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春節的好散文

來源:才華庫 1.61W

篇一:關於新年的散文

關於春節的好散文

又一個新年來臨,似乎少了些許期盼,多了幾分落寞,望著熙熙攘攘的人群,車水馬龍的街道,不禁想起小時候的過新年。有關年的記憶是零散的,卻也是深刻的。

記得小時候,從農曆11月開始,有的甚至更早就開始殺年豬,那時農村家家都養豬,殺豬這天請很多人幫忙,早晨就開始忙活,一群人有說有笑很是熱鬧。結束時主人都要做一頓豐盛的飯菜招呼客人,肉除了當天吃的以外,其餘的全熏製成臘肉,用於來年食用。那時候誰家有事,村裡人都會去幫忙,沒有多麼富足的物質生活,但都很快樂。

每逢春節前,我家如同所有家庭一樣,辦年貨是重中之重,除了要買很多吃喝用具外,母親從月中旬開始就自己手工做豆腐,豆芽,灌香腸,豆腐乾。那時一到晚上,家家都烤著炭火,我們是個大院子,鄰里之間都喜歡串門,許多人圍坐在一起,話家常,說笑玩笑,討論這家的羊殺了幾條,那家的豬肉有多肥,紅紅的炭火將每個人的臉映的紅彤彤的,臘肉被薰得滋滋冒油,那時候沒有手機,沒有wifi,甚至連電視也沒有幾臺,有的只是村裡人簡單的幸福,知足的快樂。

而對我們孩子而言,尤其是我,最期待得是過年的新衣服,每年除夕,母親總是會給我換一身新衣裳,無論貴賤,無論樣式,至少是新的,那時我們穿著幾十塊錢的衣服,內心卻是歡呼雀躍,滿心歡喜,然後我們會迫不及待的打著燈籠和小夥伴一起挨家挨戶串門,我們甚至一整夜不睡覺,就只是覺得年三十太寶貴了,豈能將時間浪費在睡覺上。

除夕的前一兩天是家家戶戶蒸饃的日子,花捲,包子,還有花饃饃,母親很在意這一次的饃,記得她說過年的饃蒸的好壞關乎第二年的運氣,饃發的好,來年就會興旺發達,現在看來這些雖然沒有道理,卻也寄予了一個女人對美好生活的期望。

小時候總覺得時間過得慢,從放寒假就開始期盼過年,一天天倒數,終於等到年三十了家家張燈結綵,接下來就等團圓飯了,我們一大家子(爸爸的弟兄們)圍坐在一起,其樂融融。豐盛的飯菜雖然平時偶爾也吃,但是在這樣的日子裡,似乎連味道也變得更可口了呢。現在想來小時候喜歡過年,期盼過年,其實不是為了吃好吃的,穿新衣裳,而是因為親人的團聚,是喜歡過年熱鬧的氣氛。

儘管那時物質匱乏,但內心的小幸福多到爆表,一件件年貨,一份份平安,一桌桌飯菜,一家家團圓。而今,各種花樣的食物,玲琅滿目款式新穎的衣服,生活質量在不斷提高,不變的是心中對於團圓的那份期盼。隨著一年年的成長,讓我更加懂得珍惜擁有的幸福,更加珍愛家人、朋友。

篇二:關於春節的散文

踏進臘月,每個人的心好似都開始恍恍的期盼春節的到來,但心裡又好似都明白期待的並不是過年,多是因為不用上班吧,出去旅遊或者純粹的放鬆。小時候那種期待的勁兒似乎早已消散殆盡,反而是聖誕節、情人節等倍受歡迎,到了過節那天約上關係好的朋友一起吃飯、唱歌,再看電影,大概這才算是個愉快的節日。

我鍾情於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春節,因為它存有我們小時候的美好回憶。印象中,臘月一到人們便開始掰扯著手指頭數日子了,家家戶戶都開始張羅年貨,每到這時候都有一次大掃除,把家裡裡裡外外全部掃一遍,完了再用抹布擦一遍,這樣可以掃走一年的舊氣,迎接嶄新的一年,早早的都能聞到濃厚的年味。雖說年前將近需要忙碌一個月時間,但人們心裡都是喜悅、期待的,因為在外生活,工作的親人們都會為那特殊的`一天從東南西北不遠萬里趕回來。

真正到了三十這天,人們就更忙碌了,大抵心也會更加歡喜,女的都在廚房裡準備著年夜飯。家鄉的習俗是每逢紅白喜事或者過節做臊子面來招待客人,過年更是少不了,所以母親會提前把肉哨子炒好,還需切好多蔥花,炸豆腐片,肉是為了增加哨子湯的香味,蔥花與炸豆腐都是做漂湯用的,還有搭湯用的底菜,熗好的香醋等這些都得備好備足了,而那細長、滑溜又勁道的麵條必須得幾天以前就壓好晾著。

母親們在廚房進進出出有說有笑的忙著,而父輩們都在張貼從前門到後門以及家裡大大小小門上的對聯,包括貼門神、土地神、財神等各路神仙的年畫,寓意是請神來家過年並保佑全家老少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小孩子充當的角色一般就是打下手,偶爾幫忙拿個年畫,還必須得小心翼翼的,生怕弄破了,神仙爺爺會生氣。什麼都不懂的我們還愛跟在大人屁股後邊,把一幅幅貼好的對聯讀出聲來,卻總是分不清哪個是上聯哪個是下聯,因為年齡,跑腿兒的小事都是我們乾的,一會向隔壁嬸嬸家借個凳子,一會又給對面爺爺家送個東西,覺得自己忙的不亦樂乎。貼完對聯後,家中男的無論年長年少都得去給祖先上墳,女的不允許去,這是歷來的習俗,那時候的我還總是抱怨為什麼不帶我去。要去祭祖必須得端上要敬的煙、酒、茶;燒的蠟燭、香、紙,我想是要給祖先也送去過年用的東西吧,當然這不過是人們對已逝親人的思念,也是精神上的一種寄託而已,但也是每年必不可少的一種儀式,現在想想這便是我們的根,有了它即使生在何處也不會忘記尋根。等到祭祖回來後,臊子面也差不多做好了,撈上一小筷頭到碗裡,再澆上一大勺子滾燙的臊子湯,冒著熱氣,香味撲鼻而來。孩子們之間還有一個樂趣,那就是比誰吃的多,有時候一人能吃十幾碗,最少的也要吃個七八碗,到現在我都在懷疑自己當初那驚人的飯量。這讓我也想起了莫言《過去的年》中一句話,沒有美食的誘惑,沒有神祕的氣氛,沒有純潔的童心,就沒有過年的樂趣。

吃完飯後,會備些瓜子、花生、糖果,長輩們都圍著桌子烤著火爐,一邊看著春節晚會,

一遍喝酒聊天,偶爾會聽到他們談起孩子以及他們的學業,年輕人都另外圍起一桌玩起了撲克牌,對於小孩子來說任何時間都會是遊戲時間,任何場所都可能會變作遊樂場,在他們的腦海裡過年就意味著有新衣服穿,有壓歲錢收,有零嘴吃就十分滿足了。這樣便可以甜膩膩的度過整個寒假。就這樣幾代人各自為營熱鬧的守著年夜,直到凌晨十二點大家都一起到大門口放炮竹,那時候不比現在,放的是煙花,每家幾乎就是三兩捆鞭炮,幾個大炮竹已經算是好的了,幾乎同時噼噼啪啪的鞭炮聲讓深夜的村莊又熱鬧起來,再來幾個沖天炮沉重的轟隆隆接連響起,這便是春雷的聲音。孩子們會在放完的鞭炮灰中去找還未放燃的炮竹,有的斷捻子的俗稱“瞎跑”。從中間折斷露出裡面的藥硝灰,幾個圍城一圈或者各種圖形,用香菸去點燃,膽小的孩子捂住耳朵遠遠地躲起來,藥硝灰遇香火點燃瞬間燃燒,有的還炸響到處亂蹦,自然添了不少童趣,放完鞭炮之後母親還會帶著孩子們跪拜神靈祈福保佑,到這裡一個年便是過去了,但是那時正月裡走親戚也是照樣熱鬧。

現在隨著電子產業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慢慢提高,每天過日子就如過年一樣再也見不到像《臘月歌》中唱到的那種景象,所以過年就跟過日子一般了。雖然一切都在改變但是在中國人傳統骨子裡永恆不變的是這樣的日子中的牽掛和匆忙奔家的念頭,這樣的節日終究是溫暖幸福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