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命運許下承諾的散文

來源:才華庫 2.23W

我們為什麼而活著?這也許是一個再陳舊不過的話題了。但是,不論這個話題的答案怎麼更新,有一點我們是必須恪守的:要向命運許下承諾,要為遠大的抱負和理想而活著!

向命運許下承諾的散文

在汕頭大學20XX屆畢業生面前,84歲高齡的李嘉誠回憶說,自己6歲時陪家人聊天,叔叔說起城中老闆估計有20萬枚龍銀(以古董價計算約值3億元人民幣),祖母說不知我們哪一代的子孫才可能像別人那樣。李嘉誠說:“78年過去,我曾在掃墓時倚在祖母的墓邊低聲向她說‘我們已經做到了’。”2013年3月,美國《福布斯》雜誌公佈最新全球億萬富豪榜,李嘉誠以255億美元位列第九名。

這位形容自己曾經“窮得只剩下希望”的企業家,沒有向學生講述他如何掙扎求存、抗擊命運的故事,而是坦言自己在青年時代多次拒絕放棄理想以換取“無發展空間”的眼前安逸。李嘉誠勉勵那些對現實感到無奈的年輕人,任何“成功祕方”最關鍵的元素都是“對成功的慾望遠遠大於對失敗的'恐懼”。他說:“希望你們向命運許下承諾,憑仗智慧和勇氣,實現你的夢想,為我們心愛的祖國和我們彼此共存的世界作貢獻。”

一代文學巨匠沈從文僅有高小畢業文憑。他12歲時被送到軍中學習軍事,15歲時就轉戰湘西的叢林。

1922年夏天,20歲的沈從文決定離開湘西的叢林到更大的世界裡尋找理想。他搭上了去北京的列車,投奔大姐和姐夫。姐夫問他:“你怎麼到這裡來了?”沈從文說:“我來尋找理想。”姐夫十分驚詫:“尋找理想?什麼理想?”沈從文說:“想讀書,想寫文章。”姐夫聽完十分欽佩,很讚賞地說:“很好,很好!既為理想而來,千萬不要讓理想失去!因為你除了它,什麼都沒有。”

不久,沈從文的大姐和姐夫回湘西了,年輕的沈從文一個人開始了在北京為尋找理想而闖蕩的人生歷程。他首先報考了燕京大學二年制國文班。但他僅有高小畢業的文化水平,考試時一問三不知,學校把報名費退給了他。他在銀閘衚衕租了一間由儲煤間改造而成的又小又潮的小房子,僅能放下一張小床和一張小木桌,沈從文稱為“窄而黴小齋”。他白天去京師圖書館讀書,傍晚去街頭賣報,晚上在自己的斗室裡伏案寫作。儘管生活艱苦、條件惡劣,但那個神聖的信仰卻在鼓舞著他、激勵著他。他沒有被困難嚇倒,讀了很多書,寫了很多文章,但文章投出去卻如石沉大海。

這樣的狀況持續了兩年。他開始懷疑自己,自己真的不是搞文學的材料嗎?他給當時的知名作家郁達夫等人寫信,說出自己對文學的信仰和苦苦追求的艱辛。當時,已經名滿文壇的郁達夫去那間小房子裡看望了幾乎瀕臨絕境的沈從文。郁達夫回去立即寫成了那篇著名的《給一位文學青年的公開狀》。自此,中國文壇上一段傳世佳話產生了,一位世界級的文學大家開始走上文壇了。

1985年,有幾名自稱“迷途羔羊”的學生聯名給巴金先生寫信,希望他告訴他們實現理想的“神祕鑰匙”並以“神奇的力量”帶領他們朝著理想飛奔。巴金先生抱病給幾位學生寫了回信。他語重心長地告訴年輕的學生:“我多麼羨慕你們。青春是無限的美麗,青年是祖國和人民的希望,未來屬於你們。千萬要珍惜你們寶貴的時間。只要你們把個人的命運同集體的命運連在一起,把人民和國家的位置放在個人之上,你們就永遠不會‘迷途’。理想不會拋棄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地追求,你們會沐浴在理想的光輝之中。不要害怕,不要看輕自己,你們絕不是孤立的!昂起頭來,風再大,浪再高,只要你們站得穩、頂得住,就不會被黃金潮衝倒。”幾位年輕人從巴金先生那裡得到了理想的答案,這個答案也從此影響了無數的人。

所有成功者的人生經驗裡,最重要的成分就是一往無前的抱負和理想。明白了這個祕密,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對自己的人生許下鄭重的承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