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見解:床前明月光的床

來源:才華庫 1.59W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是我國唐代詩人李白的一首《靜夜思》,這首詩流傳了千百年,大家對它非常熟悉。但是也有很多人對這首詩第一句中的“床”個字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意見和看法,那麼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這個“床”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詩詞見解:床前明月光的床

詩詞見解:床前明月光的床1

李白《靜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床”,傳統的解釋是睡覺用的床。可在有些資料上把“床”解釋為“井欄”(古漢語中確有其解),說古人用井代表家鄉,人與井是不可分離的,有個成語叫“背井離鄉”。有些教師看到這種說法後,認為這種解釋更合理一些。有一位教師說:“我覺得應把‘床’釋為‘井欄’。因為井都是在屋外的,詩人在夜晚,站在靜靜的院子裡,看到井欄旁明月的光輝,就懷疑這是地上下了一層霜(霜是不會下到屋內的),所以才會抬起頭來望明月,低下頭去思故鄉。”

筆者贊同對“床”字的傳統解釋,“井欄”之說可視為一家之言,但不宜引進我們的課堂。

上海辭書出版社《唐詩鑑賞辭典》上說:“‘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所描寫的是客人深夜不能成眠、短夢初回的情景。這時庭院是寂靜的,透過窗戶的皎潔月光射到床前,帶來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詩人朦朧之中乍一看去,在迷離恍惚的心情中,真好像是地上鋪了一層白皚皚的霜……月色不免吸引他抬頭一望,一輪娟娟素魄正掛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淨!這時他完全醒了。”(馬茂元)

犝飫鎘幸桓齬丶字:疑。如果把它理解為“懷疑”,那麼整個詩句就不大好解釋了,詩人怎麼會懷疑起床前的地上有霜呢?馬茂元先生解釋為“好像”是有依據的。《漢語大詞典》在“疑”字條中,有一個義項即解釋為“類似、好像”。例句是王勃《郊園即事》詩:“斷山疑畫障,縣流瀉鳴琴。”(縣:懸掛)李白詩中還有一個“疑”字也作“好像”解:“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這個“疑”字解釋為“懷疑”就更加說不通了。

“疑”字在與國小語文第三冊相配套的《教師教學用書》中,解釋為“好比、好似”,也即認為前後兩句詩連起來構成一個明喻。這樣解釋起全詩來就覺得合情合理了。

牥“床”解釋為“井欄”,並非無懈可擊,那個“前”字就不好落實。“井欄”四周的方位不是論前後左右的,“井欄旁”“井欄周圍”都好講,“井欄前”就不好講。月光是照在“井欄”四周圍的,這個“前”字恐怕就否定了把“床”釋為“井欄”的說法。

詩詞見解:床前明月光的床2

李白的《靜夜思》,恐怕算得上在中國普及率最高的古詩了。不僅小孩子,就算是一些沒什麼知識文化,沒念過幾天書的老頭老太,幾乎也能背這首古詩。

不過,雖然能背這首詩的人很多,但是,這首詩的一些地方,卻不太容易讓人理解。尤其是“床前明月光”的“床”,究竟指的是什麼呢?如果是屋子裡睡的“床”,那麼,李白怎麼會懷疑(比喻)是地上的“霜”呢?因為誰都知道,屋裡是不可能有霜的。打比喻,也要比喻有的事物;沒有的事物拿來打比喻,那就是一句笑話

也因此,很多人認為,李白《靜夜思》中的“床”,並不是指屋裡睡覺的床,而是別的東西。是什麼東西呢?有幾種說法。

一是指“窗”。也就是說,“床”在這裡是一個通假字,是“窗”字的通假字。說是“窗”的通假字,是因為詩人站在屋子裡,一般要透過窗才能看到月亮,看到地上明晃晃的月光。而且開窗見月,才會有意境。這裡的“地上”,指的是窗外的地上。

二是指“井欄”,也就是井邊的臺子。這個臺子是供人坐在上面納涼的。這句話是說李白不是在屋裡,而是在室外。在室外,李白懷疑是地上的霜,也就很正常了。而且,井與故鄉是深切地聯絡在一起的。看見井,因而思念自己的故鄉,顯得恰到好處。

三是指“胡床”,也就是戶外的馬紮,或者是吊床一類。畢竟李白出生在胡地,他在他的詩中,使用家鄉的方言句子,是很正常的。

不過,如果我們仔細分析這三種說法,感覺似乎都有些靠不住。

先說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有某個讀音,卻沒有這個字,因此用同音的字來替代。但是古代本來就有“窗”這個字,為什麼要用“床”替代呢?如果是為了平仄的需要,似乎也沒有必要,因為這兩個字都是平聲。再說了,就算是通假字,也是一個約定俗成的過程,除了這首詩,哪裡還有地方用“床”通假“窗”呢?

再說“井欄”。說是井欄似乎也沒有錯。不過,就算“床”指的是“井欄”,可是,在從古到今的詩歌中,似乎都沒有因為看見水井,就思念自己故鄉的詩歌啊。而且,李白是寫的“羈旅”詩,也就是在外地漂泊的時候懷念自己的故鄉。他在“驛站”“客棧”“古道”“孤舟”這些地方懷念自己的故鄉,都是可以的,也有人這麼寫過。但是,他為什麼要跑到井邊去寫一首詩呢?這難道不顯得很怪異嗎?古人寫詩是很講究“用典”的,沒有出處的東西,絕不會隨便寫。所以,把“床”解釋為“井欄”,其實也是很牽強附會的。

最後說“胡床”。不錯,李白確實出生在胡地,他的故鄉確實有胡床。但是,李白不是在胡地,而是在漢地呀,漢地哪來什麼胡床呢?難道李白為了寫一首詩,特地讓主人給他製作一張胡床嗎?這就顯得很怪異了。

所以,以上這四種說法,顯然都不靠譜。

那麼,這裡的“床”,是什麼意思呢?

我認為,沒別的,這裡的“床”,就是床,而且就是屋子裡面的床。

既然是屋子裡面的床,李白為什麼會把月光比喻成地上霜,地上有霜嗎?

有。當睡的屋子非常簡陋,四面透風的時候,屋裡的地面結霜,也是有可能的。

而且,李白寫屋子四面透風,有大大的好處。

只有屋子四面透風,才會有大片大片的月光灑在床前的地面上。

只有屋子四面透風,李白才會懷疑地面結霜了,因為屋裡和屋外沒什麼區別。

只有屋子四面透風,才會特別表現出冷冷清清。而只有冷冷清清,再加上看見了月亮,才會懷念家鄉。因為月是故鄉明,家鄉才是溫暖的。

我們知道,李白寫詩,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誇張”。他誇張過很多東西,“飛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白髮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等等,都是誇張手法。既然李白善於用誇張手法,誇張“清冷”的程度,說屋子裡都結霜了,也是非常正常的。

之所以有人會產生懷疑,我覺得,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不懂李白,不懂李白的詩歌,不懂文學,才會鬧出這樣的笑話。

這首詩的大意是,在深秋的一個月朗星稀的夜晚,詩人李白睡覺醒來,透過窗戶看見天上一輪明月,月光照在床前,灑在地上,像落下了一層霜,看見床前的月光,勾起了詩人的思鄉之情。從小到大,家人和老師大都是這麼教我們的,教課書上也是這麼說的。但其中最大的爭議就在詩中這個“床”字,它真的是睡覺用的床嗎?

詩詞見解:床前明月光的床3

其實,一直以來,學術界對這個床字的意思也是爭論不休,目前來看,對這個床字的理解主要有四種不同的意見。

一、睡床說

絕大多數人認為床就是睡覺的床,是臥具,證據是同是唐代詩人包括李白的詩中的床,就是指的是睡床。

1、李賀:夢中相聚笑,覺見半床月。(夢中我們相聚歡笑,醒來沒有你,只見清冷的月光灑在床邊)

2、賈島:獨自南齋臥……簾卷侵床月。`捲起窗簾時月光鋪滿了睡床)

3、李白:床中繡被卷不寢,互今三載猶聞香。(美人來時花滿堂,美人去時空留床)

4、李白:《平虜將軍妻》中“出解床前帳”和《春怨》中“飛花入戶笑床空“。

以上詩中的床,都指的是睡覺的床,沒有人有疑義,所以床前明月光中的“床”也就是睡床。

也有人說指的不是睡床,是榻,古時的床不叫做床,叫榻,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其實,古代的臥具主要有四種:榻、羅漢床、架子床、拔步床。榻和羅漢床除了睡覺外,還有坐的功能,用於待客,羅漢床象今天的沙發,放在客廳,榻也叫“四面床”主要用於來客臨時休息用,這才有“下榻”之說。架子床和拔步床就是用來睡覺的,只是架子床是一般家庭的,拔步床是有錢人家用的。以李白的身份應該是用架子床或拔步床。

二、井欄或井床說

1、有很多人認為是井欄或井床,證據是《辭海》中對床的解釋有一項就是“井上圍欄”,也稱井床和銀床,所以得出的結論是床就是井床。他們認為,李白不可能是躺在室內床上看月光的,如果躺在床上,就算月光能照進屋內,灑在床前地上,在床上不可能做“舉頭“和“低頭”動作的,即使月光照進屋內,李白也不可能把屋內的月光,寫出“疑是地上霜”的比喻,難道他的房子就這麼冷。所以,從“舉頭”、低頭”動作看,李白一定是在院子裡,詩人背井離鄉,深秋時分,一個人站在井臺旁,看到圍欄處石板上灑落的月光,思念起了家鄉。另外,井字也被引申為家鄉,鄉里的意思,有“背井離鄉”之說,背就是離開,井就是家鄉,所以古人往往把有“水井處”比作是家鄉。因此,詩人在井床邊舉頭望月,低頭思念家鄉也比較合情合理。

2、應該說對床前明月光中“床”字產生疑問最早的是大文學家郭沫若先生,他也認為詩中的床就是井床,他的疑問是:“如果李白睡在床上,那一定是在房間裡,房間裡怎麼會結霜呢?”另外,“如果睡在床上,頭是不好舉起來的',如果還要再把頭低下去,這個動作就更不好作了”。

郭沫若還從李白的一首《長幹行》詩中找到了證據,《長幹行》中的……“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就出自這裡。詩中女主人從小就與郎君比鄰而居,當她還是一個小女孩時,頭髮剛留出漂亮劉海,在家擺弄花草時,一個小男孩整天騎著小竹馬,圍繞著井臺(井欄、井床)跑著玩。

郭沫若說:“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和“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中的“床”一樣,不是睡床,是“井欄”的意思”。這樣說是合理的,你想,如果把床當作睡床講,問題來了,小男孩騎著竹馬圍繞著大床轉,解釋不通,中國人房間裡的床沒有孤零零放在中間的,大多都要挨著一面牆或頂著牆放,根本不能圍繞。所以井欄、井床之說有很強的合理性。但還是有人不以為然,說根本不是什麼睡床、井床,那是什麼呢?

三、胡床說

1、“床前明月光”被誤讀千年,這是誰說的呢?,這是作為首位登上了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的我國著名民間收藏家馬未都先生講的。他在《說傢俱收藏》系列講座中提出的這個觀點,說李白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長期被誤讀,月光根本照不進李白的房子,他認為唐代房屋的建築,門是很小的板門,不透光,窗戶也很高,很小,月光很難照進屋內。同時他也以李白《長幹行》來證明,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這句裡的床,不是“井床、井欄”,小孩騎著竹馬圍繞著井跑著玩,這多危險,大人肯定不同意的,真正的意思是小女孩拿了個小板凳坐在門口,鄰居的小男孩一天到晚跨著一根用竹竿做的馬,圍繞著小女孩坐著的胡床(小板凳)沒完沒了地繞來繞去地玩耍。所以李白詩中的床是胡床一一馬紮、小板凳。

2、什麼是胡床?胡床,亦稱“交床”、“交椅”、“繩床”,是古時一種可以摺疊輕便坐具,功能類似馬紮和小板凳。胡床大約東漢未年從西域傳入我國,《後漢書五行志》中記載:“靈帝好胡服、胡帳、胡床……京都貴戚皆競為之”。說明至少在東漢靈帝時期,胡床在宮迋中己非常普遍。《三國志魏書》中記載說,當年曹操西征時,還坐在“胡床”上指揮軍隊過河。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史籍中,經常看到將帥在戰爭中使用這種胡床傢俱的記載,據說除了用於行軍打仗外,胡床用處非常廣泛,既在宮迋中,也在家居中使用,胡床便於移動,常用作庭院中使用的坐具。所以唐代社會這麼開放,李白家裡也會有一個胡床,放在院子裡。在一個明月的夜晚,李白拎著一個小馬紮,坐在院子裡,望著明月,低頭思念故鄉,這麼看來,胡床一說也較為可信。

四、床即窗的通假字及其他

1、還有一部分人認為,床即窗,是通假字,而且在窗戶前面是完全可以看到月亮的,這推測也是合理的,李白看到從窗戶照進的月光,灑在地上,以為是一層白霜,抬頭看那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低下頭來沉思,想念家鄉。還有其他說法,有人認為是石桌,農村放在院裡的石桌叫“石床”等。

以上幾種關於床的說法,流行甚廣,那麼詩中這個床到底是什麼意思,才最符合李白的原意呢?判斷是睡床還是井床,還是胡床,最關鍵要搞清李白寫詩時是在室內還是室外。

2、其實,我們今天看到的《靜夜思》,是明代版本,另外還有宋代和日本版本。但日本版本和宋代版本內容一樣。它們和明代版本有個別字的差別,下面我們比較一下。

明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宋代:床(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從時間上講,宋代距唐代近,加上宋人推崇唐詩,因此,宋代版本更接近作者李白的原生態。另外,古代文人在描寫月的時候,陸地上喜歡用“山月”,海上喜歡用“海月”。

體味宋代版本《靜夜思》,短短四句,每句有動詞,“看”、“疑”、“舉”、“低”,整齊劃一,鮮明、精煉,形象地揭示了詩人內心活動。而明代版本中第一句,沒有動詞,把“看”改成了“明”字,這樣這首詩中“明月”競重複出現,李白應該不會犯這樣錯誤。

比較兩種版本,宋代版本的《靜夜思》,更文雅和直接一點,明代版本則更文靜、通俗一點,讀起來朗朗上口,老少皆宣,便於流傳。

3、那麼問題來了,是誰把詩改了呢?李白《靜夜思》自誕生之日至明萬曆年之前,約八百年不曾變動,只是到了明代萬曆年出版的《唐詩選》和《唐詩三百首》,《靜夜思》才被改動,這自然是當時文人編輯審定者改動的。清初學者顧炎武在《日知錄》中指出:“萬曆間人,多好改竄古書。人心之邪,風氣之變,自此而始”。因此,李白《靜夜思》被明萬曆間人竄改,便是一例。

不過,我們真該給改詩的人點一個贊,因為在改之前,這首《靜夜思》一直不被人熟知,正是他的改動,才使這首詩少了點文人氣息,多了點大眾味道,才朗朗上口,被人們接受,流傳開來,知名度大增,被推為“千古思鄉第一詩”。

4、現在錄入國小教材的是明代版本,作為最育下一代,我們還是要按大家約定成俗的說法,和教課書上的解釋來解讀。至於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是睡床好?井床好?還是胡床好?意義都不大了。

詩本來就是跳躍的,我們無法通過詩的語言來判斷詩裡所指東西到底是什麼,李白吟詩寫的床到底是什麼床,恐怕也只有李白自己知道了。我們在欣賞這首詩的時候,不必過於糾纏這些,不必計較床到底是什麼,我們要把理的重點放在詩人思念家鄉、懷念親人的真摯情感上來。

對詩的欣賞和見解,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好山,有人好水,沒必要讓大家統一認識,達成一致共識,只要不是有意歪曲,再多的合理解釋,我想都應該允許存在。

熱門標籤