,成就了我獨特的性格,也讓我勵志去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我定將不負家庭眾望,向著成功,楊帆遠航!

好家風伴我成長作文2

我生話在一個和諧的家庭裡。在我上幼兒園的時候就學習了兩年國學,有《弟子規》、《論語》等,當時只知道硬背,不太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雖著我的慢慢長大,還有爸爸潛移默化的影響,使我明白了一些其中的道理。

媽媽總是教導我要誠實,要學會原諒別人。

有一段時間,我做了錯事以後不敢和媽媽說,怕挨批評,總是紅著臉不承認,但是經過媽媽給我講故事,講道理,使我明白了做錯事不怕,但是要敢於承認和改正,這樣就是一個好孩子,爸爸媽媽也是這樣做的。還有前幾天我們小組的一位成員把我的語文書撕下了一塊,書中的字都被死掉了,當時我又傷心又生氣,回家後委屈的告訴了媽媽,我以為媽媽一定會去找老師,可媽媽卻並不生氣,蹲下來帶著微笑對我說:“寶寶,你認為她是故意的嗎?如果不是,就要學會原諒別人。”聽過媽媽的一席話,我的心情好了很多,原來原諒別人,自己也會變得很輕鬆。

我說的只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小事,但是它形成了一種無言、無聲的教誨。除了這些還有很多,勤儉節約、助人為樂、奉獻愛心等,這就是我們代代相傳的家風,我願意繼續傳承下去。

好家風伴我成長作文3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風,如同翻滾在歷史長河中的波波巨浪,雖平凡,卻奔騰不息;家風,如同黑夜中的點點繁星,雖渺小,卻照亮整個夜空;家風,如同土地上的寸寸小草,雖不起眼,卻綠色整個世界。

獨立,乃成長之必修課。在我家也不例外。從小到大,媽媽總是教導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記得上國小時,一天放學,老天爺開了個玩笑。前一秒還是晴空萬里,後一秒就烏雲遮頂。頃刻間,豆大的雨珠狠狠地砸在我頭上,百般無奈我只好退回教室慢慢等待。一個個家長蜂擁而至,護送他們的“小祖宗”回家。我瞪圓了眼珠子左顧右盼,滿懷欣喜地尋找那為我撐起的一把傘。可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天色漸漸暗下來,昏黃的燈光映下了我落寞的身影,身邊早已空無一人。我漸漸低下了頭,收回那期待的眼光,拽緊書包,咬緊牙關,在雨中拼命地奔跑,我至今難以忘記路上行人那異樣的眼神。

終於回到了家,我不停地喘著粗氣,身子凍得瑟瑟發抖,絕對是名副其實的落湯雞。走進客廳,映入眼簾的是媽媽翹起二郎腿,悠哉遊哉地看著電視,我一肚子的火彷彿找到了引火線,瞬間爆發了。我對著她大吼:“好啊,你女兒我這麼狼狽不堪你倒好,在家悠閒地看著電視!”老媽忽然怔住了,轉過頭遞給了我毛巾,懶洋洋地說:“喲,這事倒怪我了,我怎麼知道你沒帶,要是家裡人都像你一樣,我不得累死!”說完又扭頭去看她的電視,完全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一天早上,我無意間聽到了老媽和朋友在拉家常,我不以為然地忽略了,忽然一句話刺中了我的心,只聽見老媽驕傲地說:“我女兒是最乖的,啥事都自己做,不用我操心!”我頓時紅了臉,想起那次我還對老媽大吼大叫,羞愧難當。

從那以後,我漸漸學會了獨立,萬事還是靠自己的好,我不會再辜負老媽的教導。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無家風也難以培育出好人才。家風正如春雨般“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我們在愛的呵護下成長,在家風的薰陶下成長!

好家風伴我成長作文4

每個家庭都家風,而我家的好家風、好家訓是節儉。正所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詩雖然家喻戶曉,我也明白這個道理,但我依舊改不了一個壞習慣——吃完飯,桌上或多或少都有些米粒。

中國每年浪費糧食達800萬噸,浪費總價值高達2000億元,相當於兩億多人一年的口糧。這一個個鮮明的數字,曾激發我嘗試幾次改正這個壞習慣,但都以失敗告終。

幸好,爸爸媽媽想出來的“錦囊妙計”所向披靡,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自願改掉浪費糧食的壞習慣。

那計劃實施於一天晚上,吃完飯,我發現爸爸媽媽正數著我桌上的米粒,我不禁嘲笑起來:“媽媽,你們在數這些米粒呀,數完平分當夜宵嗎?哈!哈!哈!哈!”我話音未落,就飛快地跑上樓,卻未聽到這樣一句“好小子,幾天後有你好受的!”

一個星期過去了,他們那策劃已久的“陰謀”的終於降臨。他們把我叫過去,只見爸爸手裡拿著一根繩子,我突然有一種不祥的預感。媽媽說了一句話:“你上星期掉了不少米粒,請根據掉米粒數跳繩。”我欲哭無淚:“你們真是‘老奸巨猾’,NO!”但母命難違,我只好跳了。幾天後,由計劃演變而來的“聖旨”貼在了牆上,我現在想賴也賴不掉了。

跳繩的噩夢還沒結束,又一個體力活來折磨我了。

天氣炎熱,媽媽叫我和奶奶一起去種菜,還給了我專業裝備——鋤頭。來到田邊,我一下田,就用九牛二虎之力鋤了幾下,不一會兒,就像一塊海綿似地癱軟在地,上氣不接下氣。一個小時過去了,我的能量值早已為零。種菜實在是太累了,我終於下定決心:一定要節約糧食!

正是在這種條件下,我掉米粒的壞習慣慢慢地改正過來了。我也希望廣大家長採取讓孩子親身體驗的教育方式,讓孩子明白一定要節約糧食,愛惜每一粒米的道理,否則飢餓就會降臨在你我身邊。

我喜歡我們家的好家風、好家訓——節約糧食,它讓我成為了一個資源“小衛士”,你願意加入我們的隊伍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