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與實踐的關係作文

來源:才華庫 3.34W

實踐有著諸多的含義,經典的觀點是主觀見之於客觀,包含客觀對於主觀的必然及主觀對於客觀的必然。下面是小編收集的知識與實踐的關係作文,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知識與實踐的關係作文

【1】知識與實踐的關係作文

俗話說:實踐出真知。

這話一點不錯,一個人知識再豐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如果缺少實踐,也只能坐守老底,幹不成大事業。

我們對於歷史上的長平之戰並不陌生。趙國四十萬大軍被秦全部活埋,堪稱世間悲劇,原因也只是在於用了一個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才讓歷史留下了遺憾的一筆,假使趙王善於用人,用的是廉頗而不是趙括,我想歷史將會改寫。這是血的教訓,我們應時刻銘記在心,時刻警告自己,要善於實踐。

蘇東坡寫過一篇《日喻》,說的是:一個天生的盲人不知太陽為何物,問“有目者”。有人告訴他太陽像銅盤,並敲了敲銅盤讓他聽;過幾天,盲人聽到鐘聲,就認為是太陽。又有人告訴分太陽的光芒像蠟燭,並讓他摸了摸蠟燭,過幾天,盲人摸到了竹笛,又以為是太陽。蘇東坡在文章中還說,南方有一種“沒人”,能長時間潛在水中,只因為他“日與水居”。“得於水道”,所以“七歲能涉,十歲能遊”,十五歲就能“沒”了。假如北方一名“從不識水”的勇士來找“沒人”學“沒”,“沒人”給他講得再好,他“沒”到水裡也只有死路一條。

魯班被茅草上的小細齒割破手指還發現蝗蟲的大板牙上也排列著許多小細齒。魯班從中得到啟發,心想:如果仿照茅草和蝗蟲的細齒,來做一件邊緣帶有細齒的工具,用它來鋸樹,豈不比斧砍更快、更好嗎?魯班忘記疼痛,轉身下山,做起試驗來。在金屬工匠的幫助下,魯班做了一把帶有許多細齒的鐵條。他將這件工具拿去鋸樹,果然又快又省力。鋸子就這樣發明了。這個故事雖說是傳說,但是,我們從中卻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發:實踐出真知,鑽研出智慧。

馬伶、李伶是明朝金陵最紅的兩位京劇演員,一次,兩人在東西兩座戲臺上演同一齣戲來競技。兩人扮演的都是奸相嚴嵩。結果觀看馬伶演出的觀眾逐漸被李伶卓越的演唱舞技吸引而去。馬伶含羞而退。他連夜出走,投到千里之外的京城,在宰相顧秉謙的門下當了一名差役。因為顧秉謙與嚴嵩都是一樣的奸臣,馬伶悉心伺候,更細心揣摩顧宰相的行為舉止。三年過後,馬伶回到金陵,與李伶相約再行競技。結果李伶的觀眾都成了馬伶的戲迷,他們被馬伶惟妙惟肖、行神兼備的表演所折服。正是馬伶長達三年的實踐活動,為他贏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

穿過歷史的長河,讓我們回到現在。

毛澤東用實踐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通過實踐人們發現無產階級才是領導人民取得政權的核心力量;通過實踐人們逐漸淘汰了舊的社會工具,使得人類社會不段向前發展。

古往今來,哪個成才的人沒有經過實踐。愛迪生為了發明電燈泡進行了上千次實驗;法拉第為了得到磁與電之間的關係,不也是一次次實踐得來的嗎?無數的客觀事實證明,實踐出真知,實踐長才幹。只有從實踐中來,又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才是真正的科學知識。實踐離不開正確理論的指導,否則在實踐中就會迷失方向,無所適從。故此,作為二十一世紀的青少年,我們應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認認真真學習,紮紮實實做事。

【2】知識與實踐的關係作文

有一位知識淵博的大學者,他博覽群書,但在工作中卻是個平庸之輩,為此他感到很苦惱。他想:難道是我的知識還不夠,難道我的知識對工作毫無作用,難道我多年的寒窗苦讀就這樣白白的浪費了。他這樣思索著。但我想:他的想法真的對嗎?他是否是另有原因呢?

他在工作中不能成功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

在我看來,知識是一種理論,只有掌握了理論知識才能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因此,知識是實踐的基礎,沒有豐富的知識就想在實踐中獲得成功簡直是天方夜譚。沒用哪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不是在從學習一個又一個簡單的公式定理而在實踐中迸發靈感而最終成功的,也沒有哪一個偉大的音樂家不是從簡單的音符學起而最終譜寫自己的偉大篇章的,因此,想要在實踐中獲得成功,學習知識是必不可少的,但學習知識也要講究方法,如果只注重量的積累而忽略了質的變化,那麼知識就會變得多而不精,雜而五章,自然而然在工作中就得不到數熟練的運用。可見,大學者的問題不是書讀的不夠,而是沒有講究

精益求精 。所以,想要在實踐中取得成功,就必須有熟練的知識做基礎。

那麼,怎沒檢驗我們的知識是否掌握牢固了呢,我認為,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用實踐去檢驗。實踐不僅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是對知識檢驗的最佳途徑。有的人把握住了實踐的重要性,所以成功了,而有的人只顧著知識的積累,完全脫離知識,導致了失敗。成功與失敗的祕訣就在於此。所以,在學習了一定的理論知識後,就一定要用實踐去檢驗知識成果,在實踐中找到知識的漏洞,進行填補,再進行下一次的實踐。這樣,我們就會在這一知識一實踐的反覆打磨中走向成功。所以,知識是實踐的基礎,實踐更是檢驗基礎的最好方法,兩者相互依存,互相促進,最終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成功”而努力。

同學們,知識的積累固然重要,但實踐中的應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想當大學者一樣的人,那麼實踐是大可不要的,但如果你想要做一個偉大的人,那請你記住我的'話。

【3】知識與實踐的關係作文

曾經裴斯表洛奇齊說過:“知識和實踐就像做手藝一樣,兩者必須結合”。所以。生活中,我們不僅要多動腦筋勤思考,還要實踐。就像參加高階職業培訓的企業骨幹聚合時,有人提議去游泳,但是遺憾的是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不會水,於是請了國家游泳隊的教練來現場培訓,教練想了一個主意說教大家學救人。所以大家都下了水。在兩天後,本會游泳的人多了不少花樣,不會游泳的人也能在水中游而不沉底了。不過有個小夥子卻一動不動,教練問他為什麼不下水。

那個小夥子說教練根本沒有教大家學救人,也沒有教學游泳。因為這個小夥子只知道觀察別人的行為,卻不能自己嘗試著去做,所以到頭來他什麼也沒學著,還是不會游泳。因此,我們在做事情時,要積極地去實踐。曾經荀子說過:“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谷,不知地之厚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要想了解“天之高”“地之厚”,必須“登高山”“臨深谷”。如果“不登”“不臨”是無法瞭解“天”“地”的情況的。若是人們想要獲得真正的知識,必須親身參與社會實踐。而學習知識的目的在於實踐。若是過分強調知識而輕視實踐,人就會喪失實踐的能力。畢竟知識是虛的,通過實踐,知識才落到實處。也只有付諸行動,認真實踐,所學到得知識才不至於成為空洞教條的理論。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是陸游說的。可是卻偏偏有人喜歡紙上談兵,結果害人害己。趙括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年輕時熟讀兵法,善於談兵,連他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趙王中秦王反間計,讓他替廉頗為趙將。趙括是個缺乏實戰經驗,只知空談兵法的人。他到了長平後,一反廉頗所為,更換將佐,改變軍中制度,搞的全體官兵離心離德,鬥志消沉。他改變了廉頗的戰略防禦,積極籌劃戰略進攻,企圖一舉而勝,奪回上黨。在長平之戰中,趙括只知根據兵書作戰,不知靈活處理,後被秦軍射死,部下40萬人全部被俘。趙國亡國。雖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但是由實踐總結出來的知識指導的戰爭才是勝算大的。

像廉頗隨時趙國老將,作戰知識也學不如趙括記誦豐富,但是廉頗有著攻池掠地的豐富戰爭實踐經驗。他帶兵打仗所依靠的主要不是從兵書上背的而是實戰的積累。而趙括卻上的恰恰是實踐。可見,實踐是一個人的成功與否的關鍵。時間是知識的基礎,是知識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對知識起決定作用,這是毫無疑義的。但也不能因此輕視知識,導致實踐過重。所以說,實踐與知識是緊密相連的,只有親自實踐,才能獲得真正閃光的知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