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秋天的散文800字

來源:才華庫 2.08W

秋天,又稱秋季,一年四季的第三季,由夏季到冬季的過渡季,北半球為9至11月,南半球為3至5月,天文為秋分到冬至 。下面小編整理了關於描寫秋天的散文,供大家欣賞!

描寫秋天的散文800字

篇一:描寫秋天的散文

秋,是一個特殊的季節,悲觀和樂觀的故事,在這裡同時上演。——題記

“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

中國的文人墨客,大多有一種悲秋的情懷。每每看到落紅滿地,百花凋零,看到“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的景象,便自然而然地生出對時光易逝的感嘆。陸游感到了“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人生中最痛苦的事,莫過於容顏已老,壯志難酬。國仇家恨仍在,卻都因鬢先秋而只得淚空流,“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可在這時,也只能用“愁”來表達心情了。卻再說愁,不也是心上來了秋嗎?自然的秋天容易過,心中的秋天卻難熬。杜甫對此也深有體會:“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本來喜愛登高,登到高處卻發現眼前一片秋景,反而更添愁悶,可自己此時卻已是“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了。頭髮白了,酒也不能喝了,愁緒如何排解!杜甫的悲秋,是大多數文人的想法,秋天的景色,很容易給人一種悲涼的感覺。而有一個人,他的悲秋,卻又比這些人更勝一籌,他就是南唐後主李煜。“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看到秋色的李煜感到,被鎖住的不只是梧桐,也不單是自己,更是把秋天的愁鎖在了身邊,無法擺脫。李煜的愁,遠不止家破人亡,而是國破人亡,自己成了亡國的皇帝。面對這樣的愁緒,他也只能再說一句“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這樣的愁,又有幾人能明白?總而言之,秋與愁,總是密不可分,尤其在詩人眼中,秋,幾乎成了愁的代名詞。但是,秋,就一定是愁嗎?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劉禹錫眼中的秋天,與很多人不同。他的秋天是快樂的,舒暢的。秋高氣爽,在他的詩中完全體現了出來。他感受到的,不是肅殺或悲涼,而是秋天的活力:“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秋天一樣有排雲而上的白鶴,引著詩意直上雲霄,這不正體現了秋天的活力嗎?毛主席也說過:“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這樣的活力,即便在春天也很難見到吧。春天時,萬物復甦,大地是生機勃勃,但就像早晨剛睡醒一樣,無法做劇烈運動。而夏天烈日炎炎,難以出戶。到了秋天,蘊藏的活力才被真正激發出來。因此,秋天才是活力四射的季節。秋天的活力,其他季節都是無法比擬的。並且,秋天還是收穫的季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秋天,是百姓們高興的日子,忙碌了一年,終於可以得到回報了。因此,在大多數百姓看來,秋天,是一年中最高興的時間。

不論是悲觀還是樂觀,秋天,都是必須經過的;不管是在自然還是在人生,秋天,都是一幅美麗的畫卷。

篇二:描寫秋天的散文

蕭瑟的秋風吹落一片葉子,落下的葉子在半空中飄起一個最美的弧度,然後落下,這就是秋天。婆婆曾對我水果她最愛的季節是秋天,而她的對我的愛也和秋天一樣,深沉。

從我來到這個世界開始,婆婆就肩負這照顧我的“重任”,那時她已經年過半百了,臉上的滄桑日益俱增,可我卻覺得婆婆是最美的`人。我就像是一個嗷嗷待哺的孩子,貪婪地吮吸著婆婆源源不斷的愛。

我五歲的那年秋天,我得了一場大病,在家裡嘔吐不止,全身發熱。由於爸爸媽媽一直在外工作,家裡只有婆婆一個。婆婆不像打擾爸媽,便獨力背起我到醫院。我趴在婆婆佝僂的背上,婆婆揹著我一直走,我彷彿感受到婆婆那急促的呼吸聲,有好幾次她好像想停下來歇一會兒,可只是停頓了一下又繼續走去。婆婆那瘦骨如柴的身軀竟然像山峰一樣高大,溫暖了我幼小的心靈。

婆婆日益衰老,而我日益長大。以往每年秋天總會牽著我的手去中山公園,而有一年秋天,卻是我攙扶著婆婆到公園。我們坐在一張石凳上,地上已滿是落葉了,空中還飄著幾片,有一片落在了我的肩上。婆婆輕輕撥走那片葉子,對我說:“婆婆文化低,一輩子只學過這麼一句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你要聽話,不要和爸媽定罪,他們都是愛你的,知道嗎……”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那次從中山公園回來後,婆婆的身體越來越差,可她堅持不去治病,還要回到她的家鄉,她說:“那裡才是我的歸宿。”

婆婆是秋天離開人世的,她最終還是回到她朝思暮想的家鄉。我們去送殯的時候已經是深秋了,家鄉的風夾雜了一些風塵,我的眼淚忍不住往外流。媽媽告訴我,婆婆的一生充滿了崎嶇與艱辛。我沒有看到婆婆的最後一面,不知道她是否安詳地離去。落葉像一隻只黃蝴蝶飛上空中,風還在候著,樹枝胡亂地擺動著,彷彿在做無力的掙扎。耳畔彷彿有一把聲音在歇斯底里地歌唱,在低吟淺唱著這個秋天的安魂曲: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