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有關田園風光的古詩詞

來源:才華庫 2.07W

四時田園雜興(一)

描寫有關田園風光的古詩詞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

【註釋】

①麥花——麥子秀穗叫吐花,呈白色綠色,在江南蘇州一帶是農曆四五月間。菜花——指油菜花。鮮黃色,農曆四五月間落花結子,所以說“稀”。

②日長——夏至白晝最長。籬落——籬笆。

【譯文】

夏日裡梅子變黃杏子正肥,

田野裡麥花雪白菜花已稀。

日漸長籬邊靜寂無人過往,

只有那蜻蜓蛺蝶悠然翻飛。

【賞析】

這首《四時田園雜興》共四句,前三句寫景,將江南夏日風光描述得形象逼真,使人有歷歷在目之感。末尾句敘事,把夏日裡蜓飛蝶舞的情景寫活了。全詩無一字言農事,無一語寫勞動,然而,透過句句詩行,讓我們看到農村的真實面貌。白日的時間越長,籬邊行走的人越少,全詩不著1個“忙”字,但農民的繁忙情景自見。同時,三句寫景也處處蘊含著1種情感,1種對田園生活的熱愛,1種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全詩描寫景物,不重辭采,意境活潑自然。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一向被稱做我國田園詩的典範。

四時田園雜興(二)

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古詩詞註釋

①耘田——除掉稻田的雜草。績麻——搓麻線。

②各當家——各人有自己的活幹。

③未解——不懂得,不會。供——做,從事。

④傍——靠近。(pop)

古詩詞鑑賞

南宋詩人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描寫農村景色的組詩《四時田園雜興》是有名的。四時是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季。詩人用清新的筆調,對農村各個時期的自然景色和農民勞動生活,做了比較細膩的描寫,讀來意趣橫生。同時,由於他對農民有一定的同情,所以對農民遭受官府和鄉村地主的剝削,以及他們生活的困苦,在這些詩中,也有一定的反映。這是那些組詩中的一首,描寫農村生活的1個小場面。它從側面著筆,反映出農村中的緊張勞動氣氛和富有生趣的生活。

場面是這樣展開的,初夏,小農忙的季節。水稻田裡,綠油油的秧苗已經長起來了,稗草也伴隨而生。這時該要耘田,即除草了。“晝出耘田”,白天下田去除草,這在當時是男人們乾的活。

基本上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的封建社會,吃的穿的,都靠自己生產。當時,種棉的技術還沒有在中國廣泛傳播,穿衣是靠養蠶和種麻。闊氣人穿絲綢品,窮苦人穿粗麻布。麻布的製作過程,是在把苧麻收割以後,漚在水裡,除去表皮:抽出纖維,晒乾,然後搓捻成線,這叫做“績麻”,再織成布。婦女在白天干完別的家務勞動,到晚上就“績麻”。耘草和績麻,做為例子,照應到第二句的“村莊兒女各當家”。“兒女”即男女。從詩中人物的口吻來說,自然指年輕人。詩意說:村莊裡,男男女女,都不得閒。“當家”,就是各司其事,各管一行。這裡的意義,不同於我們現在常說的“當家做主”。除了正在勞動忙碌中的成年人以外,還有另1種人,就是本不忙碌的小孩子們。他們卻以另1種方式也投入生產的熱潮中了。“童孫”,指更晚一輩的'小孩子們。這些小娃娃們,還沒有勞動的本領,不會耕也不會織。注意“未解”這個詞,是“不會做”。如果會,也就參加“耘田”、“績麻”的勞動去了。雖然不會,他們卻也不閒呆著。那末又幹什麼呢?農村的孩子嘛,耳濡rú目染,也熟悉了成年人所於的農業活路,而且從小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於是三三五五,在桑樹下面,學著大人的樣子在種瓜呢。這是農村中常見的事情,卻具有特色。在這裡,不能參加勞動的小孩子們尚且這樣,那末,正在擔當勞動重擔的成年人又是怎樣忙著生產呢?

童孫種瓜的描寫,雖然是從側面著筆,卻不是陪襯,而是深入。這樣寫,在藝術上散發出濃厚的生活氣息,在人們面前,展開一幅熱烈的勞動生產的圖景,使詩的語言,留下了強烈的韻趣。

過故人莊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遊山西村

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①,豐年留客足雞豚②。

山重水複疑無路③,柳暗花明又一村④。

簫鼓追隨春社近⑤,衣冠簡樸古風存⑥。

從今若許閒乘月⑦,拄杖無時夜叩門⑧。

〔註釋〕

①:臘酒:頭一年臘月釀製的酒。

②:足雞豚(tún):意思是準備了豐盛的菜餚。豚,小豬,詩中代指豬肉。

③:山重水複:一重重山,一道道水。

④:柳暗花明:綠柳繁茂蔭濃,鮮花嬌豔明麗。

⑤:簫鼓:吹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後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做春社日。

⑥:古風存:保留著淳樸古代風俗。

⑦:若許:如果這樣。閒乘月:有空閒時趁著月光前來。

⑧:無時:隨時。叩(ku)門:敲門。

【譯文】

不要笑話農家的酒渾,豐收之年有豐足的佳餚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無路可行間,忽見柳色濃綠,花色明麗,1個村莊出現在眼前。

你吹著簫,我擊著鼓,結隊喜慶,春社祭日已臨近,布衣素冠,簡樸的古風依舊儲存。

從今日起,如果允許乘著月光閒遊,我這白髮老翁也要隨夜乘興,拄著柺杖,敲開柴門。

【賞析】

這是一首樸實自然的山村記遊詩。詩人用真摯的感情,明朗的筆調,描繪了山村景物和農家習俗,生活氣息十分濃郁。

詩中生動地描繪了詩人家鄉的風光和習俗,充滿了濃厚的生活氣息。詩的頭兩句,用“莫笑”和“足雞豚”這些親切的詞語,表現了村民待客忠厚真摯的情態。詩的第三、四兩句對山村風光的描繪,是歷來為人稱頒的名句。第三句中的“重”、“復”二字同義,再和“疑”字一起,寫出了山水重疊迴環令人迷惑的景象;第四句中的“暗”、“明”相互陪襯,再和“又”字一起,描繪出綠樹蔭蔭、鮮花灼灼,令人驚喜的景象。詩的第五、六兩句,寫這裡的民風民俗,簫鼓齊鳴,衣冠簡樸,表現了詩人對淳樸的農村生活的讚美。詩的最後兩句,作者抒發感情。這裡的熱情招待,優美風光,淳樸民俗,使詩人興致勃勃,但詩人沒有直接敘述這種心情,而是通過另1種形式曲折地表現,說“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足見興致濃厚而強烈。

清平樂村居

辛棄疾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