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關於讀書的古詩

來源:才華庫 1.06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廣義的古詩,泛指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所有的詩歌,與近代從西方傳來的現代新詩相對應。還苦於找不到好的古詩?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關於讀書的古詩,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級關於讀書的古詩

1、富貴必從勤苦得,讀書本意在元元。——陸游《讀書》

2、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耕耘一分才。——華羅庚

3、人心如良苗,得養乃茲長;苗以泉水灌,心以理義養。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清爽。——《讀書有所見作》

4、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5、外物之味,久則可厭;讀書之味,愈久愈深。——程顥

6、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7、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8、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張衡

9、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10、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11、孤客逢春暮,緘情寄舊遊。海隅人使遠,書到洛陽秋。——韋應物《答李浣三首

12、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14、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15、讀書之樂樂陶陶,起並明月霜天高。——朱熹

16、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17、讀書欲精不欲博,用心欲專不欲雜。——黃庭堅

18、讀書不趁早,後來徒悔懊。——《清詩鐸·趁早歌》

19、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20、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21、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22、外物之味,久則可厭;讀書之味,愈久愈深。——程頤

23、勞於讀書,逸於作文。——程端禮

24、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陳壽

25、讀書勤乃有,不勤腹中虛。——韓愈

26、柳色驚心事,春風厭索居。方知一杯酒,猶勝百家書。——高適《閒居》

27、家住孟津河,門對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書家中否。——王維《雜詩三首》

28、萬里羽書來未絕,五關烽火晝仍傳。故人多病盡歸去,唯有劉楨不得眠。——戴叔倫《行營送馬侍御》

29、深夜竹亭雪,孤燈案上書。不遇無為化,誰復得閒居。——韋應物《答崔都水》

30、西候情何極,南冠怨有餘。樑王雖好事,不察獄中書。——崔國輔《送韓十四被魯王推遞往濟南府》

31、參差剪綠綺,瀟灑覆瓊柯。憶在灃東寺,偏書此葉多。——韋應物《題桐葉》

32、上弦明月半,激箭流星遠。落雁帶書驚,啼猿映枝轉。——董思恭《詠弓(一作太宗詩)》

33、此觀十年遊,此房千里宿。還來舊窗下,更取君書讀。——顧況《題元陽觀舊讀書房贈李範》

34、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願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沈如筠《閨怨二首》

35、風筵調桂軫,月徑引藤杯。直當花院裡,書齋望曉開。——王勃《贈李十四四首》

36、五十餘年別,伶俜道不行。卻來書處在,惆悵似前生。——顧況《天寶題壁》

37、靈空聞偈夜清淨,雨裡花枝朝暮開。故友九泉留語別,逐臣千里寄書來——盧綸《題念濟寺》

38、談笑三軍卻,交遊七貴疏。仍留一隻箭,未射魯連書。——李白《奔亡道中五首》

39、因依老宿發心初,半學修心半讀書。——王建《寄舊山僧》

40、讀書不作儒生酸,躍馬西入金城關。——謝逸《送董元達》

41、燈火紙窗修竹裡,讀書聲。——陳繼儒《浣溪沙·初夏夜飲歸》

42、獻賦今未售,讀書凡幾秋。——岑參《送薛弁歸河東》

43、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杜甫《柏學士茅屋》

44、想見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黃庭堅《寄黃幾復》

45、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歐陽修《畫地學書》

46、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王禹偁《清明》

47、閒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劉昚虛《闕題》

48、早知逢世亂,少小謾讀書。——岑參《行軍詩二首(時扈從在鳳翔)》

49、觀書老眼明如鏡,論事驚人膽滿軀。——辛棄疾《送湖南部曲》

50、我閉南樓看道書,幽簾清寂在仙居。——李白《早秋單父南樓酬竇公衡》

51、又是今年憶去年。——呂本中《減字木蘭花·去年今夜》

52、常日好讀書,晚年學垂綸。——高適《答侯少府》

53、讀書三十年,腰間無尺組。——王維《偶然作六首》

54、蕭索空宇中,了無一可悅!歷覽千載書,時時見遺烈。——陶淵明《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55、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一聲長嘆。——張可久《賣花聲·懷古》

56、一月不讀書,耳目失精爽。——蕭掄謂《讀書有所見作》

57、二客東南名勝,萬卷詩書事業,嘗試與君謀。——辛棄疾《水調歌頭·舟次揚州和人韻》

58、寂歷彈琴地,幽流讀書堂。——劉希夷《蜀城懷古》

59、驛亭幽絕堪垂釣,岩石虛明可讀書。——歐陽修《詠零陵》

60、歸志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陸游《讀書》

61、讀書復騎謝,帶劍遊淮陰。——王維《送從弟蕃遊淮南》

62、謗書盈篋不復辯,脫身來看江南山。——謝逸《送董元達》

63、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勸學詩》

64、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65、寒梅也不禁,何只君瑟縮?讀書小窗前,不見青矗矗。——環山樵《薛寶釵·雪竹》

66、傳屐朝尋藥,分燈夜讀書。——於鵠《題鄰居》

67、憐君白麵一書生,讀書千卷未成名。——岑參《與獨孤漸道別長句兼呈嚴八侍御》

68、田中讀書慕堯舜,坐待四海昇平年——高啟《練圻老人農隱》

69、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王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70、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元來不讀書。——章碣《焚書坑》

71、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顏真卿《勸學詩》

72、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孟郊《勸學》

73、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蕭掄謂《讀書有所見作》

74、兒大詩書女絲麻,公但讀書煮春茶。——黃庭堅《送王郎》

75、歸志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陸游

76、燈火紙窗修竹裡,讀書聲。——陳繼儒

77、獻賦今未售,讀書凡幾秋。——岑參

78、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張衡

79、讀書三十年,腰間無尺組。——王維

80、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81、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82、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魯巴金

83、勞於讀書,逸於作文。——程端禮

84、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王貞白

85、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

86、兒大詩書女絲麻,公但讀書煮春茶。——黃庭堅

87、士欲宣其義,必先讀其書。——王符

88、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89、謗書盈篋不復辯,脫身來看江南山。——謝逸

90、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91、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92、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93、憐君白麵一書生,讀書千卷未成名。——岑參

94、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朱熹

95、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

96、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

97、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98、韜略終須建新國,奮發還得讀良書。

99、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100、讀書謂已多,撫事知不足。

101、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

102、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103、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

104、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105、讀書不趁早,後來徒悔懊。

106、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107、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108、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109、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110、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

111、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112、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113、人生在勤,不索何獲。

114、讀書復騎謝,帶劍遊淮陰。——王維

115、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培根

116、讀書之法無他,惟是篤志虛心,反覆詳玩,為有功耳。——朱熹

117、二客東南名勝,萬卷詩書事業,嘗試與君謀。——辛棄疾

118、路漫漫其道修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119、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20、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121、傳屐朝尋藥,分燈夜讀書。——於鵠

122、讀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個益友。——藏克家

123、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124、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125、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煥

126、蕭索空宇中,了無一可悅!歷覽千載書,時時見遺烈。——陶淵明

127、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陸游

128、我閉南樓看道書,幽簾清寂在仙居。——李白

129、讀書之樂樂陶陶,起並明月霜天高。——朱熹

130、一日不書,百事荒蕪。——李詡

131、讀書勤乃有,不勤腹中虛。——韓愈

132、觀書老眼明如鏡,論事驚人膽滿軀。——辛棄疾

13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134、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135、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136、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137、韋編屢絕鐵硯穿,口誦手鈔那計年。

138、學海無涯苦作舟。

139、夜貧燈燭絕,明月照吾書

140、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141、讀書不覺春已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142、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143、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144、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145、不是愛書即欲死,任從人笑作書顛。

146、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147、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唐顏真卿《勸學》)

148、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149、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150、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151、從臣皆半醉,天子正無愁。——李商隱《陳後宮》

152、為奏薰琴唱,仍題寶劍名。——張九齡《奉和聖制送尚書燕國公赴朔方》

153、奏愷樂,歸皇都,班爵獻俘邦國娛。——何承天《戰城南》

154、歌鐘旋可望,衽席豈難行。——張九齡《奉和聖制送尚書燕國公赴朔方》

155、故國梅花歸夢,愁損綠羅裙。——孔夷《南浦·旅懷》

156、幾回憶,故國蓴鱸,霜前雁後。——潘希白《大有·九日》

157、漸老念鄉國,先歸獨羨君。——簡長《送僧南歸》

158、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孟浩然《他鄉七夕》

159、寒梅也不禁,何只君瑟縮?讀書小窗前,不見青矗矗。——環山樵《薛寶釵·雪竹》

160、山甫歸應疾,留侯功覆成。——張九齡《奉和聖制送尚書燕國公赴朔方》

161、燈火紙窗修竹裡,讀書聲。——陳繼儒《浣溪沙·初夏夜飲歸》

162、望上國,山呼鰲抃,遙爇爐香。——柳永《送征衣·過韶陽》

163、婿為燕國王,身被詔獄加。——李白《秦女休行》

164、因依老宿發心初,半學修心半讀書。——王建《寄舊山僧》

165、春思遠,誰歎賞、國香風味。——周密《繡鸞鳳花犯·賦水仙》

166、紛披乍依迥,掣曳或隨風。——李世民《詠興國寺佛殿前幡》

167、山川勤遠略,原隰軫皇情。——張九齡《奉和聖制送尚書燕國公赴朔方》

168、十二闌干,故國三千里。——王庭筠《鳳棲梧·衰柳疏疏苔滿地》

169、待罪居東國,泣涕常流連。——曹植《怨歌行》

170、天與三臺座,人當萬里城。——張九齡《奉和聖制送尚書燕國公赴朔方》

171、且憑天子怒,復倚將軍雄。——高適《塞下曲》

172、銜冤只合甘先死,何待花間不肯言。——汪遵《息國》

173、秋送新鴻哀破國,晝行飢虎齧空林。——鄭思肖《二礪》

174、關山萬里作雄行。——秋瑾《鷓鴣天·祖國沉淪感不禁》

175、今宵求夢想,難到青樓上。——牛嶠《菩薩蠻·柳花飛處鶯聲急》

176、無邊家國事,併入雙蛾翠。——秋瑾《菩薩蠻·寄女伴》

177、家國興亡身獨存,玉容還受楚王恩。——汪遵《息國》

178、嘆神遊故國,花記前度。——劉辰翁《蘭陵王·丙子送春》

179、平生端有活國計,百不一試薶九京。——黃庭堅《送範德孺知慶州》

180、夫差舊國,香徑沒、徒有荒丘。——柳永《雙聲子·晚天蕭索》

181、聞風六郡伏,計日五戎平。——張九齡《奉和聖制送尚書燕國公赴朔方》

182、萬國城頭吹畫角,此曲哀怨何時終?——杜甫《歲晏行》

183、故國如塵,故人如夢,登高還懶。——詹玉《醉蓬萊·歸故山》

184、萬國奔騰,兩宮幽陷,此恨何時雪。——黃中輔《念奴嬌·炎精中否》

185、只有精忠能報國,更無樂土可為家。——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亞子懷人韻》

186、餘亦赴京國,何當獻凱還。——孟浩然《送陳七赴西軍》

187、天子居未央,妾侍卷衣裳。——李白《秦女卷衣》

188、於穆天子英明,不疑不貳處,登庸裴度。——李綱《念奴嬌·憲宗平淮西》

189、鄉國真堪戀,光陰可合輕。——白居易《洛橋寒食日作十韻》

190、倚高寒、愁生故國,氣吞驕虜。——張元幹《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

191、悵然孤嘯,青山故國,喬木蒼苔。——倪瓚《人月圓·傷心莫問前朝事》

192、故國傷心,新亭淚眼,更酒瀟瀟雨。——王瀾《念奴嬌·避地溢江書於新亭》

193、中興諸將誰降敵,負國奸臣主議和。——于謙《嶽忠武王祠》

194、秦城歲芳老,越國春山秀。——李益《送諸暨王主簿之任》

195、奇謀報國,可憐無用,塵昏白羽。——朱敦儒《水龍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196、休把客衣輕浣濯,此中猶有帝京塵。——邊貢《重贈吳國賓》

197、所賴今天子,漢道日休明。——範雲《效古詩》。

198、一去隔絕國,思歸但長嗟。——李白《千里思》

199、夢到鳳凰臺上,山圍故國周遭。——完顏璹《朝中措·襄陽古道灞陵橋》

200、愁損辭鄉去國人。——朱敦儒《採桑子·彭浪磯》

201、誰料蘇卿老歸國,茂陵松柏雨蕭蕭。——李商隱《茂陵》

202、朔南方偃革,河右暫揚旌。——張九齡《奉和聖制送尚書燕國公赴朔方》

203、龍虎方交爭,七國並抗衡。——張華《遊俠篇》

204、中心願,平虜保民安國。——宋江《滿江紅·喜遇重陽》

205、楚國青蠅何太多,連城白璧遭讒毀。——李白《鞠歌行》

206、寵錫從仙禁,光華出漢京。——張九齡《奉和聖制送尚書燕國公赴朔方》

207、漢家天子鎮寰瀛,塞北羌胡未罷兵。——汪遵《詠昭君》

208、如何亡國恨,盡在大江東!——屈大均《秣陵》

209、可憐報國無路,空白一分頭。——楊炎正《水調歌頭·登多景樓》

210、讀書不作儒生酸,躍馬西入金城關。——謝逸《送董元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