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民俗作文彙編五篇

來源:才華庫 3.06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民俗作文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民俗作文彙編五篇

民俗作文 篇1

今天是大年三十,終於要過年了,傍晚我和媽媽去超市,我們買了很多好吃的,還買了對聯和福字,最後又買了一大堆煙花爆竹,高高興興的回家了。

回家後,我先幫著媽媽把對聯和福字貼在門上,然後又幫媽媽一起包餃子,餃子煮好了,媽媽把電視開啟,我們一邊吃著香噴噴的餃子,一邊看春節聯歡晚會,晚會很好看,尤其是劉謙的魔術表演,簡直太神奇了。

不知不覺就到了夜裡十二點,外面炮竹齊鳴,煙花照亮了夜空,我和媽媽也拿出炮竹、煙花開始燃放,好熱鬧呀,新的一年終於來臨了!

民俗作文 篇2

每個人的家鄉都有屬於自己的民俗,我的家鄉也不例外。我的家鄉在平涼,在那裡我們流傳著一個很古老的民俗,那就是燎疳。

每當正月二十三這天,不論是農村還是城市,家家戶戶都要提前準備麥稈、蒿草以及鞭炮、鹽巴、五穀雜糧等,準備舉行過年的最後一項儀式。

在這天,人們早早的吃了晚飯。在夜幕降臨的時,燎疳的儀式便在孩子們迫不及待的期待中開始了。首先要在堆好的柴火上撒上鹽巴和五穀,再放入一串鞭炮,然後點燃火堆。鞭炮、鹽巴在火堆裡歡呼雀躍,噼裡啪啦地炸響開來。男女老少依次跨越熊熊大火。火堆火燎中,燒燎祛除來年的晦氣、厄運以及災難,圖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無病無災、生活興幸。

跳完自家的火堆,奔向鄰家跟高更大的火堆。年齡相仿的小夥伴暗地裡較勁,看誰跳過更高更大的火堆。燎完疳後,當然還要舉行最後一項祈求儀式------揚花。即是把燒完的灰燼高高揚起,然後大家齊聲禱告,虔誠期盼來年有個好收成。

雖然城市中並不舉行揚花,可是卻和農村一起燎疳,而且還比農村更加熱鬧。

民俗作文 篇3

我的家鄉在鄭州,在那裡,有許多過春節的習俗。我來給你講講吧!

在我的家鄉,臘月二十三是祭灶節,也是小年。從今日開始,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聽媽媽說,這一天,大家都要拜見灶王,還要吃麻糖,這日的麻糖特別難買。

臘月二十四日是“掃房日”,大家都要徹徹底底打掃房子。媽媽還教了我一首過年的歌謠:“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蒸饅頭;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殺雞;二十八,把酒打;二十九,洗頭手;大年三十,包餃子,福字、對聯貼上門。”

過年貼春聯是我最喜歡的事情。每逢過年我都和爸爸一起貼春聯。春聯是紅色的,紅色代表喜慶和吉祥,意為新的一年紅紅火火。我們還在門上倒貼一個方方正正的大“?”字,表示“福到臨門”。

在我的家鄉,重頭戲就數放鞭炮了。每到大年三十晚飯前,還有大年七年級凌晨我們都會放鞭炮。使我最開心的是大年七年級凌晨的那一響。大年七年級的凌晨,大家都爭先恐後放響新年第一炮。每當倒計時開始的時候,我們就一個人看著電視給放炮的人數著倒計時,一個人用一根長棍子挑著炮,一個人拿著打火機,等著那千鈞一髮的一刻。“5、4、3、2、1”。頓時,全社群雷炮齊鳴、爆竹聲聲,熱鬧的不得了。

在我的家鄉,還有很多習俗:餃子裡包上錢,看誰來年發財,看春節聯歡晚會,一家人其樂融融,串親戚等等。過年好熱鬧啊!

你的家鄉有什麼習俗呢?

民俗作文 篇4

在數百年前,有一位偉大的詩人,他被人冤枉,關進了監獄。在監獄裡,它寫出了聞名已久的《離騷》。出獄後,含冤投江而死。他就是屈原。

屈原死後,農民划著船來到江上,生怕屈原的屍體被江裡的魚蟲怪物吃掉,於是,他們在江裡投入了大量的葉子包飯和雞蛋。有一個老中醫為了不讓水下的蛟龍把屈原吃掉,拿來一罐黃酒,倒在江裡把蛟龍暈掉。於是乎每年的這個日子,平民百姓都來往江裡投入大量的葉子包飯和雞蛋。這個傳統一直流傳到現在,成了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這便是端午節的由來

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相傳,楚國人捨不得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的屍體。他們爭先恐後追趕至洞庭湖事,發現屈原的屍體已不見蹤跡。於是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將屈原的屍體吃掉。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

端午節到了,我在爺爺家和大姑他們一起過端午節。家家還要買五色絨線,拴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上,稱之為長命繩。還要採集艾葉等多種植物葉子。將它們放在開水中煮沸,將水晾涼後給兒童洗澡,可以去除身上的病毒。大姑他們還要用大蒜頭燒湯,煮很多的雞蛋,放開量的吃。雞蛋含在嘴裡,含完之後在身上滾一滾。我在床上從頭滾到腳,表示圓圓滾滾。

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都能吃到大姑自己包的粽子。她先買

來優質的糯米,再去採粽葉。首先,把粽葉放在鍋裡煮。大姑說:“葉子煮煮就能發出香味。”大姑把葉子兩頭撕掉,把不好的挑出來,然後,就可以開始包了。拿一個粽葉圍成一個近似漏斗的形狀,再把糯米放到葉子裡,之後放一或兩個大棗在粽葉裡。再拿一根棕葉包住頭部,不讓糯米露出來,最後,用乾淨的繩子把粽葉系的嚴嚴實實,這樣一個粽子包完了。在大商店裡,還可以買到別的粽子:有蛋黃棕、千層餅棕還有鮮肉棕〃〃〃〃〃〃它們有的甜,有的鹹,很好吃。粽子終於熟了,我們吃到了香噴噴的粽子。

我喜歡過有趣的端午節,經常盼望著端午節的到來。

民俗作文 篇5

今天是大年三十,終於要過年了,傍晚我和媽媽去超市,我們買了許多好吃的,還買了對聯和福字,最後又買了一大堆煙花爆竹,高高興興的回家了。

回家後,我先幫著媽媽把對聯和福字貼在門上,然後又幫媽媽一起包餃子,餃子煮好了,媽媽把電視開啟,我們一邊吃著香噴噴的餃子,一邊看春節聯歡晚會,晚會很好看,尤其是劉謙的魔術表演,簡直太神奇了。

不知不覺就到了夜裡十二點,外面鞭炮齊鳴,煙花照亮了夜空,我和媽媽也拿出鞭炮、煙花開始燃放,好熱鬧呀,新的一年終於來臨了!

春節習俗的作文

今年春節剛剛過去,過年期間我看到許多戶人家的門上都貼了倒過來的“福”字,我家也不例外。這是為什麼呢?我問媽媽,可媽媽也說不清楚,後來,我在書上看到,關於倒貼福字還有由來呢。

明太祖朱元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后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一個“福”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的人上街檢視,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侄了。皇帝聽取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璋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於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

“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