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母親散文

來源:才華庫 2.84W

母親今年七十七歲了,額頭上的皺紋,把歲月的滄桑刻畫得淋漓盡致.滿頭花白的頭髮,在陽光下,顯得格外耀眼。不再平滑光潔的臉上,輪廓分明,慈眉善目。依稀可以看出,母親年輕時長得很好看。現在,遲暮之年了,依然掩飾不了她曾經的風采。我總是不敢去正視她蒼老的容顏,我怕心會莫名其妙地疼起來。

我的老母親散文

父親走了剛好兩個月了,自從父親走後,母親彷彿一下子衰老了,消瘦了很多,有一種弱不禁風的感覺,看得我心裡非常難受。我懂得母親的疼與痛,也理解她的種種不適應。與父親相伴幾十年時光,那份相濡以沫的親情,要割捨肯定是有著切膚之痛吧。都說少年夫妻老來伴,滿堂兒孫不及半個老伴。這句話蘊含的真正意義與真實意思,只有置身其中的人,才能夠去深切體會的。父親在母親的心中,有著無可替代的位置。他就像一棵大樹,給了她依靠的臂彎與歇息的胸膛,為她遮擋了半輩子的風風雨雨,像陽光一樣,溫暖著母親顛沛流離的人生。他就是母親的天呀,現在,母親的天塌了,教她如何不心傷?母親小時候是童養媳,這在當時社會也是很普遍的現象。中年時,她丈夫因病去世了,在那個靠工分吃飯的年代,她失去了家裡的頂樑柱,孩子又年幼,家裡都揭不開鍋了.在生活所逼,無奈之下,她忍受著別人的冷嘲熱諷以及不理解的目光,帶著孩子,也就是我的哥哥姐姐,嫁給了因貧窮一直沒成家的父親,然後,又生下了我.我是她與父親結婚後唯一的孩子。她一直很感激,父親給了她一個安穩幸福的家,給了哥哥姐姐一份厚重的愛,彌補了他們成長過程中曾經過早缺失的父愛。我知道,母親比任何一個女人,都珍惜自己的家庭,這是她歷盡磨難後,來之不易的安寧日子。

在我印象中,母親是一位勤勞節儉的農村婦女,樸素的衣服,粗布的圍裙,每一天都是乾乾淨淨的。額頭上的頭髮整齊地梳在腦後,盤著客家女人的標誌髮式,發髫.讓母親看起來端莊大方,清秀脫俗.她一年四季都有幹不完的活兒,起早摸黑地侍弄著田地。為了我們一家人吃飽穿暖,生活越來越好,母親還想盡一切辦法,把房前屋後的所有空地,充分利用起來,種上各種作物,如香蕉,玉米,花生,芋頭等等.家裡吃不完,她就挑到鎮上去賣掉,換點小錢回來,幫補家用。她還用竹籬笆把香蕉樹下的空地圍起來,養著母雞母鴨,生的蛋用小籮筐儲好,滿滿一筐時就背去鎮上賣錢,再買點農藥化肥回來。那時候,我還小不懂事,天天吵著要吃雞蛋。母親心疼我,就偷偷地在飯鍋裡給我煮了一個,然後,剝好皮,埋在飯下面。吃飯時,我還不諳世事地專門拿出來,向哥哥姐姐們炫耀說:我有雞蛋吃呢。哥哥姐姐很懂事,他們知道家裡窮,雞蛋是要換錢的,沒有可能一人一個。姐姐就對我說:妹妹乖,我們家就妹妹最小了,要吃多點雞蛋才能快高長大的。然後,她自己就著青菜鹹菜配米飯,吃得很香的樣子。於是,我理所當然地,享受著這個特殊的待遇了。直到有一天,我無意中聽到父親與母親的對話,我才醒悟過來。父親對母親說:"對待孩子要一碗水端平,不能把小的給寵壞了,咱們家裡是窮,可雞蛋都是雞生的,你就不能給孩子一人煮一個嗎?"然後,第二天吃飯時,除了父母的碗,我們都有了一個雞蛋.我看到了哥哥姐姐們吃得很歡,我也很開心,第一次體會到了與人分享的快樂與滿足。

母親是位持家顧家的好女人,她有一雙非常靈巧的手,每逢過年過節時,她總是變著花樣給我們做不同的糕點。當時,由於條件所限,很多食物都是自給自足的。母親比村裡的很多嬸孃都要能幹,她甚至懂得很多可以吃的野菜,還會利用它們做出與眾不同的糕點。正月十五元宵節,母親為我們做不同口味的湯圓,一家人圍坐在溫暖的小屋裡,盡享團圓的快樂與滿足。清明節,母親去田梗裡,小路邊摘回來很多艾草,再煮熟跺碎,和上自己家裡碾的糯米粉,把花生芝麻壓碎當餡料,做成香濃綿軟的艾餈,吃後脣齒留香。端午節,母親用一層紅豆,一層綠豆,一層眉豆,一層黑豆,一層糯米,為我們包出五彩的粽子,看著非常漂亮.拿出去與村裡的夥伴們一比較,常常讓他們羨慕得不得了,紛紛來我家,看母親是怎麼包的,這個時候,母親總是很慈愛地,把這特別的粽子分給他們吃。中秋節,母親說:家裡孩子多,買月餅買得少,滿足不了我們的胃口,買得多以我們的家庭環境,也是不可能的.為了給我們解饞,她就乾脆自己做豆沙月餅,當時農村地方,根本沒什麼烘機之類的工具.母親做的月餅,都是用大鍋,用柴火慢慢細心地烘到焦黃的.只記得,母親做月餅時,幾乎是村頭巷尾,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因為那香味隨風飄來飄去,幾乎是瀰漫了整個村子。到了重陽節,母親就要著手炒米炒花生了,她把炒熟的米用石磨碾碎,把花生捏成兩瓣,再混上紅糖水,壓在木製模型裡,做成一盤盤香氣撲鼻的客家炒米餅,在陽光下晒乾,用大瓦罐裝起來,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裡,供我們當零食吃,餓了就抓幾個,這是我們童年時期最美好的享受了。春節,母親會做油角,糖環,油罩餈,發糕餈等等過年的食品。用她勤勞的雙手,營造濃濃的春節氣氛,讓我們過一個豐衣足食的新年。現在,母親老了,很少親手做這些食物了,而我,逢年過節時,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母親這些味道鮮美而特別的食物,總在記憶中,回味那段雖然貧窮,但卻溫馨甜蜜的童年時光。

我特別地佩服我母親,她沒讀過書,不會計算,可是,每到過年時,我們都能穿上母親親手做的花衣服。記得小時候,每到冬至過後,母親就去鎮裡的布料店裡,為我們挑選不同花色的布料,母親說,買布料回來自己做衣服比買整件的省很多錢,幾個孩子一人一身衣服,算下來省了不少錢的.買回來後,她就開始利用晚上休息時間,為我們量身裁衣,然後,又在昏暗的燈光下,用上半夜的時間,一針一線地縫製。直到如今,我也沒弄明白,母親的竅門在哪?她是用什麼方法做出我們的衣服的。她沒學習過裁縫,也不認識字,更不會用筆記下我們的身高尺寸,但她做出來的衣服,不長不短,不寬不窄,都是我們剛好合身的.而且,母親還會別出心裁地,在我與姐姐的花衣服袖口或是衣袋外面,縫上蝴蝶結或花朵。在哥哥的衣服裡,縫些男孩子喜歡的圖案。雖然沒有縫紉機,可是針線卻是整整齊齊的。衣服縫好後,她就洗乾淨晾乾,然後,再用鐵茶壺,裝上一大壺滾燙的開水,用茶壺底部的熱氣充當成電燙鬥,把衣領,衣襟,衣袖等各個地方燙得平整,折起來放好。除夕之夜,我們欣喜地穿上新衣服,開開心心地與小夥伴出去玩了,看起來,我們的'衣服雖然比不上別家孩子在商店裡買回來的衣服花俏,但每一針每一線,都密密麻麻地縫著母親濃濃的愛,穿在我們身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別有一番風韻.絢麗了我們童年時期最美麗的風景,也溫暖了我們那段天真無邪的爛漫時光。

母親這一生,過得很平凡,用她的話說是,沒做過什麼大事,耕田種地,忙活家務,侍候婆婆,照顧孩子幾乎是她生活的全部內容了。而在我眼中的母親,是賢惠善良的,形象是高大的,她的頭上,亮耀著人性的光輝。她一直身體力行地用她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的行為與準則,潛移默化給我們,以此來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媽媽是個孤兒,四歲沒了爹,八歲沒了娘,然後,被人收養當了童養媳。從來沒上過學堂,籮筐大的字也不認識幾個。卻憑著心地善良,助人為樂與通情達禮,在村裡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在童年依稀的記憶中,她常受到讀過幾年書的嬸嬸的欺負,她的大半輩子,都在忍讓與委屈中度過。在當時思想閉塞的農村,傳統純樸的村民,都信奉著好女不侍二夫的道德觀念。改嫁的女人,地位很低,是要被人瞧不起的。因此,母親在嬸嬸面前總感覺抬不起頭,低她一等。更甚的是,嬸嬸無視母親的委曲求全,常常趾高氣揚地在我奶奶面前慫恿,搬是弄非,數落她的不是.奶奶也不分青紅皁白,聽信了嬸嬸的一面之詞,把家庭的糾紛全怪罪在媽媽身上。我善良的母親,從來不反抗,造就了嬸嬸的變本加厲。那時候的我,喜歡看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常把愛憎分明掛著嘴邊。想當書中行俠仗義的俠女角色,去保護我的母親。在母親又一次躲在房裡默默流淚時,我終於爆發了,忍無可忍地跑到嬸嬸面前,用我忘了的話語罵了她一頓。為此,母親又多了一條欲加之罪:那就是沒教養的母親,教唆出目無尊長的女兒,乳臭未乾,年紀輕輕的就去與親嬸嬸吵架,長大了還不是要去拆天呀。

母親知道後,沒有責怪我,只是輕輕地撫摸著我的頭髮,對我說:“傻女兒,妯娌之間從來是難相處,家和才能萬事興,再說了,兩個完全不相干的人,有機緣走入同一個家庭也不容易,同一屋簷下,低頭不見抬頭見,何必為雞毛蒜皮的事鬧得水火不容呢。你嬸嬸越看不起咱們,咱們更要爭氣點,不給她沒事找事的機會.至於你奶奶,無論她做錯什麼,她也是長輩,我更不應該計較了。”聽了母親這番肺腑之言後,我不再逞強地為母親出頭了,我不是怕,只是不想給她一個指責母親教導無方的理由。我要盡力像母親那樣,做好自己,完善自己。讓自己變得無可挑剔,她就沒機會找岔了。從此,我開始更努力地讀書學習,當時讀的是村國小,每個學期結束後,學校都會統計成績表出來,把每班前三名的同學名字標上紅紙光榮榜,貼在祠堂的外牆邊,讓全村的人看的。每一回,我的名字都會在上面。與我同班的堂姐,也就是嬸嬸的女兒,從來都登不上的.我小小的心窩兒,不是虛榮地在乎這點名譽。而是,我真的很想給母親爭口氣,證明給嬸嬸看,我母親生的女兒,就是比她生的女兒更棒。她憑什麼要欺負我母親?她有什麼資格來為難我的母親?難道僅僅是因為母親命運多磨,就成了她踐踏母親尊嚴的理由嗎?

為了讓母親少受氣,也為了父親少點夾在手心手背中間的為難,小小年紀的我,也學會了忍耐與忍讓。盡力順著奶奶的意願,做她心中的乖孫女,讓她找不到責怪母親的理由.我十二歲那年,奶奶病了,病榻前是我母親忙碌的身影,端茶倒水,洗頭擦身,照顧大小便,什麼髒活累活,都是她一個人在忙,精明的嬸嬸躲開了。奶奶臨終前,終於醒悟過來了,她拉著母親的手,斷斷續續地說著對不起她的話。母親流淚了,這是感動的淚水,她多年來,無怨無悔,默默地付出與忍耐,終於換來了奶奶的肯定與理解,她滿足了。慢慢長大後,我才越來越體會到,母親的息事寧人與忍耐,如果沒有寬容的心胸以及慈悲的心懷,是很難做得到的.母親雖然沒有文化,也不懂什麼人生大道理。但她為人處事的作風,是很好的表率,陪伴著我們成長路上的點點滴滴,對我們起到了言傳身教的作用.她說過一句話:“凡事都有因果輪迴,種善因得善果,上有天,下有地,中間有良心,做人辦事,最基本就是要對得起天地良心。”這句簡單的話,教會了我們為人之道,直接影響了我們的人生價值觀,這是母親給予我們的,一筆最大的,無形的財富。

現在,母親老了,真的老了,塵世間多少風雨多少陽光,她都坦然納入心懷,人生裡多少寒意多少溫暖,她都淡然記錄在心。只是,當母親親眼送走父親時,她心底裡所有的痛,都化成兩行濁淚,緩緩地淌下來。在人生夕陽時,母親卻要腳步蹣跚地,一個人孤獨地看風景。這是怎樣的無奈與悲哀?唯願我善良的母親,早日走出失去老伴之痛,用悠然的目光,看待未來的日子,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