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亭畔荷花開抒情散文

來源:才華庫 2.26W

初夏6月,荷花陸續綻放,是賞荷的好時節。豐渚園中的荷花亭位於一個小島上,四面荷塘環繞,正是賞荷的最佳地點。佇立亭前,滿目是綠葉連波,翠色清新,粉紅的荷花點綴於綠葉之中,一支支亭亭玉立,一朵朵軒然昂首,如娉婷少女般纖姿嫋娜、楚楚動人。一陣清風吹來,荷葉荷花隨風搖曳,舞姿妙曼,舒展柔美,再加之荷香陣陣撲鼻,真令人心曠神怡、流連迷醉。

荷花亭畔荷花開抒情散文

我緩緩地繞亭一週,欣賞著不同光線角度下各種姿態的荷花美景,猛回頭,發現身後這座荷花亭顯然也是一景。這涼亭是座由八根方形的鋼筋混凝土柱子擎起的假上層八角亭,其中下簷為八角波形邊,上面是圓形攢尖,黑琉璃瓦,金色的須彌座加寶珠式寶頂。看來,波狀下簷是模仿荷葉的形態,而上面的圓形頂意指荷花,寶頂則是花心,雖非逼真卻很形象。整個建築與四面荷塘中的荷葉荷花相映成趣,盡顯水鄉園林的典雅景緻。

走入亭內,仰頭上望,高高的穹頂上有一圈八幅完全相同的畫,畫中一位布衣中年男子為臥床的老婦人端碗,他是正在服侍患病的老母。顯然,這是一幅孝子圖。這個荷花亭正式名稱叫做“江孝子亭”,應該有些特別的來歷。

根據資料介紹,江孝子,即是江逢辰,是惠州本地的歷史文化名人。他是清末光緒年間的進士,任戶部主事。由於科舉制度的廢除,他也就成了惠州史上最後一名進士。出身惠州名儒世家的江逢辰,為人正直,疾惡如仇,雖入仕為官,卻對當時官場的腐敗和官吏的貪墨無恥痛心疾首,對國家、民族和個人的前途深感憂慮,進而陷入深深的失望之中。在甲午戰爭戰敗、《馬關條約》簽訂的當年,他以母病為由乞假歸鄉,侍母盡孝,從而結束了僅3年的短暫宦遊生涯。

其母病逝後,他在母親墓旁搭了一個草棚守孝。不久,他亦病卒,年僅41歲,本地人稱他為“江孝子”。他的早逝,或有幾分母逝悲傷的原因,實際上,更多的應為對國事民情和自身前途的憂慮、哀傷和失望所致。

在清末民初時,江逢辰的友人為了紀念他,在平湖西北的豐渚這裡建了一個“江孝子亭”。此後亭子經過多次的重建,早已不復當年的`摸樣了,眼前這座新建的亭子應該是最大、最壯觀的吧。江逢辰生前極為仰慕蘇東坡,而惠州西湖有眾多蘇跡,他葬於西湖附近,紀念他的亭子也建於西湖洲諸之上,想來,他的在天之靈應會感到十分安慰。

當年西湖周邊到處都有蓮荷,江逢辰就有詩句雲:“六如亭路多垂楊,紅菱翠藕開野塘。”如今,荷花亭周圍垂柳繞堤,荷花滿塘,已成為惠州最大的荷花園。我想,宣揚孝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之一,也是培育道德修養的重要內容;而在江孝子亭畔種植荷花應該更有深意,也更合江孝子這位正直文士的心意。

古往今來,賞荷向來都為世人所愛。荷花之美,不僅有婀娜多姿的形態美,有鮮妍明媚的色澤美,有清新雅緻的芬芳氣息,同時,還有更深層次的意韻和內涵。北宋周敦頤的《愛蓮說》中有一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是對蓮荷最貼切的描述和最好的褒揚。蓮之節操是高潔、清廉的象徵,充盈著傲骨、中正、濟世和忠貞等等為人為官的高尚情操和崇高品性,正是清廉之士的最愛。人們常常來到荷花池畔,欣賞荷花,抒情感懷,這不僅是文人之雅趣,也是普通人的高雅休閒活動。而於此閒情逸致之中或還深藏著某種精神的寄託,在對蓮之清節的讚賞中也潛含著人們嚮往社會清明、生活幸福的熱切期盼和追求。可以說,賞荷因其美,愛蓮為其清。

我安坐亭中,享受著夏日中的清涼,享受著沁人的清風荷香。抬眼望去,荷塘之外四處是詩畫般的園景:亭臺軒榭、麴院迴廊、假山小橋,而柳堤之外便是水光瀲灩、碧波千頃的西湖,風景之美讓人陶醉。這時我才突然留意到,從豐渚園的另一邊、西湖旁的五龍亭方向隱隱傳來悠揚的胡琴和唱曲聲,那是幾位退休老人在一起彈唱。我聽不出他們唱的是什麼小曲,也許是本地的小調或是水鄉漁歌吧?

委婉動聽的小曲讓我想起,江逢辰也作有幾首惠州西湖棹歌,其中有一首是歌詠西湖荷花的:“芙蓉花開雲錦鋪,凝妝明鏡無時無。怪道女兒顏色好,朝朝梳洗對西湖。”這首棹歌唱出了當年西湖的美景,那幅荷花盛放如雲錦、湖水清澈似明鏡的絕美圖畫彷彿就近在眼前,無怪乎本地人傑地靈,荷花美景陶冶人心啊!若普天下遍植荷花,人人賞荷愛蓮,那真是世間最美的風景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