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遊戲散文

來源:才華庫 2.95W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不知不覺間,半載青春年華似沙漏般流失了,隨著年齡的增長,許多人和事早已物是人非,漸漸淡去,反倒兒時的情景則越來越清晰,就像運轉著記憶的放映機,那些泛黃綿軟的電影膠片,就是我童年往事的片段,慢慢地一幕幕在我眼前閃現。

逝去的遊戲散文

每個人都有一個童年,而且提起童年,每個人臉上都會綻放出童真的微笑,人們都會用多姿多彩來回憶自己童年的那份快樂。但我不知道該如何描述自己的童年,我想苦澀並快樂著應該是對我童年最好的詮釋吧,因為,我的童年與現在是一個截然不同的年代,那時的物質生活很貧乏,我們買不起玩具,所有玩具都是自己製作而成,小姑娘們玩跳房子(劃在地上的方格圖)、丟沙包、踢卯(毽子),趴在地上彈“瓷蛋”(彈珠)、“丟凹窩”(泥巴)、打彈弓,這些遊戲聽起來原始還有些野蠻,但也是簡單中透著快樂。

我記得最常玩的遊戲是“丟凹窩”,因為這個成品低廉,製作簡單,是用身邊的土,摻點水合成泥巴,然後,再抓起泥巴放在手心裡團成一個圓,在中間摳一個窩(小孔),形狀就像一個窩窩頭,用手高高舉起,嘴裡高喊“放炮了,”隨即使勁摔在地上,就聽“啪”一聲,“窩窩頭”四分五裂攤在地上,誰摔得聲音大誰就贏了。

再就是“摔包”,用稍硬一點的兩片紙,對摺疊成一個正方形,放在嘴邊吹吹氣(不知為什麼要吹氣,大概是給它鼓勵吧),然後,對準其他小朋友的“包”,從正面或者從側面使勁地掀下去,如果能把對方的掀翻,這包就是自己的了,有些會玩的力氣大點的,通常是能贏一大摞抱回家。

那時的女孩子從小就會自己動手縫沙包,用碎布和針線縫成大大小小,花花綠綠各種形狀的包,裡面用細沙塞滿,我們稱它為“卯”,洋一點的說法就是“毽子”,用它來跳方格,兩個或者更多一點的人,一起把它當做武器投給對方,常常是玩的滿頭大汗,不亦樂乎。當然,玩法花樣眾多,不一一贅述了。相信同齡者都會記憶猶新,並且也會和我一樣,回憶的美好溢於言表。

還有一種既方便,又有觀賞性的遊戲“鬥雞”,這種遊戲中的人各自翹起一條腿,採用金雞獨立式,一隻腳盤起來,用手抓住腳脖子,單足跳躍,互相碰撞,碰撞時翹起的.一足落地為輸,這種遊戲看似簡單,卻能鍛鍊人的平衡能力,男孩女孩都喜歡,常常是玩得興猶未盡,樂在其中。

男孩子最喜歡玩“彈弓”了,這可是一個不簡單的技術活,彈弓架就像醫院的聽診器,大多數人是用一個“Y”形狀的樹杈,用小刀子修理一下,兩邊的弓弦是用剪下的自行車廢舊內胎,彈兜使用皮子皮革做的,剪成橢圓形,一邊一個窟窿用來連線弓弦。彈兜裡面包上小石子作為子彈,瞄準好目標開始拉弦,就可以把“節流”(蟬)或者落在樹枝上的麻雀打下來,不管天寒地凍還是炎熱的夏天,孩子們玩得興致頗高,對冷熱似乎沒有感覺,拿著彈弓到處竄來竄去,最後必定會拿著自己的戰利品,和小夥伴們湊在一起炫耀呢!

其實,最盛行的要數“打溜”(抽陀螺)和跳繩,這兩種遊戲一直到現在還用它來健身。只不過那時的“溜”是用木頭刻制的一個圓錐形,上大下尖。將尖頭鑲嵌上一個鋼豆起潤滑作用,玩時尖頭著地,以繩繞“溜”身,然後旋轉放開鞭繩,或用手直接旋轉,接著就快用鞭繩抽之,如果地平尤其是在冰凍的河面上,它會旋轉很長時間。小時候的雨水特別多,水灣河流很多,到了冬天結了厚厚一層冰,河面上到處是溜冰打“溜球”的,熱鬧極了。

每年的六一兒童節,看到孩子們打扮得花枝招展,天真爛漫的笑容,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童年,滿滿的都是回憶,因為這個節日也曾經屬於我們,只是慶祝的方式各不相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兒童玩具越來越高檔,每家的孩子玩具各式各樣,琳琅滿目,但還是聽到孩子們在哭哭啼啼,不依不饒地追著家長要玩具,感到永不滿足。

玩是孩子的天性,魯迅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每個小孩都離不開玩,我的童年雖然窮,但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玩具,並且在這些現代孩子看來是垃圾的玩具中玩得津津有味,充滿無窮的樂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