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民俗作文600字合集8篇

來源:才華庫 2.1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節民俗作文600字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節民俗作文600字合集8篇

春節民俗作文600字 篇1

春節是我們中國農曆的新年,所以過年對我們中國人而言十分重要的!因此,春節前的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剃頭髮,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矩”太多了!有些習俗還十分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的媽媽。

我看見媽媽將“福”字倒著貼,我固然知道為什麼要倒著貼,將‘福’字倒著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說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問道:“過年有什麼習俗與規矩啊?”媽媽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談起來。

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於“年獸”的故事。十分久以前有一隻“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後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但是現在廣州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所以我們就不再進行這個活動了。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天晚上,我們全家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年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鵝、燒肉等等,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熱氣騰騰,說明紅紅火火;“魚”與“餘”諧音,喻意“年年有餘”。最後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穫太大了,知道了十分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有點迷信,但這又彷彿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的習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春節民俗作文600字 篇2

春節是我們中國農曆的新年,所以過年對我們中國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節前的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過年!過年!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剃頭髮,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而且“規矩”太多!有些習俗還很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的媽媽。

我看見媽媽將“福”字倒著貼,我固然知道為什麼要倒著貼,將‘福’字倒著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說明‘福’倒(到)!但我仍然問道:“過年有什麼習俗和規矩啊?”媽媽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談起來。

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於“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隻“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後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但是現在廣州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所以我們就不再進行這個活動。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天晚上,我們全家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年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鵝、燒肉等等,一般少不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熱氣騰騰,說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喻意“年年有餘”。最後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

結尾:今天我的收穫太大,知道很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有點迷信,但這又彷彿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的習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春節民俗作文600字 篇3

從“小年夜”到除夕。

春節踏著農曆12月24日零時的鐘聲,走入桂林的城鄉。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過小年”。過小年這天,人們宰狗、殺鴨,慶賀春節來臨。這天的爆竹聲,帶著人們送灶王爺“上天言好事”的心願噼哩啪啦地炸響,聲傳高宇。人們認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惡功過禍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將盡,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為全家降福免災。

祭灶的儀式多由家裡的長輩去辦,他們將糖果放在灶頭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讓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讓他甜甜的嘴巴盡說好話。除夕夜幕降臨後,再放爆竹接灶王爺下凡。這是桂林“過小年”的古俗,現在即便是鳴放鞭炮,也僅是古俗遺存的儀式罷了。

從臘月二十四到三十,人們忙著置辦年貨,打掃居室內外,以乾乾淨淨迎接新年。過節的傳統食品種類繁多,且寓有美好的願望:臘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葷、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昇。

除夕的晚餐,人們喜歡闔家團聚,菜餚中必有“圓子”、“歡喜”,取其團團圓圓,歡歡喜喜之意。這個夜晚,萬人空巷,都在家中守歲。守歲時,要把火盆的炭火燒得紅紅火火,以象徵生活歲歲興旺。當零時一到,老老少少喜氣盈盈,以爆竹聲聲迎接新年。

這喜炮聲不絕於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靜,人們仍無睡意,爐火依然旺著,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會忘記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種,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種宛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財旺、家旺的好兆頭。人們對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是因為火給人類帶來了文明、帶來了溫暖吧。愛火就像熱愛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春節民俗作文600字 篇4

春節的前幾天,家家戶戶都要清洗傢俱,拆洗被褥,進行大掃除,乾乾淨淨迎新春。早在堯舜時期,我國人民便有了“掃年”的習俗。它起源於古代人民驅除病疫的宗教儀式。逐漸演變為年終的衛生大掃除了。到詔代,“掃年”之風盛行。“掃年”的風俗反映了我國人民愛勞動、愛清潔、講衛生的傳統。

農曆除夕,各家各戶的門上,貼上一個福字,傳說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年正月十五微服出巡,看見圍觀一幅漫畫,上面繪著一個赤腳女人抱著一個大西瓜,明太祖看了,卻對此產生誤會,以為鎮上的人有意取笑他的馬皇后,明太祖把這件事暗記在心上,下令凡沒有參與嬉笑的住戶在門上貼一個福字。軍士們便以此為據,到沒有貼福字的家裡提人。從此以示安分守己。這種從避嫌變祝福的善良直流傳至今。

盼著、盼著終於盼到了快樂的新年,除夕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飯,飯後我與哥哥姐姐一起放炮,一顆顆五顏六色的火花飛昇降落,猶如天女散花,又像訊號彈飛上天空,忽明忽暗,把夜幕裝點成鮮花的世界。在有幾分鐘便是十二點了,掛好鞭炮,媽媽喊:“十二點了放鞭炮啊!”爸爸點燃了鞭炮,震耳欲聾的聲音迎來了新年!

每到春節最令人難忘的是拜年等,到大小年統統拜完,年味像硝煙一般。

第二天,天剛亮,我就被炮聲驚醒了,我穿上新衣服,與爸爸媽媽一起貼春聯,貼完後顯得喜氣洋洋,我們兄弟姐妹一起放炮,熱鬧極了,每一個人都應該以新精神來迎接新一年到來。

人生最有趣的事,就是辭舊迎新,因為人類的最高願望就是更上一層樓。

春節民俗作文600字 篇5

大門是一家人進出的通道,也是家也外界的聯絡點也分割點。大門在古人的信仰觀念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它既是引入生氣之門,也是保護居住安全的重要屏障,所以對大門要特別重視。人們往往在大門上懸掛一些辟邪物。避除不祥,保護一家安全。最開始是懸掛套板、桃符,後來演變為貼春聯、門神的習俗。春聯是由避邪物演變而來的。貼春聯是過年的重要傳統分俗之一,每到大年三十,無論城鄉,家家戶戶都要張貼紅紙春聯,渲染新年的喜慶氣氛。每逢此時,到處呈現出一派新的氣象,鮮豔的春聯成了過新年最重要的標誌之一。

春聯,又叫春貼它源遠流長,豐富多彩,是使用最廣泛、最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的.一種節日用聯。春聯來源於古代驅鬼辟邪的桃木,後來演變成為桃符,懸掛在門上。春聯是我國獨特的語言藝術形式和書法藝術形式,好的春聯給人一種美的感受。可以說春聯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詩,目前的春聯一般是對偶的上下聯,寫在紅紙上,貼於門戶兩邊,字數講究平仄格律,結構對稱,對杖工整,且風格千姿百態,不僅大大增添了節日的氣氛,還使人看後情趣盎然,深受教育。春聯不僅滿足了人們辟邪的心理,還寄寓了人們希翼美好生活的情感。此外人們在春節貼春聯時還有許多禁忌與講究。如喪家未滿三年的,就不能用紅紙;如果死者為男性,要貼青色的對聯;死者為女性,就要貼黃色的對聯,內容也改成哀傷之詞;直到三年守孝期滿為止。

隨著時代的發展,春聯中巫術的因素逐漸地消逝,喜慶、吉祥的成分越來越濃了。在新的時代,廣大的人民群眾賦予春聯新時代的內容,創作了許多富有時代氣息的春聯,使春聯成為表達喜慶吉祥意願的民間藝術形式。

春節民俗作文600字 篇6

“春節”是中國一個十分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春節期間,全國是上下舉國歡慶,處處洋溢著歡樂和諧的氣氛。

佛山的春節一般在農曆的二十幾就開始。主要的活動括逛花街,辦年貨等。佛山人喜愛逛花街,久而久之,這便成佛山人過春節必不可少的活動。因此,按歷代習俗,都會舉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這句是廣東話。佛山人會在農曆二十八的時候把家裡的每一個角落打掃得乾乾淨淨。把這一年不好的東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來臨。年前,佛山人還會開油鍋、蒸年糕。開鍋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來年的日子像只油鍋,油油潤潤,富富足足。佛山人還愛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這一天,是整個春節的高潮。這一天,孩子們都會到處燃放煙花爆竹。不僅如此,大家還會忙於做年夜飯。佛山人對年夜飯的菜色十分講究,既要美味可口,還要好意頭。一般的年夜飯都會有雞,俗話說“無雞不成宴”,所以,雞是少不的。其次,就是一些應景的菜,例如:魚,代表年年有餘;髮菜,代發財;蠔豉,代表好事……吃過晚飯,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點,人氣就越旺。

大年七年級,大家都會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過午飯後,佛山人會到公園去看錶演或到親友家去拜年。拜年時,不論帶多少禮物都不能是單數,因為俗話說“好事成雙”。進門,首先要物件說不同的祝福語。對老人要說“新春如意”,“壽比南山”;對有工作的人說“工作順利”,“新年進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於“新年大賺”,“發財利市”。拜年時,長輩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利是給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給他們。

結尾: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是春節的另一個高潮。在佛山,有這麼一個俗語“行通濟,無蔽翳”。這意味著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們都會拿著行運風車和與“生財”同音的生菜走通濟橋,祈求身體健康、財運亨通。除此之外,這一天還要吃湯圓,寓意和和美美,團團圓圓。

春節民俗作文600字 篇7

浙江杭州是我的老家,說起杭州的春節習俗,那真是非常多,下面我就告訴大家我們浙江杭州的習俗吧。

首先“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還有就是:開門炮。在七年級凌晨,家家戶戶第一件事是放“開門炮”,到處是一片爆竹聲,象徵送舊迎新和接福,就是所謂"接年"。放“開門炮”也有慣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稱"百子炮";再放雙聲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發,意思是可解除一年的晦氣和倒黴,並表示接新年。要求三發都響,聲音巨集亮清脆,最為吉祥。俗信打"開門炮"越早越好,象徵今年隨便做什麼事都會順利,如意發財,種田人會大豐收。有些地方在開啟門炮時,還口中念念有辭,說一些吉慶的話。一般鞭炮都是紅色的,燃放後滿地通紅。現在放鞭炮在城鎮已被禁止,但在農村和漁島上仍可燃放。

老杭州人過年的娛樂活動大致有鑼鼓、紙鳶、龍燈和花爆。所謂鑼鼓又稱年鑼鼓,在大鑼大鼓之外,加上脆鼓、小鑼和竹板。年鑼鼓在正月初五之內,基本上是商家有的,另外,年鑼鼓還有為其它娛樂活動提高氣氛的功能。

在大年三十夜,以前杭州人家裡一般都備有幾隻口彩吉利的菜蔬,比如豬大腸叫做常常順利;魚圓肉圓稱為團團圓圓;落花生叫長生果……。

這些就是我們浙江杭州過年的習俗。

春節民俗作文600字 篇8

在茫茫的的大草原上,響徹著蒙古族男兒的聲音,這就是蒙古族的一年一度的那達慕大會。“那達慕”是蒙古語,“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為“娛樂、遊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是蒙古族人民喜愛的一種傳統體育活動形式。每年六月初四開始。“那達慕”有著久遠的歷史。據銘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記載,那達慕起源於蒙古汗國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舉為蒙古大汗的時候,他為了檢閱自己的軍營,每年7~8月間舉行“大忽力革臺”,將各個部落的首領召集在一起,為表示團結友誼和祈慶豐收。起初只舉行射箭、賽馬或摔跤的某一項比賽。到元、明時,射箭、摔跤比賽結合一起,成為固定形式。後來蒙古族人亦簡稱此三項運動為那達慕。

摔跤是蒙古族特別喜愛的一種體育活動,也是那達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賽專案。蒙古語稱摔跤為“博克巴依勒德呼”,稱摔跤手為“博克慶”。摔跤手要身著摔跤服“昭德格”。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飾有精美的圖案,圖案呈龍形、鳥形、花蔓形、怪獸形,給人以古樸莊重之感。

射箭是那達慕最早的活動內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為許多不同的部落,他們的經濟生活大體可分為遊牧經濟和狩獵經濟兩種。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以後,雖然狩獵經濟的部落逐漸轉向了遊牧經濟,但狩獵時期長年積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領卻保留了下來,以防外敵侵略和野獸襲擊畜群。射箭比賽的規則是三輪九箭,以中靶箭數的多少定前三名。那達慕大會一般舉辦7之9天,蒙古族的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歡樂之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