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三日散文

來源:才華庫 8.89K

端午三日的假期,轉瞬即逝。一切如常,生活又恢復了往日的秩序。三天假期不算長,可對於一個退休在家的老人而言,已經無所謂假不假了。然而,慣常的思維還是沒有轉換過來,假期的概念一如往年地在意念深處激盪。沒有出門旅遊的情趣,也就自然將時光賦予了書齋書案。

端午三日散文

6月22日

家人去了西安,斗室便沉入少有的寧靜。昨晚,我對妻說,岳母家不去了,用這個時間畫幾張畫。相關的朋友催得很久了,而我卻一再延宕,朋友來電話說,馬上要出刊,不能再等。而一位來自燕趙的朋友也是多有囑託。好在終於有了一個屬於我的時間和空間。於是,燃一支菸,鋪開宣紙,調好丹青,整個的人都被翰墨薰染了。

詠牡丹

魏紫姚黃各領香,風騷絕豔動咸陽。真美何勞高下論?春來眾卉共霓裳。

錄唐李白《將進酒》

6月23日

前些日子,女詩人荊婕妤約了晏娟來訪,說到想為自己的詩集《劃開生命的河流》開一個座談會。我的心便久久地不能平靜,對於這座城市每一個作家的成就,我都視為與自己的成果一樣高興。我要她與副主席兼祕書長董信義先生溝通,就議程拿一個方案。我十分欣慰,主辦單位選了這個日子,它讓我們總是記著一個偉大的名字——屈原。昨晚,商洛詩歌學會會長遠州來了。吃飯間,婕妤提出,能不能為她寫一幅字。晨五點三十分起床,家人還在夢鄉,只有我在書房徘徊,為寫些什麼而躑躅。思之再三,就有了下面的話。

上午八點三十分,從家裡出發,步行前往會場。與會的專家學者圍繞婕妤的作品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有些問題談得很深刻,對我很有啟迪。會議結束時,主持會議的董信義先生要我說話。我談了三點:一是這個日子與這個會議。我以為今天的會議就是對屈原精神的傳承,而這種傳承,在婕妤的作品中從不同的側面得到了體現。二是這本書和這個人。我以為婕妤的選擇是自覺的,表現了一個詩人的時代責任感;婕妤的創作是一種痛並快樂著的審美享受;婕妤的創作貫穿著一種鍥而不捨的執著。三是我的`希望,我的寄語。我希望她在取得成果的時候,寧靜一顆心;磨好一支筆;走好一條路。在今後的創作中能夠取得更大的成績。

6月24日

晨五點起,為兩位燕趙的朋友作畫。我們都屬於進入夕陽晚霞的老人,他們夫婦在過去的日子裡,曾經給我諸多的關注和關愛。據我的記憶,他的丈夫洛釗先生主編的《河北經濟傳媒》刊登我的散文不下七篇,而且每次都在顯著位置。我更不能忘記2009年冬,洛釗先生專門撰寫了《良師益友楊煥亭》的文章。我很慚愧,做益友可以,做良師何德何能?不久,阿臻先生又特地作了《仕女圖》,千里迢迢地寄來。每每想來,感慨萬千。這幅畫卻是拖了許久,真有些對不起朋友。

詠牡丹

詩/秦人

魏紫姚黃伴露香,花開時節動咸陽。天香國色身高潔,豔壓群芳不改妝。

午後小憩,即前往辦公室償還文債。魏軍先生的《旅歐日記》送來已經有些日子了,可我卻一直沒有時間為他寫些文字。在以往的日子裡,他一直是我十分尊敬的老兄。多次約我外出,卻總是陰差陽錯地不能履約,每每想起,就十分不安。下午5點,終於完稿,考上U盤,拿回去修改。忽然想起唐人王建的一首詩:“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我這三日的羹湯是否可口,我不知道。還是請朋先嚐而後評吧!

正是:

雲嶺秦風千載下,

人間五月過端陽。

角黍包金縛粽葉,

艾蒲祛毒插門窗。

最憶慈顏當日愛,

每牽赤子百年腸。

火榴花發向天嘯,

獨醒靈均萬古傷。

我且以毛俊子先生的詩做了這日記的結語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