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北京胡同的散文

來源:才華庫 2.36W

北京的衚衕起源於元代。北京城區有名的街巷有6074條,習慣上,人們把街巷之類統歸於衚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描寫北京胡同的散文,歡迎閱讀。

描寫北京胡同的散文

“夕陽西下,一抹淡淡的陽光柔和地灑在京城那些幽深的小衚衕裡。精緻的四合院,黝黑的宅門,鋥亮的門鈸,老槐樹下扯閒篇兒的老人,追逐頑戲的孩子,還有那由遠而近、略帶沙啞的‘磨剪子來鏹菜刀’的吆喝聲……”

這是北京電視臺《這裡是北京》欄目裡描述的老北京四合院的情景。

“暖日暄晴,春雲浮蕩,站在小小的四合院中,背抄著手,仰頭眺望鴿子起盤,飛到東,看到東,飛到南,看到南……鴿群繞著四合院上空飛,一派葫蘆聲在晴空中響著,主人悠閒地四面看著……”

“如果用極少的詞語來概括四合院的四時,我苦心孤詣地想了這樣四句:冬情素淡而和暖,春夢渾沌而明麗,夏景爽潔而幽遠,秋心絢爛而雅韻。”

這是鄧雲鄉先生在《老北京的四合院》裡描繪的四合院的情狀和生活。

“四合院是一個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獨門獨院’。”

這是汪曾祺《衚衕文化》裡的北京四合院。

還有老舍的小說《駱駝祥子》和話劇《茶館》、曹禺先的話劇《北京人》裡的那些衚衕、巷子、四合院,還有那些字裡行間滲透出來的老北京的風土人情,對我產生了巨大的誘惑。

北京的四合院究竟什麼樣子?很想去實地逛逛那些衚衕、院落,去體會和品味一下那些從書上讀來的從媒體上聽到和看到的北京四合院那種人與天地自然交融和合的文化內涵。

難得來北京一趟,遊遊老北京的四合院自然列入行程之中。

在恭王府外的柳蔭巷,與一個蹬人力三輪車的小夥兒講好價,繳了錢,坐上他的車子,就開始了這次盼望已久的旅行。

紅色絨布頂子罩著黑亮的三輪車,伴隨著“叮噹!”“叮噹!”的清脆鈴鐺,行進在什剎海旁邊古老的巷子裡。穿著褚黃背心的蹬車師傅,紅衣黑褲白鞋子,十分精神,一邊蹬車一邊用帶有山西口音的普通話講解。

或大或小的四合院一座接一座,灰磚砌成的圍牆把這些落院連線成巷子,石頭鋪成的街面透著悠遠的歷史印記。遊人和車輛在小巷穿行,不時與另一輛拉著遊客的三輪車和操著不同口音的遊客擦肩而過,清脆的鈴鐺在小巷裡悠長地迴響。小巷裡的院子大多關門閉戶,那一道道磚砌的門樓、雕花的牆飾、從院子裡伸出來的古樹、房頂上隨風搖曳的衰草,像家鄉坐在老槐樹下抽著葉子菸缺牙齒的老漢,滿面春風地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絮絮叨叨地述說著蒼海桑田的故事。

這裡的一街一巷、一磚一瓦、一木一石背後都有無盡的話題和深厚的意味。坐在三輪車上慢慢在小巷裡行進,聽著三輪車師傅指著一座座門樓講述那些古老故事裡蘊藏的古老文化。

三輪車師傅說:北京是皇城,很多東西都有嚴格的等級規定。北京四合院建築,從構造到裝飾,更是處處表現和反映出森嚴的封建等級制度。院門,是四合院的主要入口,北京人習慣叫它“街門”。即使這些街門關閉著,熟悉北京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住在裡面的主人的身份。

門墩是街門中比較有特色的一個組成部件,它在建築上起著穩固院門的功能,門墩上雕刻著圖案,又有裝飾作用,門墩的形狀可以分辨居住者身份,北京話說“文官武官看門墩”。門墩通常有箱形和抱鼓形兩種,門墩是方形的,像讀書人裝文房四寶的箱子,表明這個四合院裡住的是文官。門墩是園形的像古代打仗時擂的戰鼓,表明此院中住的是武官,取至過去將軍打仗時擂鼓助陣、鳴金收兵之意。

門上有門簪,“官大官小看門簪”。四個戶簪代表大官,一到四品,兩個門簪代表小官,五到七品。過去北京最小的官是七品,到了京外才有八品、九品官。官職的大小還可以從門的深度來看。如果門往後退三尺就是三品官,門往後退六尺就是二品官,門往後退十二尺就是一品宰相。過去有“豪門深似海,宰相肚裡能撐船”之說,說的是宰相府門的深度剛好能放下一隻小船。門不能往裡退九尺,九是陽數之極,是陽數裡最大的,象徵帝王最高的地位,九這個數字只能皇帝用。過去婚姻講究門當戶對,門簪一樣多的兩個家庭聯姻、文官的後代與文官的後代或者武將的後代與武將的後代聯姻,就算門當戶對,是最美滿的姻緣;兩個門簪家庭的子女與四個門簪家庭的子女結姻是高攀,四個門簪家庭的子女與兩個門簪的家庭子女結姻是下嫁,兩個門簪或四個門簪家庭的子女與十二個門簪家庭的子女結姻叫攀龍附鳳。

再下來是門鈸。門鈸上的動物是傳說中的龍的六太子,嘴裡銜著一個環,是守護神。官宦之家的門鈸是銅的,老百姓和商人家的門鈸是鐵的。在敲門的時候,門鈸會發出金屬聲,傳到院裡,裡面的人聽到就會出來開門。門鈸的外形有圓形、方形、八角形等形狀,根據宅第之分,造型、尺寸大小各不相同,王府、公侯、一品、二品府第大門可用獸面和擺錫環,三品至五品官員大門只許用擺錫環,六品至九品官員大門只許用鐵環。

門釘也是等級的標誌。門是由一塊一塊木板拼起來的,這些木板的背後橫著穿一塊木板,再在門板上釘上門釘,起加固的作用。後來逐漸演變成一種等級標誌。皇宮城門上的門釘,每扇門九排,一排九個,九九八十一個;王府大門上釘七路,七九六十三個,公侯四十九個,官員二十五個,普通老百姓家,一個門釘都沒有,所以又管平民百姓叫“白丁兒”。

門的顏色,只有官宦之家的門能漆成紅色或硃紅色,老百姓和商人只能漆黑色,杜甫有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朱門指的就是官宦之家的門。

門檻也是很有講究的。門檻越高官位越大。門檻只能跨只能邁不能踩不能坐,因為門檻代表主人的肩,踩門檻坐門檻是對主人的不尊敬。跨門檻的時候,男的跨左腿,女的跨右腿。門檻也是一道風水線,有了這道門檻裡面的家財露不出來,外面的小鬼蹦不進去。故宮的門檻原來是1尺5,現在是1尺,末代皇帝溥儀為了騎自行車方便,把故宮的門檻鋸掉了,有人說這一鋸就把大清的江山鋸掉了。

看著那一道道舊式街門,流連於灰牆灰瓦的街巷,聽著師傅津津樂道滔滔不絕的講解,就像翻閱一本陳年的老書,沉浸在久遠的故事裡。

終於看見一座開著院門的四合院。聽見三輪車的鈴鐺聲從院門裡走出一位妙齡女孩,雙手交叉著放在胸前,面含微笑地等在門口。

三輪車在四合院門口停下,師傅指著站在門口的美女說:“這位是四合院的專職講解員。”我便下了車,在美女引導下進入四合院內遊覽。

三級臺階、兩個門簪,可見這個院子曾是位小官的宅第。院門開在東南角,微窄而古舊的木門上沒有門釘,卻透露出威嚴、厚重的意味。北京的四合院是按金木水火土來建造的,而且很講究風水。四合院大多是座北朝南,院門是北京四合院與外界溝通的通道,除了是皇親國戚家的院門開在中央的外,一般都開在院落的東南角。東南方是八卦中的吉位,是風水最好的地方,紫氣東來,順風順水,大吉大利,家人出入平安。進了院門迎面是一道影壁。影壁做工很精細,由特製的磚砌成,磨磚對縫,邊框鑲嵌著一些動物形狀的雕塑,有鎮宅避邪的作用。影壁正中是一個大大的“福”字。影壁的作用保護隱私,進入大門時,只能看到影壁,裡面在幹什麼,就看不見了。我覺得影壁也有裝飾的作用,精緻的建築工藝加上影壁上雕刻的圖案和文字,給院落平添了許多文化因素。影壁前擺放著一口青花陶瓷的魚缸,魚缸裡種著荷花,水裡有紅身黃尾的金魚在荷葉間遊動。院子中有木頭搭的葡萄架,院子的北角生長著兩株高大的石榴樹。“天棚魚缸石榴樹”是典型的四合院的生活,很多文章中都有描寫,今天終於眼見為實了。這些東西,表現了居住在四合院的人們生活情趣,又有美好的寓意。影壁上大寫的“福”有開門見福的意思。“福”字前擺放的種著荷花的大缸,象徵“闔家團圓”的意思。石榴和葡萄都是皮薄子多水果,象徵多子多孫,人丁興旺。魚缸裡有水,水是招財的,金魚代表金玉滿堂。魚缸積水防火,有消防功能,又被稱為太平缸。四合院門樓前多種槐樹,院子裡大多種石榴、海棠、核桃、棗樹等,夏季花香四溢,樹葉茂盛;秋季碩果累累,既能欣賞又能摘下來食用。之所以選擇這些樹木來栽種,也是人們渴望多子多孫、人財兩旺的意願的反映。

小院東西南北四面都有房。北面是三間正房,是父母長輩住的。北房坐北朝南,通風采光最好,有五級臺階,其他三面房只有三級臺階。北房臺階高表示長輩高於晚輩,尊卑有序;同時也有隱晦的意思,北屋的人可以看見院子裡的人在幹什麼,而院子裡的人卻看不見北屋裡人的活動。風水中北是屬水的,水招財,父母長輩住在北方能鎮守家中財氣。東西廂房是給兒女住的。左手邊的是西廂,給女孩住,風水裡西屬金,女孩為“千金”,金枝玉葉。右手邊是東廂,是給男孩住的,太陽從東方升起,代表陽,代表希望,男孩住東邊,所以稱男孩為“少東家”、“東宮太子”。東邊屬木,木加東是“棟”字,希望男孩長大後能幹一番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事,成為家庭和國家的棟樑。南邊的房屋稱為南下房,冬天會刮偏北風特別冷,夏天又很悶熱,冬不暖夏不涼,用來作客廳或書房。南邊又屬火,表示賓客往來,家業紅紅火火,大戶人家因為南方又和大門相連,作為門房,是看家護院的人住的。在正房和廂房之間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

我在各個房間到處看了看,從屋子裡的擺放和陳設來判斷,不像是有人居住的樣子。問了講解員果然如此,主人早不住這兒了。目前這個四合院只是一個景點,供遊客參觀而已。

遊覽完東、南、西、北四面的房子後,站在院落中間,對這個四合院認真琢磨了一番。四合院的典型特徵是外觀規矩,中線對稱。導遊說北京城就是由若干個這樣的四合院形成的,這樣的院子往大了擴充套件就是皇宮、王府,往小了縮就是平民百姓的住宅,輝煌的紫禁城與郊外的普通農民家都是四合院。其次,四合院的院落寬綽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獨立,又有遊廊連線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封閉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強的`私密性,關起門來自成天地。院內,四面房門都開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親,其樂融融。寬敞的院落中可以植樹栽花、飼鳥養魚、疊石迭景,居住者盡享大自然的美好。此外,四合院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四合院的裝修、雕飾、彩繪處處體現著民俗民風和傳統文化,表現出人們對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壽字組成的圖案,寓意“福壽雙全”,以花瓶內安插月季花的圖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於門簪、門頭上的吉辭祥語,附在抱柱上的楹聯,以及懸掛在室內的書畫佳作,更是集賢哲之古訓,採古今之名句,或頌山川之美,或銘處世之學,或詠鴻鵠之志,風雅備至,充滿濃郁的文化氣息,有如一座中國傳統文化的殿堂。

看到這兒,我便又記起鄧雲鄉先生《老北京的四合院》裡的句子來:“四合院之好,在於它有房子、有院子、有大門、有房門。關上大門,自成一統;走出房門,頂天立地;四顧環繞,中間舒展;廊欄曲折,有露有藏。”

遊覽了北京的四合院,還得去老北京的衚衕逛逛。去哪兒呢?在遊行社打聽了一下,導遊指點我最好去南鑼鼓巷。因為南鑼鼓巷建於元大都時期,是北京古建築的代表,,完整了儲存了過去的風格,作為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一,列入了北京市舊城保護區之中。

於是乘換地鐵在南鑼鼓巷站下車,步行遊覽了這條名氣很大的古巷。南鑼鼓巷北起鼓樓東大街,南至地安門東大街,僅短短786米。這條老胡同裡的臨街的房子“改造”成了大同小異的商鋪、各式各樣的酒吧、食品店、咖啡屋,賣著琳琅滿目的商品,流淌著亂七八糟的音樂,空氣裡瀰漫著各種誘惑食慾的食品氣味。除了巷子狹窄擁擠、深灰色磚塊的牆壁、房頂上黑色的瓦片外,似乎沒有多少老街的感覺了。當然也有個別房子的牆上貼著“私人住宅,請勿參觀”的提醒,表明在這些斑駁大門的屋子裡仍有人居住。在街頭的宣傳欄裡有介紹:“南鑼鼓巷是我國唯一完整儲存著元代衚衕院落肌理、規模最大、品級最高、資源最豐富的棋盤式傳統民居區”,看完後,不知其然。

短短一個上午的時間,遊了老北京的四合院、衚衕,與我在書本上讀到的那些四合院、衚衕有太大的差距,走在老北京的衚衕、四合院裡,就像走進了一間文物倉庫,那裡的每件東西都很珍貴,它們從漫長的歲月裡走來,為我們儲存了都城的記憶與遺存。但令人惋惜的是,他們大多沒有了生氣和靈性,或者說生氣和靈性正在喪失。那一座座院落大多人去屋空,巷子裡除了操著不同口音的遊客外,很少聽到真正的京腔京韻了,一條條古街古巷要麼落寞沉悶,要麼像南鑼鼓巷那樣充斥著商業的氣息。其實這些房子已經不再簡單地承載供人居住的功能,它所託負的是作為六朝古都的北京城,有著3000年建城史的厚重文化沉積,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保護它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