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月是故鄉明為題的精彩散文

來源:才華庫 7.22K

《月是故鄉明》這是一部小說的書名吧!爾後又改成電視劇過,我也看了的,具體情節已記不得了,偏偏記住了這一句話,月是故鄉明。今夜偶然想來,心中原本模糊的情感,彷彿一下子有了寄託。

以月是故鄉明為題的精彩散文

人之愛故鄉,是在離開故鄉之後。

我家在湖南農村一個較典型的小山村旁,這些年在外工作,很少回家住,平日免不了常要作些懷念的。

今晚仍是上旬天,只有半邊月,吃過晚飯,我便出去了,家人全知道我這個習慣,也就聽任我出門去。

來到曠野中,先是慢慢地走,看白天剛插過秧的水田,看淌著露珠兒的青菜,這時我是懷著一種渴望的心情的,就象嬰兒渴望撲進母親的懷抱一樣。

青山沉睡了,黛青色的,被月亮照著的地方,更能顯出一份寧靜來。山睡著的時候,月亮似乎有些迷惑,好象賢良的媳婦守著因疲勞而睡著了的男人。小溪的水很清澈,很涼爽,這水大多是從大山的巖縫裡流出來的。流到這,已不知她經歷了多少艱難險阻了。然而頑皮的她,卻一直保持著生命的活力,一路叮叮噹噹,歡歌而來,有如那十八妙齡的活潑少女。站在溪邊,我靜靜地聆聽著,久久地,久久地。一群光著身子的小伢仔們出現了,咚、咚、咚,這明靜的小溪,便濺起一片片水花。白天的時候,堂兄弟的小崽仔們,便如十年前的我一樣,在這小溪裡尋歡撒潑,抓魚摸蝦。現在聽來,多年間消失的笑聲,仿若就融在這嘩嘩的溪水中了,如銀鈴般,在我頭腦中響開去。

明月靜靜地立在小山的上頭,光不很強,整個村子灰濛濛的。站在曠野,去對月相思,去靜聽青蛙的夜鳴,甚而連小蟲兒的“唧唧”聲也一同欣賞著,確乎可以生髮出一種超然物外的感慨來。這迷霧一樣的,輕盈,靜謐,奇妙的境地,真讓人以為是置身在仙境中了。

我們祖輩居住的那片百年老瓦舍,在這夜色下顯得格外的神祕,那棵三百多年了的油子樹,仍然枝繁葉茂,高高的樹尖好象在抬頭望月,極力向上伸著。白天林子裡,曠野間是熱鬧的,打稻聲,說笑聲,吆喝聲,大人罵小孩聲,以及小孩子的.嬉鬧聲,還夾雜著雞兒,狗兒的雜叫聲,匯合起來,該算得上一曲美妙的鄉村交響曲吧!

然而,夜是靜的,月亮似乎更亮了。

站累了,便搬了條櫈來,坐到禾坪裡,靜靜地坐著,作一種難得的享受,很久以來,我已很少這樣守望這清涼寂靜的夜,回到家,總算可以如願。

夜深人靜,不知是誰家的狗,還在不時發出一兩聲吼叫,極象是履行職責,只是有點馬虎。這個時候,靜坐著便免不了要懷古,要幻想,這裡的一切都是那樣的神祕,奇特。白天的疲勞已不復存在,留給人們的,是大自然饋贈的一份充滿柔情的慰藉。

“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裡話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

北宋詞人辛棄疾的詞是如此精美,我就是欣賞一輩子夜景也找不著這樣的情景的。明月別枝,連鵲兒也驚醒了。清風拂面,蟬兒半夜輕鳴,此種意境怎能不引人陶醉?來年喜慶,稻花噴香,青蛙也為喜慶奏著輕悠的樂章。

故鄉的月夜是美的,這份美是大自然給予的,故鄉的父老鄉親們只知勞作,對於大自然的情誼,也許從未體會過,受過苦難的老人們,他們是不會象我們這一代人一樣滿懷幻想的。

月亮發黃的時候,我才慢慢走回屋來。

寫完這篇散文,正是在一個炎熱的收穫時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