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的火把果散文

來源:才華庫 1.55W

我真的不願相信,家鄉彝寨的火把節的熱鬧場面,就這麼被塵封進歷史的土層裡,只有漫山漫野的火把果,依舊綻放成燃燒的火把,傾訴著難耐的孤獨和寂寞。

寂寞的火把果散文

如果心有不甘,慢慢展開五彩繽紛的記憶畫卷,最清晰、最絢麗的一頁,就是家鄉的火把節。

當火把果像一束束熊熊燃燒的火把,點亮彝家的山山嶺嶺、溝溝箐箐,火把節終於在彝人火辣辣的期盼中粉墨登場。

火把節是彝寨最隆重、最盛大的傳統節日。《祿勸縣誌》載:“六月二十四日為火把節,亦謂星迴節,夷人以此為度歲之日,猶漢人之星迴於天除夕也。會飲至旬餘不息,猶漢人之春宴相聚也。”曙光剛撩開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的面紗,整個村寨就忙碌起來。男人忙著宰牛殺羊、搭建火把臺子,女人忙著準備飯菜、酒水,孩子嘰嘰喳喳、樂呵呵地東竄西跳……再忙,夥子們也不會忘記把六月六剛晒過的火把和松香粉,又一次拿到太陽底下晒;再累,姑娘們也要把縫好的服飾拿出來,對著太陽細細檢查,生怕哪個針腳不精緻,有損彝家姑娘心靈手巧的美譽。

火把節的樂趣,不是吃喝,而在豐富多彩、意義深刻的活動上。

六月二十四日晚飯後,火把節活動的序幕就徐徐拉開。天將黑未黑,嘹亮的牛角號迴盪寨子上空,老人用藏了一年的那兩塊黑色燧石,“嘀嗒”幾下點燃火草,隨即各家大門口的火把便熊熊燃燒起來。整個村寨火光映天,蔚為壯觀。此時此刻,穿著節日盛裝,像孔雀開屏一樣豔麗的姑娘,手裡挎著裝著松香粉的竹籃,搖頭晃腦地等在大門旁,“叮叮噹噹”的銀飾碰撞聲,在夜風中迴旋成溪水擊石的脆響;等待已久的小夥,把手裡待燃的火把遞給老人,用雙手拉著黑色披氈的兩個邊緣向胸腹前一拉,得意地在原地轉兩個圈,讓自己成為振翅而飛的黑色雄鷹。

家鄉人火把節之夜點燃火把,目的有二:一是照天祈年,除穢求吉;二是驅蟲除害,保護莊稼生長。《雲南通志》說:“一曰焚蟲,一曰逐疫。”光緒《雲南縣誌》:“村中舉火照田,謂能避蝗。”元李京《雲南志略》:“謂之驅禳。”小夥子迫不及待地從老人手裡接過鬆明火把,往外就走,姑娘連忙抓起籃子裡的松香,撒向火把。“嘭”的一聲,火焰騰起,綻放成絢爛的花朵,姑娘小夥齊聲念道:“呿,呿,阿哆哆呿,嗶啲嗶啷呿,嗎啲嗎嘛呿(彝語:撒,撒除邪祟,撒死害蟲,撒掉不吉祥)……”撒一把,念幾句;再撒一把,再念幾句。一路走,一路撒,一路念,火把一路騰起“嘭、嘭、嘭”的豔麗火花,並揚起一股香氣,表示著人們的美好心願。大家相信,火把所過之處,邪祟逃逸,萬事吉祥;害蟲死盡,五穀豐登。

老人說:“過火把節是要引穀穗出來看火把”,“不玩火把莊稼就會被火燒焦,耍耍火把將地下的火種引出來”,“耍火把是為撲滅秧苗的病蟲害”,“希望穀穗像火把一樣粗壯”等等。不一會兒,無數條火龍在田地間遊動著、穿梭著、交織著,整個田壩成了火的海洋,歡聲笑語震盪雲霄。穀穗在直起腰桿的稻稍,欣喜地鼓掌歡呼;紅纓在包穀樹腰,興奮地舞動紅絲帶;圓個圓個的南瓜,在傘樣的瓜葉下探頭探腦……像火把一樣燃燒在田邊地腳的火把果,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揮著紅衣袖歡呼雀躍。

整個村寨沸騰起來,人們拎著自家釀製的小鍋酒,拿著瓜子、核桃,蜂擁到場壩上剛點燃的火把塔前。火把塔有十六米高,有直插雲霄之勢,共有十層,象徵著一年十個月。巨大的火苗以禾苗生產的姿勢,向上攀升,照徹天宇,照亮了整個村寨,照得人心裡透明透亮。是啊!只要有這昇天入地的火焰,邪祟怎麼不倉皇而逃?害蟲何愁不能燒死?天宮還有敢於挑戰彝人、禍害百姓的神嗎?天上的神仙該不會忘記,天宮的惡魔斯熱阿比竟然被彝人的大力士阿提拉八摔死的恥辱;更不應該忘記彝人能用火燒死天菩薩派來複仇的蝗蟲、螟蛾,保護了莊稼的智慧。

月亮不敢露臉,星星慌不擇路地逃跑,人越聚越多,笛聲驟然響起,跌腳舞開場了。俗話說:“笛子響,腳板癢。”手持火把,遊弋在田間地頭的姑娘小夥,腳板癢,心裡更癢。他們急忙把火把插在地頭,飛一般回到場壩,擠進人流。一束束紅豔豔的“火把花”,攜著田邊地腳的火把果,和著跌腳舞曲的節拍,在夜風中翩翩起舞。

人們圍著熊熊燃燒的火塔,踩著悠揚歡快的笛聲,手拉手,心貼心,盡情地跳,盡情地唱,讓人生在燃燒中旋轉,讓熱情在燃燒中沸騰。彝家漢子霸氣十足,他們高聲武氣地吼叫,瘋狂地跳躍,那種粗獷,那份豪放,有天崩地裂之氣勢,有松濤翻騰之澎湃;彝家女人漂亮溫柔,她們宛轉清脆地唱著,那種秀氣,那份斯文,有錦雞出林之美麗,有畫眉鳴叫之委婉。從簡單的一邊一腳,跳到複雜多變的八腳穿花;從歡快的酒歌,唱到古老的火把歌謠;從夜色微黑,唱到東方發白……“從前山上的歌喲,被微風吹走了;從前河邊的舞啊,被水淹沒了;從前石頭裡生出來的火啊;今夜起舞又跳歌喲……(火把古歌謠)”

火光璀璨,人心沸騰,歌聲嘹亮,腳步豪邁,熱鬧異常,通宵達旦,快樂源源不斷地在山寨流淌。

農曆六月二十五日早晨,興奮得忘記疲倦的人們,一大早吃過飯,穿上節日盛裝,踩著太陽的金線,迤邐在麂子腳杆一樣纖細、羊腸子一樣盤結的山路上,興高采烈地從四山八箐湧向鬥牛場。

鬥牛場是一塊寬敞的空地,空地碧草如茵、四面環山。空地周圍的山坡一節節攀高,樹木一點點濃密;山腳的火把果沉醉在節日的氣氛中,熱烈地燃燒成一片火海;一條清溪唱著歡快的`歌謠,慢慢悠悠地繞著東西走向的山峰流淌。山坡上,人群攢動,環佩叮咚,笑語喧譁,瀰漫著快樂;樹林間,鳥兒驚慌失措,呼朋引伴,嘰嘰喳喳飛走;空地上,等待上陣的黃牛,瞪視著對手,信心百倍地吼叫著,躍躍欲試地用前蹄刨地。

俗話說:人上一百,五顏六色。鬥牛場上如海潮般的人流,目的不同,自然分為三層。距離空地最近的是老人和小孩,他們早已選擇好有利的位置,鋪好蓑衣、放好篾帽,迫不及待地等待著。他們是鬥牛場上的忠實觀眾,整個過程他們都專心致志、心無旁騖,生怕錯過一個細節,不到結束,絕不退場。每當精彩處,小孩子會激動地站起來,毫無顧忌地喝彩,指手畫腳地大聲嚷嚷。老人對孩子總是溺愛的,不管認識不認識,都因小孩的快樂而露出缺牙半齒的笑。

再往坡上,是一群群或坐或站的中年男女。他們三心二意,既看鬥牛,又找熟人。老表弟兄、叔伯舅子聚攏,男人們掏出衣兜裡的酒壺,你一口,我一口,喝起轉轉酒。這家的喝喝,哪家的嚐嚐,臉色隨著轉圈的酒壺燦爛,話語隨著轉圈的酒壺升溫。喝一口,抹一下嘴脣,誇誇人家的酒香,贊贊別人的婆娘釀酒技術好,自家也收到同樣的讚美。鬥牛場上掀起的高潮,也能暫時吸引他們的目光,但不一會兒,興致又轉到喝酒聊天上。他們把平日的鬱悶和艱辛拋到腦後,把快樂燦燦地掛在臉上。姊妹妯娌、嬸嬸姑子團攏,女人們從繡花包裡拿出糖果、瓜子,你分給我,我塞給你,嘁嘁喳喳,嘻嘻哈哈,說不夠,笑不完。彝家女人最高的榮耀是心靈手巧,無論何時何地,她們都不會忘記談論針線活。笑夠鬧飽,各自拿出針線活,頭攢著頭,看看這幅,瞧瞧那件,滿意的誇兩句,不滿意的耐心指導。滿意的或不滿意的都有所收穫。鬥牛場上的熱鬧和精彩,她們毫無興趣。她們把鍋前灶邊、沒完沒了的操心和勞苦,狠狠地甩到九霄雲外,快樂像山腳的火把果一樣絢爛地綻放。

最熱鬧的是越來越往後躲的那一群群青年男女,他們心不在焉,東張西望,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們以村為單位,這兒一群,哪兒一簇,在樹林中半掩半露,半躲半藏。先是男女分開,各自為陣,漸漸的,就有男青年靠近自己滿意的姑娘群,管他認識不認識,搭訕上再說。彝傢伙子天生能說會道,一番甜言蜜語、幽默風趣,就能把姑娘逗樂。說到熱絡處,夥子們就趁機邀約姑娘晚上和他們去吃山酒(“吃山酒”,是彝族青年男女們說笑唱調、聯絡感情的一種方式,彝語叫“熬依妁”,意為找樂子、找樂趣。)夥子們輕言細語,熱熱大方;姑娘們羞羞答答,忸忸怩怩。邊商量,邊往密林深挪移,鬥牛場上的熱鬧與他們毫無瓜葛。

夕陽西下,中年男女早已回家做飯,小孩和老人懶懶散散地往回走,只有那一群群青年男女,還在山上流連。他們東山一簇,西山一群,小心翼翼地往山後轉移。眼要明,耳要聰千萬不能和別的姑娘小夥碰車,否則就是不尊重。木葉聲、唱歌聲、說笑聲,此起彼伏。

鬥牛場恢復了平靜,只有山腳的火把果,像一簇簇燃燒的火把,點亮了山野,熱烈地歡慶著節日。

火把節的山野,草綠山青,各種菌子散發馨香。紅霞籠罩的溪邊,姑娘們悠閒自在的聊著閒天,卻忙壞了心甜如蜜的夥子們。他們有的生火,有的找菌子,有的回家拿米拿菜……隨著一縷縷藍色煙霧嫋嫋升空,鋪著綠茵茵的青松毛的野地上擺滿菜餚。嘻嘻哈哈,打趣逗樂,用笑話下酒,用歌聲當佐料,快樂飄滿山野。

夜幕籠罩著山野,無比靜謐,山溪源頭的松林旁,燃起篝火。以火為圓心,姑娘小夥圍成一個圓,在青松毛地上席地而坐。夜風徐徐,溪水潺潺,樹木簌簌,火把果燦然地歡笑。

“好久不走這方來,這方涼水起青苔;掰開青苔吃涼水,這回好吃二回來。”篝火熊熊,暖意融融,夥子試探性的唱起開場歌。粗獷的野山是背景,藍空的星星是轉燈,把風當話筒,把地當舞臺,渾厚嘹亮的男聲滿山滿箐翻滾,驚醒樹梢說著夢話的鳥兒,撲稜稜往山後飛。青山靜默地傾聽,溪水和著歌唱。

“郎有心來妹有心,不怕山高水又深;山高也有人行路,水深也有渡船人。”山風閒閒吹,溪水靜靜流,姑娘字斟句酌、含蓄委婉。宛轉清麗的女聲,裹著著野花和青草的氣息,隨風飄散。溪水聲更其響亮,火把果肆意地起舞。

……

“郎一聲來妹一聲,好像花線配花針。”也越來越深,情意越來越濃。沒有主角和配角的區分,沒有觀眾和演員的差別,男唱女和,一應一答,時而獨唱,時而合唱,可大多時候還是男聲或女聲二重唱,對手是不同性別的男或女。那是智力的競賽,歌喉的展示,遣詞造句的測驗,……沒有裁判,沒有選手。大家都是裁判,大家都是選手。盡情的唱,盡情的笑。忘記了世俗的偏見,人間的憂煩狂放地釋放著真實的自我,畫一幅人間完滿的圖畫。

這裡是芳馨的的玫瑰園,浪漫的溫柔鄉;這裡有蜜一樣香甜的話語,酒一樣芳醇的情感。這裡沒有謊言和欺騙,這裡不需要戒備和偽裝。這裡,姑娘的溫情能溫潤你乾涸的心田,讓你樂不思蜀;這裡,小夥的熱情會融化你冰凍的心靈,讓你流連往返。

“抬頭看天天要明,低頭看路路不平。”篝火漸漸微弱,愛意卻越來越濃,不知不覺啟明星升起來了。不得不分手了,姑娘們唱著依依的歌,戀戀不捨往回走。

“不想分來不想分,一心一意把妹跟。”夥子們心裡一陣惆悵,但只好無奈地唱著相送。他們的歌聲,不再渾厚嘹亮,而是低沉纏綿。青山戀戀不捨,溪水戀戀不捨,火把果戀戀不捨。

山路曲折,曙色朦朦,姑娘小夥們有些懶懶的,但隨即想起火把節還有精彩的活動等著他們,他們又抖擻起精神。

在我的記憶中,彝山的火把節隆重而熱鬧,漫山遍野的火把果綻放成熱烈的彩霞。可隨著進城的浪潮,一波波捲進山村,偏僻的彝家山寨,人煙稀少,熱鬧不在,再也見不到火把節的活動。只有火把果燃燒成火把的模樣,無奈而寂寞地佇立在山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