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奕迅何以為歌神的散文

來源:才華庫 2.75W

作為陳奕迅的粉絲,我經常會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會喜歡聽他的歌。他既沒有張學友那般驚為天人的唱功,也不似周杰倫那樣特點鮮明,辨識度高,更沒有王力巨集那樣光鮮的外表。那麼他究竟有怎樣的魔力吸引著如此多的粉絲呢。

陳奕迅何以為歌神的散文

首先我認為EASON最具有魅力同時也是最飽受質疑是他的唱功,作為繼許冠傑、張學友之後的香港樂壇新一代歌神,其唱功在業內人士的眼裡應當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作為普通聽眾的我們來說有時候會覺得EASON的歌調子都是平平淡淡的似乎不需要什麼唱功,甚至有人因此將EASON定義為偽歌神。其實有這種感覺是很正常的,因為大多數人將唱功好的概念等同於不跑調,高音能唱的上去。像是張傑、林志炫、楊宗緯這些歌手我們很容易就能感覺到他們的.唱功好,就是因為他們在高音區比較有張力。而EASON實質上是一位中低音歌手,他的高音並不出彩。在這個歌手們都喜歡飆高音的年代,中低音歌手的地位其實很尷尬,出名就那麼幾個,近幾年也只有林宥嘉算是其中一個。而陳奕迅能夠脫穎而出自然有他的道理。首先是他的音色實在是太好聽了,飽滿磁質的中低音、立體的發聲技巧,結合起來就是一臺人形自走3D環繞音響。在剛剛結束的中國新歌聲中,有一段陳奕迅的“無條件”清唱,一開始的低沉的嗓音像是在娓娓道來一個故事,隨著故事慢慢進入高潮,情緒逐漸高昂,EASON的音調也漸漸提高再到最後爆發可謂一氣喝成。讓人感嘆EASON唱歌可能根本不需要伴奏,因為他自己的聲音便已能讓人沉醉其中。說完音色再來說他的技術,現如今各種最強

音,好聲音類節目層出不窮,歌手光是唱歌好聽已不能滿足評委們刁鑽的味蕾了,想要引人注目務必要展現自己或獨特或高人一籌的技巧就是所謂的“炫技”,但是有時候處理不好的話反而會讓覺得做作。我們的EASON其實也是一位很愛“炫技”的歌手,不同之處在於他炫技的同時又能夠很好地照顧好一首歌的整體情感,所以有時候他在運用一通的真假音切換,弱聲、混聲技術之後,你只會覺得好聽,也沒有什麼個性之處,但在專業人士的眼裡那是絕對牛逼的存在。以前有一個音樂製作人理解採訪時說到:歌手在錄製歌曲的時候往往要經過後期修音,而陳奕迅是唯一一個不需要修音的歌手,雖然有誇張的成分在,但是EASON的技術由此可見一斑。低調的奢華我認為是對陳奕迅唱功最貼切的形容,作為學院派的代表人物其唱功自然是不用說,但他卻從不顯山露水,他的唱功完全是服務於歌曲而非凌駕於歌曲之上。正如他的歌詞所說的那樣“毫無代價唱最幸福的歌”,他不在乎別人的評價,只是在用心的唱好每一首歌而已。

作為香港歌手,陳奕迅又具有另一個天然的優勢,就是他的粵語歌。以前有一種說法陳奕迅只有幾首歌好聽,當時人們還創造出了“陳三首”這個外號來諷刺他。說陳奕迅只會唱三首歌:十年、K歌之王、感情轉移。確實,陳奕迅剛開始在大陸火起來這幾首國語歌功不可沒,我都記得當時上高中時候大街小巷都是:“把一個的溫暖轉移到另一個的胸膛”、“十年之前我不認識你,你不屬於我”。它們的傳唱度都很高,但以此作為黑陳奕迅的依據那就不敢苟同了。事實上陳奕迅早期的國語歌很多是為了在大陸推廣而在同一個曲子上改詞發行的,他的精華確是體此刻他的粵語歌上。經常聽Eason歌的人都會有一個共識:陳奕迅的粵語歌要比他的國語歌感情更為細膩一點,這其實是與粵語的特性有關,粵語有九音,這九音變化本身已有韻律和音調了,而且粵語作詞人有一個不成文的默契,就是在作詞的時候,要保證前後詞語的聲調走向和音樂旋律的音調走向一致,因此唱起來音律感更強。其實你聽幾首經典國粵雙版的歌就能領會這一點,感情轉移和富士山下、紅玫瑰和白玫瑰、好久不見和不如不見、十年和明年今日。本來已經很好聽的國語版,在與粵語版的比較之下便顯得相形見絀了,如果說國語歌是一塊敲門磚引領你進入陳奕迅的音樂世界,那麼他的粵語歌便是他引人至深的法寶。

人們在聽歌的時候往往會忽略詞曲的作者,但實際上詞曲才是一首歌的靈魂,歌手們的發揮只能算是錦上添花而已。陳奕迅這個級別的歌手,為他作詞作曲的人自然也是最頂級。像是陳小霞(十年、好久不見的作曲人),小柯(因為感情,穩穩地幸福的作曲人)。可能你沒有聽說過他們,但是這些歌你絕對聽過:北京歡迎你、等你愛我、想把我唱給你聽、誰的眼淚在飛、他不愛我、約定、下一個天亮、魔鬼中的天使等等這些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都系他們所作。好曲也得搭配佳詞,香港詞壇的“兩個偉文”:樑偉文(林夕)、黃偉文都曾為EASON寫過許多經典的歌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