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童年的麥田

來源:才華庫 2.34W

記憶中的童年是和父母一起在農田裡度過的,我沒有上過託兒所、幼兒園之類的學前班,那個時候父母下地我就跟著,他們幹活我就在地頭的渠道邊上的柳樹下自己玩耍,經常在樹底下自己就睡著了,直到上國小,我都是這樣度過的。

散文:童年的麥田

記得那個時候,父母種了兩塊地,一塊種的是棉花,一塊種的是麥子,我不喜歡去棉花地,因為一到夏天,棉花地裡有很多蟲子,經常把我咬的大包小包的,但是麥子地我很喜歡去,只要父母準備去麥子地幹活,我就興奮地連覺都睡不著,生怕睡著了父母悄悄走了不帶我。從麥子種下去一直到收割,我幾乎都參與了。那會兒也不知道自己給父母幫的是正忙還是倒忙,反正一下地,我比他們還忙。

麥子出芽之後,地很快就綠了,那是我最歡快最開心的時候,感覺父母很放縱我,滿地的跑啊跳啊,他們從來不責罵,任由我盡情的玩耍,後來我猜測可能是麥子不怕踩,也可能是不足20斤的我根本就踩不壞麥子,所以父母才不管我。可能是自己太小的緣故,明明只有三四十畝的麥子地,可我站到地裡,彷彿置身美麗的大草原,一眼望不到邊,那種麥苗的清香味兒至今還能隱隱約約的回想起來。

因為是頭年開的荒地,我家的麥子苗出的不齊,遇上鹼大的地方,連著兩三畝地不出苗也是常有的事,儘管這樣,父母還是很用心的管理自家的麥子地。記得爸爸說過第一年沒想著收成有多好,全力以赴的把鹼壓下去,過幾年變成熟地就好了,當時我也不明白是什麼意思,只是父母每次澆水都很累,近一百米寬的條田,埂子打了破,破了再打。澆水是父母的頭等大事,幾天幾夜不回家是常事,簡單的帶上鍋和一些米麵,在地邊上隨便挖一個爐子,就那樣湊活著煮點飯,只要能填飽肚子就行了,因為晚上沒有休息的時間,實在瞌睡了就隨便在哪躺一小會。

夏末是麥子成長最旺盛的季節,一地的麥子施肥過後長得肥綠肥綠的.,一陣風颳過,就像一湖綠水。麥子由青變綠,再由淺綠變成深綠,最後漸漸發黃,我知道,麥子快成熟了,每次我都會趁父母不注意偷偷的拔一根悄悄的拿到樹底下,撥開麥芒刺,一顆顆飽滿的麥粒兒讓我垂涎欲滴,多想它一下變成白白的大饅頭啊。

功夫不負有心人,儘管我家的麥子出苗不是很好,但收穫的還是不錯的,用媽媽的話說:只要付出,回報總會有的。那個時候的政策非常寬鬆,荒地三年免受任何費用,種的東西全部歸職工自己所有,看著堆了整整一間屋子的麥子,我當時就一個想法,我家口糧有保障了,其實,我哪裡知道,這些麥子是我和哥哥上學的學費和生活費,因為當時種棉花根本就拿不上錢,一是棉花價錢低,二是父母初來乍到技術上存在很大的問題,每年都會虧幾千塊進去,所以只有靠種麥子維持全家人的生活。

隨著時光的流失,我已記不清父母種了多少年麥子,只記得我家吃的麵粉都是自己的麥子磨的,不管是蒸的白麵饃饃還是勁道的手擀麵,總之,覺得很香,那種淡淡的麥芽的清香。

麥子是一種歷盡滄桑的莊稼。因為它見過雨雪、冰霜,見過春花、驕陽。再一次置身麥田,屏息、凝神,剎那間,我感覺雙腳紮根,雙臂舒展,自己也成了天地間一株麥子,難忘兒時陪我度過無數個日夜的麥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