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抒情散文

來源:才華庫 2.4W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鏚、羽旄,謂之樂。”這是《禮記·樂記》對音樂的一種解釋。在古代,音和樂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音,是呼應內心感動而發出的聲音;樂,則是把音按照一定的組織奏作起來,再加上舞蹈,便成了樂。而現在的音樂,則是一個完整的統一的概念,指用有組織的樂音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藝術

音抒情散文

作為一個五音不全的人,我是不喜歡唱歌的,因此,若有KTV一類的活動,基本上我都是不參加的。若必須參與時,我也基本上是坐在一旁聽歌的人。聽歌,算得上是我的一大愛好。音樂之於我,不僅僅是一種消遣,更多的是情緒。不知什麼時候起,自己的情緒便變得很容易被其他各種事物所影響。少數來源於特定的人,而多數部分則是受到天氣和音樂的影響了。音樂對於我的影響,多表現在穩定乃至降低情緒上,其主要原因是個人所涉及音樂偏傷感或是輕柔。

最開始的自己,音樂喜好的判定,來源於旋律和歌詞。印象中,開始集中的喜歡音樂這個事物是高中時候的事,以前也只是一個天性愛玩的孩子,醉心於玩樂,也不會注意音樂這種東西。高一時,不知道基於什麼樣的一個契機,自己開始了對音樂的熱衷。那時候自己喜歡的音樂很簡單,基本上就那麼幾個歌手和組合,現在能想起名字的.,也就許嵩和后街男孩了。印象比較深刻的歌曲有《As Long As You Love Me》、《I Want It That Way》、《清明雨上》、《單人旅途》、《斷橋殘雪》、《半城煙沙》等等。得知這些歌曲和歌手,得益於中學同學兼好友的周魯和楊鵬。一次聚會的KTV上,他們點了許嵩的一首《半城煙沙》,這也是我第一次接觸到這個歌手。當時聽到這個歌手名字時,自己還在想:這人多半是個老大爺了吧。當MV的畫面中浮現歌手時,才發現竟然是一個年輕歌手。

中學時喜歡音樂,無非就是喜歡旋律而已,並不會涉及到情感乃至情緒。那時候喜歡聽音樂,同時也愛抄寫歌詞。當時對許嵩的歌曲尤其熱衷,他的歌曲幾乎每一首的歌詞我都抄寫過。感覺許嵩的歌曲,像是為一個女子所寫,他們曾經相知相愛,但最終卻未能相守。他的歌抒發的多是對於這段情感的懷念,對於女子的不捨,同時也有分別後的埋怨。後來,倒是不抄寫歌詞了,但聽歌卻顯得更加投入,有時甚至會有情感上的共鳴。有印象的對於音樂會有情感上的反應是,從《泡沫》這首歌曲開始的。漸漸地,自己愛上了聽歌,卻又不是簡單地聽歌。會融入進去,感受詞曲創作人的情感,體會字裡行間的內容。

大學時,喜歡的歌曲趨於多樣化,包括流行、民謠、通俗、古風、輕音樂等等。這時候對於音樂的喜歡,就變得功能性了很多。例如,靜心、安眠。靜心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平復浮躁的心情,二是迎合悲涼的心境。樂天派的自己,隨著年齡的增長,負面情緒也越發的多了,但幸運的是,負面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負面情緒下的自己變得不愛說話,更多的是沉默。此刻的自己,內心卻是異常的複雜。儘管心中有千言萬語,但卻一句都不想說出口。這一點和自己對於愛情的態度一樣,明明喜歡,卻怯於表達。心情浮躁的時候,一些節奏輕緩的音樂,可以有效地平復自己的心情,使之趨於平靜。心境偏於悲涼的時候,自己喜歡聽一些基調同樣偏於悲傷的音樂,一方面是為了迎合當前心情,一方面也算是一種共鳴。安眠,是音樂對於自己的一大功能性作用。大學後,自己莫名其妙的經常性的失眠,或許也不能說是失眠,只是經常的因為一些事不願睡去罷了。但介於基本失眠時,第二天都是有事兒的,不得不強迫自己睡去。這個時候,音樂的作用便顯得尤為重要。基本設定音樂關閉時間,聽著音樂睡去,可以再半小時左右睡著。另一方面,大學時期所接觸的音樂,有大部分來自於韓劇影視原聲。作為一個韓劇迷,喜歡影視原聲在於兩點原因:一是影視原聲作為音樂,本身很好聽。二則是,影視原聲能夠很好的銜接劇情,觸碰到音樂時,會自然而然想起一些精彩的劇情。

音樂,漸漸地變成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總是與情緒相聯絡——快樂、悲傷。還記得清晨公園,音樂中回憶著某人;還記得午後街道,音樂中喧囂了歲月;還記得,深夜湖畔,音樂中溼潤了眼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