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遊詩海隨筆散文

來源:才華庫 1.32W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馬來西亞華裔。在馬來西亞這個多元種族的國度裡,三語並重,即華語、國語、英語。打從入學年齡起,我唯一能操得一口流利的,便是華語。就因為聽得懂、說得明,因此我對華文情有獨鍾。

悠遊詩海隨筆散文

我雖然對華文情有獨鍾,然而卻發現學校裡上語文課是一種填鴨式教育,不外在趕教育部定下的課程綱要以讓學生們應考。國小時,著重於什麼學漢語拼音、寫生字新詞,理解課文等,枯燥乏味。中學時,則著重於什麼白話文、文言文、古詩詞、新詩及名句精華,生澀難懂。語文教學,就變成了學生們為了應考的必修科。

僥倖地,國小三年級時,趙老師當我的華文科任老師。是她,讓我對華文課的枯燥生澀有所改觀,是她,在華文課中穿插了中國傳統文化——詩歌教學。那時,適逢教科書中有編入駱賓王的《詠鵝》篇。趙老師在為我們簡介了駱賓王在駱家塘的創作背景以及鑑賞作品一番後,便一反常態要全班同學分組群。啥?我們面面相覷,你看我,我看你,拉長聲音震驚極了!十五分鐘後,趙老師依序點組呈現了。你可別小看咱們年紀小,天真活潑的童音再配上小腦袋瓜兒點呀點地、圓溜溜的眼睛轉呀轉地、伸長脖子發出高亢嘹亮的鵝叫聲,神態自若,傳神極了。

過後,我開始吵著母親為我買本唐詩細細咀嚼。漸漸地,我看是接觸到了詩仙李白與月亮的詩篇、詩聖杜甫的現實主義與關照窮人的大愛精神、詩佛王維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美、田園詩人陶淵明的與世無爭……。那些一首首經典的唐詩,有的氣勢雄渾瑰麗、有的感情細膩、有的諷喻時政、有的情景交融、有的生活隱逸……。

頓時,我才恍然大悟,上語文課所學的知識並非枯燥乏味,而是學習語文沒有的捷徑,“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學習語文必須增廣詞彙,發音純正及提升理解能力。這些鋪墊,是打好詩歌朗誦的基礎,才能做到很好的.聲音演出。

後來,升上中學,我憑著一股對詩歌的熱愛開始吟詩作樂,參加了詩歌朗誦群朗比賽。從中,我學會了發音時口齒清晰、字正腔圓、控制音調的高低、聲音的強弱、速度的快慢、注意肢體語言及與隊友和觀眾的眼神交流等。皇天不負有心人,我的努力有了回饋,我對終於脫穎而出,站上了區賽、州賽,甚至回賽的舞臺。

如今,我是一名高中生。我開始研究詩歌的形式。反覆穿梭於五言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古詩及新詞中。我遨遊於艾青的《盆景》、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舒婷的《致橡樹》、余光中的《鄉愁》、席慕蓉的……顧城的……海子的……等等。後來,我啟開了現代詩人的第一步——嘗試創作新詩。可見一堂以唐詩教學的華文課對我的影響深遠之極。

我愛詩歌,詩歌猶如一曲優美樂章,音符跳動,觸動心絃處,讓我陶醉其中,久久回不過神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