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優秀散文

來源:才華庫 2.36W

大年七年級,吃完餃子,按規矩男人們得回老家上墳祭祖。

故鄉優秀散文

路上行車很少,不到一小時,我們就回到不常回的故鄉。說起不常回來,是近三年的事。三年前,奶奶還健在,我們幾乎每週都要看望老人家。現在老人不在了,母親和我們一塊住,回故鄉的次數明顯少了,只是在奶奶、父親的週年、清明、寒食回一下,按鄉風鄉俗表達紀念和哀思。

車子停在埋葬奶奶和父親的地方。綠油油的麥苗中間兩個不大的土堆就是她娘倆的長眠之所,墳頂上的枯草更讓人感覺孤獨和淒涼。奶奶年輕時就被拋棄,孑身一人帶著三個孩子摸爬滾打,把父親叔叔養肓成人,其中的艱辛常人是難以感受的。作為長孫的我年幼時也過早地體會到世態炎涼。我們心目中的祖宗只有奶奶!奶奶一生正直善良、嫉惡如仇,對看不慣的人和事直言不諱,因此也得罪了不少人。

我們回來的早了,家裡人還沒有吃過飯,只好等。我突然想到舊村(現在的人幾乎都已搬進新村,舊村幾乎沒有人住了)轉一轉,因為近日的夢裡,那些場景經常地出現。於是我領著侄兒踱步去尋找舊時的記憶。

“這是我和你爹、你姑姑長大的`地方!”我指著一個深溝下面說,“當時,這兒住著三家,咱們兩家是北房,那一家是西房,房後頭是小河,房東邊是池塘,長著蘆葦。夏日的中午,我和你爹就在那個池塘裡玩水。晚上睡在房頂上,青蛙們的亂叫也不能擾亂我們的夢鄉……”侄兒很認真地聽我講述,估計他無法想像那時的景象。眼前的只是長著幾棵楊樹、不見滴水的地方,連過去流水的小石橋也已坍塌,不見了當初的模樣。

“這是我們的母校!”我指著一座廢棄的磚房對侄兒說。那四周的牆還在,但已沒有了頂,孤靈靈地戳在那兒,感覺很滄涼。“我們小時候就在這裡上學。”

再住村裡走,進入眼簾的是一個個廢墟,有的被火燒過,有的是一堆土石,有的門窗依然卻明顯久無人居,也有幾戶紅磚鐵門新建之所,但鐵鎖緊閉。

我在這亂堆堆裡,尋覓我兒時的第一個記憶。那裡三小間的北房,是我出生的地方,在那裡我一直住到上二年級,留有我的童趣。

費了很大勁,我才定了位。那裡曾經是三間北房、兩間西房、一個影壁、一個門樓,西南角是一個廁所,房後頭有一個地道,門的右側是一個電杆。正對著門,街的南邊長著一棵分岔的椿樹和一棵槐樹,這裡曾經是一個五道廟,再往南走就是水溝了。現在都已不是原樣了,難怪我不好找。

“小時候過年了,村裡的路燈亮了,晚上小孩們一起玩捉迷藏,這個電杆就是‘約兒’。也就是一個人守著這個‘約兒’,一幫人藏,一幫人找。在摸到電杆前被找到或被捉住的就算輸了,換班。”我給侄兒解釋著我們那時候的遊戲規則。

“你奶奶經常說,我小時候不知道深淺,一出門就往河裡跑,你奶奶在後面追我,穿著衣服追到河裡,把我揪上來打屁。你奶奶還說我學什麼像什麼,跟著雞、鴨學它們走路,鑽到糠池裡孵小雞,掛個白布當影幕和小夥伴們演電影……有一次,我突發奇想,拿著鍋排(用高梁杆編的鍋蓋)當船,讓你奶奶好把我打……”侄子很新奇地聽著我的講述。當年的小橋流水人家現在只剩下了溝溝坎坎、雜草叢生。

村南的一座舊橋還在。過去這裡是通往臨村的一個小路,只能容下一輛拉車通過。小時候,我的頭髮很少,幾乎是禿。奶奶天天帶我到橋下,用鹼給我洗頭,用姜給我擦,終於讓我長上了一頭又濃又密又黑的頭髮。

村南河岸上原來是一片菜園,現在種滿了楊樹,楊樹的葉子落了厚厚的一層。我們踩著落葉,給侄兒講述那艱苦的歲月,我們小時候很少燒煤,做飯都是用樹葉和枯草燒火,那時候那有這麼多樹葉,樹葉都讓我們拾回家了。

圍著舊村轉了一圈,用了大約二十分鐘。眼前的景象帶給我無限的回憶和感慨,當年我們為了生存開懇荒地仍食不果腹,如今這個荒村除了幾棵樹成了一片荒蕪,是多大的浪費!我給侄兒講家的歷史,讓侄兒瞭解過去的艱難,但願他們後生們能記住和感受昔日的苦難,懂得艱苦奮鬥,懂得珍惜生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