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衣裳機子散文

來源:才華庫 2.05W

村裡的人都把縫紉機叫“砸衣裳機子”,很多人不知道是為什麼,怎麼叫“砸”衣裳呢?其實你一看縫紉機針頭工作的樣子,就會明白:針頭外有一個彎蹄子一樣的小金屬塊,叫“壓腳”,當縫紉機轉動時,壓腳就以很快的速度“啪啪、啪啪”的一上一下,起起落落,砸到被縫製的布料上。所以老百姓都管這種先進的縫紉機器,叫“砸衣裳機子”。

砸衣裳機子散文

我們家這臺“長江牌”砸衣裳機子,是父親找熟人託關係從縣城憑票買回來的。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鄉下,這也算一件大家當,惹眼的“大件兒”,也是當時結婚的“三大件”之一。上世紀70年代,結婚講究“三大件”——自行車、手錶、縫紉機,加上“一響”即收音機,稱之為“三轉一響”。誰要是戴上一塊上海寶石花石英錶,騎著一輛永久(或飛鴿)牌自行車帶女方出門,左鄰右舍都會非常羨慕。不亞於今天開著敞篷跑車,拿著鑲鑽的iphone。

那時候的農村婦女都是能裡能外,白天下地幹活掙工分,晚上回來還能做一手兒好營生活。誰家裡要是有了臺砸衣裳機子,更是如虎添翼。母親一共姊妹五個,她是頭大的,下邊有三個弟弟,一個妹妹。母親從小就幫著姥娘幹家務活兒,帶弟弟妹妹,紡棉花、學營生,爬鍋頭、燎灶火,縫縫補補、洗洗涮涮,都是她最先學會的,也是姥娘隨時使喚的小幫手兒。當然,這也鍛煉出了母親勤勞善良,能吃苦能幹活的良好素質。村裡的女人長大以後,都會拿個針、捏個線,描個紅、繡個花,織毛衣,裁裁剪剪,樣樣營生都要學,家裡家外的活兒都能拿得起放得下。母親也是如此,家裡能自己裁剪的絕不會花錢去買。況且那個時候,孩子也多,哪有閒錢去買衣服穿啊。就連腳下的布鞋和襪子都是母親在家自己手工做的。

至今,我家床鋪下面還儲存著很多大大小小的鞋樣子,都是母親用廢舊掛曆紙剪的。很多婦女心靈手巧,啥都會做,啥稀罕物件都能做得出來。母親也跟著學裁衣裳、鉸鞋樣兒、畫枕頭頂兒,記得家裡的枕頭面上都是母親手工繡上去的各種彩色圖案,有“鴛鴦戲水”“富貴牡丹”,還有一些刺繡上去的紅色草體字“不愛紅裝愛武裝”“戰地黃花分外香”等等,多是選自主席詩詞的經典句子,繡好的枕頭面,再跟帶褶兒的布邊用機子砸在一起,做成的枕頭樸素大方,又十分美觀。

小時候,經常有附近的媳婦們手裡拿著刺繡的活兒來家串門,一進門就喊:“省兒,待(老家方言:在)家裡沒?”(母親名字帶個“省”字,好多人就直接叫她“省兒”),邊說邊笑地走進院裡來。母親笑著迎出去:“待哩,待哩,來吧來吧!屋裡坐會兒。”於是她們一邊家長裡短地嘮著,一邊做手裡的營生活兒。有時,繡完了直接在我們家用砸衣裳機子砸好(那時很多家庭還沒有縫紉機),然後笑嘻嘻地回去了。

這臺砸衣裳機子,機身上著黑色的油漆,被母親擦得鋥亮,閃著明媚的亮光,照耀著我們家貧困的生活,同時也不斷為我們家奉獻著,成為我們家的一個“功臣”。父母雙親的'衣裳、我們弟弟妹妹的衣裳,大都是經母親親手裁剪,然後蹬著這臺砸衣裳機子砸出來的。有時候,小姨也來家幫著媽媽一起做。左鄰右舍的婦女們都跟著這臺機子沾了不少光,隔三差五的,斷不了來我們家就著這臺機子砸幾件衣裳。特別是到臘月底,家裡的砸衣裳機子最忙。快過年了,大人、孩子每人都要趕在七年級早上前做一身新衣裳,好在大年那天穿出來拜年。於是,這臺砸衣裳機子便總“噠噠噠、噠噠噠”地響個不停。天都黑了,母親就讓父親扯過來個燈泡,掛在砸衣裳機子上邊,“噠噠噠”的聲音又響了起來。

冬天,母親經常俯身坐在砸衣裳機子跟前,神情專注,低著頭,目不斜視,雙腳不停地蹬著腳踏板兒,雙手往前推著衣裳片兒,機頭上圓圓的飛輪呼呼地旋轉,帶動著另一端的針線飛快一上一下,密密地縫綴出一道道整齊的針腳。沒多久一件新衣裳就砸好成型了。母親就把我們中間的一個喊過來:“來,站直身子!”把完工的衣裳在身上比比,然後讓我們穿到身上,左轉轉,右轉轉,試試新衣裳的肥瘦、長短。一件剛完工,她就又坐回到砸衣裳機子跟前,接著砸別的活去了。童年時代,除了換過賣貨郎幾雙冬天穿的厚襪子,幾乎沒有穿過供銷社裡買的衣物。尤其是夏天穿的粗布汗衫和短褲,都是自己織布,母親用砸衣裳機子砸出來的。春秋天的夾衣,冬天的棉衣有的是從供銷社用布票扯回來的,然後裁剪,再用砸衣裳機子砸。機器砸出來的衣物,針腳細密、布面平整,穿著這樣做出來的新衣裳走到街上,有意無意地要諞諞(piǎn方言∶炫耀、誇耀或驕傲地顯示),給小夥伴們看,這衣裳是母親用砸衣裳機子砸出來的!

手巧的,能用砸衣裳機子砸出來好看的花樣鞋墊,用五顏六色的碎布頭拼接起來砸成坐墊,都是十分惹人喜歡的家用東東。有了紅白事,縫紉機更要派上大用場,各種大型的帳篷,幕帷子,袍子等等都要用機器砸,來得快捷,如果人工就得幹好長時間

母親不在家的時候,我和弟弟妹妹們都玩兒過砸衣裳機子。妹妹大點了也愛上機子,毛手毛腳地學著用砸衣裳機子縫毽子。我們學著母親的樣,腳蹬踏板,轉動飛輪,有時候會把線弄亂,或是弄斷幾根機針,或是把膠皮帶弄得脫了槽,母親回來發現後,自是少不了對著我們吵罵幾句。

長大後,雖然沒有再上過機子,但知道了它的工作原理。小小的縫紉機實際上是曲柄連桿聯動機構的組合。它是利用了槓桿、滑輪等很多力學原理的。一般先由腳踏驅動踏板的曲軸,帶動大輪旋轉,再經一根皮帶帶動機頭的主曲軸旋轉,主軸端部聯有曲柄輪帶動連桿針杆上下運動,主軸軸部帶動車杆驅動搖桿稈和送布機構,完成縫紉。縫紉機啟動只有曲軸的受力點不同,會向不同的方向旋轉,但縫紉機不允許反轉,所以在啟動時旋一下飛輪是為了定向旋轉避免反轉。熟手能掌握腳踏的停止點位置,就不需要用手了,直接憑腳感啟動也能保證正轉。我們那時不管三七二十,上去就亂蹬,估計是轉反了,把線弄得亂七八糟的。

上了國中後,懂得要樣兒了,都嫌母親做的衣裳土氣。隨著生活條件好轉,大都是到商場買成衣穿,母親便很少再給我們砸衣裳了。特別是這些年,母親老了,眼也花了,家裡的砸衣裳機子就閒下來了。

今年春天,我把家裡的房子簡單裝修了一下。母親又把縫紉機鼓搗出來,點了點潤滑油,砸了一個床單和兩個窗簾。活雖然幹完了,但明顯不如以前幹活利索了。期間,縫紉機空轉,機針不走,我還幫母親把鬆了的縫紉機傳動帶緊了緊,才勉強砸完了這點活兒。母親今年70了,幹活得戴上老花鏡。這臺縫紉機比我小不了多少歲,現在用起來也沒有以前快當、好用。母親說,不服老不行啊,你看看,這臺縫紉機是你爹託王存路書記從縣城買回來的,買的時候,我還那麼年輕,地裡幹完活,幹家務,一點不感覺累。可現在呀,乾點活也是腰痠腿疼的了……

這臺縫紉機也算是父親留給我們的念想兒。看到它,我們就像看到了父親彎腰拆卸、修理縫紉機的背影,就像看到了過去那些難忘的歲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