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歲月的散文

來源:才華庫 3.31W

一:【學會愛書】

流金歲月的散文

上中學時,很喜歡讀書,不管什麼書都是愛不釋手,包括那種手抄本。也許是學習突出之故,不管校圖書室還是鄉文化站,哪裡的管理都特別地照顧,於是,我總是暢遊在書的海洋,不可自拔。那時有的同學真的不知道學校有圖書室。因為,它只針對老師,而不面向學生。

高爾基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真的,那時痴迷到忘我的境界。從四大名著到魯迅雜文,從中國通史到武俠小說,從人物傳記到言情小說,從唐詩宋詞到近代詩歌。論孫猴子到梁實秋,從《平凡的世界》到《悲殘世界》,從“少年不知愁滋味”到“沒有比人更高的山”從《少年維特之煩惱》到肖復興的《早戀》,也偷偷爬被窩,用電燈看紅皮的《西廂記》,品味瓊瑤的《幾度夕陽紅》偷析《醜陋的中國人》一路走過,至到畢業分手,在《穆斯林的葬禮》般的憂傷裡期待《第二次握手》。

興趣所致,就鼓動不學習的幾個傢伙一起辦文學社,記得那時油墨飄香的第一本班極雜誌出爐了,名曰:《雛鳳》,後來成為校辦的,即成雛鳳文學社。

那個年代是論資排輩,“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這爸當幹部,兒女招幹頂班,爸當工人,兒女招工頂班,此中大背景下的我們,在學與不學一個樣,學好學壞一個樣的心態下,體育、勞動卻像是主要的,這樣一幫農村孩子在渴望著魚躍龍門的同時,也無奈著何去何存。於是,俺也就百無聊賴時,信手塗幾段風花雪月的故事陶醉一下自我,偶爾也用尖刻潑辣的文字評定時政。用青春的坦誠,激情,書寫人生觀與情感。在筆尖下流淌成流金歲月。

後來,我們畢業了,各奔東西,文學社也隨之分崩離析。

二:【懂得珍惜】

二十年中,偶爾有同學相遇,總是感覺忙碌,有時吃一碗牛肉麵,碰幾杯酒,感覺總是很過意不去,想起來雖然平淡,卻貼心貼肝,同學就是那一碗牛肉麵,讓人踏實。

二十年彈指一揮間,再聚首同學情誼長。

去年金秋,我們互相聯絡,搞了一次師生聚會,雖然有些人因種種原因沒有參會,但他們依然是我們的好老師,好同學。

或許我們心裡尚有些茫然,有些人已故,有些人真的就有可能無緣再見,心裡是格外珍惜這次相聚。

現在想來,上學時偶爾發生的'不快,摩擦,及過頭的惡作劇,真的不算什麼,反而成了銘刻在心,見證同學情,師生情的永恆印象。

這是一群大浪淘沙時淘去的人,現在大多都成了莊稼人,在身背太陽,汗撒土地的日月裡,他們都在臉上留下道道滄桑。

沒有嬌情、虛偽,只有純真、質樸。聚會中途,有個小遊戲,就是每位同學說一句感言,最經典的莫過於趙過娃的現編現唱:“我,是大學生的媽……”傍邊那位“沒忘本”的哥們忘不了當年的惡搞,立馬接茬:“我,是大學生的爹……”就如當年那個經典早戀的翻版。“祖國啊,我的母親”心儀的男生立馬脫口而接“祖國啊,我的丈母孃……”

說真的,我們當年被拋棄成沙,可我們真就把希望寄託在下一代身上,真的是更多大學生的爹媽,在他們身上凸顯了我們未了的心願!

希望侄子侄女們各個精彩!成為中國的脊樑!

三:【回首往事】

記得當時集體宿舍是一排土箍窖(就是那種用土塊砌成房頂半園的一種房子),裡面用土塊砌一道八十公分高的牆,裡面裝滿麥草,上面鋪上被褥,十幾個同睡一炕,於是,同學們把宿舍裡發生的故事,美其名曰:“驢槽裡的故事”因為那炕如驢槽。(如今,那地方修成一排廁所了。)

校園西北角有個大土坑,好多故事就是從這上廁所臭氣熏天裡策劃出來的。老師批評我們時總審問:“是不是從‘西北師大’搞出來的?”(如今那個美名西北師(屎)大的廁所坑已被填平,蓋起了樓房)

還有老師與我們之間的故事,有些很搞笑,暫且不說,有負面影響。

四:結束語

我是最不想多問現在他們都在幹什麼,能來這裡集結,能活著的都是好樣的。

同學就是同學,有永遠的純情在裡面,我只真心祝福:幸福、快樂、健康地生活著……

目送中為你,還有你,你、你……悄悄地豎一次拇指。

因為我們是農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