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家訓伴我成長

來源:才華庫 1.3W

家風家訓伴我成長1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中。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鞭策,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我先介紹的是我家的家風,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潤物無聲地影響每一個人的心靈。能引導廣大家樹立良好習慣,注重自身修養,注意行為舉止,傳承家庭美德,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我把它們視若珍寶,它們也教給我了無限的道理,讓我回味無窮。

我的家風是“和睦和氣和諧,善言善行善事,勤勞勤儉勤奮,與人與己為公。”“和”,我們家和鄰里之間相處的十分融洽。不論是過年過節,還是平常的日子。我們親朋好友,鄰里之間都禮尚往來。我們對人和氣,爸爸也相信和氣生財。“善”,我們家雖然沒有進行大型的捐款,但我的父母時時刻刻都在關注需要幫助的人。能幫一把是一把,我也捐贈過我的零花錢,送給他們賀卡,也送給他們衣服。“勤”,我也十分刻苦的鍛鍊自己,媽媽說要願意去磨自己,在學習方面更要勤奮。還要學會節約,珍惜每一個資源。“舍”,把自己與別人相比較,一定要注重幫助別人,為你為他為每一個人。

說了“和,善,勤,舍”就說一說“孝,仁,謙”這是我的家規。“孝”,我們家以孝為先,晚輩敬長輩,要像孔儒讓梨一樣尊重各位長輩。“仁”,就是友愛,幫助,同情。一個人的力量或許不夠,但多人的力量可不容小看!“謙”,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只有謙虛的,認真的去學習,得到的成果,會比預想的還要好。

我的家訓,是時刻讓我想起教訓。“只有付出才有希望”,這是家訓,我認為這句話說的一點都沒錯。

五年級時,我還沒有進入狀態。只顧吃喝玩樂。媽媽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在情急之下,媽媽給我買了許多試卷,每天陪我做。做卷子,背內容。一直到深夜,才能休息。在媽媽的陪伴下,這個五年級,我就這樣度過了,別人玩時我只能做苦工。我知道這個道理,可是卻不信其意。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平常中等成績的我,在這次學期考試時,我居然突飛猛進,在前三名之內!於是我對那句話產生了明顯的態度改變,我不會不信它,而是時刻把它記在心間,我的家訓:“只有付出才有希望!”

我希望我家的家風、家訓、家規,能化成美德的影子,讓每一個人都能看到它,讓它隨風飄散,成為人們最美的記憶。

家風家訓伴我成長2

在雨露的滋潤下家庭是圃,我們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才能健康成長,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培養出德才兼備的人才。

每個家庭的家風都截然不同,家風不僅決定著一個家族的興衰,還決定於一個國家的成敗。有的家風是“家和萬事興”,有的家風是“勤勞補拙是能訓”,有的家風是“堅持就是勝利”……古今中外,多少能人志士得益於他們良好的家風,他們的家風也是各有千秋的,岳飛驍勇善戰,精忠報國,他的家風便是“忠”;林則徐則以“儉''為家風,他說過“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增其過。”曾國藩便以“勤”為家風……可見,一代英才往往是出自於有著一個良好的家風的家庭裡。

從小爸爸就教導我,做人應該誠實,不能說謊,要“以實待人,非惟益人,益己尤人。”小時候,我特別喜歡。有一次,因為爸爸、媽媽剛去親戚家喝喜酒,所以家裡多了幾盒喜糖,但爸爸把糖藏了起來。啊!糖的誘惑太大了!我太想吃糖了,就趁爸爸不在時,偷偷溜進房間,找到爸爸藏的地方—衣櫃上,踩著高背椅,把糖拿下來。望著這幾盒糖,我喜不自勝,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可是,正巧這時爸爸從外面回來,進入房間,剛好撞見我吃糖的一幕,我來不及收拾了,只得不知所措地站在一旁。爸爸盯著我,問:"你又吃糖了?〃我緊張地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爸爸看神色不對,已心明意曉,表情很嚴肅,那張臉就像凍結了的冰,全然無表情,說:"人做了一件錯事,並不可怕,因為每個人都會犯錯,但最可怕的是犯錯,卻不承認,推卸責任,如果是那樣的小朋友,可是誰都不喜歡了!〃我慚愧地低下頭。爸爸又說﹕"人如果沒有誠信,就像沒有雙腳那樣無法立足。所以,爸爸常對你說,"要以實待人,非惟益人,益已尤人。〃我聽了爸爸的話,主動承認錯誤,說﹕"爸爸,對不起,糖是我吃的!〃爸爸摸著我的頭,說:"好孩子爸爸不怪你,但你一定要知道要誠實守信。〃我點著頭答應著。從這件事後,我更加深刻認識到了誠實的可貴。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風氣,是一個人的做人準則,更是一個國家的根基。一個國家是由無數個家庭組成,正因為有這些家風正能量的傳遞,才會使我們對祖國更加穩定、和諧、繁榮、強大。

家風家訓伴我成長3

一直陪伴我們成長的是什麼呢?我認為是優良的家風和家訓。

有的家庭的家風是“誠實、守信”,有的家庭的家風是“勤儉節約”,有的家庭是“認真務實”……總之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和家訓,只不過有的大家庭把他們的家風總結並記錄起來,一代一代傳下去,有的家庭沒有進行總結,就這樣口口相傳下來了。我家的家風是什麼呢?我曾經問過爸爸,爸爸一下子也答不上來。後來我在生活中細細觀察,發現並總結了我家的家風,那就是“勤儉、向善”。我的媽媽就給我們做了許多這樣的事。下面我就來說說其中的一兩件事。

我的媽媽是廣東汕頭人,每年暑假她只要有空就帶我和妹妹去汕頭看望外婆和其他親人。今年暑假我們又去汕頭看望外婆。路上,媽媽買了許多小山竹,妹妹想吃,媽媽便幫她打開了山竹。可是吃到一半,妹妹發現這個山竹的另一半有點糊了,她就馬上推給了媽媽。媽媽一看山竹還可以吃,就叫妹妹繼續吃,可是妹妹死活不願意。媽媽實在沒辦法,就自己吃給妹妹看,妹妹這才相信山竹沒有壞。我在旁邊看了,心想:媽媽真節約,我也要向媽媽學習。

媽媽經常教育我們要做一個善良的人,她自己就是一個特別善良的人。鄰居遇到點事情,她總是熱心地幫助,公交車上她總是會給那些需要座位的老人讓座……有一次,鄰居家小朋友放學回家,發現家門鎖著,爸媽都沒下班回來。媽媽看見了就把她叫到家裡,給她喝水,削水果,安排她一邊寫作業,一邊等媽媽。可是那天不知怎麼的,鄰居一直到晚飯時間都沒回家,媽媽便叫小朋友在我家吃了晚飯。到了晚上8點鐘,鄰居家才回家,原來那天他家老人突發重病送去醫院搶救了,知道老人脫離危險才想起家裡的小孩。鄰居阿姨握住媽媽的手,一遍又一遍地感謝媽媽。

媽媽就是這樣言傳身教的。她總是教育我和妹妹不要浪費,要節約;不要偷懶,要勤勞。長大了什麼都會做才重要,不要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要自己動手勞動,才有成就感。爸爸就是一個自己創業的做保溫水杯的個體戶,由小打小鬧到現在的小有規模,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也給我們創造了美好的生活環境。

我家的優良家風還不止勤儉和向善,我一定要在以後的生活中細細觀察,並把這些優良家風傳承下去。

家風家訓伴我成長4

我家的家訓(家規):不偷,不搶,做個好孩子!

在一個漆黑的夜晚,正當人們熟睡的時候,我忽然聽到“叮叮咚咚……乒乒啪啪……”的響聲,“爸爸……爸爸……你聽到了嗎?”我急促地推著爸爸的身子喊道。聽著我的叫聲,爸爸連忙拎起衣服,穿在身上,探出頭向外看,這一看正是驗證了一句話,一看不知道,看了嚇一跳。“爸爸,你發現了什麼呀?”我輕聲地說。“噓……”爸爸做了個手勢,讓我過去,看——哇——小偷來偷家裡的車子,爸爸悄悄地跑下樓出去,我呢?就跑到媽媽的床前喚醒了媽媽,說:“媽媽,媽媽,家中的車子被小偷偷了。”“是嗎?”……我連忙捂住她的嘴。“媽媽聽,爸爸的聲音……”,他們在吵架了,去我們下去。於是媽媽拉著我手連忙前去援助,一邊跑一邊想“爸爸會不會受傷……是爸爸回來了嗎……不,還沒有……”隔壁鄰居聽見了爸爸與小偷的爭吵聲,也紛紛探出頭來。其間,我姑拿著手機撥打了“110”,電話打出不久,“嗚嗚……嗚嗚……”警車過來了,眼看著警車快逼近我家門前時,小偷的臉色完全沒有剛才那氣勢了,他連忙放下車子,準備溜走。說時遲,那時快,警察以矯健的步伐上前擒住了他,看他那樣真狼狽。通過警察的一番教育,那小偷被他們帶走了,電動車也被爸爸拖回了家。我和媽媽也嘆了一口氣,“爸爸你有沒有受傷呀!”爸爸笑著對我說:“沒有。”

從這件事以後,爸爸總是教育我們,平時不要隨意拿別人的東西,儘管有多少吸引,你只能看看,千萬不能伸出你的手,如果拿了別人的東西會讓人瞧不起,而且別人還會在背後指指點點,無論走到哪裡,別人都要用另外的眼光歧視你,所以,你們一定要記住“不偷,不搶,做個好孩子!”於是這條家風家訓在我家言傳身教。我們時不時都會想起,也會這樣去做。除了這條我家還有,例如:勤勞節儉懂事家;主動向長輩問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俗話說的好,好的家規,家訓是營造和諧家風,促進積極快樂成長的必要手段,只要家長們精心設計,堅持去做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

家風家訓伴我成長5

家風,第一次聽說它時,理解還是十分膚淺,認為只是家庭中一代代都一樣的風氣而已。可現在,我對家風有了真正的理解,它不僅是家裡的風氣,還是我生活中的指路燈。

我家一直都崇尚誠實守信的原則。在我有記憶的時候,爺爺就說經常和我說誠信。在爺爺認為,誠信是做人和交友的基礎,如果沒誠信,我們的生活將會非常的糟糕,沒有朋友,沒有分享。以前的我並不是十分理解爺爺的這句話,但從親身經歷的幾件事後,我終於明白了爺爺所說的誠信的真正含義。

一次,我和爸爸去做公交車,就在上車時,我突然在司機的座位下發現有一疊散錢,我當時所想的就是爺爺所說的話,我必須要誠實,把錢還給他。我拉拉爸爸的衣角,然後指指那一疊散錢,爸爸看到那疊錢,立即走上前,撿起錢遞還給司機。那位司機愣了一愣,趕緊在站臺前停下車,趁乘客下車的空檔,接過那疊錢,一個勁的向爸爸道謝。爸爸只是一笑,說了句不用謝之後,就拉著我下了車。在下車的那一刻,我回望了司機,發現整車的乘客和司機都向我們投為了讚許的目光,肯定了我們的行為,我心中充滿了自豪感。

還有一次,我和朋友約好下午一點一起去江邊玩,可就在我準備出發的時候,媽媽卻說要和我一起去街上買新衣服。我一下子陷入兩難的抉擇中:我是該和朋友一起玩呢,還是享受購物的收穫呢?算了,朋友應該也不會等待太久,我還是和媽媽去購物吧。這麼想著,我也就安心的和媽媽去了。第二天,我高興的來到學校,看見朋友一臉的不高興,我趕緊走過去問她怎麼了,她抬頭看了我一眼,你昨天失約了,害我等你了一下午,打你手機也關機,我也不敢走開,就在江邊晒了一下午。我頓時臉紅了,沒有守信即將使我失去一位好朋友。我趕緊道歉,說:“對不起,昨天是我錯了,我沒有守信。”這件事對我觸動非常大,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失信過,一直堅持著守約,即便有事不能守約,我也會提前電話解釋。我深深體會到爺爺說的那句話,誠信是多麼重要,是需要我們去守護,去遵循的。

只有誠實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只有誠信才能獲取他人的信任,獲得更多來自信任的朋友的幫助。今後,我也會一直堅持誠實做人,誠信做事的原則,把我們的家風傳承下去。

家風家訓伴我成長6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躬行實踐的思想教育下,我迎風遠航。

有人說:“家是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是的我的父母給我營造了一個溫暖,和諧的家庭風尚,讓我在潤物細無聲成長。

“孝”是我們家首要的家風。百善孝為先!父母告誡我一定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有了它,我們在思想品德方面才算合格,才能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每次回到姥姥家,媽媽總幫姥姥做飯、洗衣、打掃衛生,什麼都幹,看著媽媽忙碌的身影,我也學會了主動幫姥姥幹活。還學會了不少小技能。這就是我的媽媽,主動分擔姥姥家務的媽媽,孝敬媽媽的媽媽。

“儉”是我們家的又一家風。爸爸常對我和媽媽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該買的東西再貴咱也買,不該買的東西再便宜咱也不買。人應該淡泊簡單地生活,而不應該華麗奢靡地生活。

記得有一次,我和媽媽逛商場,看見一件非常漂亮的毛衫,毛衫上可愛的小熊總朝我笑,好像讓我快些帶它回家。拗不過我的媽媽給我買了。興奮的'我回到家告訴爸爸,那件衣服怎麼漂亮,怎麼適合你家公主啦!其實這個時候爸爸已晴轉多雲了,說:“你前兩天不是剛買了兩件嗎?”我還在極力勸說爸爸,但爸爸聲音一沉說:“明天退了吧!”這就是我的爸爸,讓我節儉的爸爸。物質上滿足我,但絕不讓我氾濫的爸爸。

“樂學”是爸爸對我提出的一個家訓。爸爸說:“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如果你能從中得到樂趣,那它就是你的一位益友。”是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我受益匪淺,榮獲了各種獎項:世界華人學生作文大賽三等獎,cctv中央電視臺“希望之星”英語大賽三等獎。“佰笛杯”全國手風琴金獎……這些都歸功於我有一個良好的家風,讓我在柔和的氣氛中接受薰陶和洗禮。

孝、儉、樂學是我們家的家風家訓。它像春風雨露滋潤我成長;像一首動聽的歌讓我徜徉;像一個航標指引我前進的方向。

我愛我家,我愛爸爸媽媽,讓我健康快樂地成長!

家風家訓伴我成長7

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茁壯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家風、家訓。且中華民族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向來重視家教,家風、家訓更重要。

在每個家庭中,家風就像是一個傳統,它需要家庭中的每個成員去關注它並且重視它,然後以它為標準,更加充分地要求自己做得更好,以此,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讓下一代更好地弘揚。對於我來說,我家的家風就是“學會做人”。這裡講的“學會做人”指的是在道德品行做好,不是說要做到最好,但在一般情況下,我都以此來告誡我自己。在為人處事方面,對別人要做到寬容、和善、認真地對待;在生活上,我會做到細心,對每件事都堅持認真地去處理;在道德方面,我時常提醒自己絕不做任何破壞、違反社會規則的事情,我會盡力地做好道德上的小事情,從身邊的小事情做起,不要做得最好,但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對待它們。

做人,肯定要做到善良。有一句話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而父母也從小這樣教育我,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我故意向一條小道扔小石頭。雖然小道又窄又偏僻,爸爸看見了,急忙上前制止了我,並教育我道:“怎麼能這樣子呢?”“怎麼了……”我感到爸爸在生氣,但又委屈地說。“你這樣可能會讓騎車的人摔倒,這等於是在陷害別人!”爸爸激動地說著,我在一旁默默地聽著,慢慢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看到我好像意識到了錯誤,爸爸的口氣緩和下來了,繼續說:“兒子,你應該還記得去年摔倒的痛吧?騎車摔倒比那樣還痛!”我下意識地捂了捂左手,那道傷,令我難忘。這時,爸爸變得和往日那般慈祥,道:“快把那些小石子撿起來吧。”“好!”

一個教訓,讓我知道,我應該小心地做每一個細節,我生怕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傷害到他人。

當人,做人還要守時,雖然媽媽沒有給我講這個道理,但卻總是用行動告訴我這個道理。每次,和別人約定出行時間時,媽媽總是要提早幾分鐘到達。她說,這樣,才不會讓別人等我們。有一次,我還戲謔道“寧教我等天下人,休教天下人等我”。但是,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學著媽媽,養成了守時的好習慣!

家風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道德標準。

家風家訓伴我成長8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這是爺爺常說的一句話。其實,這也是我們家族的家訓,教育我們從小擁有一顆寬容的心。

寬容就像清涼的甘露,可以澆灌乾涸的心靈;寬容就像溫暖的壁爐,可以溫暖冰冷麻木的心;寬容就像不熄的火把,可以點燃冰山下將要熄滅的火種。 因此,在我們成長過程中,要學會寬容。

有一天,我和媽媽一起去菜市場買菜。可是,剛到菜市場下了車,就有一個人撞了我一下,我看到撞我的那個人,連忙抓住他的袖子,而且拽得緊緊的。我正想狠狠地罵他一頓,正好被要下車的媽媽看見了,她急忙跑過來,問我:“發生了什麼事?”“這個人撞了我。”我回答道。“那人家又不是故意來撞你的。”“但他就是撞了我,我咽不下這口氣!”我充滿抱怨的語氣說道。媽媽對那個撞我的人說:“沒事了,你走吧!”媽媽話音剛落,我就對媽媽吼道:“你在做什麼,我還要教訓他呢!”“你不應該這樣做。”媽媽說。“為什麼?”我問。“因為別人不是故意的,只是不小心撞到了你,算不上有錯,而你卻糾纏這麼一點小事就不肯放手,你應該有一顆寬容,包容他人的心。”聽了媽媽的話,我覺得有點不好意思,說:“嗯,媽媽,我知道了,以後我會寬容待人的。”

記得還有一次,在學校裡,那天是個晴空萬里的日子。下課的時候,在教室裡打鬧的一位同學把我的椅子弄翻了,我的書包也掉在了地上。我打算把這位同學找出來,可我找啊找,找啊找,也沒找出來。後來,終於把那位弄翻我椅子和書包的同學找出來了,當時,我真想把氣都發在他身上。可是一開始就是因為不小心造成的,所以我不能把氣都撒在他身上。同時,我也想到了爺爺和媽媽對我說過的話。於是,我就讓他回到座位上了,並且告訴他以後不要在教室裡打打鬧鬧了。後來,我和他成了最要好的朋友呢!

在日常生活中,出現摩擦、不快和委屈,是常有的事。如果我們以針尖對麥芒,怨恨就像是一隻氣球,越吹越大,最後會膨脹到無法控制的地步。所以,我們需要寬容來做調和劑,這樣,任何的菱角都會變得圓滑。

家風家訓伴我成長9

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處處彰顯著家風家訓的重要性。我相信每個家庭都一定有著自家的家風家訓,或許它沒有時時刻刻都在提醒著你,但它一定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你。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憫農》,是我們從啟蒙開始就最先接觸的,這也是作為我家家風中的一條。

父母從小就教育我,糧食粒粒都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不能浪費。但從小到大,一直都衣食無憂的我,何曾在乎過這句話,只覺得飯菜剩餘,不是很正常嗎,我不過浪費了一些,沒什麼大不了的,更何況又不止我一個人浪費,所以我也從未認真去秉承過這條家風。

但在一次家庭聚會上,我徹底改觀了。五歲的表妹來我家玩,吃飯時我倆坐在一起。我早早地吃完飯,因為吃飽了,所以碗裡剩餘的菜我按照平時的習慣,正打算拿去倒。可此時,我看到表妹正在撿起桌上從她碗裡掉出來的飯,放進嘴裡。我以為她沒有吃飽,就對她說:別吃桌上的了,你要是沒吃飽,就去再盛些吧。

只見她搖搖頭說:不是的,姐姐。我今天在幼兒園裡,老師教我們,我們碗裡的米飯,粒粒很辛苦。老師還說這米飯,是農民伯伯在大太陽下,很辛苦才得來的呢,所以我也要把飯全都吃完,一粒也不剩。不然,農民伯伯會很傷心的。說完,她又繼續把碗裡的飯吃的乾乾淨淨,果然一粒也不剩。我看著她的碗,再看看旁邊自己的碗,碗中的飯還有一大半,菜也剩了好多,而且在碗的旁邊,那一粒粒掉出來的米飯,是那麼白,白的耀眼,作為一個快畢業的國中生,竟不如一個上幼兒園的小朋友。碗裡剩下的白白的米粒真真刺痛了我的眼。

看著表妹那張稚嫩的臉,我突然覺得之前那個一直在浪費食物的我是多麼醜陋,作為一個姐姐,我應該當妹妹的榜樣才是,作為家中的一份子,我應該謹遵家風才是。所以,我下定決心,也要當一個明白粒粒皆辛苦的人。即使現在生活再優越,也不應該去忘記傳統,忘記家風,忘記中華的美德。

想到這兒,我又坐回座位,把碗裡的飯菜全部吃乾淨,把之前掉出來的飯也吃乾淨。吃完,只覺得心中輕鬆了不少。

這時,妹妹走到我身邊,我抱著她,只見,她伸出手指,指著我的臉說:姐姐這還有一粒。我聽見後,趕緊把我嘴邊的那粒飯也吃掉。看著妹妹那張笑嘻嘻的臉,我忽然又想起,她之前說的粒粒很辛苦。所以,我看著她,對她說:妹妹,今天老師說的應該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而不是你說的粒粒很辛苦。誰知妹妹聽了,像靈光乍現一般,笑道:反正都辛苦,所以我要把飯吃光。對,沒錯,要吃光光。我又重複了一遍。

是啊,家風很注意,但去做才最重要。現在的我,從不剩飯菜。在三光政策後,我亦是如此。希望,我可以一直秉承著家風家訓,並把我的家風發揚下去!

家風家訓伴我成長10

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家也是這樣,從小父母就時時告誡著我要大方,懂得謙讓。

事情還得從我上幼兒園那時說起……

那時的我十分小氣,處處都想和別人爭:一塊巧克力、一顆糖、一支筆……甚至連一顆石子都要搶,自己的好東西卻誰也不給。

為此,爸爸媽媽經常對我說:“璨璨,要大方,懂得謙讓。”而我卻從來沒把它當回事。直到有一天……

下午一點,小朋友們開始玩自己帶的小玩具了,我也不例外。正當我拿出自己帶的小玩具時,卻看見一群人圍在一起,於是我也湊了個熱鬧。“哇,你帶的玩具看起來好棒哦!”“是呀是呀,在哪兒買的呀?我也想要!”切,有什麼了不起的,讓一大堆人圍過來!我心裡暗暗想道。於是我湊得更近了,這才看明白:原來這是一套橡皮泥的套裝,工具比普通橡皮泥套裝多了一點。不過這樣的橡皮泥套裝在幼兒園裡已經算是一件很奢侈的玩具了。正當我胡思亂想時,一群小朋友已經圍在一起玩了。我對這套橡皮泥的主人說:“能給我玩一下嗎?謝謝!”只見她(這套橡皮泥的主人)高傲的說:“你以為我的橡皮泥想玩就玩啊?謝謝就完事啦?這可是國外進口的,一般人還玩不起!要想玩,除非你求我!”我的火氣越來越大,君子動口不動手,上去就咬她一口。“啊——”只見她大叫一聲,隨後就哭了起來。那淚珠就像天上的雨水一樣連綿不斷。很快就有人打了小報告,老師趕了過來溫柔的問我們:“怎麼了?你為什麼哭啊?”很快就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委。於是對我們說:“其實你們都有錯的地方,不過我想讓你們自己知道怎麼錯了,給你們三天時間,希望你們能自己明白怎麼錯了。”

回到家,我百思不得其解我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於是把這件事情告訴了爸媽。媽媽對我說:“其實,這件事情主要還是因為你不夠大方。你想要媽媽可以給你買,為什麼要隨便咬人呢?”我恍然大悟。

第二天,我像那位小朋友道了歉:“對不起,我不該咬你。”“其實我也有做的不對的地方。”

從那以後,我越來越開朗,結交了許多好朋友,也越來越大方了。父母看在眼裡,喜在心裡。

家風家訓伴我成長11

在我的心裡,家是菜園,我是菜苗,一個茁壯成長的苗,而陪伴了我十三年的家風則是甘露﹑雨滴.是家風耐心的歷經春夏秋冬滋潤我,沒有家風的滋潤,我就不能夠茁壯成長.

家風伴我從懵懂無知坐向成熟,一步步在人生的階梯上踏上腳印,是它塑造我的無形力量―家庭的生活方式.在模糊的記憶中,媽媽教我懂禮貌,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助人為樂等等.品質方面嚴格把關.

時間不緊不慢的流逝,事情一次一次的發生.外面閃耀的陽光直直的射進了窗戶,我們家的爭議聲又一次直逼耳際:

“你說你都多大了,幹什麼都幹不好.瞧瞧,讓你給你倒杯水,幹嘛倒那麼滿,撒的到處都是.”一向寵愛我的媽媽一邊擦著桌上的水,一邊又開始嘮叨了.雖然說,媽媽的“話匣子”有點煩人,但勉強算得上是“音樂”.就聽下去吧.原來今天早上我家來了位做客的阿姨,媽媽命令我去倒一杯水給阿姨喝,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不料,我的手不小心抖了一下,水就倒滿了.有點不小心,不過我不是故意的.阿姨走後,媽媽的“低音小喇叭”開始不停地的播放,做事穩重,不要三心二意.我只得改正.

“那麼大了,連點規矩都不懂,客人來了也不知道打聲招呼,只顧忙自己的.”媽媽一送走客人,回來就又“贈”了我一句.我怎麼這麼倒黴,“……!”長篇大論過後,媽媽竟然一點點也不累:“要知道尊重別人,得有禮貌.”從此以後,家裡來客人我一刻也不敢怠慢,急忙左一聲“阿姨好,”右一聲“叔叔好.”

我在媽媽的話匣子裡學到懂禮貌,尊重他人,做事專心……我伴著歲月,年齡不斷增長,媽媽卻毫不鬆懈.告訴我:“這些事情雖然微不足道,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可以直接影響你的成長.”我的家風由我的媽媽培養出來,一步一步,一件一件.

沒錯,無形中好的家風的養成,是正能量的傳遞,也是以後對自己教育的回饋,只要家風好了,國風才會好.

我們家的家風,願它常駐我家.願那不輟的改進之風飄在中國民族的上空,飄進千家萬戶之中.願我的家庭會因它變得更充實,更美好.

家風家訓伴我成長12

俗話說得好,“校有校訓,家有家風。”家家戶戶都有專屬自己家的家風家訓,有的家風家訓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的家風家訓是“要學會做一個勤勞的人”;還有的家風家訓是“時間就是生命,要珍惜每一分鐘”。我家的家風家訓是“做事不能半途而廢,要堅持不懈”,而我直到去年,才知道它竟然蘊藏著巨大的力量。

記得那是一個酷暑難耐的六月天,太陽如蒸籠般地烤著大地,樹葉低著頭,小草彎著腰,人們逃也似的在家中吹著風扇,就連平時最愛叫的蟬兒也躲到樹上呼呼大睡。我呢,正悠閒地坐在沙發上吹著電風扇,津津有味地看著動畫片。這時,爸爸穿著運動服向我走了過來來,他精神抖擻地說:“兒子,走,我們一起去爬山!”我眼都不抬,一口回絕:“不要!”突然,爸爸一把奪過我手中的遙控器,關上了電視。我勃然大怒:“這麼熱的天氣,誰要去爬山啊?”爸爸眉頭一皺:“我就知道你這個膽小鬼不敢爬!”我把頭一扭說:“誰說的?爬就爬!”

我和爸爸來到了雄偉壯觀的石牛山,我大叫一聲:“啊?這麼高!”只見石牛山高聳入雲,直插雲霄,我的腳軟了,不禁打了個哆嗦。爸爸一見,哈哈大笑說:“不敢爬就呆在這裡等我吧!”我臉一紅,脖子一扭,說:“哼!我偏爬給你看!”雖然嘴上是這麼說,但是我的心裡還是有點兒害怕。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我一個健步衝上山。

爬到半山腰的時候,我已經是大汗淋漓,溼透了的衣服緊貼在背上。太陽火辣辣地烤著我,我的腳上彷彿綁著塊千斤巨石似的,寸步難行。“砰!”我重重地坐在地上,像得了心臟病似的,大口大口的喘著粗氣。爸爸厲聲道:“起來!”我含著骨頭吐著肉|――吞吞吐吐地說:“可,可是我實……實在爬不動了。”爸爸語重心長地說:“你難道忘了我們的家風家訓了嗎?堅持才能勝利!快爬起來!”我的心中暗暗對自己說:對,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廢,我要堅持下去!於是,我又鼓起勁兒,一步一步地向上爬去……

終於,我汗流浹背地爬上了山頂。在這裡,似乎伸手便可以觸碰到藍天,變化多端的雲海如夢如幻,猶如仙境一般,一陣清風撫摸著我的臉頰,我的心隨之盪漾起來……

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廢,要堅持不懈,才能成功。這就是我的家風家訓。它在我想要打退堂鼓的時候提醒我,是我成功路上的良師益友,伴隨著我一步一步向前走去!

家風家訓伴我成長13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家風家訓伴隨著我們,一種優良的家風家訓能培育出一個優秀的人才,所以我們一定要遵循家風家訓,使自己變成一個有教養的人。

媽媽經常對我說:“做人要講誠信,不能撒謊。”可有一次我打碎了一個媽媽最喜歡的杯子,就對媽媽撒了一個謊。記得那次是一個暑假,表妹到我家玩,我去廚房倒牛奶喝,可我一不小心碰到了媽媽的杯子,杯子一滾,掉在了地上,我嚇得大驚失色。“怎麼辦呀,媽媽看見了一定會打我的。”我嚇得不敢往下下想了,心怦怦直跳。

媽媽回來了,還給我和表妹買了一大堆零食。媽媽看見了被打碎的杯子,大發雷霆,指著我倆喊:“是誰幹的!”我當然不會承認是我打的,於是我對錶妹說:“表妹,是你打碎的吧!”表妹一口否決了,“不是我!”“就是你”表妹跟我急了。“你憑什麼說是我,你有證據嗎,我看是你吧!”我倆吵得不可開交。媽媽大喊一聲“夠了,別吵了,我數三下,打碎杯子的人站出來。”“1”“我在想要不要站出去,不能!那樣我會被打的”“2”“3”媽媽說:“到底是誰?”我們互相指了對方,媽媽說:“你們先到房間裡吧,我自己查。”我回了房間之後虛心地在想要不要去跟媽媽澄清事實,可我還是不敢。

過了幾天,我有許多次想告訴媽媽是我打碎的杯子,每次都到嘴邊了,又被我憋了回去。我一直在想畢竟媽媽總跟我說做人要誠實,我還是去說吧,可一會兒又傳來了一個聲音:“別告訴媽媽,不然你會被打的。這讓我猶豫不決,就這樣又過了幾天,我看書沒精神,睡覺睡不著,吃飯沒味口,十分難受,我都要哭出來了。最後我還是鼓足了勇氣,開啟媽媽的房門,對媽媽說:“媽,媽,媽媽,杯子是我打碎的!”我本以為媽媽會打我,緊緊地閉上了眼睛,可媽媽沒有,她語重心長地說:“孩子,做什麼事都不能撒謊,要誠實,下次可不能說謊了。”這讓我出乎意料,她又說:“我們家最重要的家訓就是誠實,你得記住啦!”我開心地點了頭,開心地走出了媽媽房間。

家風家訓中最重要的就是誠實,讓我們遵守家風家訓,開心快樂的成長吧!

家風家訓伴我成長14

有人說,家是我們理想的港灣。我們像是剛播種下的小豆苗在家人精心灌溉培育下茁壯成長。良好的環境孕育出豐碩的種子。家風家訓也像這樣。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現在我就要求你牢牢記在心中。”母親一臉嚴肅。我每天睡覺前不由自主地走到客廳牆前默唸好幾遍。時間久了,似乎滿腦子都是這句話,怎麼也忘不了。

長大後,母親依然記得讓我在她面前背誦,我一字不落地背給她聽。漸漸地,我又明白了它的意思。我想母親是想告訴我:人生下來都是好的,只是由於成長過程中,後天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好與壞的差別。她也想給我一個好的學習環境。

一直到了我上國小。母親又告誡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並不很理解這是什麼意思。還記得小時候自己對這句話有很可笑的理解——少年時候,你的強壯是不努力得來的,老了以後悲傷的是自己的徒弟。現在想想,幼年的我怎麼這麼天真!

差不多一年級上冊沒讀幾天也漸漸明白了這句話的意思——小時候不努力,長大後悲傷的是自己。大概意思就是現在好好努力學習,絕不錯過一分一秒。

到了國中,我真正的理解了這句話的含義,並且我也因這句話拿過好的成績並沒有失敗。就比如國中新生考才八十幾名,就因母親的這一句話讓我在今後的考試會考進了前四十。

說實話,真的有很多付出,就因為這句話。每當我在學習時陷入困境,腦海中總浮現出這句話,因此也可以說是我學習的動力。

還記得有那麼一次吧,別人總是看不起我,不愛和我玩,說我家沒她們家有錢。畢竟都是同齡人,我沒什麼不敢的,就和他們吵了起來,到了傍晚我才敢回家。

母親總愛為我做些好吃的。那天傍晚回到家她看我臉色很差,就問起了我原因,我便清清楚楚地告訴她所有。後來母親在餐桌上告訴我:“那只是別人,我們是沒有他們家有錢,可我們家有這麼多的人哪,以後呀,我們就可以一起努力,一起奮鬥。”

現在,我終於明白母親教會我的不僅僅是做人的道理,還有更是讓我看的起自己。她教會了我很多很多……

這些事早已忘記,可是母親教會我的那些永遠銘記在心。我的父親總不愛說話,似乎我們之間隔了一座海峽。平常我們之間都只是短短的幾句問候,但是我知道父愛如山。別看他人特別老實,其實愛起孩子來誰都比不上。但教育起孩子來那嚴厲的態度彷彿波濤般的洶湧。

就這樣,我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逐漸成長,從小豆苗長成參天大樹……

家風家訓伴我成長15

家風,一個令人深受感悟的詞語成就了我,使我不禁覺得心中滿滿都懷著感激之情。在生活中,我薰陶著那獨一無二的好家風。它伴著我成長,讓我從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變成一個積極向上、謙虛、誠實守信的好孩子。

俗話說“父愛是船,母愛是帆。”父愛破著浪前行,母愛引導我在茫茫人海中不迷失方向的行駛,他們讓我在成長的海洋中乘風破浪,讓我不畏前險。”誠實守信,誠信待人”隨著時間的腳步潛移默化地成了我的好家風,他就像春天柔和的雙手溫暖著我的心田,讓我心中的花朵絢麗地綻放,讓傳統的文明美德發揚光大。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句話是我的家風之一。深深的教導:在生活中,我們不能有一點兒害人的想法,也不能丟了那麼一點兒預防壞人的一種正確的心裡”。而且,要尊敬長輩、勤勞節省、誠實守信、樂於助人、不驕不躁。記得那次我還小,去郊外遊玩過程中,閒著無所事事的我,一邊用小手牽著媽媽的大手,一邊觀賞著唯美的畫面,突然,"呸"的一聲,一口痰調皮的從我的小嘴跳了出來,隨即,又不聽話地蹦到了地上,這時媽媽的順風耳和千里眼察覺到我的動靜,立馬張口就急的著火了似的“哎呀”!你怎麼能這樣破壞環境呢?你知道嗎?環衛工人早出晚歸,不管什麼節日都沒有假期,可辛苦了!你的不文明的行為會深深的刺痛他們的心!害人之心不可有呀,!聽著媽媽喋喋不休的教訓中,我漸漸的把紅的像小蘋果的小臉低到了地上――那次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中微不足道的

小事有可能把“害人之心不可有”改成了“害人之心不可無”了,所以即使這件小事有多麼的小,也教導了我待人處事。最後,我想說“好家風養育著我,成就了我!”

家風,正像“播下了一種行為,收穫了一種習慣,播下了一種習慣,收穫了一種性格,播下了一種性格,收穫了一種命運”這句話。是啊,家風給我們播下、收穫了一種習慣、性格、命運,最終成就了這麼一個我,它還讓我有一技之長立足之地,讓我的生活多彩多姿、無憂無慮、井井有條。現在的我,就是你澆灌過的樹。你就是一頂小傘幫我擋過那一陣陣風,一滴滴暴雨。謝謝你,你成就了我,你的恩情我一定用行動湧泉相報!

醇美,家風也就會醇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