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節日習俗作文(精選10篇)

來源:才華庫 1.6W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節日習俗作文(精選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節日習俗作文(精選10篇)

節日習俗作文1

農曆正月七年級是春節。春節是中國農曆歲首,也是中國民間最熱鬧的古老傳統節日。中國民間過春節的習慣大概是從原始社會的時代‘臘祭’演變而來的。

春節的習俗有:每家每戶門口都要貼紅對聯,有的人家大門上有掛紅燈籠,放鞭炮,拜年。有的家長拿壓歲錢給我們。人們都穿新衣服,舞龍,登山玩樂。

每年的春節都一樣。過年這天我們穿好新衣服去跟長輩拜年,要說好話祝福語。吃團圓飯,熱熱鬧鬧的。小孩子都喜歡過春節。

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嘆,令人振奮,這裡面蘊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蹟,當他們入土為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據我所知,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又被稱為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

如果按照舊的清明習俗,在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墳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聽風聽雨”當然是指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這首詩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又一年清明節,你在緬懷著誰?

節日習俗作文2

潮汕從一月到十二月每個月都有節日,除了元宵、清明、端午、中秋、冬節、春節等幾個典型的傳統節日外,還有其它節日,下面我給大家介紹幾個吧。

在潮汕,各家各戶都有祖宗的“忌日”,差不多每個月都有兩個祭拜節日。在這個節日裡,有祭品美食的製作,也有娛神民間藝術的展示,名目繁多,但是都為了祭拜自己的祖宗。這一天,家族裡的親戚全都來家裡舉行祭拜活動,相當於一次大型的家族聚會。

正月至二月,各鄉各里都會選一個吉日或固定時間遊神賽會,也就是社日。這天,遊各鄉各里的四個門頭的老爺,還要做“大戲”,十分熱鬧。鄉里還要做美食,供奉老爺之日,公開拍賣,據說得到者算是幸運。拍賣的錢可作為老爺宮的費用,或做公益事業。

潮汕的每個節日都要專門製作祭品美食,其中有:壽桃、芋絲酥、荷蘭薯、花過面酥、紅蘿蔔絲酥、湯圓、棕球、鹼水、酵、甜麵包、“梭羅包”、“橋徘”、粟穗、“五身人仔”、“三角樓”、月餅、腐乳餅等。除此之外,還有三牲、五牲,以至整桌潮汕筵席,簡直就是一個小吃大薈萃。

在這些節日裡,大家為營造節日氣氛,增添歡樂氣氛,每個人都要表演自己的拿手絕活。所以,潮汕民間過節和遊神,又增入了民間風俗。

這些就是潮汕的部分節日習俗。

節日習俗作文3

清明祭祀就是孝順祖先

清明是即祭祀逝者的一種活動。清明祭祀很重要。在中國或者說在華人眼裡,祭祖是和孝道繫結在一起的。若是不參加祭祖,就是一個不孝順的人,一個忘記祖先的人。

清明拜山指的是掃墓的意思,江南及南方諸多墓園在山上,故稱為拜山。北方通稱為掃墓或上墳。

清明節掃墓有民族之分嗎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是我國最大的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因此我國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不過風水大師提醒朋友們也有些民族會在其他日子裡進行類似活動。

清明掃墓的通常程式如何

按照習俗,祭掃的順序是首先要先掃墓,就是將墓園打掃乾淨。其次是祭祀,這一程式很關鍵,一是寄託哀思,二是與先人相感,因為山有靈而無主,先人有主而無靈,與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靈氣。風水大師提醒朋友們這就是風水。

掃墓時,人們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修整墳墓,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他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後人,然後叩頭行禮祭拜。

此後圍坐聚餐飲酒;也可放風箏,甚至互相比賽,進行相關活動。婦女和小孩們還要就近折些楊柳枝,將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條穿起來。有的則把柳條編成籮圈狀,戴在頭上,謂“清明不戴柳,來生變黃狗”。

即:修正墓地——上香——上肉——敬酒——拜祭——放炮送別…

清明掃墓越早越好嗎

這裡涉及的是兩個時間問題:

其一,是清明節當日掃墓還是前後時間均可?越早越好嗎?風水大師認為只要在清明節期間均可,看自己方便。當然,各地都有一些當地的習俗,我們要尊重這些習俗。還有,對於某些風水習俗來說,給去世一年內的親人掃墓和給已經去世超過一年以親人掃墓,時間上也有些差異。風水大師提醒朋友們要遵守當地的相關習俗去做。

其二,掃墓當日出發的具體時間越早越好嗎?

風水大師的回答是也不盡然,需要根據自己情況,最好是在5-7點,即卯時。古代曆法中,為一。當然,現在通常不會那麼早,但是,風水大師提醒朋友們,最好在下午三點前完成清明拜山活動,因為陽氣已逐漸消退,陰氣逐漸增長,若是時運低的人,很容易會招惹陰靈纏身或騷擾。

節日習俗作文4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隨著時間的變化,我們的生活質量也不斷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有一件事卻始終沒有變化,那就是——春節習俗。

說到煙花爆竹,各家各戶可能都放過。每當過年,家家戶戶都買各式各樣的炮仗,在大年除夕開始放起,但是,燃放煙花爆竹也是有學問的。

傳說有種叫年的怪獸,每年除夕都出來吃人,人們都很害怕它。一次,年怪獸巧遇穿紅色衣服的人,又聽到有放炮聲,嚇得四處驚竄奔逃,人們知道年害怕什麼了。每年除夕都貼紅聯,放鞭炮,年怪獸就在也沒有來過。現在,每到春節,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春聯也叫“門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為在春節時張貼,所以名叫春聯。春聯的源頭是桃符,所以才有那句“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詩句。人們就會把已經準備好的春聯貼在大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的氣氛。所以貼春聯就作為風俗習慣流傳下來。

大年七年級,我早早起來,穿上最帥的衣服,收拾的整整齊齊,就和爸爸媽媽出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我們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呵呵,給壓歲錢是我最高興的時候。

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現在人們除了以前的拜年方式外,拜年又興起了電話拜年和簡訊拜年。

春節的習俗真是豐富有趣呀!

節日習俗作文5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有很多,比如:過年放鞭炮,重陽節登高等。我們中國人最為重視的一個傳統節日.......對,是春節。

過春節的時候大家都要貼對聯、貼福字,還要倒著貼,意思是幸福來到了我們身邊。春節吃餃子。餃子是“交子”的意思,是舊年向新一年的過渡和交替。古人以前還會包一個錢幣在餃子裡面,誰第一個吃到錢餃,誰就會在新一年中有福氣,可現代人覺得錢幣太不衛生了,就改為包糖了。

過春節為什麼要放鞭炮呢?原來在很久很多久以前有一隻年獸每到過年就來吃人了,一次能吃一村子的人呢!大家可怕它了!有一年,年獸又來吃人了,大家都跑到崑崙山。這時一位年邁的老人卻拿來紅紙做春聯,拿來稻草做鞭炮,還拿來蠟燭做燈籠,年獸一看見這些東西嚇得魂飛魄散。從此,年獸再也不敢到人間來了,但人們怕它再來人間吃人,便在大年七年級放鞭炮。

節日習俗作文6

廣州人過年有逛花街的習俗,所以年二十九我們全家人去天河體育中心逛花街。

一走進花市,遠遠地我就聞到了花的香味,花市裡人山人海,大家臉上帶著笑容,好多人都是滿載而歸的,有的抱著一大盆蝴蝶蘭,有的扛著一大棵桃花,還有的手上拿著一大束劍蘭。有的小朋友手裡還拿著各種各樣的玩具。

花市分成了三個部分,一部分是賣花的,一部分是賣吃的,還有一部分是賣工藝品和玩具的。我們先逛了賣花的地方,這裡各種各樣的花,多得數不清。我看到劍一樣筆直挺立的挺立在花瓶裡,蝴蝶蘭遠看就像有好多蝴蝶在樹枝上飛舞,水仙花像一位白衣少女在水中翩翩起舞,難怪人們叫它水仙。這麼多花裡面我最喜歡的就是菊花了,菊花的顏色豐富多彩,有黃色的,白色的,紅色的……它們的形態也各不相同,有的高高地挺立著,彷彿在炫耀自己的美貌;有的像準備照相一樣,爭先恐後地往前面擠;還有的羞答答地低垂著腦袋,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多在別人的後面。

逛累了我們就去買吃的,爸爸給我買了羊肉串,裡面放了孜然,好辣!我們還試了臭豆腐,可是這個臭豆腐不怎麼臭,我最喜歡的還是冰糖葫蘆,媽媽給我買了一串冰糖葫蘆,真的很好吃。

今天逛花市,我既看到了美麗的鮮花,又吃到了好吃的冰糖葫蘆,真是開心的一天。

節日習俗作文7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後來,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了準確的太陽曆,後來為了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日命名為“萬年曆”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傳說就是為了紀念萬年的。

現在我們過年也有一些習俗,如倒貼“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

節日習俗作文8

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的習俗則多種多樣,並且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節時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宮嫦娥。金門人中秋拜月之前要先拜天公。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主要是婦女和小孩,且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裡設案,桌上擺滿佳果和餅食,銀燭高燃,香菸繚繞,然後拜月。

中秋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約1至3公尺,多用碎瓦片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之用。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穀殼等,火焰熊熊,極為壯觀。

還有一些地方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外,還有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託球舞等。

如今中秋習俗,遠不如舊時盛行,祭月拜月活動已經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遊樂活動,唯獨吃月餅,仍很盛行,把酒問明月,慶賀美好生活,為遠方的親人祝福,“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世界各地的過年的習俗都是不一樣的,在爆竹的陣陣聲中,我們迎來了一個喜慶的節日—春節。

家鄉在過除夕夜和正月七年級那天是最為熱鬧的。首先是在除夕晚,先是敬天公,敬天公是在於子正時(為零點)一到,四處爆竹聲響成一片,我們即要在家中萬堂中設案,擺上三牲、果子、清茶等貢品,並且燃上三柱清香、點燭拜天公。這種祭祀天公是一直要持續到初四。除夕之夜。不僅要守歲還要開正,開正就是在除夕之夜守歲到十二點,迎新年,在子正時“敬天公”的同時,燃放煙花爆竹,以表慶賀,開門迎春迎祥,俗稱“開正”。

正月七年級,首先是賀正。清晨,無論是男女老少,個個都是要早早起床,穿上早已準備好的新衣服,早餐閤家都吃麵線加雞蛋,據說吃蛋去殼,意思是在除黴氣,迎吉祥,而面線則象徵著福壽綿長之意。早上吃完早餐即要出門走訪鄰居親友,親友則笑臉相迎,首次見面皆要互相道到:“恭喜”。就是俗稱“賀正”,要是有小朋友上門做客,主人必要奉上糖果、蜜餞或者喝甜茶、喝甜茶,意思是讓上門的小客人“甜一下”的意思。以示讓小客人有個甜甜蜜蜜的好開端。

到了初九了,春節的熱鬧差不多就過了,小孩子們去照常上學了,大人們也去照常做事了。

節日習俗作文9

我家鄉的春節,大約從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開始,小年,其實是大年的彩排,人們都慌神似的搶購過年必備的物品,如,蔬菜、水果、鮮肉等。

到了除夕,春節的高潮便到了。街上忽然湧現了許多“小賣部”,專門賺小孩子的錢,他們有的賣玩具槍,賣棉花糖,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小玩意,再我們這兒,這些都是新年的“特產”。

大年七年級,小孩和老人都會起得很早,小孩是起床磕頭掙壓歲錢,老人呢,負責發放壓歲錢,可忙壞了!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了,蠻熱鬧的吧!

節日習俗作文10

元宵節前的飯桌上總有幾分不同:糯米粉、鐵盆、木板、水杯——開始做元宵了!

媽媽總是那一句“揉一點面放一點水,揉到元宵的感覺時,停水續揉。”

在我面前的鐵盆裡。裝著白沙般的麵粉。在我左手指間亂搖一陣,掌心緩緩向麵粉拍去,無論怎麼用力掌心都不能壓到盆底。

隨手一捧粉屑,立刻如流沙般從指尖劃過,用另一隻手輕撫一下,才明白留下了抹不去的痕跡。

這難辦。我想。

“倒一點水?”我自言自語,一邊專注地看著媽媽那雙泛黃的手。只見十隻手指乾淨利落地一推,一揉,手指從四面八方向麵粉擠去。她平緩的氣息一呼,一吸,把看似易散的麵粉都聽話地掌握在手中。

我也不閒著。雪白的右手緊緊握住杯子的腰桿,左手更是小心謹慎地托住杯口,緊皺的眉頭似乎能隨著上揚地手移動著,多倒那麼一滴也要狠狠滴罵自己一下。

此時,杯中的水好比生命的源泉。沐浴了水的麵粉好像活了起來,幾下輕推慢揉,幾次“雨水”滋潤,那如沙般的麵粉彷彿讓那魔棍輕揮幾下,竟變成了一堆巨大的龐然大物——這就是元宵的稚型。

“再把麵糰揉幾下,記得要往一個點揉,用力!”媽媽兩手互相摩擦著,細聲細氣地提醒,馬上就好了。

我雙手合併著,堅定的眼神自動鎖定了方位,腮幫如警示般股三股,雪白的掌心“刷‘地朝麵糰的白肚皮上刺去,只感覺得血管像打了氣般“快要炸了”,沒想到,麵糰軟而富有彈性,推在上面跟抹在臉蛋上沒什麼兩樣!

此時此刻,我的手指好比牙齒,而麵糰已經有了元宵的味道。

緊接著,媽媽如鷹爪般的手抓在麵粉的一點,捏出了一兩個白的深的深洞。輕而不急的一撕二撕,剎那麵糰一分二,而分四,八個白團靜臥不動——最樂的一刻“揉元宵”來了。

這時,可謂“全家動員”,五個人、八個面球,球在兩手之中左遊右逛,無頭蒼蠅般前撲後退,時而扁圓時而細長,在這千揉百磨之中,圓形的元宵完成了。

八個“雪球”在木板之上排成一線,有誰能想到,再“推”、“揉”的鍛鑄下,竟會如此美麗‘和諧。

許久後,廚房裡的鐵鍋腳踩火焰之上,在裡面蠢蠢欲動、不停翻滾的熱水下,鵝卵石塊般的元宵靜靜在水底圍成一圈,只為等待浮出水面的那一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