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蛾燈散文

來源:才華庫 2.12W

在魚米之鄉的江南,農作物以水稻為主,凡上點年紀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從前鄉村夏夜田間的誘蛾燈,可謂江南水鄉的一大奇觀。

誘蛾燈散文

每年水稻插秧後,七八月正是水稻的生長髮育期,此時也正是稻田害蟲的高發期,人們傳統的滅蟲法寶是誘蛾燈。誘蛾燈的設定大致是這樣的,人們根據水稻面積的多少,蟲害的密度,然後合理佈局,在稻田的田埂上支起一座座三角架,架下再放高一米左右並十分牢固的木框一個,木框上安放一隻大鐵鍋,鍋裡放滿水,水中滴上些許柴油。入夜後,三角架上掛一盞點亮的桅燈,誘蛾燈的設定即告完成,約兩畝田設一盞。收燈和掛燈由專人負責,生產隊一般都選派責任性強的人擔任此職。

天一黑,管燈人為防毒蛇咬傷,必須腳穿長筒靴,黑夜裡便於操作,五節手電筒是必備之物。悶熱的.夏夜好似大蒸籠,人們手搖大蒲扇還熱得呼哧呼哧的,可管燈人不辭辛勞,當他將盞盞點亮的桅燈掛到座座三角架上時,往往已是汗流浹背,然後上河灘衝個涼再回家歇息。雨天不必掛燈,管燈人夜間也就不必外出勞作了。用此法滅蟲,效果極佳,是難得的綠色滅蟲法。常言道:“飛蛾撲火,自取滅亡,祖先就根據這一規律,發明了誘蛾燈,我們的祖先真是聰明絕頂。

各種翅類田間害蟲,只要一看到誘蛾燈的光亮,便爭先恐後地飛去,它們圍著桅燈上下翻飛如痴如醉,可謂不遭滅頂之災不罷休。豈知桅燈熾熱的玻璃罩足以致命,害蟲在翻飛過程中瞎碰亂撞,只要一觸燈罩,掉下就落到鍋裡被油汙沾住,想再飛起也是徒勞,最多在水中撲騰掙扎片刻也就死了。有些害蟲飛累了掉到鍋裡,也被淹死了。像螟蛾之類的水稻頭號殺手,用此法消滅最妙不過。半夜,管燈人還要出門給桅燈添油,否則一燈油是用不了一晚上的。一般三天就要將鍋中的死蟲撈一遍,然後加水添柴油,使滅蟲效果持續穩定。被煤油燻黑了的桅燈罩,每天都要擦拭一遍,這是管燈人必做之事。當然,在使用誘蛾燈的同時,稻田還定期噴灑六六粉,以強化滅蟲效果。約進入上世紀70年代,誘蛾燈絕跡了。

在使用誘蛾燈的年月裡,夏夜廣袤的江南原野上,誘蛾燈村連村鄉連鄉,宛若天上的星星落人間,閃閃爍爍明亮耀眼。夜幕中,遠看燈下飛蟲如霧,把燈光遮得若明若暗。近看燈下飛蟲成球,蟲球忽大忽小,忽扁忽圓,上下左右滾動不止,奇景撲朔迷離。好一幅江南夏夜的誘蛾燈捕蟲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