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閱讀二晚掃地

來源:才華庫 2.41W

昨天又去老閨兒班級二晚值班,這應該是會考前最後一次了。

散文閱讀二晚掃地

回憶起以前的幾次值班,我總結了一下,其實我們家長的任務歸納起來就是兩項,一項是掃地,一項是帶好吃的。最主要的是掃地。

看到孩子們基本吃罷二十元的盒飯,我們兩個家長就兵分兩路,開始行動,這時孩子們漸漸各自就位學習。吉大附中教室的利用率是很高的,桌子一排排很緊湊,兩個凳子之間一點點的空隙裡,一般夾著孩子們除書包之外的裝書袋子,或是白天產生的垃圾。再加上孩子們坐在那裡,這掃地簡直成了一項技術活。要慢慢地、儘量不出聲音地移開多餘的凳子,將笤帚伸進去,把廢紙、瓶子、筆、小食品的袋子等掃出來,在慢慢地把凳子歸位。這期間,多數孩子不會動一下,至多是挪挪腳,只有個別的孩子會配合你扶一下凳子,或是伸手來接你的笤帚。對於滾動在地上的一些筆,問起時多半是搖頭,因為不是自己的,不會拿起來過後去找一下失主。掃完幾排,垃圾就是一座小山了,到前面取來大垃圾袋,把這些垃圾收起來,運到衛生間,回來接著掃。反覆幾次,心裡有點不自在,再加上29度的'高溫,穿著高跟鞋的我大汗淋漓,中途只好幾次去走廊裡透透氣。全部收拾完畢,把拖布都涮乾淨,坐下來,已經是八點了,我們的勞動持續了45分鐘。

還記得第一次來值班。孩子們吃完飯後,把凳子都反扣到桌子上,和家長一起拿起笤帚、拖把、撮子、垃圾袋,一會兒功夫,教室已經乾乾淨淨了。當時夾雜在十幾個孩子中間,我還覺得有點多餘,手腳倒不如孩子們利落。所以我跟女兒說,我想跟老師建議,不要讓家長掃地。但是女兒說各班都是這樣,讓我別多事。也就作罷了,之後的幾次,伸手幫忙的孩子越來越少,到這一次,就剩我們兩個家長孤軍奮戰了。

掃地很容易,家家都要掃,天天都要掃,但是這種掃地讓我很不舒服。三十幾個孩子坐在那裡,兩個家長撅著屁股掃來掃去,這是一種什麼現象和狀態呢?僅僅因為他們在學習嗎?學習就差這幾分鐘嗎?學習真有那麼重要嗎?況且,是每一個人都在用心學習嗎?

我無意來怪孩子們。是學校、老師、家長,或者說是全社會讓他們這樣的。學知識是很重要,但是學知識是為了武裝自身。如果因為學知識,反倒把一些最基本的東西都忽略了,再多的知識又有什麼用呢?國中的孩子了,個子比家長都高,打掃一下教室的衛生,不是分內的事嗎?家長上了一天班,要趕過來掃地,怎麼也想不通為什麼。國小的時候,孩子們就能提著水桶刷樓梯,刷窗臺,把教室打掃得乾乾淨淨,現在僅僅因為要會考,就得需要別人來承擔他們分內的事嗎?營造這樣的氛圍,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嗎?到了大學聯考,是不是飯都要家長來喂呢?

對於知識的重視,是社會文明的標誌。但是眼前的這種重視方法,已經有點不可理喻。初高中階段,就像捲入一場惡戰。孩子參戰,家長觀戰,有的是家長孩子共同參戰,下來之後統統疲憊不堪。為名,為利,為生存,說不清楚,但誰也無法逃避。倒不如像掃地一樣,把這個現象掃一掃,歸還孩子一個清潔的環境。可能要掃這個地,太難了,但是我願意參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