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端午的習俗作文4篇

來源:才華庫 1.21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的習俗作文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端午的習俗作文4篇

端午的習俗作文 篇1

眼看端午節一天天的臨近了,那象徵端午節的各種形式,不同餡兒的粽子也琳琅滿目的出現大小超市的貨架上了,當然那些小商小販也不甘落後,在他們的攤位也相繼擺滿這樣那樣的不同式樣的粽子。你要自己包也行,糯米有得賣,粽葉也有人賣,無論那個在集市上都能夠買到。

端午節是我國的四大傳統節之一,也是民間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流傳下來的習俗。說到屈原,讓我想起了他的“世人皆濁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嘆息。縱觀當今社會,又有多少人沉醉於社會的那些個大染缸裡不願意醒來呢!還有人自我解嘲道:“常在染缸邊上走那有不溼鞋”的論調。其實那些人只不過為自己的行為找藉口罷了。你不清,你想濁,又何必為自己的行為找藉口 。無論什麼時候都是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我們每一個都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不要為自己的行為找藉口。那些為自己的行為找藉口的只不過是為自己的罪責開脫罷了。歷史上的屈原不是以自己的行動證明了自己了嗎,所以他最終選擇了清而受到人們的尊重流傳千古,也才有了今天的端午節。

說到端午節,粽子是必不可少的吃食之一,而且由於地區的不同,不僅餡兒的用料不同,不過主料都是糯米,只是在糯米里參各式各樣的配料,喜歡素的就參一點點紫米,或是花生什麼的,而喜歡葷的則放一些牛肉火腿什麼的,當然也有的人喜歡什麼都放一點點的,總之,你到超市就可以隨心所欲的挑選到自己喜歡的一種。

所包葉子也是因地區而異各有所別,有的地方用竹子的葉子來包,有一種叫大棕竹子的葉子人們就拿它來包粽子;有的地方用粽花的葉子,粽花可以做掃把,而葉子就被人們用來包粽子;有的地方用的葉子則是屬於蘭棵植物的一種,這種葉子不僅葉片綠色間帶有點點白色斑點,當然極少的的斑點是金黃色的,而且本身就具備一種蘭草的自然清香,所包出的粽子在煮熟之後葉子的綠色不會染飯,而且能夠把葉子那份蘭草的自然清香滲透於粽子裡面,吃起來就自然而然有一種蘭草的清香了,糯米的清香加上蘭草的清香在包的過程中就能夠淡淡的聞得到了,在煮的過程中更是香飄四溢,糯米飯的清香加上粽葉的清香吃在嘴裡是別有風味,所以在包粽子的葉子中是特別好的。遺憾的是我在網上根本查不到這種屬於蘭棵植物包的粽子圖片。

在我們華寧縣的縣城以及所屬的周圍的鄉村到各個鄉鎮所用的葉子也是不盡相同的,縣鎮以及所屬鄉村包括山區用的葉子就是屬於蘭草的自然清香粽葉,而盤溪、華溪用的是粽花葉子,所包的粽子不僅在煮以後會染成綠色,而且沒有那份蘭草的自然清香。華寧用來包粽子的這種蘭棵植物葉子多生長在山區一些揹著太陽陰暗潮溼的地方。只要沒有霜雪的侵襲,這種粽葉一年四季都是常青的。現在有的人家把它作為觀賞植物來栽種,我家門前就栽著一小塊,每年端午節不用去買粽葉,用自己家種的就夠了。

說到包粽子,也把我的思緒帶到了那個一窮二白的年代。在那個窮的叮噹響的生產隊時期,市場上是沒有粽子賣的,要吃得自己包,那個時候能夠有糯米包粽子就不錯了,其它配料是談不上的,能夠吃得起粽子的人家也不算多。我們這裡還有一個習俗,無論哪家的兒子定了人家的閨女做媳婦,在沒有結婚以前每個傳統節都得給女方家送禮,而端午節送的禮物中粽子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即便自己家吃不起粽子,到了端午節也要準備好粽子送女方家的禮,而並不是每一家的女主人都會包粽子,所以只能請人包了。

我家當然是吃不起粽子的,不過我媽媽卻很會包粽子,所以每年臨近端午節的時候,周圍鄉村的人家都會用撈飯的燒箕抬著糯米和葉子以及扎條來叫我媽媽給包了,扎條那個時候多用棕葉撕開成條狀,也有的用麻線。當然包粽子是在晚上,在水油燈下,有的時候一個晚上都會來好幾家,排著隊等。在包粽子的過程中童年的我就坐在旁邊手託下巴目不轉睛地看著,只見我媽媽把一個或是兩個粽葉疊在一起兩手疊成一個錐形,然後左手拇指和其它四個手指頭輕輕掐住,用右抓米放入,待裝滿那個錐形的'圓筒之後,再用一支筷子插幾下,大概是為了讓糯米實落,然後在葉子的搭接處插入一個或是兩個葉子,如果不平就用剪刀剪一點點,封起口來,右手抽一條紮帶紮起來就完成了,當然要藉助牙齒來結疙瘩才能完成,因為右手不能放開。那個時候的人沒有現在的意識和觀念,包粽子也是不收錢的,只當是幫忙,有識相一點的在包完了之後會拿兩個粽子分給我和兩個弟弟,當然我媽媽也會客氣的說句客套話,我和兩個弟弟則是歡喜不已。不識相的也就抬著走了,我的媽媽也沒有什麼什麼說的,反正是會在手上的活兒。

我媽媽不僅會包粽子,而且會包各種不同花樣的粽子,有一種叫四角粽的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包的,四角粽是四個角一樣大,需要兩個大小差不多的葉子,而且需要長形的,一個葉子疊兩個角,兩個角是正疊一個,反疊一個,然後裝上米,插在米里,然後再疊另一個葉子的兩個角,最後兩個葉子的口連在一起,就成為四角粽了,由於四角粽比較挑揀葉子,所以能夠包的葉子也比較少,也很少包,所以大部分還是一般性的粽子,當然一般性的粽子也就容易多了。

記得在土地下放以後,我媽媽還包過粽子去賣,因為有幾個四角粽子,所以一下子就被人買去了,大概覺得好奇吧,現在在市面上我都沒有看見過那樣包法的粽子,遺憾的是在網上圖片中也查不到。

包粽子的糯米得先淘一下,把水控幹,不能含太多的水分,所以得用撈飯的燒箕裝,粽葉是把沒有葉子的靠近根部的莖用剪刀剪了,然後洗乾淨了,在包的時候不能太緊了,不然煮不熟吃,當然也不能太鬆了,不然就散了。對於這個包粽子的巧技我始終沒有學會,我會包,問題出在捆不起來,一捆就散,大概因為我的手太小了,在扎的過程中握不過來,所以一紮就散了。現在好了,不用自己包也能夠吃到清香的粽子。

不過在我們吃粽子的同時也希望我們每一個人不僅知道吃粽子的習俗,端午節的來歷,多給我們的孩子講講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讓孩子知道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古代偉大詩人屈原投汩羅江的殉國日。

端午的習俗作文 篇2

端午節是漢族的一個節日,端午節的習俗也有很多如洗艾草、扣絨線、吃粽子等等。

端午節那天必須要洗澡的,洗澡並不是用普通的熱水洗澡的,而是用很多草的頭大大約二十釐米長的草頭,而這些草中不能少艾草,把草放進水裡煮開,煮出來的綠色的水用來洗澡。洗過澡後還要扣上絨線,扣在手脖上,腳上、脖子上都要扣上。端午那天還要吃粽子、大蒜、雞蛋這些都必須放在艾草水煮過才能吃。吃的東西還有一樣最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粽子。粽子是用糯米、蜜棗、花生再用蘆葦葉包起來放在鍋一起蒸,蒸熟的粽子剝開來香氣撲鼻,吃一口香甜可口,裡面,裡面的蜜棗,花生也都是甜的特別好吃。

這些都是我們宿遷這一帶的習俗,我還在電視上看到其他一些地方的習俗。

有的地方賽龍舟,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我國愛國詩人屈原的,賽龍舟的場面也是非常熱鬧、壯觀的。關於賽龍舟的由來是屈原跳進江裡後有人去打撈,結果沒有撈到,就撒小米放入江中為了魚兒不吃屈原的屍體。所以每年端午節為了紀念大詩人屈原舉行賽龍舟比賽。

端午節的習俗真是豐富多彩。

端午的習俗作文 篇3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端午有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絡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的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成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裡灑上雄黃酒,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五月五日,端午節到了,我們一家吃著粽子,唱著歌曲:“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真好聽!媽媽和奶奶包的粽子味道不一樣,有甜的、鹹的,真好吃!

端午的習俗作文 篇4

端午節的由來: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袍戴帽,赤雙足。捉住小鬼, 挖悼其眼睛, 一隻吞下,明皇喝問, 大鬼奏日, 臣姓鍾馗, 即武舉不第, 願為陛下除妖魔, 皇醒後, 瘧疾愈, 於是令畫工吳道子。 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影象, 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掛艾葉菖蒲:以艾葉懸於堂中,剪艾力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戴之,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榻, 有驅魔法鬼之神效。 在端陽節,*家家都以菖蒲、 艾葉、 榴花、 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 食菖蒲可以成仙,可以長生, 漢武帝欲求長主之術,曾吃菖蒲兩年。

賽龍舟: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 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趕迫拯救, 是為尤舟競渡之起源, 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 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 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 盛行於吳,越、楚。

據近代著名的愛國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說:“端午節本是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妃的節日, 而賽龍舟便是祭儀中半宗教。半娛樂性節目。”

四五千年前, 居住在原始圖騰社會的水鄉部落的人民,受到蛇蟲、 疾病的侵害和水患威脅,為了抵禦這些天災, 他們尊奉想象中的具有威力的龍*作為自己的祖先兼保護神(即圖騰), 並把船建造成龍形、 畫上龍紋,每年端午舉行競渡。以表示對龍的尊敬,也說明自己是龍的子孫,龍的傳人。

吃粽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 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飲雄黃酒:雄黃本屬礦物, 含有三硫化砷成分,與酒混合。即成雄黃酒,用以驅蟲解五毒,小兒塗於頭額。耳鼻,手足心。 並灑牆壁問, 以法諸毒。流傳民間之《白

蛇傳》故事,即是以雄黃酒解蛇虺諸毒,而現白蛇原形。此種習佰,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遊百病:為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男女老幼往野外遊玩, 穿新衣, 在中午一時左右, 路上山上或樹下擠滿人群,手抱花草,* 非常快樂。晚上回家將花草和水煮開洗澡,老年人稱為“遊百病”及“洗百病”,不出去遊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頭就不會獲得吉利。

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藏有硃砂。 雄黃。香藥, 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 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