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重陽節的散文

來源:才華庫 2.65W

重陽曆史淵遠,蘊意豐沛,古人也是奇怪,一個個本該閒適享樂的日子偏偏傷情傷懷,重陽也不例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重陽節的散文,歡迎參考~

關於重陽節的散文

【篇一】

佳節重陽剛過,心裡還惦念著什麼。重陽曆史淵遠,蘊意豐沛,古人也是奇怪,一個個本該閒適享樂的日子偏偏傷情傷懷,重陽也不例外。“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沒了出遊賞景的情趣,多了一番斷腸的淒涼牽掛;“強插黃花三兩枝,還圖一醉浸愁眉。半床斜月醉醒後,惆悵多於未醉時”缺了“更待菊黃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的縱情,滿了愁腸百結的旅夜情懷;“遙遠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失了縱目眺望的巨集闊,有了充溢恣肆的情愫。但毛爺爺“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的豪情萬丈是一個特例。九月初九,無論如何,都脫不了登高的干係。今年重陽因是週五而錯失感受古人習俗的機緣,但錯失有時未嘗不是一種美麗。重陽後第二天攜妻兒登臨龍山,領略著別一番意趣。

錯失重陽登高的美麗在於心靈的輕盈,不必緊繃心絃惦記重陽,不必在乎菊蕊暗香盈袖,不必忍受酒氣充鼻綿絕,以一種平和自然的心態行事,正如我所登的龍山,我並不熟稔它的掌故,以免讓自己擔著太重的歷史文化負壓。它在我看來只是平常的.一座山,由“土、石形成的高聳的部分”,而它一路的景緻也是平常至極,猶如山裡村民日夜跋涉的回家路一般,如此平靜寧謐。但我還是有必要敘述我路上的感受。路上行人三三兩兩,或來或往,與我們擦肩而過。兒子五歲,欣喜於爬向高處的石階,雀躍在通往山頂曲折蜿蜒的道上。路兩邊多荊棘灌木,密密匝匝,綠意仍舊耀眼在秋光裡。素淡的無名小花昭示著生命的存在。路不陡,登山比爬山更確切,人工的鋪砌讓爬的姿勢停留在荒涼的深山密林裡。路上撒滿了兒子清脆的笑語。不經意的回望攝入心底的是鱗次櫛比的高樓。路不長也不短,山腰有一小亭,稍憩片刻,晨風暖日,綠樹薄雲,秋天標準的背景,拈一支枯草,哼幾句心情,跟兒子嬉戲,用相機攝下歡笑的片刻。一切正在不知不絕中演繹,一切與重陽無關,一切似乎與龍山無關,任何的文化與厚重在錯失與忽略中消遁失重,心情的記憶體無比寬餘。

登山的人大抵把目標總鎖定高聳的頂點,那是征服的峰頂,可以敞開襟懷盡情吶喊,四方風景盡收心底。壯哉,當你把山踏在腳下。然而我以為登山不必求至頂。登山而不能達頂者情況有二,一是現實無奈,或因不識去路,徘徊迂迴;或因無路可走,荊棘叢生;或是體力不夠,前程可望,心餘力竭;或是同伴打退堂鼓,同舟共濟共回;或是登臨隨意,折回無憾;其次,卻是興之所至,興盡而返。登臨是一種歷練,一種體悟,征程過半,興致蓬勃,內心噴薄的情感被激發,再衝頂也不過如此。此種情趣如居山陰之王子猷,“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這是一種瀟灑脫俗。興致的催動可以讓人匪夷所思,張岱雪夜湖心亭的痴舉讓人咋舌,一痕長堤,一點湖亭,一芥小舟,兩三粒人詮釋著興致。秉承古人興致者總有幾個迂腐書生,搖首晃耳,在路上吟詠詩句,和清風融日,不亦快哉。然此類人少矣。而我們也只到半山腰戛然而止,緣於第一次登臨,前路遠近未卜,更是兒子撒嬌要我馱行,不登也罷,興隨情終。

【篇二】

敬老愛老助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我們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重視人倫道德、講究家庭和睦是我們文化傳統中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與親和力的具體體現。中國古代就有“臥冰求鯉”、“親嘗湯藥”等24孝的故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為做人的一個準則。

因為老年人,是對我們這個社會作出過貢獻的人,在他們有能力的時候,他們把自己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我們的國家,共和國的大廈是用他們辛勤的勞動甚至生命建造起來的。今天,他們年紀大了,沒有勞動能力了,全社會就應該關心他們,有能力的人就應該照顧他們,讓他們幸福地度過晚年。我們要學會關心身邊的老人。尊敬老人;我們能做的事很多:早晨起床、放學歸來,都主動向長輩問好;尊敬長輩,聽他們的話;有好吃的,先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幫爺爺、奶奶做事。乘坐公共汽車時,主動給老年人讓座位等等。

尊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敬愛的**主席是尊老敬老的楷模。1959年,毛主席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湖南韶山。在短暫逗留的日子裡,他特地請家鄉的老人吃飯。在他向一位70多歲的老人敬酒時,那位老人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主席說:"敬老尊賢,應該應該。"這件事一時傳為佳話。 全心全意地照顧鰥寡孤獨的老人,用毛主席說:“一個人做一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這句話來衡量和要求自己多為老人做好事做善事 。

我國已開始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切實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讓他們度過幸福、美滿、安詳、健康的晚年,共享人類社會發展的成果,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人生和社會發展規律,就是尊重歷史。父母生養了子女,子女必須孝敬父母,這是兒女們應該盡到的責任。老年人在革命和建設事業中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們的智慧和經驗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築成了社會的生命線,老年人理應受到社會的尊重,需要人們去關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