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存的豐碑散文

來源:才華庫 1.57W

說起對於一些古村落和名勝的遊覽,不怎麼喜歡,或許是因為自己才疏學淺,對於歷史知識近乎空白的緣故吧!儘管如此,為了孩子能夠在假期有所放鬆,還是跟隨著隊友出發,一路北上。

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車子駛入太谷縣範村鎮,過去範村鎮是溝通遼、和、冀、豫的交通要道,現在更加發達街道上穿梭的大車小輛絡繹不絕,兩側商店一間緊挨著一間,商店門口堆積著玲琅滿目的貨物,特別是當地的特產,太谷餅和壺瓶棗,以不同包裝的姿態吸引著外來遊客的眼球,的確繁華有別於一般鄉鎮,真不愧為明清時期的商業重鎮!

行駛在去上安村幽靜的路上,可以遠遠望見坐落在黃土坡上的清淨古村—上安村,上安村是個小有名氣的明清古村落,積澱著很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晉商文化和民俗文化並存的古老山村,上安人祖祖輩輩注重道德與學問的修養,入仕做官者眾多,各種人才輩出。據統計,當時品級以上官員60眾多;有石碑記載的七品縣官就有七百多個,在明朝時出過四位閣老,清朝時出過幾位一品大官和一品誥命夫人。上安村四面群山環繞,依山傍水,南面金水河,北面依著元山,抬頭仰望,你可以發現,環繞這上安村的山,很是特別,山頭平地而起,半山腰卻依附著陡峭的小山,一山連著一山,不大卻相連,自然而然形成了一幅天然屏障,這或許就是上安村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吧!

一下車首先映入眼裡的便是兩個遙相互映的古戲臺,北面的戲臺稱過街戲臺,至今二百八十五年的歷史,前面明顯的四根木柱,後邊徹有磚牆,內有四更底住,整個戲臺房頂共有十二根木柱支撐。唱戲的時候搭起戲板,平日裡拿掉戲板,形成通道,堪稱古戲臺的精品,冠名三益樓,這精巧別緻的三益樓,雖風雨飄搖,但古韻猶存,充分體現了牛氏先人的超凡智慧。

看到最為儲存完整的.就是牛總兵提督府,高牆大院,雄巨集壯觀,正面二層樓,足有現在三四層樓房那麼高大,東西南三面瓦房,樓內頂端橫樑完好無損。只是,庭前的階石已然磨去稜角,牆體的區域性已有剝落,在風雨侵蝕下,樓頂瓦楞破損殘缺,廊簷、窗櫺、椽頭、都折射出一層陳舊的光澤,卻依然與日月一起堅守。

沿著青石鋪滿的小道,隨處可見的是各種不同風格的深宅大院,而每一座樓房的建築都各具特色,那些磚雕紋理清晰,栩栩如生。高樓大院樓樓貫通,院落相連,高樓之間的院牆形成夾牆,宛若一條通向遠方的幽靜小巷,抬頭僅是一線天。高樓之外的上安,夾雜著不少古色瓦房,甚是破爛不堪,顯現出一副衰敗景象,但整個上安村卻看不到一間新房,忠實的上安人民一直堅守著這寶貴的財富!堅守著上安修身,齊家樸實價值觀!

上安村還有許多神奇的建築,地道、翻井、兵臺、三道門、閣老墳、悶樓、大大小小廟宇,都反映了上安村當時的富有和繁榮,反應了上安人民的足智多謀,反映了中國那個時期的傳統文化特色。雖然在經過戰爭,政治鬥爭後這一切都已不復存在,卻永遠把上安的富有與輝煌載入史冊!

如今的上安,沒有繁華,有的只是衰落和孤獨,深宅大院,威嚴高樓多已破爛不堪,幾處儲存完整的建築,也在風雨飄搖中彷彿訴說著上安的興衰成敗,更向世人展現著上安的不幸和無奈!

驅車離開,透過玻璃窗,回眸上安村,安靜的象一個年過八旬的老人,滿目瘡痍,無力、無奈,更多的孤寂和荒涼,但願上安村凝固了建築、凝固了的文化不會淡出人們的視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