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兩首》的片斷賞析

來源:才華庫 7.83K

【學習目標】

《古詩兩首》的片斷賞析

1、流利、有感情與朗讀和背誦兩首古詩。

2、抓住關鍵詞句,讀中感悟,理解詩人表達的思想情感;滲透熱愛家鄉、珍惜親情的教育。

3、拓展閱讀古詩《雜詩》《夜雨寄北》等,激發學生自讀古詩的興趣,進一步感受懷鄉思親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匯入

小朋友,你喜歡背古詩嗎?我們一起來背誦一首古詩──李白的《靜夜思》。(師生配樂背誦《靜夜思》)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靜夜思》的意思嗎?(“思”在這裡是“思念故鄉”的意思)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兩首古詩也是表達思念家鄉感情的。

(通過背誦學過的古詩,挖掘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教師藉助《靜夜思》這首學生們熟悉的詩,喚起學生初步的情感體驗,為學習新課作鋪墊。)

新授

一、學習《夜書所見》

1、出示詩題、作者姓名。讀詩題,解題,抓住“見”字提問,詩人此時見到怎樣的情景?讓我們先自己讀一讀,想一想,不懂的詞語查一查註釋。

2、指名讀詩。讀中引導學生想象詩中的景象──梧葉、秋風、兒童、促織、籬落、燈,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詩意。

(抓題眼“見”,牽一髮而動全身,帶動整篇古詩的學習。)

3、請大家再自己讀讀這首詩,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引導朗讀交流,讀中感悟。抓住“送寒聲”“動客情”“一燈明”這些關鍵詞語,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此刻的心情。

(蕭蕭的秋風吹動梧桐葉,送來陣陣寒意,客遊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他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孩子們在捉蟋蟀。這樣的景象令他倍感親切,也許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鄉和童年吧?)

附:教學片斷

片斷一:

師:現在誰來給我們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讀?

(生讀詩。)

師:讀得真好啊!我剛剛聽你把“送寒聲”的寒讀得特別好,我想問問,你是怎麼讀得這麼好的呢?

生:我覺得我是把詩讀得有感情了。

師:是啊,你想,蕭蕭的秋風啊,把梧桐葉吹得紛紛落下來。詩人此時會有怎樣的感覺?

生:有點寒冷的感覺。

師:詩人是覺得身上寒冷嗎?

生:除了身上寒冷外,他肯定也很心寒,他現在一個人在外地,肯定很孤獨。

師:你體會得好啊!詩人此時孤身一人在外地,看到蕭蕭的秋風吹落樹葉,心裡感到非常孤獨。請你再讀一讀這句詩。

片斷二:

師:誰來讀讀後面兩句詩?

生:知有兒童捉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師:此時詩人看到這些情景,又會想到什麼呢?

生1:他會想到自己的親人。

生2:他會想到自己的親人和自己童年時的夥伴。

師:是啊,他可能會想到自己童年時跟小夥伴們一起捉蟋蟀的場景,可能會想到小時候一起玩時有趣的事,可能會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可是現在呢?自己一個人在外地,童年的夥伴們還能記得我嗎?再讀一讀,好嗎?

生:兒童捉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知有兒童捉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師:詩人一個人在外地,多孤單啊!讀──

生:知有兒童捉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師:他看到蕭蕭的落葉,看到捉促織的兒童,他心裡又是多淒涼啊,讀──

生:知有兒童捉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這個環節開始,教師用生動的語言描繪詩境,既幫助學生理解了內容,避免逐字逐句的講解,也進一步渲染出詩的意境,不失為理解古詩內容的好方法。閱讀教學提倡“強化初讀、延遲開講”,古詩教學更是如此。“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在這裡,教師指導學生反覆地閱讀詩句,把這首詩的感受讀出來,進而抓住關鍵語句研讀體會,與詩人的心靈對話。)

4、 引導學生聯絡生活,談談自己的親身經歷。師生一起交流讀詩的感受。

(教師要善於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來理解體會語言。這個環節的設計,教師和學生平等交流閱讀感受,幫助學生更好地遷移情感,與詩人對話,進而達到對詩情有更深的體會。)

二、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介紹詩人的背景:唐朝詩人王維15歲時離開了故鄉到長安去參加科舉考試,20歲時考上進士。在這段時間裡,他一直漂泊在外,自然會產生思鄉之情,尤其是佳節到來之際,這種情感更加強烈。

2、出示詩句,師配樂誦讀:

讀詩題,解題。抓住“憶”字引入詩文學習。

附:教學片斷:

師:誰來給我們讀讀詩題?

生1: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師:這麼長的題目你能讀好很了不起!誰再來讀讀?

生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師:九月九日是什麼日子?

生:是重陽節,是親人團聚的.日子。

師:在人們團聚的日子裡思念在山東的兄弟,山東是山東省嗎?

生:不是,是華山以東,是作者是家鄉。

師:對了,是華山以東,那麼這個題目意思還可以怎麼說?

生:重陽節思念自己家鄉的兄弟。

師:是啊,當人們用傳統的方式來慶祝節日的時候,獨在異鄉的詩人怎能不更加懷念家鄉的親人呢!自己讀一讀,想想詩人此時會怎樣“憶”親人?

(當學生的情感到達了一個高潮的時候,教師憑藉創設的情境,利用學生被激發的情緒,引導學生想象畫面,把學生帶入另一個思鄉念親的情境中。再一次抓住題眼──“憶”來帶動全篇的教學。)

3、你認為哪個句子最能表達詩人此刻的思念之情?讀給大家聽聽,再說說你的體會。

教師相機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每逢佳節倍思親”,從“倍”字生髮聯想──詩人平時就常常想念自己的故鄉,每到佳節良辰,思鄉之情尤切,更加凸顯詩人客居他鄉的孤獨。

附:教學片斷

師:重陽佳節,秋陽高照,遙想此刻兄弟們一定插上茱萸香草了,一定在欽菊花酒了,一定在登高遠眺了,你們可知道,我──

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我彷彿聽到了兄弟們的歡聲笑語,他們一定正惦念著我。我的心裡又多了一絲安慰。“遙知──”

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師:“遍插茱萸少一人”,唯獨少我一個人啊,怎能不讓我──

生:每逢佳節倍思親!

(一節課學兩首古詩,抓重點詞句深入研讀,能更高效地達成學習目標。)

4、師生合作,有感情誦讀全詩。

看著課本,當這兩首詩同時呈現在你的面前,當你讀出兩們生活在不同時代的詩人共同的思鄉懷親之情時,你想對家鄉對親人說些什麼?

5、小結:

我們能生活在自己的親人身邊,是多麼幸福!我們能認識這麼多朋友,大家就像一家人似的愉快相處,是多麼幸福!幸福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在感受親情的同時,更應該珍惜親情。時刻記得關心我們身邊的人,也讓他們感受到幸福。

(引導學生抒發對家鄉對親人的愛,體會親情的重要,懂得感受親情,珍惜親情。)

6、師生配樂背誦兩首古詩。

拓展延伸

古往今來,懷鄉思親的人們留下了許多千古佳句。出示《雜詩》《遊子吟》《夜雨寄北》《渡漢江》等,這些是老師從書籍、網路中查詢到的。課後,同學們還可以再找一找,把自己喜歡的背下來,我們來開個“九月九日誦詩會”。

(“學習即生活”,僅僅靠課堂上幾十分鐘是不能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的,讓學生走進與課堂學習內容相互關聯的世界,走進更廣闊的生活課堂,才是真正的積累,才是真正的學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