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嘆息-散文欣賞

來源:才華庫 2.5W

蒼龍山真的老了,這由不得我不相信。遠遠望去,蒼龍山到處裸露著傷痕,佈滿光禿禿地荒坡,雄風盡褪,聽不到綠色的脈動。

故鄉的嘆息-散文欣賞

二十年前,蒼龍山彷彿綠色的屏風,擺動著蒼青的軀體,緊緊地庇護著故鄉,龍頭昂首闊步,龍尾餘韻飄逸。老村就在就趟在它的懷抱中,村民呼吸著它的氣息。年幼的我們鑽進密林,總是找不到回家的路,燈籠火把照亮父老鄉親的呼喚。

悠悠的回憶,讓我永遠沉醉。

在我眼裡,蒼龍山永遠是青春的,充滿蓬勃生機和神祕,永遠是條蒼勁的,古木林立,蒼翠蔽日,數十里外仍見它扭腰輕舞。擁抱千年古樹,常常成為我們嚮往的另類詮釋。

夜風習習,濤聲悠悠,兒時的我們夜夜枕著童話而眠。

農業學什麼的那些年,蒼龍山上突然瘋狂起來,古木紛紛撲地,綠草片片根除。整整十里長的古老蒼龍徒餘斑斑傷痕,永不癒合。時值春天,我只知道春天是蒼龍山活力四射的季節,是蒼龍山接受萬物洗禮和騰飛的季節,卻怎麼也想不到蒼龍山會在春天裡衰老,而且一蹶不振。那參天古木呵,那青青綠草呵,那古老的屏風呵!

蒼龍就這樣突然衰老,無聲地呻吟著。向來悠靜的故鄉一夜之間喧囂起來,嗚咽起來。

我再也沒有迷過路,燈籠火把成為夢中遙遠的呼喚。

蒼龍山終於跌落在故鄉脊樑,遍體鱗傷,刺痛著日月,刺痛著我的雙目。從此,雨季頻頻光顧,電閃雷鳴中,蒼龍山痛苦地扭動著被鞭策的軀體,寸寸血肉被洪水蠶食和鯨吞。蒼龍山無力地葡匐著,連哀嘆聲也被呼嘯的風雨捲走,捲走。

老村的人忽然意識到什麼,可是蒼龍山經已老去,裸露著瘦嶙嶙的脊骨。年年春雨貴如油,而油也徒然地流過,只有舊夢不滅。

而夢,那麼悠遠,那麼飄渺。

樹芽不願意長大。村口,一棵僥倖的千年古樟孤零零地立在風中訴說。

樹芽都是餓死的。蒼龍山無力地搖頭。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故鄉憂鬱地嘆息。

破碎的記憶

那是怎樣的觸目驚心!

橋身坍塌,橋頭橋尾滑坡,彷彿兩隻殘臂地無可奈何地互相伸向遙遠的對方,亂石縱橫交錯,河水哀哀地踩過。

望著空蕩蕩地的凹陷,我努力地把它續成一個圓圓的夢。

斷橋原是是座古老的石拱橋,一律由兩米來長四四方方的青麻石板精工鋪砌而成,那石板平整光滑,足見當初祖先的智慧和艱辛,橋拱半園形,倒映水中,橋身與倒影渾然而成三五夜的明月或中天麗日。

然而,美麗的石拱橋終於淪落為名副其實的斷橋,殘橋。

河東河西僅一水相隔,人們只能涉河而過,只能空對那遠古的.夢,再也無法悠悠地棲身在橋墩上了。

橋側原有棵千年古樟樹,獨木成林,古橋古樟相映成趣。可惜,一把火將古樟幾乎化為烏有,只剩下一截焦炭似的空心斷樁,空洞洞地虛張著嘴。

它想訴說些什麼呢?

我不知道古樹有沒有靈氣,但清楚遺恨就像刀子般插在村民胸中。

昔日的石拱橋真的很古老,周身纏繞著爬山虎,更顯得古撲。爬山虎青翠俗滴,無數手臂懸在空中,似乎在撈取著水中月,又似乎以水為鏡,要梳理打扮古橋。古樟守護著古橋,參天聳立,濃廕庇日,硬是從炎炎烈日中搶得一席陰涼,橋石自然成了天然的涼凳。這裡是夏日裡村人勞動之餘最理想的避暑勝地,棲身橋板上,享受著蔭涼,男女老幼都曾留下無限的清甜的回憶。

古橋是被洪水沖塌的,洪水是從十里蒼龍山開始撒野的,蒼龍山是村人親手摧殘的,橋旁的古樟是被村人親手燒燬的。

河水哀哀地扎過,憂憂地流進夢裡,穿夢而去。

村口,風中雨中,古橋和古樟就這樣破碎著,遺恨綿綿。

後來,有專家尋到這裡來,說這橋是一座頗有考古價值的單孔石拱橋,這古樟是具有千年文明的象徵物,可惜呀可惜,塌的塌了,倒的倒了,燒的燒了

徒留千古遺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