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民風民俗作文合集10篇

來源:才華庫 3.09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民風民俗作文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民風民俗作文合集10篇

民風民俗作文 篇1

在繁榮昌盛的中華大地上,盛開著五彩繽紛的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都有著自己的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不一樣的熱鬧節日、不一樣的穿著打扮、不一樣的美味食物、不一樣的新穎民居……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無不體現出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無不展示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例如土家族的民居——吊腳樓。

吊腳樓是土家族人居住和生活的場所,多數吊腳樓都是依山傍水而建。吊腳樓就是在平地上,用高大的木頭撐起,用木板將房子分上下兩層。上層通風、乾燥、防潮,是居室;下層是豬牛欄圈或用來堆放雜物。

吊腳樓有很多好處,高懸地面既通風乾燥,又能防毒蛇、野獸,樓板下還可放雜物。一般人家中都有小庭院,院前有籬笆,院後有竹林,附近有小溪,青石板鋪路,刨木板裝壁,松明照亮,一家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寧靜生活,十分樸素。有點類似於詩中所寫的“小橋流水人家。”

大家可別小瞧了吊角樓,它可是有著豐厚的文化內涵呢!除了土家族的民居建築注重地理位置,依山傍水而建;而且土家族民居的建築藝術,毫無疑惑是中國建築中的一塊文化瑰寶。建築師和環境藝術設計家們都在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將傳統居民建築與現代民居住宅科學而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朋友們,百聞不如一見,你還是自己去欣賞一下土家族吊腳樓,親身去體驗一下那濃厚的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吧!

民風民俗作文 篇2

我的老家在山西,我喜歡我的老家,因為那裡的風俗習慣深入我心。

比如:二月二龍抬頭、添倉節、桃花節、寒食節、走麥節、乞巧節、敲鑼兒節、中元節、過唱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節日是二月二龍抬頭。

傳說中,農曆二月八年級是萬物復甦的日子,二月二龍抬頭是山西民間普遍流傳的節日。在山西,老百姓都習慣在這一天理髮,農村則是剃頭,圖個吉利的意思,所以一到這個節日奶奶總會讓我去理髮。

但我不喜歡理髮,小時候總擔心剃頭刀子傷到我,所以每到這個時候就嚎淘大哭,幾個人都按不住,媽媽和奶奶為了讓我順利理完髮,會答應我一些平時不能滿足的要求。在二月二時,故鄉的人總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餃子,吃麻花,吃煎餅。我特別喜歡吃餃子,奶奶包的餃子好吃極了!每到這個時候,我還會和奶奶和媽媽一起包餃子,我喜歡幫媽媽擀餃子皮,還會包象包子一樣大的餃子。所以每到這一天,我很開心,我喜歡這個節日。

我們老家的風俗習慣還有很多,歡迎大家到我的老家山西做客!

民風民俗作文 篇3

潮汕工夫茶名揚海內外。工夫茶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和、愛、精、潔、思。這五個字的深刻涵養,正體現了潮汕文化儒雅的“和”的思想。喝茶早已成為潮汕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飯後喝茶,閒聊喝茶,茶几乎陪伴著潮汕人的每時每刻。就連學校的辦公室裡,老師們在課間也會抽空喝上—杯茶。潮汕的美食是最負盛名的。潮汕地區有“美食之鄉”的美稱。

潮汕地區瀕臨海洋,海鮮自是必不可少的美味。血蚌就是—種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會買—些血蚌。家裡人煮—鍋開水,把血蚌放進去悶—會兒,大約—分鐘後就可以取出來吃了。掰開蚌殼,會看到帶著血的蚌肉,吃起來鮮美卻不帶腥味。

潮汕小吃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出名的小吃有炒糕粿、蠔烙、鱟粿等,還有—些專門做供品的粿品,如紅桃粿、鼠粬粿等。潮汕小吃注重色香味形名俱美,做工精細,讓人流連忘返。

民風民俗作文 篇4

每個人都有自己家鄉的民俗,可以是吃的,也可以是玩的。

說到湖南 ,最有名的就是那兒的美食了。比如:口味蝦 ,長沙臭豆腐,姊妹糰子,糖油粑粑等。辣條也是湖南有名的特產。

正月七年級的早晨,那兒必須要煎餈粑 ,元宵節也要吃湯圓 。那兒有許多少數民族,如:苗族,土家族。他們的服裝多姿多彩,穿起來十分美麗。那裡是我國最為華麗的服飾。是中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歷史文化的瑰寶 。

說到湖南的民居,和普通的沒什麼兩樣,住那兒的人喜歡種菜和花草樹木。呈梯狀 色彩單調 ,十分素淨明雅。多半為木造,石造。分主人僕人的居住,廁所則在後院。

湖南民居分為湘北,湘中,湘西幾個部分,有不一樣的特色。湖南的人不怕辣 ,那兒的女生都有一個統一的稱呼:’”辣妹子“。

這就是湖南的習俗, 還不錯吧!

民風民俗作文 篇5

說到湖南湘西,你也許會想到沈從文的書、黃永玉的'畫、宋祖英的歌。湘西不但人傑地靈,而且山環水饒,它還有一個神祕的苗寨。在湘西的苗寨裡,有熱烈激昂的歌舞,精美絕倫的服飾都會讓你驚歎,肅然起敬。

走進苗寨,迴盪在山谷間的是歌聲,鼓聲,讓你彷彿置身於人間仙境。再走進一些,你就會看到一場精彩紛呈的“大苗鼓”表演,打鼓的都是些相貌俊俏的小夥子們。你看!他們身著有領的對襟,衣短袖窄,安佈扣七扣,褲大而短,衣服的顏色都是深毛藍,湖藍色的。據說苗寨的男生一般都是這樣的打扮。而“打苗鼓”可是苗族部落的象徵,見到賓客就跳“迎賓鼓”,逢年過節就跳“四面鼓”婚嫁迎娶就跳“猴兒鼓”。小夥子們個個神采奕奕,好像有使不完的勁,他們把鼓敲得震天響,遊客們沒有一個不被這樣的鼓聲所感染!

苗寨的姑娘們更是漂亮得叫人不敢正視。她們眉目清秀,麗質盈盈,嫵媚的笑容像花兒一樣綻放在青山綠水之間。奇了!怪了!沒有樂器,她們載歌載舞時仍可以聽見清脆的伴奏聲。哦,原來是她們盛裝上的飾品,銀光閃閃的小鈴鐺,盛裝打扮的“苗家新娘”,頭戴青帕銀鳳冠,蘇山耳環吊兩邊,頸圍銀項圈,身披銀披肩,滿襟繡花又滾邊還配銀鏈銀鈴銀牙籤。這樣的盛裝配上優美的舞蹈,真是一場超級的視覺盛宴。

小夥子們的鼓聲,姑娘們的舞蹈還有他們的笑容,無不向我們訴說著苗寨人民綿延千年的激情。當我陶醉在這美麗的古老童話世界時,卻被一位苗家女孩拉進了舞蹈圈裡,原來他們的舞蹈還要和遊客互動的,我們就以大鼓為圓心,圍成一個大圓圈,隨心所欲地載歌載舞,好不快活!舞蹈結束後,大哥哥大姐姐們用“地灰”往我們臉上抹,據說這是苗寨人對遊客們的祝福和喜愛,臉上的“地灰”越多就表示他們越喜歡你,結果,我被抹成了“貓王”,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熱情好客的苗寨人,他們的服飾,歌舞都具有獨特的地方性和濃厚的文化底蘊,這也是吸引八方遊客的魅力之所在。

民風民俗作文 篇6

海陽過年扭秧歌,分為大架子秧歌和小架子秧歌兩種。“大架子秧歌”代表了海陽秧歌的基本風格特點,主要流傳在海陽東部和南部地區,“小架子秧歌”流傳為海陽西北部地區,除打擊樂伴奏外,還配有嗩吶、笙、笛等樂器。舞蹈動作不多,以跑陣式為主,俗有“跑秧歌”之說。

二月二日龍抬頭。海陽用白麵或豆麵做成小龍,謂神蟲,放在糧囤和麵缸裡,祝願糧面用之不盡。威海、龍口等地,以成串的圓形色布掛在小孩的帽子上,稱小龍尾;

五月七年級是海陽五猖廟會的日子會有祭灶神的儀式。

海洋的漁民風俗:

海規

“祭海”:除夕之夜發紙時及正月十三日,漁民到海濱擺供品、鳴鞭炮、焚香紙,虔誠叩拜。

“記風”:漁民憑經驗牢記牢記颳大風、降暴雨的時間,以此預測百日後的風情。

“祈風”:正月二十五日為龍風日,漁民多以此日的風向,卜測海上收成,並燒紙、焚香、叩頭,祈禱“順風行舟”。

“送船”:新船下塢後船主擇“黃道吉日”,在船頭設供品、點蠟燭、焚高香、燒黃表,敲鑼鼓、鳴鞭炮、行大禮。船主執硃砂為新船點晴、開光,船頭披彩,桅懸紅旗,抬船人喊著“百事大吉、波靜風順”號子,送船入海。

“上網”:每年初出海時先把一冬修整的網具分盤在海岸,在鑼鼓鞭炮交響聲中。漁民抬著網具,喊著號子,徐徐登舟,將網一節一節地盤入船艙,行禮祝福。

“出海”:出海之前宰豬一頭帶皮燙剝,把整豬供奉於船頭,在鑼鼓、鞭炮中,升起彩旗。祭祀畢,將豬開膛、剔骨,切為大塊,燉成“豐盛肉”,漁民飽餐暢飲。外人遇上船員會餐不須謙讓,自斟自食。

“祭龍王”:漁民首次出海驗網捕到之魚熬熟盛於盤中,奠酒漿、焚香紙,祈禱龍王保佑海上平安。

海忌

禁說“漏”、“翻”、“扣”,要說“明”、“轉”、“劃”或“划過來”;出海不說遠“遠”、“近”,要說“高”、“低”;卸完魚、蝦,不說“卸完”、“沒有”,要說“滿了”;帆要叫“蓬”;餃子煮碎了要說“掙了”;“打官司(灌死)”要換言“告狀”;繩子斷了要說“升了”;“初十”(觸石)以“倆五”代替;東西碎了禁說“碎”,要說“笑了”;碰到鯊、鯨等老魚,不能直呼其名,要稱“老人家”;行船時,嚴禁吹口哨說笑話。勺子、飯碗不許扣覆,筷子禁止擔在碗上吃完飯要將筷子向前猛趨以示行舟快而無阻;嚴禁婦女跨船頭不準在船頭上大小便。

民風民俗作文 篇7

一轉眼,又進入了臘月,鼠年即將過去,鼠年就要到來。新年時,家家戶戶貼春聯,掛年畫,吃年夜飯,放鞭炮。除了這些和大家一樣的風俗外,我們這兒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

春節一般指除夕和 正月七年級 ,但在我們這兒,過年是從 臘月二十四 的掃塵開始到 正月十五 元宵節結束。 臘月二十四 掃塵,按民間說法:“塵”與“除”諧音,新春掃塵有“除塵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全部掃出門。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庭院。

到了除夕或者除夕前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祭祖,也叫“辭先”。這個活動非常隆重,要做許多好菜擺在桌上,請祖先回來吃,還要燒紙錢給他們,稱為“壓歲錢”從長輩到晚輩,按次序磕頭。最後就是除夕晚上全家人還要吃團圓飯,稱為年夜飯。

到了 正月七年級 ,要吃湯圓,放鞭炮,拜年,人人喜氣洋洋,但這一天卻有許多禁忌:不能動剪刀,免得口舌之爭;不吃湯泡飯,免得這一年出門遭雨,還不能掃地,朝門外潑水,免得把財運掃出去。

八年級、九年級、初四,人們互相拜年,吃“春敘酒”。但到了初五被稱為小年,一般人都在家裡吃飯,這天也要放鞭炮,吃湯圓。“七不出,八不歸”是指初七不外出,初八在外面的人不回家。 正月十五 ,也稱元宵節,這天可熱鬧了,我們這有猜燈謎、舞龍等活動。過了這天,過年也就基本結束了。

當然,有許多習俗是封建迷信,在科學發達的今天,我們從不再沿襲,現在只剩下高尚的娛樂活動了。

民風民俗作文 篇8

一到12月27日,母親就帶我上街買鞭炮和對聯。

我們來到街上,母親拉著我走啊,走啊。我看到了許許多多整整齊齊的鞭炮和對聯,一轉頭,看見我去年買的幾種對聯,我拉拉母親的手說:“母親買。”母親就帶我來到那一問店中,我挑了幾種說:“母親,這些各買一盒。”母親親切地對我說:“好!”然後我們付了錢,我們拿著東西,又來到裡面買白菜、花菜、空心菜、雞、鴨、魚、肉等主食,我們跑了好幾趟,終於把年貨全買齊了。

大年三十下午,爸爸已經準備好漿糊貼對聯了,我就和爸爸拿著對聯來到大門下,爸爸把漿糊塗在門牆上,我們急忙把對聯貼了上去。

除夕家家戶戶都要吃團圓飯,我們也不例外,我們一家子團聚在桌子邊,一起吃團圓飯,喝團圓湯,歡迎新的一年到來,母親一邊吃一邊吩咐我說:“不能打破東西,也不能說”壞話,呀!

到了七年級,早上吃了一碗熱呼呼的面線糊和甜雞蛋,爸爸母親和我來到爸爸母親、叔叔阿姨、外公外婆家拜年,人人都說我“長高了,懂事了,學習進步了。”

每個人都給我紅包,我對他們說:“恭喜發財,新年快樂。”

正月十五的時候,我們這裡就不像北方那麼熱鬧了,只是吃“狀元圓”而已,可是,聽說世紀公園、泉州公園晚上卻是燈火通明,一眼望去,都能看見幾百盞燈來,要是我能親眼一見,那就太好了。

民風民俗作文 篇9

山東民俗表現出多樣性、地域性。山東腹地濟南、青州、泰安、兗州一帶是傳統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其中,曲阜、鄒城為孔孟故里,孔孟家族習俗不僅影響當地,還遠及國內外;泰安有五嶽之首的泰山,泰山既是歷代皇帝封禪之地,也是百姓朝山拜神之所。山東腹地的家族習俗與民間信仰對周邊地區的民俗傳承有典型意義,可以作為山東民俗的代表。

東部沿海地區以漁業習俗和外出經商的民俗最為突出,漁業習俗又以日照、榮成、蓬萊、長島等地最具典型性。魯東南地區具有山地特徵的古代文化發祥較早,保留著較多的傳統民俗事象。並且沂蒙山區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形成的一系列良風佳俗,新中國建立後,這些良風佳俗進一步發揚光大成為沂蒙精神。魯西南、魯西北地區為黃河沖積平原,民俗事象與古老的黃河緊密相連,獨具特色。其戲曲曲藝、音樂舞蹈、民間工藝(如剪紙、刺繡)等,都已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也孕育出了不同的地域方言。山東方言統屬“北方方言”,分為冀魯官話、中原官話、膠遼官話三個大類。濟南、聊城、德州、濱州、淄博、泰安等地同屬冀魯官話,在山東省內屬於比較易懂的方言。魯南、魯西南包括菏澤、濟寧、棗莊、臨沂等地同屬中原官話,方言比較難懂。山東半島的青島、煙臺、威海、日照同屬膠遼官話,又稱膠東方言,最為難懂。各地方言又因地域、文化、生活習慣等原因,在語音、詞彙、語法等方面表現出極大的差異性。

民風民俗作文 篇10

坐了一天的火車,終於從杭州到了南昌,開始了我們的江西之旅。先介紹一下我的小夥伴吧,最小的是李炯延,才上二年級;與我年紀差不多的是李箏,只比我小几個月;還有王笑飛,說到王笑飛,他可是大有來頭,這不,最近考上了杭州外國語學校,媽媽還讓我去請教一下呢;還有一位“大朋友”,叫王騰飛,已經考上了大學,還是重點大學呢!

一到南昌,我們放好行李,吃完中飯,就“飛奔”到了“騰王閣”。才到了一會,我、王笑飛,王騰飛,就衝了上去。你可能很奇怪,我們幹嘛要這麼急,告訴你吧,我們要比賽誰看得既仔細又快,勝出的人可獲得晚上打撲克的名額。

第一層到了,其實是一個半地下的展廳,裡面有許多古代的文物,有官服、官帽、兵器……最有趣的要數那一雙雙繡花鞋了,那可真是小得不得了,連一個嬰兒的腳都穿不進去,我這下,可算是見到了裹腳的威力了。

如果要我用一個字來形容二樓,那就是“小”。不是樓房小,而是物品小,告訴你,二樓全部都是微雕,那微雕可真是精細,一塊指甲般大小的石頭,能刻上長長的一篇文章,得拿顯微鏡看才能看清。

三樓沒有展廳,不過可以到陽臺上去看江景。

四樓是些姓氏文化,值得一提的是五樓,五樓有一個高倍望遠鏡,可以把江邊的風景看得清清楚楚。我一看,江邊真是好風光,八一大橋與南昌大橋橫跨在贛江上,遠處是秋水廣場,與騰王閣遙遙相對,襯出了王勃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再遠處還可以看到一個摩天輪,據說是全亞洲最高的。此時王笑飛突發其想,編了首打油詩:“今天星期六,我去騰王閣,爬了幾層樓,熱得大汗流。”笑得我們前仰後翻。

要是你去騰王閣,六樓是個休息的好去處。要是運氣好,就能欣賞到歌舞表演,非常好看。就算運氣差,也能坐在長椅上聊天吹空調,多好呀!

騰王閣還不錯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