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欠你抒情散文

來源:才華庫 3.23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經常看到散文吧?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想要學習寫散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不欠你抒情散文,歡迎大家分享。

我不欠你抒情散文

我不欠你抒情散文 篇1

太柔則靡,太剛易折。

無論親情、友情、愛情,都存在一個度和惜的問題。

對待親情和愛情也是這樣,如果一味地遷就、呵護,頻繁地過分關注,在己則傾心竭力,在彼則無所適從,自己因此失去了自己,以對方為自己的全部生活和世界,雖是愛意,但無形中侵害了對方創造、自主的權利和能力,也妨害了對方思考和斟酌自己的人生的時空。自己一臉愁苦相,一顆糾結心,總擔心對方或冷或熱。自己不捨的,盡獻於彼;自己不為的,迫己所為。竭情物之所能,討彼之歡心。自己像個苦行僧似地。而彼且怨且避,以病深不能自拔苦笑耳。就像一個久居溫室的孩童一樣,大人自以為常溫懼冷,而彼以溫常而惡之,以清爽為天堂。對於一個常年生長在溫暖地區而討厭的人來說,讓他去一趟東北、經歷一場冰雕,是很有必要的。否則,他永遠不知道溫暖的舒適和幸福,不知道寒冷的透骨和穿髓。他永遠不知道感恩,只知道怨憎。

憎,敵矣;怨,遠矣!豈不悲乎?!

誰都不欠誰,惜則惜矣,不惜則反思,是方式不當亦或根本就不接納?

你雖盡己心,他卻一點無你,每每虛以委蛇,何故繼續?

如若他不辨是非,不知遠近,隨波逐流,迷亂心性而不受教,此等人乃孔先生之“糞土之牆不可汙也”!

去之,何惜!

轉身雖並非華麗,靜觀也未必走遠。

遠近長短,皆在一心。

親疏遠近,往往在一瞬間。

有時不惟其內容,而當其方式。

若內容方式均不是,則為對方所不齒。當棄矣!勿令自己羞辱至恥,賤於賤至。

“我不欠你!”讓受予者明白這個道理,很重要。

過親則疏,過愛則遠。

以不欠而舍,以不溺而愛,愛至矣。

我不欠你抒情散文 篇2

從前,有個小孩問他爸爸:“我們很有錢嗎?”爸爸回答他:“我有錢,你沒有。”這個小孩從小就會自己努力,等繼承了父輩祖業,也會如此傳承。幾代過去,成就百年企業。

另一個小孩問他爸爸:“我們很有錢嗎?”爸爸回答他:“家裡有很多錢,這些將來都是你的。”所以,這個小孩從小就被嬌慣壞了,大把花錢,無所事事。等他接手父輩產業,很快揮霍殆盡。

古語云:“富不過三代”,你以為是開玩笑呢?

下面看一個故事,可以更好地瞭解不同家庭教育的差異。

去年暑假,一個朋友把自己13歲的兒子送到了國外的嬸嬸家,說要讓兒子見見世面,請嬸嬸照顧一下,因此,嬸嬸就開始了她對一個未成年男孩的“照顧”。

剛從車站接回男孩,嬸嬸就對他說了一番話:

“我是你嬸嬸,這一個月的暑期生活,你爸爸託我照顧你。但我要告訴你的是,我對照顧你的生活並不負有責任,因為我不欠你爸爸,他也不欠我,所以我們之間是平等的。

你13歲了,基本生活能力都有了,所以從明天起,你要自己按時起床,我不負責叫你。起床後,你要自己做早餐吃,因為我要去工作,不可能替你做早餐。吃完後,你得自己把盤子和碗清洗乾淨,因為我不負責替你洗碗,那不是我的責任。洗衣房在那裡,你的.衣服要自己去洗。

另外,這裡有一張城市地圖和公共汽車的時間表,你自己看好地方決定要去哪裡玩。我有時間可以帶你去,但若沒時間的話,你要弄清楚路線和車程,可以自己去玩。總之,你要儘量自己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因為我有我自己的事情要做,希望你的到來不會給我增添麻煩。”

13歲的小男孩眨著眼睛聽著嬸嬸的一番言語,心中肯定是有所觸動的。因為在北京的家裡,他的一切生活都是爸爸媽媽全盤負責。

最後,當嬸嬸問他聽明白了沒有的時候,他說:“明白了。”

是啊,嬸嬸說得沒錯,她不欠爸爸,更不欠自己,自己已經13歲了,是個大孩子了,已經能做很多事,包括自己解決早餐,以及自己出門,去自己喜歡的地方。

一個月之後,他回到了北京的家,家人驚訝地發現,這個孩子變了,變得什麼都會做,他會管理自己的一切:起床後疊被子,吃飯後會洗碗筷,清掃屋子,會使用洗衣機,會按時睡覺,對人也變得有禮貌了……

他的爸爸媽媽對嬸嬸佩服得五體投地,問她:“你施了什麼魔法?讓我兒子一個月之內就長大懂事了?”

寵愛,不是真愛。

現在,很多父母太寵愛溺愛孩子了,只要自己有的,全都給了孩子;自己沒有的,也總想要把世上最好的一切提供給孩子,甚至恨不得把下輩子的也幫他們準備好,卻忽視了孩子自己的能力和選擇。

很多父母不把孩子當人,而是等同小貓小狗一樣的寵物。他們像對寵物一樣,為孩子選擇好了一切,吃什麼,住什麼,用什麼,過什麼樣的生活……一切的一切。

而實際上父母們應該做的,僅僅是對孩子說人話,告訴他們應該怎樣做一個人,這是必須的。因為他們真的是人,不是小貓小狗,似乎只需要寵愛就夠了。

希望年輕的父母們學會為自己和家人活著,也為社會活著,而不是隻為孩子活著。孩子有他們自己的未來,靠自己尋找,靠自己創造。或許他們自己找到的未來,比父母提供的更好。

作為父母,要學會放手,讓孩子瞭解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在履行這些責任和義務中成長。不要做生活全包的父母,避免教出只會學習的“低能”孩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