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話菊散文

來源:才華庫 3.09W

初冬時節,衰草愁煙,枯葉冷風,滿地黃花堆積。廖廓大地已不見萬花嬌容美態,千樹綠染紅披。唯有那公園裡菊英競華,風姿依然舒展妖嬈,滿園芬芳,暗香盈袖。方覺冬天依然深藏美麗,寧靜與深沉中自然蘊含哲理。

初冬話菊散文

菊花自仲秋盛開,孟冬依然舞秀。晉陶淵明採菊東籬,心絕俗塵,悠然于山林中。一人一杯一疏籬,一飲一醉一陶然。陶公若沒有隱者“不慼慼於貧賤”的淡然和“不汲汲於富貴”的超脫,就不會有流連田園的純淨和閒雲野鶴般的雅馨。菊被稱為隱者,是與它的恬淡散逸是分不開的。

世人皆被紅塵俗事纏繞,均沒有陶公之超然灑脫。紅塵俗事誘惑力巨大,世人焉有兩袖清風效陶淵明息影山林者?“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世人權力慾望紛爭,精力時間耗盡,卻要一如既往,樂此不疲。陶公再世,定會作文以諷之。

初冬之菊,孤高自傲,冷豔清雅。瀟湘妃子感時傷情,曾問情於菊:“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開花為底遲?”黛玉“問菊”實為“問己”。想那曹雪芹一心想要把這“水做的女兒”的心事描摹細膩,不惜花費筆墨寫盡黛玉之寂寞沉吟。瀟湘妃子煢煢孑立形影相弔,雖有絕世才華也掩不住她一嘆一流淚的傷感。

黛玉自是因寄人籬下而自憐,自是因心音難訴而幽怨。於是感物傷懷,把菊當做可以訴心事,表哀怨的知己了。

如今,黛玉與菊只剩下一箋的哀怨。那文學作品中的“水做的女兒”不能達到陶公的境界。黛玉雖孤高自許、傲世厭俗,但終究無法割捨與賈寶玉的絲絲柔情。那個世界容納了他們的感情、意志和慾望,卻無法讓他們擺脫“當自嗟”的命運。

初冬之菊,少了仲秋時分“我花開後百花殺”的肅殺之氣,少了“滿城盡帶黃金甲“的王者霸氣。但秀菊溫婉,叢叢明豔可人,總會怡人心扉。縷縷幽香,又是於冷清淒涼之季播撒溫馨。耐得寂寞,不與百花爭豔。遠離浮華,給俗世一方清淨。如此,塵世之諸多煩惱,被初冬之菊的獨一味沖淡的乾乾淨淨。

初冬之菊,與人馨香,潔身自好。奉獻清麗芬芳,把花團錦簇留給別人,把荒涼悽清留給自己。菊確實是有君子之風雅啊!一如人世間那些默默無聞的奉獻者。

風過冷冬,自然會有菊花滿地,憔悴損,有誰堪憂的百結愁腸。易安居士為菊花的衰落拉下了帷幕。一句“憔悴如斯人”儼然一幅人物風情畫,畫出了居士柔腸寸斷的情感。“只消幾個黃昏,就斷送了一生的憔悴”。李清照之國破家亡的愁緒,就連舴艋舟都載不動,又豈是滿地憔悴的菊花能代替的了呢?

詩人寄情於菊,只是將菊作為“題素怨,解心語”的知音。然菊花的開與落,是自然規律。花開,自當歡喜;花謝,不必遣懷。菊花能在仲秋孟冬之時開放,將高潔與馨香帶給人類,自是有著超脫世事之外的安靜與平和。既算是它最終歸於塵土零落成泥,也是為了來年獻上新的美麗和芬芳。

賞菊品菊,應是情思所動,自述衷曲。菊之精神,孤高而矜持,淡然而清雅,默默又芳馨,這些都是我輩要學習的。

陶公詩云:“芳菊開林間,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心,卓然霜下傑”。

菊心當開在你我心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