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心竹筍,小孤山散文

來源:才華庫 1.41W

從九江市乘船順流而下九十八公里,至江西省彭澤縣與安徽省無為縣交壤的長江江心,周邊一馬平川,唯有一筍狀山峰映入眼簾。只見它江心拔起,直插雲天,這就是著名的“江心竹筍”---小孤山。

江心竹筍,小孤山散文

小孤山自古就是“控吳(國)頭楚(國)尾,屏障於川、漢、湘、贛諸水”。上游磯峭水湧,濁浪排空;下游煙波浩渺,水平如鏡。由於她山水相依,得天獨厚,因此古往今來吸引了不知多少遊人墨客!蘇東坡、王安石、王守仁等都為它寫下了動人的詩篇;曾經當過彭澤縣令的陶淵明,更常常在這裡流連忘返;南宋的愛國詩人陸游對它尤其讚不絕口:“凡江中獨山,如金、焦之類,皆名天下,然峭拔秀麗不可與小孤山比,自數十里望之,碧峰饞(chan)然孤起”,而且,“越近越秀,冬夏晴雨,姿態萬變……。

小孤山又名小姑山,與江南岸的澎浪磯(又名彭郎磯)相對,至今還流傳著“小姑娘彭郎”的故事。“山蒼蒼,水茫茫,大姑小姑江中央……舟中賈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這首詩就是蘇東坡當年根據民間故事寫成的。相傳很久以前,福建莆田縣一位名叫林小姑的姑娘從小隨父母移居到江西彭澤縣一個鄉村,村莊上有一個名叫彭郎的後生與她十分相愛。不久,這裡遭受兵禍。林小姑父母於兵荒馬亂中相繼喪命。林小姑成了孤女,到處飄流,後來被一個叫道德真君的道人收養為徒,帶到四川峨眉山上清觀學道。一日,林小姑入山採藥,不慎跌入懸巖,幸好被一樵夫相救。這樵夫不是別人,正是彭郎。戀人相見,難捨難分。自此,他倆避開真君常來常往。天長日久,終被真君察覺,並以“觸犯教規”為由,將林小姑禁錮禪房,迫使林小姑與彭郎再也不能見面。對於這一對年輕人的遭遇,觀中有個道童十分同情。有一天,道童趁真君去龍虎山與其好友張天師相會的機會,將禪房開啟,並偷出真君能帶人飛行的寶傘送給林小姑夫婦,叫他們一同撐寶傘逃至遠方。林小姑夫婦按照道童的吩咐。撐開寶傘,騰空而去。真君從龍虎山回觀,發現寶傘不在,林小姑也已離去,知道事情不妙,於是求助於張天師。張天師放出飛劍,飛劍在今天小孤山處追上了林小姑夫婦,並將寶傘劈為兩半,彭郎和林小姑各抓半邊傘墮入長江南北,化為今天的彭郎磯與和小姑山。後來因為彭郎磯下浪濤洶湧,又稱為“澎浪磯”;又因小姑山孤峰獨立,名為小孤山。

小孤山陡如刀削,只北麓有一個工砌成的石階通向山門。登上山門,但見“啟秀寺”三個大字橫貫門樓;另有石壁上嵌刻的撒金直匾一塊,匾曰“靈照江嶼”。此係明太祖朱元璋所題。據傳當年朱元璋攻打陳友諒,一次夜間水戰兵敗,在追兵緊逼而又迷失航向的.危急關頭,忽有兩盞紅燈引路,全軍才免於覆沒。後來朱元璋得知是小孤山上的燈火,感激不盡,認為這是神明顯靈,故題詞於此。從山門乘興繼續攀登,穿過一道人工石窟,便到了倚山建築的“啟秀寺”。進了寺門,即是正殿。正殿面對大江,共有五層,倚立懸巖,順山勢層疊而上,層層建造各異,畫廊、朱柱、飛簷、白璧,古色古香。各種泥塑的佛像,如小姑娘娘、觀音、羅漢等等,無不栩栩如生。殿門兩側書有一副對聯:“碧漢空中懸古寺,白雲堆裡響殘鍾。”看了這幅對聯,再仰望頭上藍天,俯視山下平地,用手摸一摸眼前悠悠白雲,遊人便會感到這幅對聯並沒有誇張,啟秀寺真好像碧空高懸。

游完啟秀寺,穿過一道鐵門,便到山巔梳妝檯。這是傳說中小姑娘梳頭打扮的地方。亭身不大,但建築雅緻、美觀,又有古木、翠竹相映,加上濃厚的神話色彩,對遊人頗具魔力。梳妝亭對面,一江之隔,便是彭郎磯。“盈盈一水間,脈脈不能語。”遊人到這裡,看到這一對被大江隔開的“夫妻”,心中無不發出對他們的深切同情!

步出梳妝亭,沿著迴廊右拐,懸巖盡處立著一塊石碑,這是記錄小孤山傳奇般故事的地方。一看碑文,如觀全山。環顧四周,峭壁傲石上又有許多歷代名人的石刻,或題字,或撰文,或賦詩,這使本來就十分美麗的小孤山,更具詩情畫意。

“風浪如許相沖激,天柱迄今無改移。”小孤山上的古蹟雖然多有損壞,但這個“江心竹筍”卻巍然不動,屹立蒼穹,與大江同在。凡是到此一遊的遊客,多想在山上住上一宿,與小姑“溫柔甜夢”!

注:原文刊登:全國公安文聯、湖北省公安廳、監管總隊、長航公安局蕪湖分局主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